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八成失眠事出有因 每周失眠超过3次,快找医生
超过八成失眠事出有因 每周失眠超过3次,快找医生
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或醒后难以再入睡以及早醒,这些都属于失眠。人一生中,或偶然、或频繁总会遭遇失眠的困扰。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中心主任李艳教授指出,偶尔失眠(一周不超过两次)不用紧张,通过自行调节可以解决。但如果每周失眠超过3次,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请不要犹豫,尽快到医院咨询睡眠专科医生。“因为单纯的失眠症只占很少一部分(约15%),更多时候,失眠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一些以失眠为表现的精神疾患以及其他躯体疾病常常容易漏诊。”
意外怀孕事出有因
一个性活跃的青少年如果不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其妊娠的机会高达90%。而针对3200例非意愿妊娠的青少年调查中发现,从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45.7%,可能原因是一时冲动导致无准备性行为、不知道怀孕的后果、不懂得如何避孕、性伴侣不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等。有38.5%的人抱有侥幸心理,只是偶尔采用避孕措施。另外还有15.8%的人每次性交采用了避孕措施,但仍导致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的多是避孕效率较低的方法或避孕方法使用不当,比如未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期由于受影响因素较多而难以计算精确,体外射精控制不好等。此外,被调查者中再次妊娠者占57.2%,这不仅与个人对多次流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避孕措施的使用有关外,还与其首次到医疗保健部门终止妊娠时未得到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避孕指导等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减少重复流产,要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人口进行性、避孕、生殖健康教育,使她们充分认识未婚妊娠和重复流产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供有效避孕方法指导,使广大未婚青年能结合自身的情况,科学地选择避孕措施。
骨质疏松事出有因
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骨质增生是退行性关节病或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是机体一种代偿性的修复过程。由于受伤或身体超重,在关节受力最大处(如膝关节内侧)发生软骨磨损,继而发生骨的改变,关节软骨边缘骨质增生,往往表现为骨密度增高。
而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年龄增加和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不同,但为什么两者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呢?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70~79岁的老人与20~59岁的人比较,钙吸收率减少1/3,8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率极差。
由于老年人吸收钙的能力下降,开始表现为血钙降低。为了维持血钙的恒定,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目的是调动骨钙中的钙来补充血液中钙的不足。甲状旁腺素使破骨细胞活跃,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液中,使得骨骼脱钙。其结果,一方面骨骼内的钙逐渐流失,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血钙含量则增高。
在骨代谢调节激素中,与甲状旁腺素对抗的是降钙素。人体甲状腺分泌的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骼的破坏,把已经从骨骼中游离出来的钙,重新还回骨骼,降低血钙,增加骨钙。减轻由于骨骼长期缺钙造成的骨质疏松,以及由血钙增高带来的其他危害。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各器官功能衰退,老年人自身分泌的降钙素减少,靠自身的降钙素很难制止骨钙丢失。因此利用人工合成的降钙素来补充老年人自身降钙素的不足,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失眠症状有哪些
当今社会,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或多或少会有失眠的症状,本文就是关于常见的失眠症状有哪些的介绍,希望能帮您更好的认识失眠症,请往下看:
常见的失眠症状: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夜间觉醒次数超过3次,凌晨易早醒,醒后难以入睡;
睡眠时间缩短,每天少于6小时;
白天感到头昏、嗜睡、乏力、精神不振、急躁易怒、耳鸣、心慌、眼花、食欲变差等。
虽然很多人饱受失眠之苦,但是部分失眠患者并没有因此去就医。70%的失眠患者从没有服用过药物或采取其它方法改善睡眠。
失眠持续超过3周,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慢性失眠症,一定要趁早到医院就诊,此举不但有助于改善睡眠症状,也能防止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失眠症状有哪些的介绍,相信您可以更好的据此来检查自己是否有失眠的症状。
失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据不同的症状,失眠可分为三种类型
1、难以入眠型(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又称起始失眠。
2、不能持续沉睡型,容易惊醒或反复憋醒,几乎每次醒来的时间超过30分钟,又称间断性失眠。
3、早醒型,醒得很早,想睡又醒不着,又称终点失眠。
根据患上失眠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短暂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少于一星期。
2、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星期与三周之间。
3、慢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三周或一个月以上。
根据生活习惯,失眠又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压力型失眠,多为企业管理者、公务员、科研人员。
2、不良嗜好型失眠,多为自由职业者、经纪人、创意人员、文化公司职员、从事与时尚有关的工作者。因为他们长期嗜好喝茶、喝咖啡、可乐、巧克力、酒精、吸烟等,刺激到了神经系统,严重妨碍了睡眠。
3、焦虑型失眠: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领导,比如私企老板、财务主管等。这部分女性正处于不断提升事业的人生阶段,而婚姻、家庭、人际关系无一不牵动情绪,因此很容易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4、抑郁型:多为技术人员、不常与人交往的职业女性,内向的性格使得她们日常不善于表达,如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低沉、忧郁的情绪。
5、依赖药物型:对于长期依赖药物入睡的人来说,应及时请教医生,改变这一习惯。另外,有的减肥药物由于作用于神经,所以也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建议不要服用。
夏季冲凉千万不要超过3次
一、每天洗澡不超过3次
体温升高 更易燥热
怀孕以后,孕妈生理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体温会升高。
基础体温是指清晨醒来在身体还没有活动的情况下测出来的体温。一般来说,孕妈的基础体温比平时升高0.5℃左右。这样一来,孕妈比从前更易感到燥热。
进入炎热的夏季洗澡更成了每天生活的必须。孕妇是要多洗澡,还是少洗澡?
每天洗澡不超过3次
妇科专家表示,怀孕以后,女性皮肤上皮屑会增多,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也旺盛,因此孕妇必须注意皮肤卫生。洗澡不仅能使身体保持清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然而次数要适当,夏季酷热,每天洗澡可以两次,但不要超过三次,洗太多次澡不仅累人,对皮肤不好,还会使皮肤表层受到刺激,影响胎宝宝的安稳状态。
二、孕妈咪洗澡四个注意
怀孕以后,由于体内分泌的改变,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会随之旺盛。因此,夏季孕妈比常人更需要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尿路感染。
但是,如果在洗澡时不注意方法,有可能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造成永久性的损伤。那么,孕妇洗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站着洗,别坐着洗
怀孕后,孕妈的内分泌功能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阴道内具有灭菌作用的酸性分泌物减少,体内的自然防御机能降低。
此时如果坐浴,水中的细菌、病毒极易随之进入阴道、子宫,导致阴道炎、输卵管炎等,或引起尿路感染,使孕妈出现畏寒、高热、腹痛等症状,这样势必增加孕期用药的机会,也容易导致畸胎或是早产的现象。
2、20分钟以内,别洗太久
浴室或或浴罩空间狭小,水汽弥漫,孕妈在这种环境下呆久了,容易会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等症状。
这是因为浴室或浴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温度又较高,氧气供应相对不足,加上热水浴的刺激,会引起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孕妇脑部供血不足。
同时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胎心率加快,严重者还可使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进行热水浴时,每次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夏季冲凉 水温不超38度
洗澡水太烫,会使得孕妇全身皮肤、肌肉血管扩张,可能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量短时间减少,造成胎儿缺氧。
早期的胚胎生活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受到伤害,高温会杀死那些分裂中的细胞,使组织停止发育,特别是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极易受到损伤而造成畸胎。
临床研究发现,孕妇体温较正常上升2℃时,就会使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停滞;如果上升3℃,则有杀死胎儿脑细胞的可能,而且因此形成的脑细胞损害多为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害,孩子出生后可出现智力障碍,甚至可形成畸形,如小眼球、唇裂、外耳畸形等,有的还可导致癫病发作,严重者还可导致流产。
总之,由于个体差异和怀孕时间的早晚不同,胎儿受害程度也有不同的差别。一般来讲,水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损害越重。所以,孕妇沐浴时水的温度应掌握在38℃以下,并最好不去温水池或盆堂洗澡,避免热水浸没腹部。
详细解析失眠症和睡眠障碍的区分
睡眠障碍包括
1.入睡困难,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常常超过0.5-1小时,多与不良情绪及不良生活习惯,如焦虑、抑郁、睡前吃东西、喝浓茶等有关;
2.睡眠不实,时常觉醒,稍有一点轻微刺激,如声响便会醒来,再次入睡比较困难,多与心事较重有关;
3.晨醒过早,常在凌晨2-4时就醒来,之后再无睡意,多与抑郁症有关;
4.睡不醒即多睡,但醒后仍觉没睡够,昏昏沉沉,多与最近一段时间工作或学习紧张而造成的“睡眠剥夺”有关,一般为暂时性的。
一般来说,睡眠障碍的原因比较明确,大多可以查找出来并能加以纠正。另外,睡眠障碍并非是什么疾病,仅是睡眠不好的表现,是一种应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一时间内或偶尔出现一次两次的睡眠障碍,不必惊慌,也无需特殊治疗,适当调节或治疗那些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发病如抑郁症即可改善睡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失眠是指3周以上的睡眠障碍,且专指那种呈现睡眠不足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等,使患者严重感觉睡眠不足,自觉疲劳,头昏、精神不振。若任其发展,常常能够进一步加重而引起其它许多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心血管疾病、早搏、心律失常等。
对于失眠症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防治:
一是努力找出造成失眠发生的生理与病理,以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或调整;
二是建立起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重要的是生活规律,按时作息,讲究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是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治疗;四是科学的辅助用药治疗。药物治疗应为短期疗法,一般不超过4-6周,以防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
关于失眠的分类症状有哪些
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入睡 时 间超过30分钟;
② 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 睡眠质量:多噩梦;
④ 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 总的睡眠时间 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次 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偶发,对生 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按周期分类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 奋、焦 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 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 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