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烦热是什么意思 阴虚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是什么意思 阴虚五心烦热
阴虚所导致的的五心烦热多表现为,午后手脚心热甚,喜欢用手握冰冷的物体,睡觉时手脚也喜欢伸被外,并且可伴有盗汗、遗精,颧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等症状。
糖尿病人适合喝什么粥 百合粳米粥
材料:百合,枸杞子各50克,新鲜枸杞叶50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枸杞叶和枸杞子先入锅煮,煮沸后取煎汁,连煎2次,将所煎之水混合,入粳米,百合,煮至粥熟即可。
功效:枸杞叶有补肝明目,生津止渴之效,百合润肺养阴,全方面同用,可以起到降血压,降血糖,保肝作用,主治糖尿病心肺阴虚,心烦口燥,五心烦热精神不佳等症。
五心烦热饮食宜忌
五脏阴虚多因久病耗阴,或七情太过,化火伤阴,或过度劳累或营养不当或过食辛热伤阴而致。
肾阴虚的特点及保健:
肾阴虚特点:肾为五脏之本,所以肾阴虚较多见,而且症状明显。其主要表现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足心、胸心)、咽干颧红、消瘦盗汗、男子梦遗、女子带下,舌质偏红、脉细数。
保健方法:可服六味地黄丸,平时用枸杞、生地泡水饮或黑木耳炖肉。
心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心阴虚特点:心慌心跳、失眠多梦、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保健方法:用麦冬、百合、莲子、桂圆肉、小枣、小米、茯苓泡水饮或煎汤,或熬粥做羹均可。
肺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肺阴虚特点:盗汗、咳嗽、痰干而稠、午后潮热、咽干颧红、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保健方法:常吃百合、银耳、杏仁、藕、沙参、麦冬,或服养阴清肺丸。如果不行,请到医院做胸透等检查。
脾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脾阴虚特点:口干唇裂、食少善饥、腹热便干,舌红唇红、苔少脉细数。
保健方法:可常服玉竹、石斛、麦冬、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
肝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肝阴虚特点:头晕目涩、胁肋灼热、五心烦热、眼花、筋脉不舒,舌红口干、苔少、脉弦细数。
保健方法:可服杞菊地黄丸或用枸杞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
五心烦热吃什么食物 阴虚发热
五心烦热属阴虚发热者,症状表现为午后或夜间烦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者,应选用滋阴清热的调养方法。
重500克的甲鱼1只,糯米100克,料洒2匙,姜片、葱段各15克,胡椒粉6克,鸡汤1000克,植物油及精盐适.将甲鱼宰杀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刮去黑皮。加入料洒、葱段、姜片略炒。再添入鸡汤和糯米,煮熬成粥,调入味精、胡椒粉即成。分数次食完,每周1次。
取银耳10克,用开水泡开后放入砂锅中,用小火煮烂后放冰糖少量,待冰糖融化后即可。每口服1—2次。
五心烦热是指哪五心 血虚五心烦热
血虚五心烦热则主要表现为午后可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并且烦热都可因劳动而加重,同时可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等血虚症状。
五心烦热是什么意思 火郁五心烦热
火郁五心烦热属实证,主要表现为心胸及手足心烦热,四肢亦热,小便黄赤,心烦烦易怒,妇女则可表现为经行不畅。
心火旺的症状及原因 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是指自觉两手心、脚心发热,并且心胸烦闷。这是是由于机体阴虚亏损,心血不足,阴虚生内热,产热多了,来不及散热,就会导致手脚心发热易出汗,心情烦躁易怒等症状。
孕妇脚心发热是生病吗
手心脚心发热属于中医的五心烦热。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很可能是阴虚。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五心烦热的症状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多由外感失治、误治、余邪留伏营阴所致手足心热,心烦,眠差。并且多伴有有低热,一般在傍晚时分烦热症状明显,而晨起后症状较轻。
脚热要注意
脚热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这种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脚热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一下脚热的原因以及脚部健康问题,顺便再聊一些脚部保养的事吧。
五心烦热是指两手心、足心发热及自觉心胸烦热,而体温有的升高,有的并不升高的一种虚烦发热症状。
《素问.逆调论》有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及阴虚生内热的论述,将烦与热同时并见的症状归之于阴虚。
若肾虚湿热下注,两脚心热伴足胫发热疼痛者不属本节讨论范围。常见证候 阴虚五心烦热:五心烦热,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卧时手脚喜伸被外,盗汗、遗精,颧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质殷红,光剥少苔,脉沉细数。
血虚五心烦热:午后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小有烦劳则加重,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涩。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眠差。有低热,暮热早凉,热退无评,能食形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略数。
火郁五心烦热:五心烦热,胸闷,情志不舒,急躁易怒,头胀,口苦,尿赤,妇女则经行不畅,舌红,苔黄,脉沉数。
一、脚热是怎么回事--肾虚胃热
二、脚热是怎么回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手足心发热而未有其它症状相伴的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手足心发热的多同时伴有未引起注意的或被看作是正常的表现。中医将手足心发热分为疳积脾虚和血虚阴亏两种。
1、脚热是怎么回事----疳积脾虚
手足心发热
其原因一是饮食不节,即有的饮食无度,食不定时,常吃零食,长期下去可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无能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
二是患其它疾病后,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当,迁延日久,损伤气血,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疳积发热。
这部分常见为手足心发热,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部胀大,食欲不佳,常食异物,夜睡不宁,大便较稀,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黄浊如米泔。
2、脚热是怎么回事--血虚阴亏
手足发热 其原因多由于平素体质虚弱,或大病、热病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尚未恢复而致。这部分常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舌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小便频数,大便秘结。
手足心发热,以疳积脾虚引起的多见,绝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在治疗上可以考虑中医理疗,穴位按摩,泡脚等方法,必要时可以服用中药汤剂调理,经过坚持治疗,缓解了更年期症状,这个问题就可以逐步缓解了。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定数量的富有营养的食品,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促进体质的恢复。
一个脚热一个脚凉是怎么回事
排除疾病(如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低等)的因素外,脚凉大多与环境气温比较低、个人的体质较弱、末梢血液循环不好等有关。
醋泡姜的禁忌症 阴虚燥热
阴虚燥热也就叫做阴虚发热,是指人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一种发热症,常见表现为: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感咽燥、舌红少苔等,饮食应当多吃益肺养阴的食物,如:燕窝、银耳、西洋参等,而醋泡姜性质温热,食用后会加重体内的火气,从而会导致阴虚症状加重,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五心烦热多为肾阴虚
中医指出,五心烦热多为肾阴虚,阴虚的人容易上火,建议多喝水,中医认为,肾主五心,当肾阴不足、肾火过旺时会造成五心烦热。
案例:小李是一名大三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去年他又开始着手复习考研,为此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似的,终日处于紧张状态。他说,去年整整一年时间里,他每天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三餐不能定时定量。时间久了,他感到胃部不适。到了今年,他时不时感到自己手心、脚心发热,且伴有心胸烦闷的症状。
专家点评:小李的病症为五心烦热,指双脚心、双手心发热,并感到心胸烦闷。手足、额头都发烫,又兼有口干舌燥症状,多见于阴虚。
调理方案:可以服用滋阴降火的中药调理,如用由黄柏、知母、熟地、丹皮等药材组成的知柏地黄汤。
知道了五心烦热多为肾阴虚,建议也可针灸,引火归元,还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药材足浴。
心烦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养生之道”网站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五心烦热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阴虚体质分几种怎么判定
分为五种:肺阴虚、心阴虚、脾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肺阴虚证: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阴虚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胃阴虚证:不思饮食,大便硬结,口干唇燥,甚或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
肝阴虚证:两目干涩,头痛头晕,视物不明,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肾阴虚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健忘,尿少,头发皮肤干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