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捐献手术 眼角膜捐献现状
眼角膜捐献手术 眼角膜捐献现状
现今中国的角膜捐赠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据2008年第二次人口抽样调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视力残疾人1691万人,因角膜病变致盲的约有400万人,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福明,但每年只能进行不到5000例的抑制手术。
眼皮上不可忽视的癌信号
在眼皮上长了个东西,以为是针眼,没想到是一个恶性肿瘤。
最近50岁的老胡在医院被割掉了整个左上眼皮。据老胡说,去年发现这个小疙瘩时,有点硬,不痛也不痒。他以为是小事,就去药店配了点药膏,每天抹一抹。可大半年过去了,非但没消,还越来越大,大约占据了上眼皮三分之一。
专家介绍,老胡患的是睑板腺癌,所幸没向眼睛其他组织扩散。
不过要治好,得在眼睛上动刀子,左眼上眼皮不得不被割掉。之后,主治医生还给老胡做左眼睑成形术,用孕妇胎盘上的羊膜、捐献者眼睛里的睑板(做眼角膜捐献剩下来的边角料做的),和老胡自己太阳穴上的皮肤,组合成上眼皮原来三层的结构,人工再做一个眼皮上去,以此保护左眼。睑板腺癌病不像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那么常见,据医院治疗显示,最近几年大约接诊10多个患者。
这些人多数一开始都以为只是长针眼,结果一查,情况都相当严重了,有的连眼睛都没保住。睑板腺癌最大的危险是会“伪装”自己,很容易迷惑人,容易把它当成针眼,直到数月或数年后才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医学上称为伪装综合征。
另外,睑板腺癌病还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如果这些人发现长了针眼,一定要做个病理切片检查(把手术中取出来的病理样本放到显微镜下去检查,看看到底导致人生病的是什么东西)。年轻人如果针眼在同一部位常常复发,也最好做个病理切片检查,因为这也有可能是睑板腺癌发出的信号。
骨髓移植供者在哪个年龄段捐髓效果好
捐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
志愿捐献骨髓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您适龄,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骨髓,可拨打中华骨髓库的热线电话报名,或到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报名,并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
2,骨髓库或红十字会安排您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的HLA分型结果储存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电脑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3,供者与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请您接受全身检查.
4,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上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总量约50毫
确切他说,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简单地说就是将正常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里,恢复病人的造血机能.骨髓移植依骨髓来源不同分为异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植供髓者为病人兄弟姐妹或其他近亲家属,而自体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却是病人本身,当病人以化学治疗达到缓解时,将病人骨髓抽取处理后冷冻起来,再于适当时机进行骨髓移植.
近年来由于药物之发展,对于骨髓排斥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之控制已有相当的进步,世界上已有不少骨髓移植中心使用非亲属供髓者,只要人类白血球抗原相同亦可以作为供髓者,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病例,成绩不错.
至于骨髓移植如何作呢?骨髓移植的作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期(Conditioning),在这时期病人必须先接受超大剂量的化学药物治疗或合并全身性放射线治疗, 其目的主要在于彻底破坏原有的免疫力以及可杀死残存于体内的癌细胞;第二阶段为骨髓抽取与输入期,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在手术室里从捐髓者身上两边髂骨处抽出约每公斤体重15ml的骨髓,经过滤处理后装入血袋,即可经由病人的中心静脉输入病人体内而完成骨髓移植;第三阶段为移植后照顾期,此阶段亦为最重要时期,因为在新骨髓长出之前,病人最容易发生感染与其他并发症,此时期的预防得理对于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可说是最重要的一环.
年龄在18到55岁的健康人可以捐献自己的骨髓.
捐献骨髓其实就是仅仅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捐献骨髓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捐献后注意适当休息,并适当补充营养,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所以请放心就行.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请您及时采纳为答案,并请给予好评,谢谢!我的动力来自你们的鼓励.
献血一次多少毫升
200-400毫升。
《鲜血法》规定,捐献全血每人一次可捐献200毫升至400毫升,最多捐献400毫升;如果是捐献成分血,每人一次可捐献一至两个治疗量,最多捐献两个治疗量。
角膜盲的发病率高吗
全国约有400万角膜盲患者
角膜,它是一层膜吗?其实,角膜就是我们俗称的“黑眼珠”,位于眼球的正前方,是眼球最外面的无色透明的壳,就像手表的外壳一样。它透明无血管,外界光线毫无障碍地通过,到达眼底,获得清晰的成像。
由于角膜在眼部的正前方,在遭受外伤时,角膜总是首当其冲,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发生破裂、感染导致混浊,造成视力下降或失明,称之为角膜盲。角膜病变仅使角膜失去透明性,变得混浊,但眼球内部结构正常,如果能用透明健康的角膜将病变角膜置换掉,病人视力即可得到明显改进,因此大部分角膜盲是可治疗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00多万,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目前世界上约有6000万名角膜盲患者,其中我国大约有400万。
对于角膜盲患者来说,大部分有可能通过角膜移植重获光明,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各地眼库的角膜来源奇缺,不少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
眼角膜移植 眼角膜捐献的条件
眼角膜的捐献必需以自愿为原则或者经过家属同意才能捐献。眼角膜捐献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需要死亡证明、是否有传染病、去世的时间的等,一般来说是在死亡6小时内,冬季可以在12小时内捐献的眼角膜才有价值。
眼角膜捐献 眼角膜的捐献
眼角膜捐献必需要在去世后捐献,捐献的年龄以5-60岁之间为最佳,如果是作为医学研究则不受疾病和年龄的限制。大部分捐献的眼角膜用来移植到失明的患者身上。
患癌症能否捐角膜
2015年1月16日,年仅33岁的女歌手姚贝娜因患乳腺癌去世。这个因参加《中国好声音》而被广泛关注的乐坛新星早在2011年就已患上乳腺癌。2012年为电视剧《甄嬛传》献声时,姚贝娜刚刚经历一侧乳房切除手术。
今年1月9日,姚贝娜委托父亲签写了眼角膜捐献意愿书,去世后,她的一对眼角膜被摘除,将捐献给深圳和成都的两位受捐者。
此外,“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及“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主人公李刚也曾在癌症去世后捐献眼角膜。
但是,在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因“癌症风险”曾遭到捐赠机构的拒绝。
案例 | 那些被拒绝过的癌症患者
主人公1:2014年9月,42岁的结肠癌患者陶定海捐献器官遭到拒绝。
被拒原因:贵州省红十字会称,大面积癌细胞扩散,不符合捐献器官的条件。
主人公2:2013年,患有多发性淋巴瘤的刘文涛也未能成功捐献器官。
被拒原因:多发性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不属于人体器官捐献范畴。
陕西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办公室表示,“器官供体基本要求为,无恶性肿瘤(原发脑肿瘤除外);无艾滋病; 其他传染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挽救生命,在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后亦可考虑;无严重的全身感染;有关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
主人公3:2008年,杭州身患肺癌的陈青香欲捐献自己的两片眼角膜,但杭州不接受癌症患者捐赠眼角膜,移植手术最终在深圳完成。
被拒原因:本地拒捐,选择异地捐赠。
浙江省曾规定癌症患者不能捐献眼角膜,而深圳眼科医院角膜病区主任认为癌症并不能成为捐献角膜的障碍。他说,美国每年要做6万多例角膜移植手术,其中三分之一的捐献者都是来自恶性肿瘤患者,但还没发生过一起因为捐献者是癌症患者而导致后遗症的案例。
释疑 | 癌症患者能否捐献眼角膜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对于癌症患者是否能够捐献眼角膜,很多国家甚至我国的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规定。我国201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卫生部行业标准《眼库管理》规定的“禁忌证”(供体患有以下疾病对受体存在危害或潜在危害)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克雅病等传染病和急性白血病、急性扩散性淋巴瘤等。
北京同仁医院眼库主任、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潘志强介绍到,据2009年美国眼库统计报告,2009年死于疾病的角膜供体总数为53786人,其中死于癌症的有10002人,占总数的18.6%。美国曾进行过一项研究,对接受患有各种全身性恶性肿瘤的供体角膜的73名病人,平均随访127个月,还没有证据证明相同的恶性肿瘤会转移到任何受体。 “美国眼库的管理标准全球最严格,我们参考了他们的标准。讨论的结果是,大家认为癌症患者的角膜可以用。”
潘志强说,癌症患者的角膜能不能用,争议的根本点在于,癌症患者的角膜能否用于为恢复视力而进行的全层角膜移植。
无论角膜来自何种供体,先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微生物筛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不合格或者死因不明确的供体,就绝对不用。
现状 | “角膜荒”减少受体选择空间
角膜捐献协调员朱强荣透露,他现在一年帮助200多人完成角膜捐献的愿望,为400多人重新带来光明。这200多例捐献者中,有80%是癌症患者。
临床上应用癌症患者捐献的角膜,其实更多迫于“角膜荒”的无奈现实,潘志强说。截至2011年,我国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每年只有3000名至 5000名角膜盲患者可以接受角膜移植。以北京同仁医院为例,上千人登记需进行角膜移植,但至少要等3年才会有合适的供体材料。
据了解,为了应对角膜移植面临的困境,医学界也做出了许多积极尝试,像动物角膜移植、高分子材料合成的人工角膜等。但这些研究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科研过程。
“什么材料都比不上人捐献的角膜。目前大约1/4的角膜盲病人是孩子,角膜移植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潘志强说。
单采血小板有什么体检要求
1.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单采血小板储存在一个专门的保存袋中,以便增加血小板储存时与气体交换的表面积。储存温度20-24℃,振荡保存24小时至5天(根据所用保存液的不同)。与浓缩血小板比较,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几率。
2.捐献单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有何区别,需要多长时间?
捐献成分血与捐献全血基本相同。从一只手臂进针通过相联结的经过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内,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然后将其它血液成分输还给献血者。全过程约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左右,会有采血人员全程地热情呵护。
3.捐献单采血小板容易紧张吗?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最先进地捐血方式,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发达地区已经被广大无偿献血者普遍接受,许多人忙里抽闲或利用休息时间前来当地血液中心,献血者把捐献单采血小板作为热心公益、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献血者在捐献过程中可以轻松愉快地欣赏音乐、观看影片、聊天、休息等。
4.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吗?
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出地血小板在48至72小时内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更短。因此献血者可以每间隔一个月捐献一次单采血小板。在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者的血液都是在经过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每位献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的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5.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者可以享有何种权利?
捐献单采血小板和捐献全血一样,都是一种以救死扶伤为目的的志愿无偿奉献行为,根据1998年10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上海市献血条例》的精神,捐献单采血小板一次计作800ml。献血者本人五年内临床用血献一还五,五年后献一还一,终身享用;献血者家庭成员(子女、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五年内临床用血献一还一。献血者累计达到一定的献血量,可以获得国家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铜、银、金奖及上海市无偿献血纪念奖和白玉兰奖。
6.单采血小板的体检条件是什么?
①符合捐献全血的各项血液检测标准;
②血小板计数≥150×109/L;
③男女体重均≥50公斤;
④手臂上的静脉较明显,无进针不顺史;
⑤能应约抽出两个小时来血液中心捐献单采血小板。
捐卵子怎么捐 捐卵子过程大解析
一、捐卵子过程
女性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一般只能产生一个卵子。由于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影响了受孕的机会,因此在做捐卵时普遍使用了促排卵药物,促使一次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卵泡发育,然后通过穿刺手术采集卵子。捐卵和做试管婴儿的操作基本相同,卵泡发育成熟后需要通过穿刺手术把卵子用负压吸出。手术途径有经腹部和经阴道穿刺两种,通常采用后者。
准备工作:需要捐卵的女性应在来例假的第二天到医院体检。体检合格后,要开始打促排卵针,这个过程大约为7-12天左右。中间会监控卵子的情况,根据卵子情况来控制药,最后一针为夜针,之后在36个小时内取卵。
取卵:卵子成熟后,取卵医师会经阴道利用长针穿刺取卵。医师透过超音波圈像,以取卵针将卵子一颗颗抽出,取出卵子后存放在试管中。取卵一般需要7-10分钟,整个过程无痛苦。取完后休息4个小时即可出院。
二、捐卵子注意事项
什么人不适合捐卵:对捐卵志愿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卵巢功能良好,没有任何传染病,一般抽烟喝酒,夜生活比较多,生活不规律,例假不正常的人,基本卵巢功能都不会太好,在例假第二天做B超检查,如果卵泡在8个以下,基本都不符合供卵要求。
取卵过程是否会疼:取卵是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的,整个取卵时间通常是7-10分钟,整个过程,捐卵志愿者没有任何感觉。
捐卵后需要注意什么:取卵后应禁止同房半个月,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喝水,多喝利尿的饮料。
捐卵后常出现的状况:取卵后偶尔会有下腹坠涨的感觉,属正常,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如饮水过多,会出现腹水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可以每月都捐卵吗:不可以,世界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女性一生中可以供卵5次,且每次供卵相隔三个月,对身体健康是没有任何损害的。
捐卵伤身体吗:女性每月都会排出一个优质卵子,取卵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让多个卵子成熟,之后取出,对身体是有些伤害的,休息好可以恢复,如果自己擅自用药就会过渡刺激卵巢,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捐卵子的危害
捐献卵子与捐献精子有很大的不同,男性捐献精子对身体几乎是毫无损伤,但卵子捐献却要复杂得多。捐卵子需要使用促排卵药物让女性能一次排出多个卵子,而后取出这些成熟的卵细胞,在体外受精,之后通过药物让女性生殖系统进入怀孕的状态,最终将受精卵植入到子宫腔内继续发育的技术。
卵子捐献者会参与到的环节是超排卵与取卵,但就是这2个环节,会给卵子捐献者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与风险。
1、促排卵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促排卵药物的注射,可能引发捐献者情绪波动、腹胀肠鸣、卵巢区域肿胀,还可能引起暂时性的类绝经症状,如阴道干涩、热潮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促排卵药很严重的并发症,它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器质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主要症状表现是胸腹积水、卵巢囊性增大,同时还可能有脱水、血液的高凝状态、肾衰竭、中风等。
另外,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促排卵药还可能导致卵巢扭转。而一旦卵巢扭转,就切断了卵巢的血液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卵巢缺血、坏死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开腹手术切除坏死的卵巢。还有科学家认为,促排卵药可能会提高某些特定癌症的发病率。
2、取卵手术会对人体造成创伤
取卵手术在B超引导下进行,用针刺穿阴道壁,刺入卵巢,将卵子从卵泡中吸出来。但B超引导并不是万能的,手术过程中,子宫、膀胱、肠管、血管及其他卵巢周围的盆腔结构,还是可能被损伤,如果创伤严重,可能还需开腹修补损伤。另外,手术还可能造成卵巢急性损伤、出血、感染、甚至不孕。
正规医疗机构尚不能百分百地避免这些并发症,那些卵子买卖中介从事的是违法行为,能为他们提供取卵手术服务的可能只是一些没有获得生殖辅助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甚至是没有医疗机构资质的黑诊所,那么这些并发症的机率可能会更高。因此,女性需要慎重考虑后才决定是否捐卵子。
眼角膜受损 人工眼角膜
人工眼角膜是利用人工方法体外培育出来可用于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层。现阶段还并没有正式投入临床应用。角膜病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只能通人工捐献来满足病人需求,而能得到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人只占角膜疾病患者的千分之一。今后更多的角膜病变患者有望通过人工眼角膜恢复光明。
捐精是什么样的 捐精过程没你想的神秘、复杂
捐精与献血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其实捐精跟正常的性生活射精没有任何区别。
正常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淫或性生活的方式将精子排出,捐精一般采取手淫的方式,每个捐献者会有一间单独的温馨的取精室,保证捐献者的隐私。
捐献精子的总体积在 15~17 mL 左右,而一般健康的成年男性一次排精 2~6 mL,所以捐精的全过程时间可长达半年,一般需到捐精库 8~12 次左右,且两次取精的时间间隔为 72 h 以上,以保证精子的质量。因为正常精子成熟的时间为 3 天左右,短时间内频繁射精会使收集到的精子数目和活力下降。
因此正常的捐精完全不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精尽人亡更是无稽之谈。
眼角膜捐献 眼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适用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角膜混浊或水肿影响视力的病变。例如:反复发作的病毒性角膜炎引起的角膜混浊;受酸、碱化学物质灼伤的角膜患者;角膜溃疡范围较大患者;先天性角膜变性、角膜基质变性、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患者等这些均可以考虑角膜移植手术。
捐精是什么样的 捐精会有什么伦理问题吗
1. 捐献的精子的用途
捐献的精子主要用于供精人工授精或供精试管婴儿,帮助那些经治疗无效的无精症或有严重的遗传病不适合孕育下一代的男性不育患者。少量的精子可能会在严格的伦理审查以后用于科学研究。
2. 精子「长大」后会有「近亲结婚」的风险吗?
在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若接受供精的人询问提供精子者的一些特征,比如身高、肤色、单双眼皮、发色等,精子库是有义务告知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伦理纷争,在我国捐献精子采取双盲的策略,且工作人员会告知供精者,对其供精出生的后代无任何权利和义务。
这种双盲的策略有利有弊,在避免双方争执的同时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伦理问题,如若同一供精者的后代出现近亲结婚生育后代等问题。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国家规定一个供精者只能向一个精子库供精且同一份精液最多使 5 名妇女受孕,大大减少了近亲结婚的概率。
此外国家建立完善的供精使用管理体系,精子库有义务在匿名的情况下,为未来人工授精后代提供有关医学信息的婚姻咨询服务,防止近亲结婚生育后代的伦理问题。
虽然精子捐献目前仍会存在一些伦理上的顾虑,但是「精尽人亡」确实是个伪命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精子捐献不但不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反而于公于私都会有一定的益处。
对社会来说,精子捐献帮助了不孕的家庭带去生育的福音,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于私,捐精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关于活体肾移植的相关常识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和科研水平提高,公众器官捐献观念的转变,使得亲属器官移植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近日北京器官移植学会召开学术研讨会,专门研讨了亲属器官移植的学术和相关社会话题。
从1988年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137347例肾移植,其中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占30%。我国亲属活体肾移植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1999年全国共开展了5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其中只有76例是亲属供肾的肾移植手术,不到总数的2%,2004年我国肾移植数量约有7000例,活体肾移植的比例上升至约4%,但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国外。
根据专家们介绍,活体供者移植手术是从活体供者获取一个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移植给受者。一般可开展活体供者移植手术包括肾、肝、肺、胰腺、小肠五种手术类型。肾移植开展最多,由供者捐献自己两个肾脏中的一个;肝移植也开展较多,由供者捐献肝脏的一叶;肺移植、胰腺移植极少开展;小肠移植仍处于实验状态。在器官严重短缺的现状下,亲属活体移植无疑为等待移植的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亲属器官移植在父母、兄弟、姐妹、超过18岁的子女等近亲中进行,也可以在祖父母、叔叔、舅舅、姑姑、姨姨、侄女、外甥女、侄子、外甥和堂表兄弟姐妹等远亲中进行。在我国,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年满18周岁,受者限于亲属和婚姻关系3年以上的配偶。目前世界上活体肾移植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0年,高于尸肾移植的存活时间34年。
由于移植的器官来自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供者,活体供者提供的肾脏受到损伤的程度较轻,因此肾脏的质量优于尸体供肾。
对于活体供者移植手术,只要找到合适的供者,准备移植手术的时间只需要数星期。由于亲属供肾的组织配型适配率提高,组织相容性好,移植肾排斥反应率明显下降,所以亲属肾移植的患者的服药量比尸肾移植的患者减少1/3。由于服药量少,也降低了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
虽然器官捐献是比较安全的,但仍有外科手术并发症带来的死亡危险性,如:麻醉过敏、肺炎、伤口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所以,供者是否愿意捐赠出自己的器官,完全取决于本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