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有哪些呢
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有哪些呢
老龄、女性绝经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缺少钙或维生素D均会 引起骨质疏松。另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以及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都会引起骨质疏松。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或肾衰用透析液等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老年 人、体重过低者及患有以上疾病或长期服用以上药物的人要格外警惕骨质疏松症,最好定期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专家还指出,有些四五十岁的女性常常感到腰痛,夜里睡觉还经常被小腿肚子“抽筋”疼醒,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而通过治疗和锻炼,是能够恢复 的。为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困扰,专家建议人们每天喝400毫升牛奶、晒十分钟太阳、走20分钟路、不吸烟、不酗酒。为监测骨密度,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
专家还提醒,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并贯穿一生。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最好富含钙、低盐、含适量蛋白质;二是进行适当户外活动尤其是有助于骨 健康的体育锻炼;三是远离烟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四是防止跌倒,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五是服用适量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骨骼中丢失的钙质。
骨质疏松患者避免两大补钙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不少人提到骨质疏松就想补钙,其实缺钙只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多种因素之一,维生素D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都可导致该病。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能盲目依赖补钙,摄食过量钙质还会干扰其他营养吸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骨质疏松被称为慢性病,总是“静悄悄”地发生,很多人都是直到发生骨折了,才出现相应的症状。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年龄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所以60岁以上人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绝经前后10年左右的女性会有非常快速的骨矿物质流失,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可能来得比男性更为普遍,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专家表示,严重的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驼背等问题。日常生活中,易得骨质疏松的市民除了在饮食上要多吃蛋、奶和豆制品等,最好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状况,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是什么让老年人的骨头弱不禁风
说起骨折发生的诱因,很多老人觉得很冤。很多老年人骨折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小动作。
绝经后女性更易骨质疏松
为什么老年人的骨头如此脆弱不堪?,这要从骨骼的生长规律来说。一般来说,人类的骨量在35岁达到最高值。在35岁之前,人体骨形成大于骨丢失,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过了35岁,即便补钙,骨丢失都会大于骨形成,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丢失越多,所以,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而老年人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尤其高。徐卫星发现,因为骨质疏松反复骨折就医的,以女性居多,而且女性发生骨折,程度也更严重。他分析,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绝经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这会加速体内骨量的流失。因此,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此外,有些老年人本身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甲亢以及肾病,也容易继发骨质疏松。
绝经后及早做骨质疏松筛查
骨质疏松重在早预防,早治疗,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动不动就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徐卫星说,骨质疏松早期表现为骨头酸痛,这种酸痛由于骨头中的骨小梁断裂所致,遍布全身,表现为比较泛化的全身酸痛,没有特定的部位。
当然,想要明确诊断骨质疏松,还需要依靠专业的医学检验。眼下,骨密度测定很流行,但想要确诊骨质疏松,光靠一个骨密度测定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X光和血液中的骨代谢指标。
绝经后的女性都应该及早做骨质疏松方面的筛查,男性如果有抽烟、嗜酒等不良爱好,也应该进行尽早筛查。
预防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牛奶、菠菜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适量运动,也可以适当服用钙片、维生素D制剂。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的,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老人吃甜食有什么影响 骨质疏松
糖在体内代谢,会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和乳酸等,碱性钙、镁、钠等就要参加中和反应,以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由于钙大量消耗,造成体内缺钙,导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
老年人骨质疏松易骨折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分享加大的全身性疾病;与衰老有关(骨质疏松系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但其成分、比例无明显改变,即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均等减少。有机质生成正常,但无机矿物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与各种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无机元素储备、分布,乃至各组织、器官的反应能力出现重大变化,骨代谢特点发生改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
2、心理衰老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功能要求低。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中担当的角色,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显著特征是心理衰老,生理功能减退,合并的疾病较多,对外界反应能力低下,保护性反射减慢,发生外伤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老年人骨折十分常见。老年骨折内科伴发病和手术并发症会造成心理恐惧。
3、跌倒
昏厥、视力问题、外周血管问题、力弱、平衡、关节问题、装鞋不当、使用助行器不当、服用镇痛和安眠药、环境变化、发生意外。
过量喝咖啡易致骨质疏松
南京有病例
咖啡女患上骨质疏松
喝咖啡是一种情调,有的人将其变成一种习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金晖介绍,过量喝咖啡对骨质疏松是有一定影响的。
曾经有一位中年女性,长期坐办公室,喝咖啡也成了她的习惯,后来老感觉腰酸腿疼,到医院一看,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为什么爱喝咖啡的人,更易患骨质疏松?金晖说:“经常喝咖啡一会影响钙的吸收,二来丢失的钙质会比不喝的人多。三是咖啡中含有咖啡因,有的咖啡中还会加糖,这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是,这是过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钙质流失的情况。在国外,有研究表明,每天需要喝10杯以上的黑咖啡,才会导致体内的钙流失。
骨质疏松
“青睐”绝经后女性
除了老年人,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会走下坡路。王宸主任建议,一般来说,男性40岁-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
多晒太阳多运动
增加骨密度
要预防骨质疏松,平时应注重适当增加运动,要适当接受太阳照射,因为在太阳的照射下,维生素D转化成的活性成分,更利于钙的吸收。王宸建议,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尽量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因为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自行补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年纪比较大的人(女性60岁以上,男性70岁以上)、绝经后的妇女、比较瘦小的老人、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正在接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孕妇等,都不适合喝咖啡。
骨质疏松易患人群有哪些
1、年龄大的。2、有家族病史者。3、体质轻,尤其是45公斤以下的成人。4、甲状腺、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双侧卵巢切除者。5、营养不良,太少摄取含钙食物,或是本身营养吸收较差者。6、缺乏运动(适度运动可维持骨头血流量,吃进去的钙才能真正进入骨头)、常熬夜、久居室内者。7、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分泌降低,会促使骨质流失,假如能适当补充雌激素,可减少产生骨质疏松的机会。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8、长期服用抗痉挛药、抗凝血剂、胃药、利尿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人。9、咖啡是骨质疏松的杀手之一,它会抑制钙质的吸收、造成胃的问题,而茶里面的茶碱,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如果真的要喝茶,最好在饭后2、3个小时再喝,这时对钙的影响就不存在了。此外,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也比较容易会有骨质疏松的问题。
骨质疏松症缘何偏爱女性
骨质疏松症是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它的发生是缓慢无声的,在造成骨折或其他不良后果前往往不被人意识到。而女性则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目前我国妇女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死的死亡率已高于乳腺癌、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死亡率的总和,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
女性天生不如男性“骨头硬”
为什么骨质疏松更“青睐”女性呢?这主要是由女性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所引起。
先天因素之一:女性骨质总量及密度相对偏小
由于女性青春期发育及骨垢线闭合均早于男性,而且身形和体重也比男性小,加上肌肉比重低,对骨骼的日常刺激相对偏低,所以总体上女性的骨质总量及密度均比男性要小。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太为瘦小的人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先天因素之二:女性“骨变”机会较多
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近四十年人生中,女性会经历“经期、怀孕、哺乳、更年期”等特殊的生理变化,这些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比如说,20~30岁为人体储钙的黄金时期,而此时大多数女性正在经历怀孕、哺乳,这必然会影响到骨量的积累。
此外,雌激素与骨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更年期时,随着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的吸收和重建失去平衡,骨质逐渐变脆。所以女性一般在绝经后的1~20年内出现骨量快速丢失,而绝经后的10~15年间最易发生骨质疏松。
另外,在女性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若没有获得足够的钙质补充,为了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就会动用到母体骨骼内的钙质,这也会影响女性骨骼的密度。
后天因素:缺少运动、阳光、钙摄入等
骨质疏松症让女性变“脆弱”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成分由骨骼往血液不断移动(即骨质流失),导致骨质量减少,进而使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出中空性疏松的现象,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常表现出的四大症状为:疼痛、骨骼变形、频繁抽筋、骨折。
通常,骨质密度在人30~35岁左右时达到骨峰值,之后便会因钙质流失而开始下降,尤其以女性的下降速度更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全球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受到骨质疏松的威胁。
女性相对好静,缺乏运动,加上现代都市的很多女性成天“宅”在电脑前,或者为了美白而较少接触到阳光,以及不喜欢喝牛奶,为美丽而节食减肥等……以上这些生活方式易导致女性钙质摄取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骨密度不够,到中年后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老年人变矮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腰酸、背疼、变矮、驼背等现象,在过去您可能认为是自然现象,其实这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大庆油田总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张楠楠表示,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成了静悄悄的流行病,等不少市民发现病情的时候,就已经到了重度。
现象:补来补去还是骨质疏松
“是不是搞错了,我坚持补钙两年多了,怎么会是骨质疏松?”昨日,在医院内分泌科拿到检测报告的周阿姨不敢相信,她竟然骨质疏松!而两年来,她一直坚持服用钙片类补钙食品。
据61岁的周阿姨介绍,前年下半年,她感觉自己上下楼梯很疲惫,一些朋友认为是缺钙的缘故。
由此,自认为身体不够硬朗的周阿姨自行补起钙来,只要是打了广告、朋友推荐的补钙类制品,她几乎都要掏钱购买。今年8月,周阿姨的骨关节莫名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称,周阿姨患有骨质疏松症。
周阿姨怎么也不能相信的说,这钙是一直在补,怎么还是换了骨质疏松症,难道是补钙补得不够,还是身体没有吸收?
缺钙并不是骨质疏松的唯一原因,维生素D合成不足、缺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这种骨骼疾病,因而,就算有些市民自行补钙,但还是阻止不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提醒:变矮、驼背可能是征兆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骨质疏松症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骨折,且会反复在不同部位发生骨折。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常无明显症状,常常被市民疏忽。通常是发生骨折后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
还有一些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以腰肩部疼痛多见,严重的会出现全身骨骼和关节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等症状。
高发人群:过早绝经 运动少 长期服用药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老年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60岁以后,主要原因是老年人体内活性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因为某些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引起的。
因此,市民最好在四十岁以后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尤其是过早绝经的市民、子宫和卵巢切除的市民、胃肠道切除的市民、饮食缺钙的市民、大量摄取咖啡和茶的市民、运动量少且不晒太阳的市民、长期卧床不起的市民、曾经有骨折史的市民、有遗传病的市民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片、利尿剂和抗癌药等的市民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
同时,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年龄也比男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