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戒细胞癌全胃切除手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印戒细胞癌全胃切除手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1、病人年纪较大,手术过后因为身体原因,可能不适合进行放化疗,建议采用中药进行巩固治疗,对手术给病人造成的气血亏损和机体损伤有帮助。2、在饮食上面,不能吃辛、辣、臭、醒的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冷流食,忌烟、酒、咖啡和油炸、刺激性或硬性食物,不吃酸性或过碱性的食物,可进少渣、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水果和新鲜蔬菜,起居要有规律,预防感冒,注意不要磕伤
胃切除手术后
迫不得已动了胃切除手术的人需要注意,其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环境方面,都需得到专业的指导及护理,那胃切除手术后,病人应该得到怎样的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胃溃疡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溃疡穿孔、梗阻、急性大出血或癌变时,多需剖腹做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后应平卧位数小时或半天,如无头晕等可取半卧位。
术后一般可有2-3天的低热,多不超过38℃,胃穿孔引起腹膜炎者除外。若以后体温不恢复反而升高,则需警惕有无新的感染。
术后禁食2-3天,期间需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和腹胀减轻时,停止胃肠减压,方可进食。可进流食,尽量不吃甜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或酵解的食物,避免腹胀。
一般开始进食的量为每次10-20毫升,每天8-10次,进食后如无不适可逐次增量,次数相应减少。饮食调节很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合理进食有利于残胃的再生与复张。进流食3-5天后可进半流质,如稀粥或面条,10-14天后逐渐过渡到软食,一次进食量以舒适为原则,不宜过饱。
进食后呕吐的原因很多,一旦发生则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对症处理。不宜过度进补,应待胃肠功能良好后。术后早期活动有利恢复,还可防止肠黏连、下肢静脉栓塞等。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可在床上活动下肢,待血压稳定后可取半坐位,如无特殊情况,3-5天后可坐起或下肢垂于床边片刻,一周后下床活动,由室内到户外,活动量逐渐增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介绍,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胃切除手术后,病人应该得到的护理有哪些,既然知道了就付诸行动吧。
贲门癌切除胃的范围
贲门癌手术治疗时胃切除范围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主张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张整块切除全胃、脾、胰尾、网膜及区域淋巴结取得改进的生存。也有比较次全及全胃切除术后疗效,发现两者之存活率并无差别,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术时预防性脾切除对有脾门淋巴结转移者并不无益于长期生存,而对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脾切除组还存在术后感染率高,复发死亡较快等现象。
医科院肿瘤医院937例报告中,有10例行全胃切除术。其中9例在1年内死亡,1例没有活过2年。胃次全切除合并切除脾、胰尾者 20例。术后死亡2例,有2例存活5年以上(1例6年,另1例8年)。
贲门癌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假如肿瘤确实还是局限时,根治手术又无必要。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应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针。
贲门癌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贲门癌手术治疗时胃切除范围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主张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张整块切除全胃、脾、胰尾、网膜及区域淋巴结取得改进的生存。也有比较次全及全胃切除术后疗效,发现两者之存活率并无差别,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术时预防性脾切除对有脾门淋巴结转移者并不无益于长期生存,而对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脾切除组还存在术后感染率高,复发死亡较快等现象。
肿瘤医院937例报告中,有10例行全胃切除术。其中9例在1年内死亡,1例没有活过2年。胃次全切除合并切除脾、胰尾者 20例。术后死亡2例,有2例存活5年以上(1例6年,另1例8年)。
贲门癌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假如肿瘤确实还是局限时,根治手术又无必要。
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应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针。
胃部切除后要怎么办?
在胃切除术中常用的是胃全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半胃切除和胃窦部切除。(1)全胃切除用于胃癌源位于胃体范围偏大者。(2)胃大部切除适用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高的胃溃疡,胃远端的肿瘤。(3)半胃切除适用于胃溃疡胃酸不高者。(4)胃窦部切除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行迷走神经干切断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附加手术
切除全胃和部分胃治疗胃、十二指溃疡、胃部良性肿瘤、出血和胃癌被临床广泛采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大部分胃,使其体积变小,原有生理功能受到了损害,有部伤患者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1)复发性溃疡;
(2)直食后出现腹部不适、心慌头昏、出汗、无力、恶心、腹泻等倾倒综合征症状;
(3)胆汁返流性胃炎;
(4)贫血及营养障碍;
(5)癌症复发或和转移。 如有上述并发症出现时,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多能减轻或消除。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尚需用化疗配合,提高手术疗效。
胃癌晚期伴有其他脏器广泛性转移体质极差者。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禁忌病重、年老体弱者有一定风险。
以上就是全胃切除手术过后的一些后遗症,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的可贵的。人们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休息方面自己都要好好的调节,饮食准时,吃八分饱就够了,情绪方面自己要懂得控制,大起大落就会造成患病的风险。
肠肿瘤的分类
大肠息肉
(1)与癌变无关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与癌变关系密切的息肉:①乳头状腺瘤;②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变率很高,有重要意义;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低。
大肠癌
(1)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
肉眼观分为四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此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
镜下可见有: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柱状上皮排列成细乳头状,乳头内间质很少;②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③粘液腺癌:常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构;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不成团,不形成腺样结构;⑥腺鳞癌;⑦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
胃底贲门腺癌
胃底癌的癌肿的肿块直径大于2cm的占小多数,小于2cm的比较少见。根据细胞类型,胃底癌腺癌的类型又可分为:低分化腺癌、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总的来说,胃底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多为低分化腺癌,直径大于2cm病灶多见,较少受到Hp的感染。
早期胃底癌的治疗推荐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方法多样,如放、化疗,中医中药的治疗等。手术根治胃底癌包括病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切除,局部淋巴结(如左右、胃大小弯侧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清扫,由于胃底癌的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常决定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一般辅以中医药治疗。
早期喷门癌如何治疗
贲门癌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近侧胃次全切除术。适应于贲门部肿瘤体积不大,沿小弯侵延不超过其全长的1/3时。
贲门癌手术治疗时胃切除范围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主张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张整块切除全胃、脾、胰尾、网膜及区域淋巴结 取得改进的生存。也有比较次全及全胃切除术后疗效,发现两者之存活率并无差别,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还有的作者发现在 全胃切除术时预防性脾切除对有脾门淋巴结转移者并不无益于长期生存,而对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
更多时候,贲门癌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假如肿瘤确实还是局限时,根治手术又无必要 。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应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针。
贲门癌属腺癌细胞,但又和食管相接的交叉处,又搀杂着磷癌细胞,所以手术治疗是最好的办法,一般是开腹做的,但手术治疗只是一部 分,关键还看后面的化疗,化疗大部分是采用具有腐蚀性的药来克制癌细胞的,建议大家采用中医治疗。
目前贲门癌和食管癌还发现有用的中药治疗术后主要看有没有转移,没转移的话一般成活5年左右是没问题的,如果有转移的话,顶多2年 ,按现在的医学程度来说,成活三年以上的癌症就近似于治疗成功,我见过贲门癌手术治疗后的活了13年没有转移,但这也须要平时多复查和 保守治疗。食管上的属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达到重度以后就是癌变的前期了,不过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一点不典型增生,食管上的不用理它 ,必要的时候可以每2年做一次胃镜,让医生碘染一下,看一下有没有变化,不用吃药。
胃癌切除全胃
癌全胃切除之后,患者接下来可能是做化疗,化疗有些痛苦,也有一些副作用,所以,生活要注意,才能才能使患者的身体强壮,化疗通过减轻痛苦,因此,掌握胃癌术后注意事项非常的重要,那么,胃癌全胃切除该注意些什么?下面看一看。
1、排痰:对于痰夜分泌较多者,应使患者处于半卧位并经常拍打其胸背部,还应每日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促进患者讲坛也排出。
2、术后禁食:若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2—3天,禁食3—4天。全胃切除后,应禁食5-7天。
3、吻合口瘘:全胃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几天内,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若出现腹痛、发热或腹膜刺激症状,应考虑感染或吻合口瘘的可能。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应禁食,行手术探查并引流的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4、活动:应视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若患者状况稳定且无并发症则多鼓励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5、恢复饮食:拔除胃管的当天可饮用少量水,但应注意每次不宜超过4~5汤匙,每次间隔在2小时以上。若无不适反应,次日可适当给予清流质饮食约 50ml~80ml。进食原则为: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且食物应不宜产生胀气,且不可过甜。若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可在术后两周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等。此时,食物应满足为半流质状,蛋白含量正常且纤维含量极少的要求,并注意应少食多餐。出院后,患者可进食软饭。这时的食物应选营养丰富,搭配合理且易于消化。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
6、继续治疗:患者手术后应按医嘱用药,定期检查。还应根据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如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其中中医药治疗是胃癌术后治疗的重要手段,不仅可有效的防止或延缓其复发,还可加速患者身体的恢复
7、倾倒症候群:常发生于次全胃与全胃切除的患者。早期表现为,进食后5-30分钟,产生头晕、冒汗、苍白、心悸、腹胀、腹泻及恶心等;晚期症状发生于进食后2至3小时,系胰岛素释放过多所致。预防其发生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流质类的食物与固体食物分开进食,一般应相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进食时宜采取半卧姿势或进食躺下休息15分钟左右。并注意多进食一些可以延缓胃排空的食物如瘦肉、豆腐等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少食淀粉等高糖食物。
胃癌全胃切除该注意的饮食护理
提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获取量适当选用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以此提高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获取量。需要注意的是,胃手术后,患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可适当食用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蛋白质与铁质的食品,防止贫血。
直肠腺癌的组织学特点
1、管状腺癌
管状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还可详细分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
2、乳头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排列组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
3、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瘤体由分泌黏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黏液。该型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
4、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灶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染色较深,偏于细胞浆的一侧,似戒指样。该型恶性程度较黏液腺癌高,预后极差。
5、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弥漫呈片状或团状,不形成腺管结构,细胞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排列无序。此型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
你知道什么是胃底癌
胃底癌为胃癌的一种,癌肿发生在胃上部。胃由上而下可分为四个部分: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其中胃底部位于贲门左侧,是贲门以上的膨隆部分。胃底癌的类型分为隆起溃疡型、溃疡型、隆起型三种,其发生率依次降低。胃底癌的癌肿的肿块直径大于2cm的占小多数,小于2cm的比较少见。根据细胞类型,胃底癌腺癌的类型又可分为:低分化腺癌、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总的来说,胃底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多为低分化腺癌,直径大于2cm病灶多见,较少受到Hp的感染。早期胃底癌的治疗推荐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方法多样,如放、化疗,中医中药的治疗等。手术根治胃底癌包括病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切除,局部淋巴结(如左右、胃大小弯侧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清扫,由于胃底癌的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常决定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一般辅以中医药治疗。
虽然手术,放化疗技术均在不断地发展,其对胃底癌的治疗也有较为直接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弊端仍然存在,这会给胃底癌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专家对中西医结合防治胃底癌的优势较为认同。认为其发病一方面是由于人体正气虚,特别是脾胃功能虚弱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制,情志不舒畅,逐渐形成痰火胶结,气滞血瘀而成。对胃底癌的治疗以扶正固本、祛邪攻毒为主。扶正固本的作用在于调整机体、提高患者免疫力,祛邪包括软坚散结、祛痰利湿、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其作用在于直接抑制胃底癌细胞和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有利于抗癌药物和免疫活性细胞深入肿瘤内,杀灭肿瘤细胞。
印戒细胞癌的简介和临床表现
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又称粘液细胞癌。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粘液的癌细胞,由于细胞中充满了粘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其得名。印戒细胞癌在临床上倾向于弥漫浸润,且常伴有明显的纤维化(硬化),如果发现较迟,常易浸润全胃,使整个胃壁硬化,而呈“皮革胃”。一旦发展到了“皮革胃”阶段,常属胃癌中、晚期,预后当然就差了。如果印戒细胞穿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手术清扫也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