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肱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肱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折治疗方法就是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固定,需要四块小夹板,分别固定内侧、外侧、前侧、后侧。固定需超过肩关节和肘关节。2、你的情况复位对接是现在半月复查后显示如复位之前状。如果不再行复位会造成畸形愈合,影响外观及功能。所以建议再次复位。如果反复手法复位失败,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1.固定后需要密切注意患肢血运,一旦发现皮肤颜色改变应放松夹板固定。

2.固定时间一般2~3周。

3.注意并记录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5.并加颈袖悬吊,利用石膏重量使骨折复位。

关注这些常识以及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够帮助自己,尽可能地恢复这些骨折的部位,但是也要注意提醒自己,对于这些治疗问题要重视,如果确实自己不太认识和了解的话,那么建议到医院去接受更加科学的治疗。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1、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量不用反折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肱骨骨折术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成人外固定6-8周,儿童约固定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以挫伤较为多见,故时合并桡神经彻伤病人,可先观察2-3个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一般挫伤均能逐渐恢复。若无恢复迹象,则再行桡神经探查。

骨折后怎么选择固定术方法

一、小夹板固定

(一)方法可用木板、竹片或杉树皮等,削成长宽合度的小夹板。固定骨折时,小平板与皮肤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在小夹板上更好,以防损伤皮肉。此法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小,但能有效防治骨折端的移位,因其不包括贩折的上下关节,故尔便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具有确实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二)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管状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得位者。

二、石膏绷带固定

(一)方法有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迭的石膏托,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优点是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固定范围大,不利于患者肢体活动锻炼,且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防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的弊病。

(二)适应症

1.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示愈合者。

3.某些骨,关节手术后(如关节融合术后)

4.畸形矫正术后。

5.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者。

三、外展架固定

(一)方法 用铅丝夹板、铅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再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病人站立或卧床,均可使患肢处于高抬位置,有利于消肿、止痛、控制炎症。

(二)适应症

1.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损伤。

2.肱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3.臂丛牵拉伤,严重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炎症及结核。

四、几种骨折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 时,常不能按医院那样要求,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材。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杆、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者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1.颈椎骨折固定:

(1)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

(2)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睛、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3)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2.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于颈上吊托前臂。

3.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4.前臂骨折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放前臂上,另一块放背面,但其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5.股骨骨折固定:用木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6.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7.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和脱位是常见伤害之一,常常是骨和脊髓伤情比较严重而复杂脊柱骨折由各种暴力使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折或错位,以及脊髓损伤,常使致残废,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正确地急救。脊柱骨折正确搬运和不正确搬运见图31.

正确搬运如下:

(1)伤者两下肢伸直,两上肢垂于身两侧。

(2)3~4名急救者在伤者一侧,两人托臀和双下肢,另两人分别托头,腰部部,置伤者于担架或门板上。

(3)不要使伤者躯干扭曲,千万不能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4)用枕头、沙袋、衣物垫堵腰和颈两侧。如果颈、腰脱臼错位,或骨折时应将颈下、腰下垫高,保持颈或腰过伸状态。

五、固定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各种骨折如何固定

上臂肱骨骨折固定:肱骨在外伤骨折后,可以出现上臂的肿胀、淤血、活动障碍及疼痛,有时可有明显畸形存在。如症状不典型,检查可将伤肢伸直并使手腕尽量背伸,轻扣手掌根,力量传导至上臂骨折部位,可引起疼痛。肱骨骨折在现场可用木板木棍儿、杂志、书本、硬纸夹等敷于上壁内外侧,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其他布带、领带、皮带等环绕绑扎3--4匝,然后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上壁悬吊并固定在躯干上。注意所有硬质外固定物均应在用柔软的毛巾等敷料衬垫后使用,不要直接敷在肢体上,防止损伤皮肤、软组织及血管神经。在没有木板等物品的时候,可以用多根布带将上臂绑扎固定在躯干上,然后再屈肘悬吊即可。

前臂骨折固定:前臂有尺、桡两根长骨,如果单根骨骨折,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仅用三角巾等将伤肢悬吊固定即可:如果尺、桡骨双骨折,其固定的原则与上臂骨折相同。也可以简单用书本、杂志等物托于前臂下方,然后直接悬吊固定。注意应将肘、腕全部固定,才能真正起到前臂骨折固定作用,两端任一关节运动,都可以带动骨折断端活动。另外,前臂肌间隙狭小,骨折出血肿胀严重,可以造成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即压迫动脉血管,使肌肉缺血坏死。所以,绑扎固定时应松紧适当,并及时调整固定带。

锁骨骨折固定:锁骨骨折多因摔伤或车祸引起,伤后肩上可以肿胀,触压或上肢活动时剧烈疼痛,有时可有明显隆起等畸形。现场仅将伤侧上肢用三角巾、围巾或衣襟上翻包扎悬吊,并限制伤肢活动即可。

大腿股骨骨折固定:股骨粗大,多因车祸、高空坠落或重物砸伤等巨大外力打击造成骨折,因此,常合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大出血。股骨闭合骨折(皮肤没有破裂)就可以出血800毫升以上,开放骨折出血会更为严重。如不及时固定,可因骨折断端活动而加重出血,经常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等症状。股骨骨折后,通常大腿肿胀严重,可以出现成角畸形或短缩,局部疼痛剧烈,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挪动。可以用一块长木板或木棍等,从伤侧腋下直到足跟敷于大腿外侧;另一块木板从大腿根部到内侧足跟敷于大腿内侧,用6~8根布带分别在胸部、腰间、髋部、大腿、膝关节、小腿等处绑扎固定,最后将踝关节“8”字固定于90度位。注意所有骨性突起的部位,例如季肋、髋、膝、踝等,务必用于毛巾等敷料衬垫,防止磨损皮肤软组织。在只有一块板时,可将木板敷于大腿外侧固定:如果没有外固定物,可以在两腿间衬垫衣物,然后用领带、皮带或其他布带等将两下肢绑扎到一起,利用健侧肢体作为外固定物。此法也可用于小腿骨折的固定。

小腿胫腓骨骨折固定:小腿胫骨前方紧贴皮下,发生骨折后极易穿破皮肤造成开放骨折或骨外露,需要积极止血并尽早固定。另外,小腿和前臂相似,闭合骨折后出血肿胀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肌肉缺血坏死。所以,固定时也应注意不要绑扎过紧,防止肢体远端血供不良。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与大腿相似,可以用木板木棍儿或纸板、杂志等敷于腿内、外侧,然后用布带绑扎5~6匝固定,最后将双踝成90度“8”字绷带固定。外固定物下面同样须用布料或衣服衬垫,防止皮肤软组织磨损;木板长度亦需超过小腿上下的膝、踝关节,才能真正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不能找到外固定物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将伤肢与对侧健肢绑扎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骨盆是连续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支撑结构,当髋部或骶尾部被挤压、撞击或砸伤时,常可以将骨盆的完整性破坏。骨盆骨折如果没有损伤盆腔内的脏器,其早期最大的危险是骨折断端在搬动时互相错动引起大出血,使伤员休克死亡。所以在车祸或其他严重外伤后,如果伤员双髋挤压疼痛,怀疑有骨盆骨折时,应尽快给予包扎固定。可以用衣服、床单、苫布或三角巾等兜住整个臀部,并在两髋前打结系紧,使骨折骨盆被环绕加压固定。然后使伤员平卧硬板上,取屈膝位,膝下用衣物等垫实,以减轻伤员的疼痛。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的一种,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大多数的肱骨骨折是无移位的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严格管理下的保守治疗也可以取得超过80%的优良率。对于移位性肱骨骨折,存在多种固定方法,包括:缝扎固定、经皮穿针固定、非锁定钢板、髓内钉和锁定髓内钉等。每种固定方式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称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1、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量不用反折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肱骨骨折术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成人外固定6-8周,儿童约固定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以挫伤较为多见,故时合并桡神经彻伤病人,可先观察2-3个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一般挫伤均能逐渐恢复。若无恢复迹象,则再行桡神经探查。

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功能保健法

肱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大多数肱骨骨折由创伤引起,称为创伤性肱骨骨折。而治疗肱骨骨折的基本原则就是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

其中,复位,就是将移位的肱骨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这是治疗肱骨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肱骨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固定,顾名思义就是将肱骨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肱骨骨折愈合的关键。

而功能锻炼则是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是促进肱骨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也是患者最关注的康复方法。

为此,我们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方法。

早期:伤后1~2周。此时康复应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

中期:伤后2周以后。患处肿胀消退,损伤组织开始修复,肱骨骨折日趋稳定。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肱骨骨折上下的关节,并在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

晚期:伤后7~10周。此时肱骨骨折患处已将近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患者可做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功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处理骨折的策略

骨折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 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均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颈椎骨折固定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将木板放置于头至臀下,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部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系于颈部吊托前臂。

·肱骨骨折固定 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选用两块木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分别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股骨骨折固定选用木板两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骨折固定五大策略: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心肺复苏术;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无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肱骨骨折:

治疗肱骨骨折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肱骨骨折,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肱骨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

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红花5克,全当归9克,桂枝3克,草乌9克,独活9克,研成粉末,将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肱骨骨折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l小杯,水煎后敷于肱骨骨折患处,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

治疗肱骨骨折都有哪几种方法?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术后肱骨骨折患者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肱骨骨折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骨折:

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

肱骨远端骨折分型有什么

肱骨骨折存在多种分类和治疗方法,通常根据骨折部位可被分为近端、中段、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通常是发生在老年人的低暴力损伤,肱骨远端骨折则多为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而肱骨干骨折则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同样常见。多节段肱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此,目前尚无多节段肱骨骨折相关分类及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

骨科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1 月的 Injury。

A 型: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B 型:肱骨干多处骨折;C 型:肱骨干骨折合并肱骨远端骨折。其中 A 型肱骨多处骨折可进一步分为 3 个亚型:A1 型: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合并移位的肱骨干骨折;A2 型: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均有移位;A3 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且骨折线延伸至肱骨干。

治疗方法分为 3 种:外固定、髓内钉和钢板。外固定之间因为很难抓持稳定肱骨近端骨折块而仅仅应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而髓内钉和钢板则是常用的内固定选择。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手术过程

1.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肘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若无夹板固定,可用三角巾先将伤肢固定于胸廓,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然后固定腕、肘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3.股骨骨折固定:①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绑在一起,在膝关节、踝关节及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垫。②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脚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脚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用长度由脚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亦可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健肢。 5.脊柱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用绷带将脖、胸、腹、髂及脚踝部等固定于木板上。

肱骨骨折固定法介绍

1、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合的夹板和压垫,因为如果夹板过长的话,那样的话是很可能会其他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的,但如果患者所使用的而夹板过短的话,那个时候是很难对骨折部位进行完全固定的,这样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夹板固定后的效果了。

2、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还应该给局部涂抹一些油膏,而这种油膏最好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功效作用的药膏,而在涂抹的时候范围也最好是大一些,而且表面也应该平整,这样患者涂抹之后才会达到一定的功效。

3、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后在使用绷带的时候最好是要松松的缠绕四到五圈,而且要是适当的位置放置压垫,最后再以胶布进行固定,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的局部有血液不畅的症状出现。

4、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还应该要注意适合的安防夹板,而在进行捆绑的时候也应该先想捆绑中间,之后再捆绑两边,而扎带的松紧也要是以在夹板面上可以上下移动一厘米为准。

肱骨髁骨折的疾病护理知识其实有很多,患者有时候不能积极地认识到自己处理疾病的态度,其实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疾病痛苦,肱骨髁骨折的手术处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疾病的处理和治疗效果也会在不断地出现,患者对于疾病的知识有越多的了解,疾病的处理目的就会达到,在很多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加的舒适,其实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疾病的饮食知识也是需要做好了解的。

固然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之后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都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疾病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就需要保持积极地疾病处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让疾病的处理效能够达到,从而保持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病情痛苦还是需要我们做好认识。

相关推荐

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右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耗时长、难度高,而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此外,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术后可发生患肢负重受限、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这是因为术后是否需要额外的骨折固定仍存在争议。 对于右肱骨粉碎性骨折,什么时候选择何种手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一点也不能随便。要求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就要了解病患自身的情况,一一对比之后才能够下定决心,当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右肱骨粉碎性骨折应选择哪种治疗更好,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肘关节功能恢复要求低或者老年患者,保守治疗也应作为治疗右肱骨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

肱骨骨折能彻底治愈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 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 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肱骨骨折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骨折辨证分型分二期。 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 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二、肱骨骨折检查 X线检查可

小儿骨折最好看小儿骨科

不恰当治疗增加畸形几率 李旭介绍,由于肱骨部位是儿童的薄弱点,因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成人发生这种骨折的几率很小。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孩子运动、玩耍不小心摔倒时。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就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一年前,5岁的瑶瑶在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伤,到当地医院拍片后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当地医生建议,由于没有完全移位,没有必要做复位,只做石膏固定即可。最近,瑶瑶家人发现孩子的肘关节有些变形,肘

骨折固定方法有哪些

1、前臂骨折固定法:夹板放置骨折前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腕肘两关节(腕部8字形固定),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2、上臂骨折固定法:夹板放置骨折上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肘、肩两关节,用三角巾将上臂屈曲悬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伤员胸廓。 3、无夹板前臂、上臂三角巾固定法: (1)前臂骨折:先将展开的三角巾将伤肢悬挂胸前,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2)上臂骨折:先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后用三角巾将伤肢悬挂胸前。 4、锁骨骨折固定法: (

肱骨骨折术后四点要重视

1、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特别是对石膏固定和截瘫的肱骨骨折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肱骨骨折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需要平整无皱折。肱骨骨折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2、心理护理 肱骨骨折病人大多生活上需要照顾,又对身体的恢复考虑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家人有什么不愉快之事,不要在肱骨骨折病人面前表观出来,以免引起病人的误会。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术后病人病情平稳后,有的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

骨折愈合一般要多长时间

成人常见骨折的愈合时间 锁骨骨折 4-6周 肱骨外科颈骨折 4-6周 肱骨骨折 4-8周 肱骨髁上骨折 4-6周 桡骨远端骨折 4-6周 股骨颈骨折 12-24周 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 8-12周 股骨干骨折 8-12周 髌骨骨折 4-6周 胫腓骨骨折 8-10周 内、外及后踝部骨折 4-6周 骨折的愈合标准有以下几点: 1.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局部无压痛,无纵向扣击痛;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

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 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

肱骨骨折的三大病因

直接暴力(55%):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肱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肱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肱骨骨折。 间接暴力(20%):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肱骨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肱骨骨折(传导作用)。 积累性劳损(8%):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肱骨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