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年龄与身体的密切关系
肠道年龄与身体的密切关系
人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但你知道人还有一个肠道年龄吗?讲个故事吧,广西有一个全球闻名的长寿村巴马乡,研究人员在解开他们的长寿秘密时发现,他们的肠道年龄也很年轻,百岁老人的肠道年龄只相当于青壮年。
其实人衰老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吃不下、睡不着了。吃不下就是肠道开始衰老了。
肠道年龄计算是以肠道内的有益菌的数量来计算的,人一生下来时有益菌的数量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使用抗生素而逐步下降,所以肠道年龄主要测试你的肠中有益菌的数量。只要你有这些现象,那你的肠道年龄就一定不年轻:肥胖、便秘、有个突出的小肚腩、长斑、面色灰暗。
也许你会说你不在乎外表,但肠道年龄太大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除了我们知道的肠癌外,乳癌、肝癌、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病,皆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肠癌的死亡率也不容忽视,已高居癌症前列,而且发病的年龄逐年下降。
人的老化是从肠道开始的,年轻时对肠道衰老的不关注,将在中年后逐步显现。2005年有学者提出要将肠道中的有益菌作为人类的一个器官,研究它的生理、病理。虽然没有取得全世界科学家的一致认同,但说明了肠道有益菌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2010年关于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的学术活动在国内举行了十多场,微生态已成了一个显性的学科,有更多的人关注、研究、推广。
作为“肠金”产品的出品者,我希望人们关注肠道年龄,除了避免患癌症的风险外,我更想让人们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肠金是最好的糖代替品。吃多了蔗糖与糖尿病的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把减少蔗糖的摄入为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举措,提倡让国民服用低聚糖代替蔗糖。最近数据表明我国已有9000多万人血糖异常,人数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一,这与我们高糖食品摄入年年上升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用低聚糖代替庶糖也是全民健康的一个选择。
在关注肠道年龄的同时,还有一个很多女性关心的问题——减肥,我个人认为减肥是不能用化学药品的,曲美的“西布曲明”等化学品带来的问题,连带十三个减肥产品下架讲明了药品、健康品的安全问题是个消费者极为关注的。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肥胖与肠道的试验,肥胖和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关,当肠道中的有益菌减少时,体内的脂肪和毒素排不除去,导致产生小肚腩。降低小肠吸收脂肪的能力,所以低聚糖能快速阻断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从而减轻体脂。
人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固然重要,但是,肠道年龄跟身体也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保护好我们的肠道为身体健康加分。
排卵与生男生女的密切关系
性生活的注意事项
1、性爱频繁让男性精子量减少
夫妻之间性生活比较频繁的话,就可造成精液量减小和精子密度减低,使精子活动率和生存率明显降低,精子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与卵子相会的“后劲”大大降低,怀孕的几率自然下降了。
根据临床专家的研究发现,当禁欲时间少于12小时,这个时候精液量和精子密度都将比平时减少一半以上,或者是说若禁欲时间达到24小时,从而这时候的精子储备就会迅速增加。所以精子数少的男性应该适当减少做爱次数,从而增加受孕机会。
2、性爱频繁导致女性免疫性不孕
频繁的性行为还能够造成女性朋友们免疫性不孕,对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女性朋友们,倘若太频繁地接触老公的精液,易于激发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使精子黏附堆积或行动受阻,造成无法和卵细胞结合。所以,性生活频繁仍没有受孕的夫妇,最好终止一段时间,或选用安全套3~6个月。倘若想要宝宝,夫妇的性行为以每周1~2次为适中,在女性朋友们排卵期前后能够适度增多。
3、性生活“跟着女方排卵期走”
简单的测定排卵期的方法:月经正常的女性,排卵期在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期时可检查到白带中有拉丝度比较好的黏液,是宫颈黏液,有利于精子穿透,并给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如果女性发现了这种分泌物可以在当天过性生活,然后隔一天再过一次。
tips:排卵期的女性信任感更低
4月份的《生物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写道,在一项投资游戏中,接近排卵期的女性更不太愿意相信陌生人,尤其是男性;而即便他们是魅力男性,也是如此。在排卵高峰期前,更高的雌激素水平和女性的低信任度有相关关系;这表明,女性有高度戒备心的生理性根源,是她们的生理周期。这一发现支持了如下观点,即在排卵期,女性会通过谨慎交往的方式来调缓她们对男性渐趋高涨的吸引力。
tips:生男生女与排卵期的关系
欲生男者,于排卵期性交(或授精),即易生男,因为精子Y较脆弱,不能象精子X那样长久等候,而且排卵期愈近,宫颈粘液愈稀薄,而偏碱,对精子Y有利。反之,欲生女者,应距排卵期愈远为宜,此时宫颈粘液愈粘,而偏酸,对精子Y不利,相对的对精子X耐受。
前列腺增生与年龄增大关系密切吗
肯定的说,二者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其同步发展的状况令人吃惊。因为前列腺像身体其他器官一样,也有一个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从出生后到青春期之前,前列腺是很小的,生长十分缓慢,功能也不成熟。青春期后,随着体内男性激素水平的提高,前列腺就进入了全面生长状态,处于快速增长期,其重量平均每年增加1.6克。到了30~40岁这段时期,前列腺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平均每年仅增加0.4克,处于慢速稳定期。这就是说,这时的前列腺生长已达到了高峰,重量也就是20~30克的样子,前列腺维持此大小直到45岁左右。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肥大的概率也直线上升。有学者通过对700尸体进行解剖发现,50岁以上80%有前列腺肥大迹象,到80岁则高达95%。通过临床保守估计,65岁以上男性70%可以摸得出前列腺肥大,80岁以上几乎80%都有。
怎样保护人体肠道
肠道年龄是指肠道内各种细菌的平衡程度,可以此来预测肠道的老化状态以及现代生活病的发病几率,从而评估你的健康状况是优还是劣。至于判定的标准,既不是出生年月,也不是外貌心态,而是看你的肠道里有益于健康的细菌有多少。 那么,你的肠道是年轻还是老化了呢?你不妨与下列18个问题作个对照,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 1.经常忘吃早餐。 2.常在家慵懒度日。 3.常吃速食。 4.偏爱牛排、烧烤等肉类料理。 5.放屁或排便很臭。 6.常有人说你的气色不太好。 7.精神压力大。 8.有憋便习惯。 9.抽烟。 10.冷落乳酸类饮品。 11.脸上生粉刺,肌肤粗糙干涩。 12.失眠。 13.便秘。 14. 盲目节食。 15.很少吃蔬菜。 16.外貌比生理年龄老。 17.三餐时间不固定。 18.每天都少不了甜点与果汁。 符合不足3项:恭喜你,肠道年轻,肠道年龄小于你的生理年龄。 符合4~7项,尚可,肠道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基本相符。 符合8~11项:警号,肠道偏于老化。表明肠道年龄大于生理年龄15~20岁以上,是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符合12项以上:肠道严重老化,肠道年龄比生理年龄要老30岁左右。 另外,也可用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自测,就是看大便。理想的粪便应该呈黄褐色,不太臭,每天的排便量大约两条小香蕉左右。如果粪便又黑又硬,非常臭,表示肠道正逐渐老化。 如何保持肠道的青春活力? 说到这里,你该明白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就是设法保持肠道的青春活力,做到“肠道年轻人不老”。
远视眼与年龄关系密切
远视眼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在中老年人多见。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很密切,因此,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远视眼的相关知识,学会去更好的预防远视眼的发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
在6岁以下的儿童,患了低、中度远视的患儿不会有任何症状。因为此时患者的眼睛调节幅度很大,近距离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科,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内斜。
6-20岁的人患远视眼,由于近距离阅读的需求逐渐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40岁的远视眼患者,在近距离阅读时会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老提视提前出现,这是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
如果患者年龄大于40岁,眼睛的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会逐渐转为显性远视,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专家提醒,对于一般轻度的远视,如没有引起患者视力障碍、视疲劳或斜视等现象,同时一般的健康情况尚属良好,则无矫正的必要;反之,任何上述条件不符合时,则应戴适度的眼镜予以矫正。原则上应在睫状肌麻痹的条件下验光配以凸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对幼儿及青少年,尤为必要。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远视眼的原因、预防、治疗等知识,欢迎咨询全球医院网在线专家。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的介绍,希望对您了解远视眼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焦虑症和抑郁症间的密切关系
焦虑症和抑郁症尽管症状、表现、病程有很多不同,但具体到某人,症状常交错出现。
(1 )病因相近,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有区别,但都属于神经官能症。
(2)发病基础相似
具有相同人格特征,都没有躯体器质性病变。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3)抑郁症者常伴焦虑表现
抑郁症者常伴焦虑表现,反过来焦虑症者大多数内心有明显抑郁。
因此,针对青少年可将两者合并,通称“焦虑一抑郁综合征”。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对焦虑症也有效,反之亦然。只有两者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治愈才有希望。不过,如要着手防治,尽可能分清什么是原发的,什么是继发的很重要。焦虑症以治疗焦虑表现为主,抑郁症应围绕抑郁症状治疗。
胃癌的病理分型
Lauren在1965年将胃癌按病理类型主要分为肠型弥漫型两类。Munoz与其同事在哥伦比亚、黑西哥、以色列、波兰、匈牙利及美国等地对两型胃癌的分布进行了大量观察,发现肠型胃癌在胃癌高发区占优势,多见于男性及高年龄组。相反,低发区以弥漫型为主,此型在低年龄组常见。随后,Correa等将此病理分型与移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日本Miyagi居民与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发现两地日本人的弥漫型胃癌发病率相似,而肠型胃癌发病率不同,后者显著低于前者。提示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主要是肠型胃癌发病率降低。Munoz和Aswall 对挪威三个时期不同类型的胃癌进行了分析,表明肠型胃癌随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而弥漫型下降缓慢。Hanai等在日本进行了类似研究得出了同样结果。有人推想肠型胃癌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我国亦有报道肠型胃癌好发于高发区,弥漫性多发生在低发区。但也有高、低发区两型胃癌发病率相似的报道。肠型胃癌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上皮化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相关。弥漫性胃癌一般不伴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上皮化生,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的比较
肠型
弥漫型
发病年龄 年长 年轻
性比例 >1 <1
地理分布 高发区 低发区
大体形态 趋于息肉型 趋于溃疡型
好发部位 主要在窦部 常位于贲门
与血型关系 无 A型常见
与家庭的关系 不密切 密切
与环境的关系 密切 不密切
肠道功能与患癌指数关系密切
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相当重要。肠道不同于大脑、五官和肢体,在人体睡眠时不仅不会休息,相反会兴奋,蠕动加快,并分泌黏液促进排便、修复肠道。所以,睡眠少的人,排便常成问题,而且肠道得不到充分修复,致癌概率也高。
从肠道功能读健康!
虽然大肠癌的病因,医学家还未完全揭开,但他们已经发现发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本文意在从生活方式角度,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肠道功能,避免大肠癌风险因素。
值得提醒的是:肠道的功能状态不仅人与人之间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进食、紧张、药物和疾病,甚至社会文化形态都对肠道功能状态有影响。然而,排便次数是因人而异的,正常的排便次数范围从每周2~3次到每天2~3次不等。
不过,如果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或粪便量有改变,或粪便中有血、粘液、脓液或过多的脂肪物质时,就要小心是否发生肠道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