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高热的应急处理

小儿高热的应急处理

小儿由于年龄较小,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故体温极易波动而引起发热。小儿高热是指发热体温在39℃以上,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家长遇到小儿高热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解开患儿衣服,达到散热目的。遇到高热抽风时,不要大声呼叫、拍打摇晃患儿,如患儿全身发热,头向后仰,不要用力弯曲患儿或把患儿搂在怀里,应把患儿放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头歪向一侧,免得影响呼吸。

其次,要准确判断患儿的病情轻重。发热的高低、长短与患者病情轻重成正比。当病儿高热聚起,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常属于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性咽喉炎。当高热病儿精神萎靡,反应力差,面色苍白,常属于重症,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如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以及其他严重的感染,如贻误诊断,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高热伴寒战,常见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疟疾;高热伴多汗时,败血症出汗无定期,结核病常在夜间盗汗,疟疾则于退热时出汗。如病儿长期高热,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复杂,如败血症、伤寒等。除急性感染之外,急骤的体温升高,如发生在盛夏高温季节,多饮、多尿、汗闭,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又无特殊者,可能是中暑、大出血及过敏性疾病。

发热是人体调节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生理反应,有利于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对机体健康有益。在诊断未明确以前盲目用退热药物,迅速降温,有可能造成错误诊断并影响药物疗效的判断和预后,故不宜使用降温“治疗”法。而做父母的惧怕高热的后果,认为发热就必须退热。权衡降温治疗的利弊,遇到下列情况方可用降温治疗:①发热在38.8℃以上;②因发热而影响病儿休息;③发热伴烦躁不安及有高热惊厥史者;④持续高热不退者。

物理降温是常用的缓解小儿高热的方法,宜缓不宜急。对于高热达39℃以上者,或诊断不明,神志不清,无从给药,或外界温度过高引起的高热均可试用。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①冷水浸湿毛巾或冰袋,敷前额、腹股沟、腋下等处20分钟,不宜重复施行;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颈、胸背约2-4分钟,擦毕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③冷盐水灌肠,水温约在20℃,每次为200-500毫升。同时,在物理降温之前,最好服用适当的镇静剂,如冬眠灵或10%水合氯醛等,可减少寒冷反应,防止抽搐的发生。

经过以上措施仍不能退热者,可考虑采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口服退热药首选退热剂,仍以阿司匹林为首选,剂量为每岁0.06克,每日3-4次,但对有哮喘病史、出血倾向和水痘的病人慎用。目前国外有人主张小儿退热剂为扑热息痛,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次,作用可维持6小时,但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低血糖等副作用,应慎重,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对有发热惊厥史、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防止惊厥复发,可用鲁米那3毫克/公斤/次,每日2-3次维持量,直至热退后停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高热的紧急处理措施的介绍,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小儿抽风家长如何应对

下面介绍的是小儿抽风时的家庭紧急处理办法,倘若经过处理后抽风已止,仍应送小儿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当孩子发生抽风时,家长必须镇定。首先应立刻将孩子放在床上或地板上,把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致窒息。然后,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帕缠住竹筷或匙柄后置于上下门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用手指甲重按人中穴,以达到止抽的目的,如有条件还可针刺合谷、涌泉、十宣等穴位。

抽风时还伴有高热,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可根据条件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如家中备有酒精的,可加等量水稀释酒精配成约30%浓度的酒精,轻擦腋下、腹股沟及手足心处以助散热;家中有冰块的,可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放置在小儿额部、枕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家中如有退热药如APC、布洛芬制剂等可根据说明书服用。

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家中应备有一些退热止惊镇静药以预防抽风,中药羚羊粉、紫雪散都有很好的防止抽风的作用。

硫酸镁物品危害及急救措施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呼吸道炎症。误服有导泻作用,若有肾功能障碍者可致镁中毒,引起胃痛、呕吐、水泻、虚脱、呼吸困难、紫绀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氧化镁。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蜱虫进入人体会怎么办 第六步:及时就医

自我处理一种应急处理措施,因此在做完紧急处理后,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新生儿发热应该如何及时退热

由于宝宝大脑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高热是小儿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小儿高热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3岁,是临床各种疾病的严重反应,护理治疗不当会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小儿高热一般发作突然,来势凶猛,父母容易手忙脚乱,同时也可能因为处理不恰当而加重或掩盖病情,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了解小儿高热,并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和得当的护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高热的刺激更易导致宝宝惊厥。高热惊厥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占4%-5%,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惊厥表现:宝宝惊跳、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摇头等先兆症状,但大多数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发青,两眼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肌及四肢抽搐。发作时间短暂,仅数秒至数分钟,较长者可达10-30分钟以上。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者约半数在日后发生癫痫,故应迅速处理以减少后遗症。

1.室内要保持安静,经常通风换气,但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温18℃-24℃、湿度50%-60%为宜。

2.注意皮肤和口腔卫生。发热宝宝易患口腔炎,喂奶及饭后要用白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3.让宝宝安静休息,多饮温开水有助于补充水分、排除体内毒素和降温。哺乳期宝宝应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同时补充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和水果、蔬菜等食物,以保证宝宝营养、水分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

4.降低体温,在宝宝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不要过高,或用热水袋装凉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宝宝的枕部、颈部、大腿根处。

5.让宝宝呼吸通畅,立即帮宝宝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宝宝灌药,否则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6.降温后还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床单及衣物,出汗多的宝宝要及时将汗擦干,保持干燥清洁。

氮气的消防措施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气。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用水枪射至液氮。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孩子发烧抽筋怎么办

一、平稳

1、出现高热惊厥的症状后,应马上将孩子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也可以将头稍后仰,不用枕头。

2、将孩子领口解开,以免颈部被勒太紧影响呼吸道畅通;注意观察小儿口鼻,如有呕吐物要及时处理,防止窒息。

3、用家里备用的纱布包住压舌板,放在小儿上下牙齿咬合面,避免小儿咬伤自己的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小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4、用大拇指按压孩子人中穴、合谷穴、内关穴等穴位两三分钟,达到控制抽搐的作用。这时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二、降温

1、抽搐时不能给孩子口服退热药。

2、解开衣领,松开衣服给小儿散热;如果小儿发烧汗较多,可给孩子换干净的衣服。

3、将凉水毛巾或冰袋敷在孩子额头,再用温毛巾擦拭孩子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处;如果还没有好转的话就要采用35%左右的酒精擦洗腋下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降温。

4、给小儿测量体温,稍好转后给小儿喂些白开水,避免脱水。

5、平稳后可以适当采取药物降温。例如服用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到肛门,来帮助孩子尽快退热止惊。

6、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三、就医

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通常在3-5分钟就能缓解,而且好转以后跟正常孩子无异。不过,家长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在患儿惊厥症状完全停止以后,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如果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都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那说明病情较重,此时必须急送医院。

注意事项

以上是宝宝发烧抽搐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在宝宝发烧抽搐时,如果父母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因为高温惊厥而造成的并发症发生。如果痉挛发作的时间超过4分钟,应立刻上医院就诊;如不到4分钟,则可以等孩子感觉舒服些并稍稍休息后再上医院。

夏季高热应该如何处理

在夏季发热的疾病很多,大多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肺炎、乙脑、伤寒、泌尿系感染、疟疾等,在疫区还有血吸虫感染等。这些疾病最常见的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热程长,服消炎药或感冒药无效,故临床上多采用支持对症处理,贵在加强护理。

小儿高热对小儿危害很大,常常引起小儿高热惊厥(以6个月至5岁左右的小儿多见),表现为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因此对小孩出现高热应予紧急处理使患儿尽快降温。通常小儿降温可使用冷敷和拭浴的方法。用冷毛巾敷头、颈及腑窝和腹股沟,数分钟后再换。也可用小儿退热栓塞小儿肛门退热或市售白酒(含酒精40—65%)加水稀释配成浓度为30—40%,用小毛巾蘸湿擦头、颈、腋窝及四肢。

如小儿出现高热惊厥,在上述方法的同时应对患儿取侧卧位,松解衣服及领扣,清除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吸入性窒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服镇静药如鲁米那、 安定等。此外应加强对小儿的护理,尽量使小儿衣着单薄,使居室空气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动,嘱小孩多饮温开水,促使排汗尽快降温。当小儿高热已退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

儿童遗粪症的预防保健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出现高热应予紧急处理,采用冷敷和拭浴的方法,使患儿尽快降温。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若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可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在作物理处理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抱着孩子往医院跑,尤其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否则病孩很容易在途中或在繁忙的急诊室候诊中,体温继续升高而发生意外,应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损伤应急处理

打球时擦破皮肤或者不幸遇到“流血”时间,在球场上要学会应急处理。器材也不需要什么,简单的毛巾或者衣物也可以取代。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包扎方法,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希望给大家的运动健身提供参考。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

鱼刺卡在喉咙妙招

错误方法1:鱼刺卡在喉咙后,继续吃饭,并且大量的吃!这种办法不保险,还会使鱼刺刺破咽部、食道造成严重后果。

在鱼刺卡在喉咙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切勿大口大口的吃饭!

错误方法2:吃馒头可以把鱼刺弄掉,这个也是不科学的!这个方法也是跟大量吃饭的道理一样!

鱼刺卡在喉咙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刻停止吃东西!

应急处理方法

应急处理方法一:让患者张大口,立即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者舌头的前部分,借用手电仔细察看舌根部,观察鱼刺大小、位置,如扯到时即用镊子夹出。

应急处理方法二:威灵仙10克、乌梅3个、食醋少许、砂糖少许,煎汤,频频缓缓咽下。

应急处理方法三:将橙皮切小块,口含慢慢咽下。

应急方法四:维生素C片,含化2片,徐徐咽下。

应急方法五:想法使患者作呕,让鱼刺吐出。

贴涌泉贴的禁忌 高热、昏迷期间忌用

涌泉穴常用于急救或者叫醒处于昏迷状态的人,但这是应急处理,事后应视具体情况决定要不要送去医院(没事就不需要送医院),如果当时处于高热或者昏迷状态下,情况非常危险,是不宜进行此穴位敷贴的,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高热

(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

(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处理方法是: 一旦婴儿发生高热惊厥,家长应就地抢救。不要把孩子抱在怀里,更不要乱摇乱晃,因为振动会加重症状。首先将患儿放在没有硬物的地板或床上,不要垫枕头,把头偏向一侧(以便唾液或呕吐物可以顺利流出口腔),使病儿呼吸道通畅。若患儿牙关紧闭,也不要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同时,可用拇指按压患儿人中穴(在鼻唇沟上中部位),较强刺激持续1 ~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抽动停止,患儿清醒后,喂退烧药一次,再喂一杯冷开水,然后急送附近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高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夏天孩子发热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②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③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④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但挑选西瓜不宜太甜,否则清热效果不好。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出现高热应予紧急处理,采用冷敷和擦浴的方法,使患儿尽快降温。可用冷湿毛巾敷额,还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若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可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和四肢。用酒精擦浴应适可而止,不能长时间擦抹,否则吸入酒精气体,会出现酒精反应。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在行物理处理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遇高热最好不要不顾一切抱着孩子往医院跑,尤其家离医院远而又交通不便的,否则病孩很容易在途中或在繁忙的急诊室候诊中,体温继续升高而发生意外,应在家中先做上述紧急处理。

相关推荐

儿童遗粪症的并发症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

小儿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

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 口腔温度肛门温度 低热》37.5度》38.0度 高热》39.0度》39.5度 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 ●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 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

痔疮的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抬高下肢。 (2)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采用50%食盐水湿敷。 (3)可用花椒30g,食盐30g煎汤坐浴。 (4)局部可用硝矾洗剂或九华膏、四黄膏外敷。 (5)在发病1~3天内,疼痛剧烈、肿块无缩小趋势者,应送至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该如何处理

一、保护舌头:我常用一次性1ML注射器的针管横着放进患儿口中、让其咬住,以防其牙齿咬伤舌头; 二、让家属用拇指甲掐住患儿人中,或压迫眶下神经,强刺激以促醒; 三、止痉:地西泮针5MG立即肌注,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四、针刺十宣穴并挤压放血; 五、待上述措施奏效、抽搐控制以后,用物理和药物配合快速降温,以防抽搐的再次发生,物理降温我常用酒擦拭患儿的颈、腋、胸腹、大腿窝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以带走更多的热量,药物降温的方法就多了,如恬倩、美林、尼美舒利、泰诺林等口服退热药任选一种即可。 对小儿高热惊厥,预防很重要

小儿高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

小儿高热护理

◆ 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 ◆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 ◆ 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麦片糊等。应多给患儿补充水分,以利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 ◆ 高热达39°C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 ◆ 高热达

小儿高热易引起哪些疾病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

小儿高热怎么办

首先,要给孩子降温。发现孩子惊厥症状,家长要及时打开房间的窗户,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患儿出汗多时可用毛巾擦干身体,换一套贴身衣服。多喝白开水或果汁对降低体温有帮助。 其次,采取冷敷。家长可采用冷湿毛巾置于患儿液窝、腹股沟、腘窝(膝关节后面)等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这些部位血管比较丰富,并且离体表近,易于散热。 第三,采用温水擦浴。家长可将孩子放到约32-34℃的温水中,浸浴10-15分钟,然后用毛巾包裹擦干身体。 第四,口服退烧药。如果采用上述物理降温措施患儿仍高热不退,家长可给患儿服用适量的退烧

发烧的应急处理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要保持室内通风。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5、使用退烧药: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突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工作原则是什么

突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工作总的原则就 是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 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 减少损失。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 指挥突发流感疫情的应急工作;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 属地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扑灭本行政区域内的 突发流感疫情,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应急预案》和《农业部门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规定,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根据突发疫 情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