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原因
痢疾的原因
痢疾是一种常见的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两季,多见于青壮年。本病主要借污染的饮食经口传染而发病。污染的手、苍蝇、蟑螂等可携带病原而传播疾病。水源污染可引起流行,生食由人类污染的蔬菜瓜果亦易引起发病。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于志贺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直杆菌,形态似其他肠杆菌科的种。不运动。具有呼吸和发酵两种类型的代谢。接触酶阳性(只一个种例外)。氧化酶阴性。有机化能营养型。发酵糖类不产气(除了少数种产气外)。不利用柠檬酸盐或丙二酸盐作为惟一碳源。KCN中不生长,不产H2S。是人和灵长类的肠道致病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为兼性厌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按菌体抗原不同分为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4个群。此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其中宋内氏菌最强,志贺氏菌最弱。在日光下半小时、60℃时 10分钟、100℃时即刻,均可将其杀灭。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儿、漂白粉、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均可将其灭活。
【流行病学】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小儿慢性菌痢多具潜隐性、非典型性和迁延性,不易被发现,故易在小儿群体中流行。人被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可以再发。受寒、疲劳、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肠菌群失调等因素皆可降低对本病的抵抗力。
【发病机理】
本病以结肠或回肠末端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因为痢疾杆菌侵袭后产生内、外毒素使肠粘膜受损,病变部位有多核细胞浸润,形成脓肿或溃疡。病变局部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使血管壁周围组织严重水肿,内脏器官(如脑、肝、肾及肾上腺等)出现水肿。
当人抵抗力降低时,痢疾杆菌经胃进入小肠大量繁殖,有些死亡了的细菌释放出内毒素,刺激肠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被吸收到血流的毒素,最后可从结肠粘膜排出,使结肠过敏和引起粘膜损害,在此基础上,痢疾杆菌和肠道其他细菌在粘膜表面和粘膜下繁殖,进一步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炎症反应。
发病的初期,痢疾杆菌分泌的内毒素和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末梢,而引起肠管痉挛、肠蠕动增加、肠壁吸收水分减少以及肠壁血管浆液渗出,并出现腹泻;此后,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大量粘液及纤维素渗出,最后形成溃疡、出血,才出现粘液脓血便。
饮食方面要忌油腻、忌渣滓、忌高蛋白、忌高热量、忌高维生素的饮食,鸡、鸭、肉和牛奶等食物过分滋腻,应慎用。禁有刺激性的食物,生冷食物,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与隔夜食物
细菌性痢疾复发的原因
第一个是痢疾杆菌的重复感染。因为细菌性痢疾的种类比较多,病理性比较大,容易反复感染。众所周知,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的种类有福氏、宋内、志贺氏、还有舒密次,鲍依德杆菌。这些杆菌,他们都有变异性的亚型。因此,可能患了疑似菌痢以后,再次发生菌痢。通常每个型的细菌性痢疾,都是一种抗原,这种抗原,他们相互之间是没有交叉的免疫,所以在这次感染了以后,下次还有可能感染痢疾杆菌。但是要知道的是,他们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种细菌。
第二个是细菌容易造成感染。我们知道,细菌性痢疾是通过粪便到口腔传播的。它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复杂,传染力比较强。通常,痢疾病人的一颗大便中,它藏有一亿个痢疾杆菌。因此,它对环境的污染非常的广泛。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痢疾杆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食具、衣物、书籍、门的把手和水龙头,这些地方都可以检测出痢疾杆菌。传染比较明显的是苍蝇,苍蝇是最好的一个传染媒介,因为它容易污染多种的食具和食物。
一般来说,痢疾杆菌在水里生存时间是五到九天,而在食物里生存可以达到10天。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它在低温下,潮湿的地方,可以达到几个月之久。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环境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在幼儿机构,他们接触的环境会受到一些限制,小孩也不能像成人一样勤洗手,做好一些卫生管理工作。因此,幼儿机构尤其要要重视卫生管理。
第三个是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不彻底。通常情况下,有一些病人没有按照医生的医嘱去进行治疗,导致治疗不彻底。按照惯例,正常的治疗痢疾一般是要五到七天,当然是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但是往往有一些孩子,家长没有让他吃那么多药,觉得症状有所缓解,他就停药了。这种疗程不足,会导致孩子的病情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而且,在症状得到控制以后,我们一般也要连续做三次大便培养,出现阴性的说明病情可以完全的治愈了,否则的话,它可能引起病情的反复发生。
痢疾是拉肚子吗 什么是痢疾
痢疾是一种疾病,它是由痢疾杆菌感染,从而引起肠道炎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症状。
痢疾与肠炎的区别 发病原因不同
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杆菌或者相应的致病菌后引起的肠道感染症状;肠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力差或者感染、遗传等原因导致的腹泻、便面为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
痢疾分型 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小儿痢疾的病因
小儿痢疾虐在儿身,疼在娘心啊。那么,小儿痢疾是怎么回事?小儿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儿痢疾的病因吧!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的原因之一。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喂西瓜水、苹果泥等,有的家长甚至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痢疾病因病机是什么
痢疾多由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时令之邪所致。外邪与食滞阻碍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壅滞腑气,肠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形成湿热痢;寒湿困脾,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形成寒湿痢;感受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内盛,引动内风,蒙蔽清窍,而成疫毒痢;若疫毒上冲于胃,使胃气上逆而不降,为噤口痢;若痢疾迁延日久,中焦虚弱,命门火衰,正虚邪恋,常因受凉或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成为休息痢。
痢疾是什么 什么是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
痢疾症状
1、发热是痢疾症状之一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患者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患者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患者大便很快成形,患者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2、腹泻是痢疾症状之一
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表现上看,主要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往往突然发病。结肠炎则是多数隐匿发病,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者便秘,也可能出现除消化系统之外的表现,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表现。
3、炎症是痢疾症状之一
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 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 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痢疾分型 重型痢疾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