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的原因 摄取过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胆固醇高的原因 摄取过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过量摄取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坏胆固醇总量,增加中风及心脏病的风险,特别是经常吃快餐加工肉品、油炸食物、以及精致饼干的民众,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就会非常容易摄取过量。
要了解身体是否累积过多坏胆固醇,可透过健康检查得知。健康检查中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检验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小于200mg/dL、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于130mg/dL。但是,随着身体老化影响检验值可放宽。
胆固醇高的原因 胆固醇高别怪蛋黄了
专家表示,虽然蛋黄的确有200毫克的胆固醇,但是,同时也具有额外高价值的营养素,不可轻忽。真正影响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是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而非胆固醇。所以,不要再错怪蛋黄了。
蛋黄有200毫克胆固醇,并含有高价值营养
每颗鸡蛋的脂肪约5克,虽然蛋黄的确有200毫克的胆固醇,但同时也包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胆碱、生物素、维生素A及叶黄素,可以帮助降低心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摄取鸡蛋,不必担心会造成血胆固醇
另一方面,鸡蛋蛋白质利用效率大于任何肉类及牛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及老人来说,是相当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所以适量摄取鸡蛋时,不必担心会造成血胆固醇上升。
而且近年来许多营养医学实证指出,影响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是: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而非胆固醇。
葵花籽吃多了是否有害 引起高血脂
葵花籽中含有很多的脂肪,虽然多半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但是食用过多时也会引起血脂的升高,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和血管内的胆固醇相结合,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怎么保护血管健康 怎么保护血管疾病
尼古丁、焦油以及酒精等,不但能直接进入血液和血管细胞,伤害血管,而且还能通过干扰血脂、血液和血糖,间接地危害血管。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至于各种酒类,虽然少量饮酒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少喝或不喝(每天酒精的量,男性不超过 20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能量过剩及其引起的肥胖是导致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护血管和心脏,肥胖者最好能减减肥,体重适宜者则要避免发胖。
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不仅有利保持健康体重,而且能直接降低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平衡饮食意味着能量适宜,较少的钠、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添加糖等危害血管的成分,较多的钾、不饱和脂肪酸、全谷(粗杂粮)、蔬菜水果等有益血管健康的成分。
增加运动量,可以改善三高指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是导致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并且直接增加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如果有身体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要遵医嘱使用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等药物,控制这些代谢异常。
孕妇可以吃爆米花吗
孕妇慎吃爆米花。大家都知道爆米花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做成的。爆米花所含较多的有害物质,爆米花的卡路里有45%都来源于脂肪,而这些脂肪通常是饱和椰子油或棕搁油以及诸如氢化油一类的反式脂肪。会使体内的低密度胆固醇增多。大桶装爆米花,其中含有的钠高达980毫克,大大超出了适宜摄入量。专家指出,长期摄入过量的钠,会增加出现高血压的可能,甚至引起胃癌,对于孕妇尤其不合适。孕妇最好少吃爆米花,因为爆米花中含有的过多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甜味剂和香精等物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利。此外,爆米花比较干,容易引发上火,引起咽喉肿痛。
减肥失败的原因 为了减肥滴油不沾
既然要减肥,水煮去油应该就万无一失了吧!这句话只答对了一半。关于油脂,你不能不知道他们还是有好坏之分的。反式脂肪与饱和脂肪就是坏的油脂,他们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让你的健康受到威胁;不饱和脂肪则是好的油脂,他们不但能帮助你摄取脂溶性的营养素,更能避免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且,身体也需要适量的脂肪来制造维持正常运作所需的贺尔蒙激素。
适度的油脂摄取仍然是关键。别忘了,一克碳水化合物会产生四卡热量,但是一克油脂会产生九卡热量!我们需要健康且适量油脂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滴油不沾并不是良好的健康减肥策略喔。
怎么控制胆固醇 控制胆固醇要注意什么
肥胖会降低HDL-C,因此建议应维持理想体重。
例如: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应减少摄取。另外,以白肉取代红肉,并选择低脂奶类,也可以减少部分饱和脂肪的摄取。饱和脂肪会增加LDL-C,并使得LDL-C不容易被代谢。
3.避免摄取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例如:植物性奶油、烤酥油、咖啡伴侣、糕饼、起酥、薯条、炸鸡、糕点…等,应避免摄取。许多研究都指出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不利的影响,会使LDL-C上升、HDL-C降低,增加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率。
例如:内脏、蛋黄、蟹黄,可以适量吃,但仍不宜过量。在美国新发布的「2015-2020饮食指南」中,取消了胆固醇300mg的摄取上限,认为饮食中的胆固醇与体内胆固醇的关联不大,因为体内胆固醇从饮食来源只有20%。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吃。
适量饮酒(每天40~60 c.c.红酒)可以使HDL-C增加,但过量则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我们体内的胆固醇从饮食来源只有20%,其余80%是肝脏制造﹐因此减少饮食中摄取的「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可避免身体制造过多的胆固醇,这比起限制饮食中胆固醇含量还来的更有意义。而胆固醇的代谢也是在肝脏,因此,平时注重饮食均衡,并且摄取彩虹颜色的新鲜蔬果,提供肝脏充足营养,也有助于肝脏的代谢机能正常。
高胆固醇能吃鸡蛋吗 蛋对血脂浓度影响有限
部分营养师认为,一颗蛋黄最多含有270毫克的胆固醇,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不过研究显示,高血脂患者适量吃蛋,并不会伤害心血管健康,除非一天吃十颗、二十多颗蛋,才可能造成危害,一般人很少这样吃蛋。
鸡蛋虽然含有大量胆固醇,但与反式脂肪、饱和脂肪相比,鸡蛋中的胆固醇对血脂起伏影响很小。多数美国人吃蛋时,会搭配培根、香肠、火腿等高钠加工肉品,或者用反式脂肪烹煮鸡蛋,反式脂肪、饱和脂肪伤害较大。
挑选奶油尽量选择天然奶油
天然奶油vs.人造奶油
什么是天然奶油?简单来说,天然的奶油就是动物性奶油,用100%牛奶制成,所以自然散发出浓淳的牛奶香及黄色色泽,而人造奶油是从18世纪末开发出来的奶油替代品,因为价格较为低廉,保存期限较久,而受到欢迎。
人造奶油的原料为液态的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多半为液体状,所以必须透过“氢化”处理,才能成为奶油的固态状。此外,由植物油做成的奶油为了要模仿动物性奶油的口感及色泽,会再加入工香料调出奶香,也会加入食物色素,以调配出奶油的黄色。
不过,人造奶油中因为添加了许多化工物质,像是色素、香料等,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更带来了许多隐忧。美国早期因为怕消费者无法辨识人造奶油,甚至有过禁令,禁止把人造奶油染成黄色,必需添加的色素定为“粉红色”。虽然此禁令被取消,但也说明了人造奶油中的添加物,并不是一般消费者能一目了然辨识出来的,实在令人担心。
人工反式脂肪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般人普遍误认植物性奶油比动物性奶油健康,其实,原本健康的植物油,透过氢化的过程中,原为“顺式”的脂肪加工却转为“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坏胆固醇于血管中的沉积量,改变细胞膜的成分,降低细胞对抗致癌物质的能力,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如果每天摄取5克反式脂肪,心脏病的发病机率会增加25%,并更会提高人体中的坏胆固醇,造成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从2004年开始,丹麦政府禁止任何含有超过2%以上的反式脂肪商品进行贩售,台湾也自2008年起,要求食品包装上需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若每100公克的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克,则包装可标示为0,其实食用“零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能还是摄取到反式脂肪。
相反的,反式脂肪也存在于动物性奶油中,由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作用而产生的天然产物,而且量少;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共轭(反式)亚麻油酸(CLA,conjugatedlinoleicacid)”,这样的反式脂肪为天然反式脂肪,并非化学加工而产生的“人造”反式脂肪,对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健康的负面影响。
天然奶油好含脂溶性维生素与Omega 3
天然奶油中含有许多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对于脑部、皮肤、骨骼、血液等有保养效果。此外,选用吃牧草的牛产出的奶油,更可以天然的方式,摄取到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Omega-3。
已有多项研究显示,Omega-3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更能增强脑力防记忆衰退、强化视力等。
此外,天然奶油对于怀孕妇女也很重要。有研究指出,怀孕妇女应避免摄取过多的人工反式脂肪,以防透过母乳传给婴儿,会增加婴幼儿血液内的胆固醇,对健康可能有长久的影响。
奶油越多添加物人造奶油机率高
一般市售的奶油,最简单的辨认方式就是产品名称及成份,包括“乳玛琳”、“酥油”等“植物性奶油”,都是透过加工方式制造出来的。此外,若是包装上标示出的成份中含有越多添加物,则越有可能为人造奶油,因为天然的奶油,只需用简单的牛奶制成。
健康小叮咛:
成年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取量不能超过2公克,奶油方面应优先选用天然奶油,并在饮食中尽量避免油炸食物及过于精致的糕饼,才能避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问题。
胆固醇高的危害有哪些 胆固醇高的饮食注意事项
1.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性,要从多累食物中摄取营养成分。
2.尽量少吃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蛋黄,猪肝,猪肾,鸡肝,虾皮,蟹黄等。
3.避免食用高糖食物,高糖食物也是引起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增加血液的粘稠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注意适当的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减缓心血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