春节为什么要放烟花
春节为什么要放烟花
和鞭炮的来源是差不多的,主要是为了驱赶古时候的怪兽,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给春节带来很多的热闹的气氛。原来放鞭炮与贴春联、桃符一样,最早都是用来驱除妖魔鬼怪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就是增加喜庆、营造节日氛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烟花爆竹的益处
能够增强节日氛围,调动人们积极的情绪,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红色能使人适度的精神紧张,保持精神集中,为迎接新的一年的一切做好准备。
燃放烟花爆竹时声势能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官享受,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得到一定的释放,缓解平日的压力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保护了本民族的独特风俗,增添了世界文化大花园的活力。
从我做起治理雾霾
第二,养一些绿色植物。对抗雾霾,除了口罩之外,还可将目光放在绿色植物上。有些绿色植物只是单纯的有绿化环境的作用,而有些则可以过滤沙尘,真正起到防雾霾的作用。如滴水观音、非洲茉莉、芦荟、橡皮树、棕竹、富贵竹、发财树、绿萝、吊兰、仙人掌、君子兰等都有抵御雾霾的作用。同时,养绿色植物,还可以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每天都能拥有份好心情。
第三,郊游时少吃烧烤。阳光不错的日子,不少家庭或三五好友都喜欢去野外走走,而野外就餐时,吃烧烤是不错的选择。微博里就常有网友晒出带着孩子去大观山生态园烧烤的照片。其实,野外烧烤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不少PM2.5,在小范围内会对环境和人体有很大影响。烧烤时,刷了油的食物直接接触火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会含有多环芳烃,其中就含有不少致癌物质。此外,烧烤后的食物,特别是肉类多少总会烤焦,也会含有不少致癌物质,“自助烧烤是让人吃得不健康,呼吸得不健康”。因此,去野外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不要因为自助烧烤又污染了空气。
第四,节日少放一支烟花。中国人爱热闹,也爱放烟花。开业大吉、乔迁、结婚等喜事要放炮,年关将近,更是到了烟花爆竹销售的高峰期。但其实,燃放烟花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会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因此,春节等重大节庆日期间尽量减少燃放烟花,能不放就不放。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细心呵护。透过雾霾,我们应更加增强自觉环保、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把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变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减少雾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节的禁忌 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春节期间一般都会给孩子买一些鞭炮之类的东西,这时候一定要把安全知识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怎样放鞭炮才好玩又安全,燃放烟花炮竹是一定要远离易燃易爆的物品,像柴火堆、房间窗户等。
鞭炮这么危险为何还要放! 放鞭炮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
1,放烟花爆竹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记得要放在地上,点燃的时候需要用上香烟点上火,在点燃烟花。防止用手拿烟花爆竹而被炸伤。
2,放烟花爆竹要注意在空中放烟花在放在地方燃放,放烟花记得烟花的放法要安全。禁止在易燃物密集的地方燃放等一些危险的地方放烟花。
3,放爆竹时,最好不要在别人的汽车下放爆竹,还有树叶比较多的地方放爆竹。如树叶多了,需要清理下树叶在放爆竹。有汽车的地方,最好远离,或者叫车主开到另一边。
4,放烟花爆竹要注意挂好、放正。在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放在地上需要要注意放在平稳的地面上,放正,不要放歪了,以防喷射出来的火焰伤到人或者点燃柴草等物。放烟花时,不能靠近烟花,记得离远点。
吃元宵始于哪个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春节如何不让鞭炮声伤害宝宝耳朵
非常大的声音确实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宝宝的听力。非常大的声音,指的是85分贝以上的噪音。听力损伤的程度,跟声音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宝宝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系。
一个大概的参考原则是,如果你略提高嗓门就能盖过噪音,那它应该就不会伤害宝宝的听力。如果你不喊别人都听不见你说话,那这样的噪音对你的宝宝来说可能就太大了。
曾有人做过测试,城市中夜间环境的噪音值一般不会超过60分贝,但在燃放鞭炮期间,燃放点的噪音平均值都超过90分贝,最大值达到110分贝,特别是在除夕。距离燃放点越近,噪音就越大,对宝宝听力的损伤也就越大。
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节日的鞭炮声损伤宝宝的听力:
1.挂灯笼、彩灯等庆祝节日,不燃放烟花爆竹。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宝宝的耳朵,还可以减少家人接触的空气污染物。
2.如果你不愿意放弃春节放烟花的传统,就选择噪音较小的品种,比如手持电光花、地面喷花和转花等。
3.不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阳台也不行。
4.外面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时,关紧家里的门窗,减少宝宝接触的噪音量。你还可以让宝宝待在离燃放爆竹地点较远那侧的房间里。
5.如果你想让宝宝也观看到窗外热闹的场景,可以用棉花团或婴儿耳塞保护他的耳朵。如果用棉花团,注意棉花要卷紧,不要让棉絮碎卡在宝宝的耳道内。此外,棉花团不要塞得太深。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方法虽然能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但如果声音非常大,谁也说不好,这些防护措施是否有效。所以,最好尽量让宝宝离噪音源远一点。
6.噪音太大的时候,你还可以让宝宝吃奶或喝水,因为吞咽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宝宝的耳鼓膜。
7.有些宝宝对吵闹的噪音格外敏感,你要注意观察你的宝宝,如果他受不了了,就带他到安静的地方休息。
8.所有的宝宝听到大的噪音都可能会害怕。但是,如果你家小不点儿听到突然的巨响后好像很痛苦的样子,要及时带他去就医。
9.如果你担心宝宝的听力出现其他问题,也要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给你的宝宝做一些测试,看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鞭炮炸伤怎么处理 如何安全放鞭炮
1、放烟花、爆竹时,要选择平整开阔地面,以免花炮的冲击力导致烟花倾斜倒地,而伤到人员或引起火灾。
2、最好用燃烧的香或带火星的长木棍点鞭炮、烟花,这样距离燃点远些,较为安全。点燃后,迅速离开。
3、短时间内不要进入燃放区域。刚放完鞭炮的地方,有可能还有慢捻炮,如果这时进入燃放区,后响起的鞭炮会伤到人。20分钟后,确定再没有鞭炮响起后,再进入燃放区玩耍或清扫。
4、小孩玩烟花爆竹时,需要大人在旁陪同,不要让孩子走近点燃未放响的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