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各类维生素的发源

各类维生素的发源

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维生素B1,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因子、抗神经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维生素。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缺少维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PP,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碱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B4,现阶段已经不将其视为真正的维生素。胆碱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从猪肝中被分离出,此后一直认为胆碱为磷脂的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据他们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维生素特性。蛋类、动物的脑、啤酒酵母、麦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较高。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

维生素B9 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蔬菜水果维生素C的来源

维生素C有氧化还原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的危害作用。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中的重要辅助因子,胶原蛋白是体内最多的蛋白质, 如存在于皮肤中。

缺乏维生素C时,出现创伤不易愈合、毛细管出血等症状。维生素C还参与体内某些代谢反应,并可以促使钙、铁的吸收。维生素C对感冒、感染等的作用也有众多报道。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C主要存在蔬菜和水果中,蔬菜中的柿子椒、番茄、菜花及各种深色叶菜和野菜类,水果中的柑橘、柠檬、青枣、山楂、猕猴桃、刺梨、沙棘等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植物种子(粮谷、豆类)不含维生素C,动物性食物除肝、肾、血液外含量甚微。维生素C在一般烹调条件下极易被破坏,因为其水溶液不稳定,也不耐热,不耐碱。建议大家对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能生吃的尽量生吃,如要烹调,也应遵循“现洗现切,现切现炒,急火快炒”的原则,才能把维生素C因烹调而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维生素C的需要量:每天摄入20mg维生素C,即可预防坏血病。我国营养学会提出的维生素C需要量如下:

B族维生素的来源

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豆类、糙米、牛奶、家禽。

维生素B2(核黄素)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瘦肉、蛋黄、糙米及绿叶蔬菜,小米含很多的维生素B2。

维生素B3的主要来源为:动物性食物、肝脏、酵母、蛋黄、豆类,其中豆类中含量丰富,蔬菜水果中则含量偏少。

维生素B5的主要来源为:酵母、动物的肝脏,肾脏,麦芽和糙米。

维生素B6的主要来源为:瘦肉、果仁、糙米、绿叶蔬菜、香蕉。

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为:肝、鱼、牛奶。

B族维生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肠道微生物,所以在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缺乏.长期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

脱发缺什么维生素 脱发缺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利于毛发的正常发育,保证头发的质量,使头发不至于过于的纤细柔软,同时也促进生长。

含维生素D的食物:牛奶,虾皮,豆腐,动物骨头,海带及海产品。

常见的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缺乏表现:皮肤干燥,有呼吸道感染迹象,眼睛干燥、畏光、多泪、视物模糊等。

功效作用:抗氧化、防衰老和保护心脑血管,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

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奶制品、蛋、鱼卵、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青椒、红薯。

适宜人员:电脑操作人员、写作人员、驾驶员等用眼多的人员应适量多服用维生素A,但哺乳期和孕期的妇女应谨慎服用。

维生素B1

缺乏表现:长期消化不良、手脚发麻、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等。

功效作用:参与神经传导、能量代谢,提高机体活力。

食物来源:粗粮、杂粮、谷物、坚果、豆类以及瘦肉、动物肝脏。

适宜人员:尽管谷物里面存在大量维生素B1,但主要存在于胚芽、米糠和麸皮中,精细加工容易被破坏,最好多吃粗粮。

维生素B2

缺乏表现: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皮肤和头发爱出油、头皮屑增加。

功效作用:参与体内很多代谢和能量生产过程,维护皮肤黏膜、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

食物来源:肉、蛋、奶、鱼类等。

适宜人员:服用避孕药、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应大量补充维生素B2,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应增量服用。

维生素B6

缺乏表现:肌肉痉挛、外伤不愈合、孕妇出现过度的恶心、呕吐。

功效作用:维持免疫功能、防止器官衰老。

食物来源:动物类食物,如牛肉、鸡肉、鱼肉和动物内脏等;全谷物食物,如燕麦、小麦麸、麦芽等;豆类,如豌豆、大豆等;坚果类,如花生、核桃等。

适宜人员:服用抗结核药物、雌激素避孕药的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和电离辐射的人应增加维生素B6的摄入量。

维生素B12

缺乏表现:皮肤苍白、贫血、毛发稀少、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功效作用:防贫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加记忆力。

食物来源:动物类食物,如牛肉、鸡肉、鱼类、蛤类、动物内脏、动物肾脏、蛋、牛奶、奶酪。

适宜人员:纯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维生素B12,B12容易被碱和阳光破坏。

维生素C

缺乏表现:齿龈紫肿且容易出血,眼膜、皮肤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不能适应外界变化、容易感冒。

功效作用:促进伤口愈合、抗疲劳并提高抵抗力。

食物来源:新鲜蔬菜,如青菜、韭菜、菠菜、辣椒等;新鲜水果,如橙子、山楂、红枣、猕猴桃等。

适宜人员: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维生素D

缺乏表现:多汗、儿童软骨症、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功效作用:调节人体内的钙平衡,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代谢,保持骨骼健康。

食物来源:鱼肝油、含油脂的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以及全脂牛奶、人造奶油、蛋等。

适宜人员:日光浴是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的重要途径,在日常膳食条件下,只要经常接触阳光,一般不会有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E

缺乏表现: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肤干燥、头发分叉、痛经。

功效作用: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保护心脑血管。

食物来源:食用油,如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豆类、粗粮等。

适宜人员: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和怀孕、哺乳、更年期的妇女应适当增加维生素E的摄取。

维生素K

缺乏表现:凝血功能不正常,导致鼻出血、尿血、皮肤黏膜淤血、胃出血等。

功效作用:止血、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食物来源: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和谷类。

适宜人员:有出血倾向的人,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外科手术及外伤后应适量补充,但过量服用维生素K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吃什么维生素对头发好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细胞生长有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头发生长。因为维生素A可以促进头皮健康,增强头皮抵抗力,促进头皮上的皮脂分泌,让头发健康有光泽,减少干燥和头屑,还可以增强头发的抵抗力和增加头发密度。

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 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胡萝卜,红薯、芹菜等中含量丰富。

蔬菜中,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第一位,可见辣椒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

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柚子等中含量较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猕猴桃号称是维C之王,可见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橘子、柠檬、柚子等含有维生素C较多,事实确实如此。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

橘子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有胆固醇,但是柚子不宜多吃。

维生素b17的来源

苦杏仁甙主要存在于苦杏、苦扁桃、桃、油桃(nectarines)、枇杷、李子、苹果、黑樱桃等果仁和叶子中,苦杏仁皮中不含苦杏仁甙。

苦杏仁甙由龙胆二糖和苦杏仁睛组成的β-型糖苷,分子式:C20H27NO11,分子量:457.43。

其三水合物为斜方柱状结晶,熔点200℃,无水物熔点约有20℃,[α]:20D-42℃。1g可溶于12mlH2O,900ml乙醇及11ml乙醇,易溶于沸水。

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约3%,是甜杏仁高20~30倍,其中,皮尖部含量略高,皮中不含苦杏仁甙。生杏仁含HCN0.179%,煎煮损耗98%的氢氰酸(HCN,H-C≡N),炒制损耗3-7%的HCN。

苦杏仁中蛋白质包括分解苦杏仁甙的酶,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使其失去活性,常用焯法,方法是水沸(90-100℃)后,将苦杏仁(带皮)放入煎煮,宜掌握时间长短要适宜(一般约5分钟,太长则丢失原量的34.1%左右,太短则不足以使苦杏仁甙酶失去活性。),取出后,脱皮,烘干,再次煎煮。

苦杏仁中含脂肪酸50%,为高级润滑油,可食用,主要是亚油酸(占27%)、油酸(67%)、棕榈酸(5.2%),具有驱虫、杀菌、润肠和软化皮肤角质层等作用,但制备苦杏仁甙时需要除去,出油率为44%。

维生素的来源

1.蔬菜

蔬菜的维生素最为丰富,尤其是有色蔬菜。所谓的有色蔬菜就是按照由浅到深的颜色,把蔬菜分为白色蔬菜、黄色蔬菜、红色蔬菜、绿色蔬菜、紫色蔬菜和黑色蔬菜。一般来说,蔬菜的颜色深浅与它的营养含量成正比,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1)白色蔬菜。虽然白色蔬菜的糖分、胡萝卜素含量比不上深色蔬菜,但维生素含量却很高。它们有助于调节视觉平衡和安定情绪,也有益于防治高血压和心脏疾病。常见的白色蔬菜代表有莲藕、平菇、花菜、卷心菜、土豆和白萝卜等。

(2)黄色蔬菜。黄色蔬菜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不仅可以减少皮肤色斑,延缓皮肤衰老,而且对肝脏、胰腺有益。常见的黄色蔬菜有南瓜、韭黄、胡萝卜、金针菜等。

(3)红色蔬菜。所有红色的蔬菜都含有维生素A,除了维生素A以外,它们还富含维生素C,既能提高人的食欲,又能刺激神经系统。常见的红色蔬菜有番茄、红辣椒、红心甜薯等。

(4)紫色蔬菜。在欧洲国家,人们把紫色蔬菜当成“综合维生素”。这类蔬菜富含烟酸和维生素C,对防治高血压、咯血等有益。同时,紫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磷及容易消化吸收的糖,可促进肠胃的蠕动;丰富的维生素B12及铁质,是妇女与素食者补血的最佳天然营养品。常见的紫色蔬菜代表有紫茄子、紫菜、紫豆等。

(5)黑色蔬菜。黑色蔬菜含有17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各类维生素。这类蔬菜能促进唾液的分泌,有益于胃肠的消化和增强造血功能。尤其是海带富含藻胶酸、甘露醇、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碘、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常见的黑色蔬菜代表有发菜、豆豉、海带、黑木耳、黑芝麻等。

2.水果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记载,可见,水果的营养价值不容小视。其实,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蔬菜相似,也是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

(1)苹果: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15%的糖类及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10多种营养素,对清除体内代谢“垃圾”,缓解血管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2)红枣:红枣既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有机酸、黏液质等有机物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又含有多种维生素,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3)香蕉:香蕉含淀粉、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和多种矿物质,尤其含钾丰富,有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4)猕猴桃:猕猴桃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中含有维生素C100~400毫克,比柑橘、苹果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还含大量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

(5)柿子:柿子除含有大量的糖类、维生素C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P和多种矿物质。对于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痔疮出血等症状效果良好。生食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除了以上两种食物外,干果、奶类、谷类、肉类和鱼类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每一类食物都有各自优势的作用,切忌在日常生活中只吃一种食物,要多种类、多颜色地选择食物,这样才能起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作用。

各类维生素的发现及来源

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绿色蔬菜 。

维生素B1,硫胺素,水溶性。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维生素B3,烟酸,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硷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B4(胆碱),水溶性。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多存在于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维生素B7,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

维生素B9,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 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经常脱发缺什么维生素 维生素A

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毛发干枯头皮屑比较多,会导致头发稀少。(维生素A吸入过量,也会导致脱发。)

对策: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常见的苹果、凤梨,蛋黄、胡萝卜、玉米、番薯、西红柿、猪肝、牛奶、菠菜、鱼肝油等。(吸入过量的则减少这类食物的食用)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白菜

每100克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51毫克。白菜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防治结肠癌。

维生素D的来源和代谢

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另一来源是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得(外源性),如动物肝脏、蛋类、乳类都含有维生素D,而植物性食物如植物油、蘑菇中所含的麦角固醇须经紫外线照射后变为可被人体吸收的骨化醇即维生素D2。无论是内源性维生素D3,或外源性维生素D2和D3,均无生物活性,需经体内进一步代谢才能获得很强的抗佝偻病作用。

维生素D,先在肝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经25-羟化酶系统的作用转变为25-羟胆骨化醇[25-(OH)D3],具有微弱的抗佝偻病作用。然后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经1-羟化酶系统作用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1,25一(OH)2D3],其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可经血循环作用于远处靶器官(主要为肠、肾及骨)。

肝脏产生的25-羟胆骨化醇及肾脏产生的1,25一二羟胆骨化醇都可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身调节。维生素D2的代谢与维生素D3相同维生素D3除受自身血浓度调节外,并直接受血磷浓度、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及间接受血钙浓度的调节。低血钙促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1,25-(OH)。D,合成增加而使血钙上升;高血钙促进降钙素分泌而抑制1,25-(OH)2D3的合成;低血磷直接促进1,25-(OH)2D3合成增加,高血磷则起抑制作用。

维生素A的最佳食物来源 海产品食物含维生素A高

海产品和水产品也有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种类,尤其是海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最高,而且海鱼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充分的溶解维生素A,促进人体胃肠道对维生素A的吸收,补益效果更佳。

常见的含有维生素A的水产品有:海鱼,深海鱼油,鱼肝,带鱼,鱿鱼,白鲢,鳝鱼等。

脱发缺少那种维生素 脱发缺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头皮和毛囊,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的粗糙,头皮屑增多,也会导致毛发的干枯,容易脱落。

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牛肉,淡黄,凤梨,柿子,香蕉等。

相关推荐

经常脱发缺什么维生素 维生素B2

如果缺乏维生素B2,头发也容易脱落,并同时伴有皮脂溢出增多。 对策: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比如牛奶、鳝鱼、香菇、花生、黄豆、海带、瘦肉、鸡肝、牛肝、大豆等。

维生素维生素缺乏病

本世纪医学证实,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必需由食物来供给,若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就会发生不同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早在唐代,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图1)就观察到维生素缺乏病的存在,并提出用猪肝治雀目(即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即曾描述过坏血病,但未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1747年,一位英国医生林德(图2)在海军服役期间,船员中有人得了坏血病。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坏血病可能与饮食有关。于是,他在船上进行实验,他将12名症状

脱发补充什么维生素

维生素B中的B1、B2、B6、B12是促进头发生长的要素,对治疗严重脱发患者十分有效。含有这些维生素的食物有麸皮面包、 黑米、粗面粉、动物肝脏、蛋黄、鱼肉、猪肉、牛奶、水果、绿叶蔬菜、黄豆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D有利于毛发的正常发育,让你的头发不会过于纤细和柔软。含有这些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各种鱼类、干 香菇中也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 维生素A有利于治疗皮肤粗糙,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促进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在胡萝卜、菠菜、莴笋叶、金针菜、苋菜、杏仁、核仁、芒果等瓜果蔬

鱼肝油和维生素d的区别 来源不同

鱼肝油:基本上是从鱼的肝脏中提取所得,来源比较单一。 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中也含微量的维生素D。

脱发是缺什么维生素

掉头发的因素多种多样,你说的是一种可能!!(下面有些可能因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查一下)一、食疗方面 1、掉头发可能缺蛋白质 现在有些爱美女性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采用的节食减肥法,抑制了蛋白质的摄取,是很容易造成掉头发现象产生的。我们每天摄取的蛋白质,是头发的助长剂。优良的蛋白质包括新鲜的鱼类、肉类、蛋类、豆制品、牛奶等等。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经胃肠的消化吸收,可形成各种氨基酸,进入血液后,由头发根部的毛乳头吸收,从而有助头发的增长,确保头发不易掉落。 2、掉头发可能缺维生素 挑食是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缺失

生发需要什么维生素

维生素A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缺乏会有头皮屑和脱发。 维生素B 维生素B是B族维生素的统称,包括VB1、VB2、VB5、 VB6、VB7、VB12、叶酸等12种以上的维生素。对头发比较有用的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可以促进头发生长、并且使头发呈现自然光泽。 维生素C 可以活化微血管壁,让发根能够顺利吸收血液中的营养。 头发生长需要哪些维生素?简单看明白 维生素D 可以使毛发发育正常,提高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维生素E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女子雌性激素水平,维生素中的美容之王。 总结来

维生素e外用方法及功效 维生素e外用美发护发

配方:维生素E +洗发水+护发素 使用方法: 1.洗发时,将一粒维生素E油滴在洗发水中混合使用。 2.使用护发素的时候,也将维生素E混合在一起轻轻按摩,三分钟后冲洗干净。 功效:此方法能够使头发更加滋润、顺滑,对于防止头发干枯有很好的效果。

维生素e怎么祛痘印 维生素E维生素C

维生素E、维生素C混合后,均匀涂在脸部有痘印的地方,并按摩十分钟至完全吸收,每天涂一次,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去除脸上的痘印,因为维生素E可以深入皮肤下层,修复肌肤受损的地方,令肌肤回复原状,而维生素C则有美白的功效,可有效减少痘印的色素沉淀,配合维生素E的修复作用,可以令痘印慢慢淡化,从而慢慢消失。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症状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患者一般头发细软,有的还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开始逐渐自头顶部脱发,蔓延及额部,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头皮油腻而亮红,结黄色油性痂。脂溢性脱发是一种永久性脱发,有些男性在发育后,即开始出现脱发,进而头发油腻发亮,头皮屑慢慢增多,经常出现奇痒,有时头发干枯无光泽,只要用手抓一抓,头发就会脱落,特别是两侧额角还会发生慢性弥漫性脱发。脱发的毛乳头细胞掌管育毛,进行接收体的研究得知,男性的头顶部毛发细胞

冬枣不适合跟什么一起吃

1、冬枣不适合和萝卜一起吃,冬枣中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而萝卜含有维生素C酵酶,容易破坏冬枣中维生素C的结构,导致维生素C含量流失,损伤营养成分。 2、冬枣不适合与动物肝脏一起吃,动物肝脏中含有铁和铜等金属元素,极易使冬枣中的维生素发挥其还原作用,降低维生素的功效。因此补充维生素C的人也不宜食用肝脏。 3、冬枣不适合与牛奶一起吃,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会与冬枣中维生素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