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正常体检中,偶尔会出现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检查结果,但有些病患还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在哪,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下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这方面的知识,需要了解的可以看看。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心率失常
临床上按心率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率失常两大类,前者见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安静时平均为70-80次/分,一般慢不低于60次/分,快不超过100次/分(新生儿为130-150次/分,2-4岁儿童为110-120次/分,尔后逐年减少)。若快于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兴奋、疼痛、感染、发热、贫血、甲亢、急性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若低于60次/分,则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老人、低温麻醉、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甲减、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黄连素片的禁忌是什么 抗心率失常
处理口服之外黄连素片还经常被用来用作静脉滴主,而静脉滴注的时候可以帮助抑制人体异常心跳加速,阻断心脏的α-受体,从而对于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黄连素片具有一定抗心率失常的作用。
高血压经常心慌是怎么回事
1、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会有心率失常的现象,多为功能性的,与很多的因素有关,例如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或β受体功能增强有关。
2、高血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心脏发生病理性变化,常见的就是导致心脏心室变厚或者扩大,由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及肥厚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下降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而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高血压经常心慌是怎么回事
1、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会有心率失常的现象,多为功能性的,与很多的因素有关,例如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或β受体功能增强有关。
2、高血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心脏发生病理性变化,常见的就是导致心脏心室变厚或者扩大,由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及肥厚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下降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而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3、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对高血压也可导致心律失常,比如说在使用利尿剂抗高血压治疗,导致细胞内钠、钙、钾及镁的异常,使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失调而诱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都有哪些
一、药物作用。如圭尼丁、洋地黄、氮化哇琳、锑剂、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二、电解质与酸破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压、低血钙、低血钾、酸中毒都可导致心率失常。
三、正常心脏。喝浓茶、烟酒刺激、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及冷饮等,常可出现心律失常。
四、器质性心脏病。如患有冠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退症,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
五、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心律失常在发生时,有一定的症状,但症状也有轻重之分,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发病较轻,可无症状。
心律失常常表现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旱胶、胸病、憋闷、气急、手足发凉,甚至神志不清。
小心常心慌头晕是心律失常
小心常心慌头晕是心律失常!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婴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可见,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疗,应由专科医生进行全面分析,患者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心律失常是专业性很强的诊疗专业,临床存在不少误诊误治、过度治疗的情况,希望患者选择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葛根的功效 改善心率失常
葛根浸润膏、大豆苷元、葛根素都对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葛根素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作用,能有效的一直肾上腺素和心肌上受体的结合,控制改善心率失常。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有什么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无需开胸和全麻,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符合适应症的患者,由程云阁主任亲自主刀进行完全胸腔镜下迷宫手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手术安全,且具有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率快、慢显著不等,有的心率快慢随呼吸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是吸气时逐渐增块,呼气时减慢。心律失常的症状有的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有的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高度的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窦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指的是在同年龄段中,心律超过了正常心率的范围,判断标准为成年人每分钟一百次,超过此标准就为过速。在心率失常的症状中,这种比较常见的。
3、窦性心动过缓。 过缓可以理解为与上述相反,通俗的来说就是心率过慢,低于每分钟六十次,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心、脑等主要脏器的供血,这种前提下就会出现头昏、眼花等心律失常的症状。
冠心病运动注意事项 禁止运动的情况
有下列情况者应禁止运动或者严格限制运动量。
1、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心衰、频发性严重心绞痛、有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
2、频发室性早搏和室上速等心率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中毒以上心衰、严重糖尿病尚未良好控制者。
3、有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服用洋地黄、高血压未良好控制者。
窦性心律不齐如何检查呢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比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大多数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属此类型。
(2)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含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此类型又称变异型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现认为系钩拢现象。
窦性心律不齐应该做哪些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比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大多数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属此类型。
(2)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含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此类型又称变异型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现认为系钩拢现象。
小儿五种心律失常要注意
儿童的心律失常患病率有增多趋势,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则是医治心率失常的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医疗实践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律失常门诊”目前每年完成上百例射频消融,成功率达到90%,最小年龄1岁。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了异常改变,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以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
宝宝五种心律失常要警惕
近年来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儿童的心律失常患病率有增多趋势,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则是医治心率失常的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医疗实践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律失常门诊”目前每年完成上百例射频消融,成功率达到90%,最小年龄1岁(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手术于2-3小时左右完成,患者三到五天即可出院。
下面几种情况可用心导管射频消融来进行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检查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症:
大部分平时普通心电图就可明确诊断,如伴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应行射频消融。
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
心慌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心慌时常伴有头昏,有时有晕厥。
室性早搏:
症状明显、频发室性早搏或经药物控制不佳者。
专家特别指出:儿童的心脏无论心房还是心室,其厚度都远小于成人,加上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X线十分敏感,极易受损。这一系列特点决定了采取儿童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必须去正规的儿科专业医院。
心律不齐症状
一、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率快、慢显著不等,有的心率快慢随呼吸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是吸气时逐渐增块,呼气时减慢;有的心律失常与呼吸无关;有的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高度的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二、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指心律越过了同年龄组的正常心率的范围。这是心律不齐的症状。心跳过快,超过正常范围,这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见于人们的心情过于激动、运动、饮酒、饮浓茶之后。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心率失常
临床上按心率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率失常两大类,前者见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安静时平均为70-80次/分,一般慢不低于60次/分,快不超过100次/分(新生儿为130-150次/分,2-4岁儿童为110-120次/分,尔后逐年减少)。若快于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兴奋、疼痛、感染、发热、贫血、甲亢、急性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若低于60次/分,则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老人、低温麻醉、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甲减、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