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寒冬时节防寒保暖之道

寒冬时节防寒保暖之道

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此时更应要注重防寒保暖。中医养生专家表示,冬季科学保暖应要做好五件事。

一、到室外应头戴帽。冬季头部露在外面,易受寒邪侵袭,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等。因此,戴帽子非常重要,并好还能将耳朵捂住。

二、保暖从腿开始。寒都始于脚,脚一旦受寒,会引起感冒或腰痛等不良症状,因些冬季脚部保暖特别重要。穿合适的鞋袜、按摩、足浴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穿衣不宜太紧,戴围巾别捂嘴。衣物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保暖。围巾当口罩用对健康很不利,还易引起发呼吸道疾病。

四、室内温差不宜过大。寒冷的冬季,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过大,进出的时候易受凉。冬季室温应在18℃为最佳。还可在室内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

五、门窗不应太封闭。冬季室内应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保证空气的清新与氧气充分。

冬至老人养生要注意什么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老人低体温的症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1、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

2、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

3、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

4、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季防寒保暖 阳光驱寒

冬季天气好时,可以在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隆冬时节防脑炎

秋季天高气爽,人体内的消耗开始减少。秋季以燥为特点,人们在秋季后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人体在夏日大量消耗的营养需要在秋季后得到补充。总之,秋天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得不让我们特别注意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养生保健问题。在此,生活家小编为您搜罗各式秋季健康资讯,推出生活家秋季健康指南系列,让您在这个秋天心情舒畅!

日前,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室来了一名急症患者。患者是个少年,病情很重,头疼、发高烧、意识混乱、语无伦次。他的父母起初怀疑他受了什么精神刺激,曾带他去精神病医院看病,没查出毛病又到这求医。经诊断,他患上了病毒性脑炎。

另有一名23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热、头痛、鼻塞、咽痛等,在内科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结果病情未能得到缓解,病人持续高烧、头痛剧烈并出现四肢抽搐,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疑为病毒性脑炎。经腰穿检查证实后,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才得以痊愈。

在人们印象里,脑炎一般发生在夏季,经蚊虫叮咬传播发病。事实上,冬季寒冷,易发生感冒,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机能发育尚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节奏紧张、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成年人,应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发生。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早期发病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出现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若病人出现发热、头痛,经过一般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颅内感染的可能,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病毒性脑炎有些患者表现不典型,一开始就出现精神症状,被家属怀疑为精神病,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其实,若病人以前精神正常,发病前又没有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上述精神症状,应注意病毒性脑炎的可能性。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包括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季节有关。正常成人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不易发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病。当一个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营养状态不良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

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脑炎没有传染性,只要到有神经内科条件的医院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康复。

大寒节气养生 防寒保暖

一天到晚要记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风。正应对了那句老话:“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容易受寒,引发疾病。许多女性体质易寒凉,女性在阴阳里属阴,往往被形容为月亮,水容量高,更易寒凉。在大寒节气,更应做足保暖功课。重点部位就是腰、膝、双脚,尤其是经期,要添加衣物,适当饮食温补。

冬季喝什么茶 冬饮红茶

隆冬季节,品一盏热茶驱寒保暖。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在防寒保暖”。而红茶甘温,养人体阳气。且富含糖类物质与蛋白质,生热暖腹,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可帮助肠胃消化去油腻。

冬季防寒保暖知识

1、加大运动量

虽然天气冷,但是我们更要加大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身体活动起来了,细胞充满活力,人自然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早上可以步行上班,爬楼梯,下班之后可以原地跳跃,跳绳,打球等等。

2、睡前泡个热水脚

这个恐怕很多男人都有这个习惯,晚上睡觉前打一盆热水,的泡上几分钟,顿时觉得一天的疲劳都扫清了,这是因为热水能刺激脚部穴位,让身体血液加快流动的原因,建议在泡脚的时候加入几片姜,每天坚持就能有效防寒。

3、合理的补充热量

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平时都不敢多吃,是因为爱发胖,但是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了,比如饼干,坚果,牛奶等等,适当的补充一些食物,能让你在外面行走的时候,肚子里一直是暖暖的,不过不要多吃了,不然又要减肥了。

冬季女性常犯的五大误区 穿衣越多越暖和

寒冬时节,很多女性朋友会认为穿得越多越暖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把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过厚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人如果穿衣过多过厚,会因能量大,致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了散热,反而减弱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2020年什么时候开始变冷 2020年超级寒冬是真的吗

没有科学的依据。

近几年总是有超级寒冬的说法,事实上虽然气候变暖了,天气开始走向多变,出现寒冬、暖冬的情况都有可能,超级寒冬是极端天气的一种变现,目前来看这种天气的存在性比较小,2020年为一般性冬天气候的可能性会更强一些。

冬天天气总是冷的,在室外环境中最好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冻伤,另外,在空气质量不是很好的地区,可以佩戴口罩,保护健康。

相关推荐

冬天吃什么食物好 莲藕

寒冬时节,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冬季的天气干燥,所以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老人预防低温症可吃羊肉

从冬至之日起,我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此时节,气温低、天气寒,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不仅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严冬时节更需要注意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往往容易被忽视。 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

寒冬季节宝宝保暖的关键

关键一: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宝宝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 关键二:毛线衣裤要安全 冬天宝宝外出,一定要穿保暖功能好的毛线衣裤。宝宝肌肤柔软,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在选购时毛线质地是要紧考虑的因素。现今市场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爸爸妈妈还

老人冬季怎样防寒保暖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塞盖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是易诱发脑血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身暖 到了冬天,老人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勿让寒气侵入体内。宜用松紧带做内裤腰带,穿脱都比较方便,切忌紧裹身体;棉衣内胆宜选用分量轻的晴纶棉等材料;服装的衣领、袖口要采用封闭型结构,减少透气性,增加保暖性。这样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旧病复

冬季防寒保暖的绝招

多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 例如阿胶枣,阿胶和大枣都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把它们加工到一起,可以使补血的作用更加明显。不用

2021年白露还热不热 白露穿什么衣服合适

建议薄长袖。 白露节气时,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气温高一些,而在早晨和夜间时温度可能下降至二十几度,昼夜温差可达10度甚至10度以上,因此建议白露时节穿薄衬衫、薄长袖是比较好的,同时晚上睡觉时空调不要开过低,准备一条毛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寒保暖效果。

冬季防寒保暖小贴士

一. 颈部保暖可防颈椎病、咳嗽。 随着年龄增长,颈部长期承受压力过大,椎间盘退化、变窄,或者突出,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现症状。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所造成的,而佩戴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后症状便消失了。 二. 头部保暖是防止感冒的要素。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所

防寒保暖要学会捂

原则1、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原则2、把握好时机捂”好宝宝。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是,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

老人迎春须保暖

“立春”刚过,“雨水”又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在冬春交替时刻,切不可忽视春寒,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免生意外。气象资料表明,春季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无常的季节。有是“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特别是早春时节,时晴时阴,时风时雨,乍暖乍寒,变化最大。“春寒冻死牛”、“春冷透骨寒”,说的就是这个时节。人们稍一不慎,受到寒气和病毒病菌等病源生物的侵袭就会致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验证说明,春季流感、流脑、白喉等呼吸传染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春季也是高发期;病毒性

冬季防寒保暖 运动锻炼

锻练可以强健机体各系统功能,促进组织器官代谢和调节更趋健旺与协调,如此一来则阳气输布充沛,寒气自然就无藏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