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神经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损伤综合征:如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变的恢复期可以有类似表现,但常伴有智力损害、肢体瘫痪、神经麻痹,脑CT或脑电图异常可帮助鉴别。
(2)焦虑症: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虽然也有心慌、气短、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出汗、肢体震颤、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但与神经官能症不同的是病史比较短,而且可以询问出导致焦虑的原因。
(3)甲状腺机能亢进:患有甲亢的患者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但通过临床体检化验可以发现一些甲亢特有体征,如眼球突出、双手细震颤、甲状腺轻度肿大、血中T3、T4增高等可资鉴别。
运动神经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运动神经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颈椎病:上肢或肩部疼痛,且呈阶节段性感觉障碍,无延髓麻痹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不受累及予以鉴别。
2.脊髓空洞症:本病的特征是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缺失;依据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颈脊髓磁共振(MRI)可见空洞。
3.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腰穿示椎管阻塞,椎管造影、CT或磁共振(MRI)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4.重症肌无力:同样重症肌无力易影响延髓和肢体肌肉,但是重症肌无力有波动性等易疲劳现象,一般不难于鉴别。
5.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上极似运动神经元病,主要鉴别是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影响,尤其是发现的多灶性点状髓鞘病变。另外此组病人脑脊液中抗GMI抗体增高的阳性率更高。有时需长时间随访,才能做出鉴别。
自闭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Rett综合征仅见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24个月,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头颅发育减慢,已获得的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迅速丧失,智力严重缺陷,已获得的手的目的性运动技能也丧失,并出现手部的刻板动作(洗手样动作或手指的刻板性扭动)。并常伴过度呼吸、步态不稳、躯干运动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2.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征)该障碍大多起病于2-3岁,起病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智力迅速倒退,其他各种已获得的能力(包括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也迅速衰退,甚至丧失。
3. Asperger综合征又称儿童分裂样精神病,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4.表达性或感受性语言障碍该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的损害,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智商≥70),非言语交流较好,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和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5.儿童精神分裂症该症主要起病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前发育多正常,起病后逐渐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活动缺乏、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从而有助于鉴别。
6.精神发育迟滞该障碍患儿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言语水平虽不足但与其智力水平相一致,无明显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但是,如果患儿同时存在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和智力发育的迟缓,则两个诊断均需做出。
尿毒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尿毒症的诊断和鉴别
一、血液检查①尿素氮、肌酐增高。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④血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二、尿液检查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显。②尿比重多在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三、肾功能测定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②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③纯水清除率测定异常。④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四、其它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诊断根据慢性肾脏病史,有关临床表现及尿、血生化检查,可确诊。肾功能异常程度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分为三期: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介于50-70ml/min之间,血BuN>7.14>8.93mmol/L,血Cr>132<177umol/L,临床上除有原发疾病表现外,尚无其它症状。二、肾功能失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GFR<50ml min="" bun="">8.93mmol/L,血Cr>177umol/L,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和不同程度贫血等症状。
四、尿毒症期有GFR<25ml min="" bun="">21.42mmol/L,血Cr>442umol/L,已有明显尿毒症临床症状。如GFR<10ml/min,为尿毒症晚期;GFR<5ml/min,则为尿毒症终末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确诊,应明确原发病因及恶化的诱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主要依据以下五点: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包括麻木及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但诊断明确者勿需做此试验。
上肢腱反射检查
主要检查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反射。支配肱二头肌的主要神经为颈6神经,肱三头肌为颈7神经。在早期病变,这些神经根如受到刺激可呈现腱反射活跃,损害性病变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一致性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一致
除外诊断 应除外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鉴别诊断:
颈脊神经共有8对,并支配不同部位,因此当其受累时,视受累部位不同而症状的分布与差异较大。在临床上以颈5~8脊神经根受累较多,故以此为重点对易混淆的伤患提出鉴别。
尺神经炎
概述:尺神经由颈78和胸1脊神经参与组成。本病以高龄及肘部陈旧性损伤者为多见,其中伴有肘关节外翻畸形者发病率更高。本病易与颈8脊神经受累者相混淆(图4)。
鉴别要点:
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的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的变性的尺神经。
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分布区较第8颈神经分布区为小,前臂尺侧多不波及。
对手部内在肌的影响:尺神经严重受累时常呈典型的“爪形手”(图5);腕部尺神经管的tinel征多为阳性(图6)。主要是因为骨间肌受累,使掌指关节过伸及指间关节屈曲所致,尤以环指及小指为明显。
影像学改变:可参考X线平片(尺神经炎患者的颈部X线片多属阴性,但肘关节部X线片,尤其是伴有畸形者可能有阳性所见)、病史及既往史等。
正中神经受损
概述:正中神经由颈7和胸1脊神经参与构成,其受损多因外伤或纤维管道受卡压所致前一种因素在外伤当时即可诊断,勿需鉴别而后者则易与第7颈脊神经根受压者相混淆,需认真鉴别。
鉴别要点:
感觉障碍:如图7所示,其感觉障碍分布区主要为背侧指端及拇、示、中指掌侧处,而前臂部则多不波及。
肌力改变:手部肌力减弱,外观呈“猿手”畸形主要是因大鱼际肌萎缩所致。
自主神经症状:因正中神经中混有大量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手部的血管、毛囊等多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潮红、多汗等,且其疼痛常呈烧灼样痛。
反射:多无影响;但当颈7脊神经受累时,肱三头肌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桡神经受损
概述:桡神经系由颈5~7和胸1脊神经所组成。它在上臂位于肱骨干桡神经沟内,紧贴骨面走行,易因肱骨干骨折而受累。外伤所致的桡神经损伤易于鉴别,如系纤维粘连、局部卡压等因素所致者则需与第6颈脊神经受累相区别。
鉴别要点
垂腕征:为桡神经受损所特有的症状,主要因腕伸肌及指伸肌失去支配所致。高位桡神经受累者,伸肘功能亦受影响。
感觉障碍:如图9所示。其与第6颈神经受累不同的是,感觉障碍区主要为除指端以外的手背侧(拇指、食指、中指)及前臂背侧,而拇指和食指掌侧不应有障碍。
反射改变:多无明显影响而颈6脊神经受累者则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反射均减弱或消失(早期亢进)。
其他:尚可参考病史局部检查及X线平片所见等。
胸腔出口综合征
概述:胸腔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又称胸腔出口狭窄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直接压迫臂丛下干,或是由于前斜角肌挛缩、炎性刺激而使颈脊神经前支受累,以致引起上肢症状,多以感觉障碍为主,并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缩及肌力减弱等本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即前斜角肌症候群、颈肋(或第7颈椎横突过长)综合征和肋锁综合征。此三者虽有区别,但均具有相似的特点,并以此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鉴别要点:
臂丛神经受累:主要为臂丛的下干临床常表现为:自上臂尺侧向下延及前臂和手部尺侧的感觉障碍,以及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骨间肌受累。
胸腔出口局部体征:患侧锁骨上窝处多呈饱满状,检查时可触及条索状的前斜角肌或骨性颈肋,用拇指向深部加压时(或让患者做深吸气运动),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Adson征:多属阳性。即让患者端坐头略向后仰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将头转向患侧。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鶒,略给阻力另一手摸着患侧桡动脉,如脉搏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此为本病的特殊试验。
其他:包括影像学改变等。本病时,X线平片多有阳性所见必要时做CT或MRI检查等均有助于二者的鉴别。此外,本病压颈试验阴性,棘突及颈椎旁多无压痛及其他体征,因此,二者不难鉴别。
腕管症候群
概述:腕管症候群主要系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所致在临床上亦较多见,尤以中、老年人及腕部外伤后者多发
鉴别要点:
手腕中部加压试验:即检查者用手压迫或用中指叩击患者手腕(掌侧)中部,相当于腕横韧带的近侧端处,如出现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或刺痛时,即属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腕背伸试验:即让患者将患侧腕关节向背侧伸展,持续0.5~1min,如出现拇、示、中指麻木或刺痛症状即属阳性亦具有诊断意义。
封闭试验:用1%普鲁卡因1~2ml对腕部痛点局部封闭,如有效,则属阳性。
其他:本病时具有远位正中神经末梢的感觉障碍症状(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感觉过敏或刺痛),颈部X线片无相应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诸试验均属阴性,必要时可参考MRI检查结果等。
神经衰弱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⒈需要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辅助检查可与之鉴别;
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和缓解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但患者对其疾病抱无所谓态度无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可资鉴别;心理学专家指出,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二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根本区别,而且其病因、治疗方法、药物应用、转归和预后等都不相同,在长期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中,没有发现神经衰弱发展或转变成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专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确有个别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有“头昏、头痛、周身不适、情绪波动、多疑、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但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与真正的神经衰弱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对自己的疾病并不像后者那样焦虑与重视,往往听之任之,缺乏求治的主动性,而且,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感反应明显减退,对人冷淡、对工作不负责任、对亲人缺乏应有的热情。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还表现出奇特的观念和行为,有令人难以理解的表现等等。
中国药理学专家提出,精神分裂症有难治易复发的特点,所以治疗要及时、系统和彻底,服药要按时、按量,坚持不间断。社会、家庭和医生对病人的照顾要耐心、周到、合理。而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比较简单,除了采用维生素B1和谷维素等药物治疗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以外,静坐对治疗神经衰弱效果较好,它既可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使脑细胞迅速恢复正常的功能和工作能力。
⒊其他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若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鉴别诊断原则应首先诊断为其他类别的神经症;
⒋抑郁症:神经衰弱有时有抑郁症状,但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兴奋与易疲乏为特征,神经衰弱中出现的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性症状,很少有抑郁症中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神经衰弱所导致的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易于识别。但轻度抑郁症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种躯体不适感。两类症状类似,躯体检查均无相应阳性体征,如忽视检查患者抑郁情绪往往导致误诊。因此临床上诊断神经衰弱时必须排除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自责,自罪,常萌生消极自杀的意念。患者的症状可呈现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波动。早醒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点。抑郁症病程可有周期性缓解;
⒌慢性疲劳综合症:这是一组新近提出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的综合症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活动、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多或失眠)体格检查发现有低热(37.6℃-38.6℃)非渗出性咽炎及颈前后部或咽峡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由于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增大及触痛等客观体征因而有助于与神经衰弱鉴别。
坐骨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坐骨神经痛容易与以下疾病混淆:(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 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 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理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 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2)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 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 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 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3)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跋行”,行走后下肢 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 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 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4)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 一般...
菌血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并迅速生长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特点是开始剧烈寒战,以后持续40~41℃的高热,伴有出汗、头痛、恶心。
2、毒血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由于血液中的菌毒素可直接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所以往往出现贫血现象。血液培养找不到细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严重损伤、血管栓塞、肠梗阻等病变,虽无细菌感染,但大面积组织破坏产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症。
3、脓血症:身体里化脓性病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周游列国”,播散到其他部位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时,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症状。发病特点与败血症相仿,但在身体上可找到多处化脓病灶,甚至有许多脓疮。
坐骨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性日常注意事项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抽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绝经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如LH明显升高,FSH正常或稍高,FSH/LH<1,则应注意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性闭经,此患者的雄激素水平较高,E2为早,中滤泡期水平,但无周期性波动,卵巢早衰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正常或稍低,如明显升高则应考虑垂体分泌乳素瘤,席汉综合征患者的FSH,LH,E2均低,并可能伴有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继发闭经,应注意血中T3,T4和TSH的水平。
还应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或确定是否并发器质性疾病,例如: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此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年龄大者发病时,症状常不典型,例如甲状腺不肿大,食欲不亢进,心率不快,不呈兴奋状态而表现抑郁,淡漠,多疑,焦虑等,鉴别方法: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如TSH低于正常,T4升高,T3在正常高限甚至正常时,即应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当病人以心悸,心律失常及胸闷症状为主时,首先考虑CHD,鉴别方法是仔细地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鉴别困难时,可用雌激素试验治疗。
3.高血压病或嗜铬细胞瘤
当头痛,血压波动幅度大或持续高血压时应考虑,鉴别方法是反复测量血压并进行嗜铬细胞瘤的有关检查,如腹部有无包块,挤压包块时血压是否升高?有无头痛,心慌,出汗等症状,血儿茶酚胺测定,与绝经有联系的血压变化常常是轻度的。
4.神经衰弱
以失眠为主要表现者,可能因神经衰弱引起,鉴别方法主要根据病史,即失眠发生时间与月经改变有无相关?对难于鉴别的病人也可用雌激素进行试验治疗或请神经科会诊。
5.精神病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须进行鉴别诊断。
6.其他
以阴道炎症为主要表现时,需排除真菌,滴虫,或细菌阴道感染,进行病原菌检查即可确定,以尿频,尿急及尿痛为主要表现时,需排除泌尿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