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胆湿热的饮食

肝胆湿热的饮食

【泥鳅炖豆腐】

配方: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清利湿热。

用法: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隔日服1次。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一些表现,这就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最明显的区别了,肝胆湿热的朋友会觉得腹胀厌食,大便大不干净,而脾胃湿热则会觉得口干口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还有不少共同点,所以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湿热体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再进行调理。

肝胆湿热的诊断和鉴别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肝胆湿热可以其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鉴别诊断

一、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不同点:

1.湿热偏重不同。

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什么是肝胆湿热

现在去看中医很多医生会说你是肝胆湿热,那肝胆湿热到底是什么呢?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 湿浊内生,湿郁化热。 湿热蕴结肝胆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胁助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

肝胆湿热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肝胆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少做过量的运动,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鸡骨草胶囊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肝病专家指出,很多人出现肝胆湿热的症状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不畅就有可能导致肝胆湿热,另外各种肝内疾病如乙肝、丙肝、酒精肝等也是催发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而上述这些也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表现,当乙肝等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病情恶化了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一些表现,这就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最明显的区别了,肝胆湿热的朋友会觉得腹胀厌食,大便大不干净,而脾胃湿热则会觉得口干口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还有不少共同点,所以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湿热体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再进行调理。

肝胆湿热吃什么

【肝胆湿热吃什么】

多病是流行病,很多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比如肝胆湿热,那么,肝胆湿热吃什么呢?

【肝胆湿热吃什么食物】

因为出现了肝胆湿热,所以要想让疾病快速的好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羊肉、荔枝、辛辣的食物、过咸的食物等,多吃游戏诶可以去火祛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苦瓜、冬瓜等。一般出现肝胆湿热大多数是和炎症有关系的,所以还要注意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不要过于疲劳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吃一吃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肝胆湿热吃什么中药】

患有肝胆湿热,想要服用中成药来治疗,就可以吃一吃龙胆泻肝丸,这种药对于治疗肝胆湿热效果不错,而且副作用比较小。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平时吃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清淡一些,可以多吃一些像绿豆、红豆、苦瓜、丝瓜等既清淡,而且又可以祛湿去火的食物。但是要注意不要吃辣的、热性的食物,这些都会导致上火。湿热多与身体上有炎症有关系,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

肝胆湿热如何调理呢

(一)内治法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3、湿热阻滞肝胆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枳实、厚朴、黄芩、半夏、大黄、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本方;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2、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肝胆湿热可用饮食调理

肝胆湿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最好做到戒酒,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心情舒畅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肝胆湿热可以多吃些降湿去热的食物如苦瓜、松花粉、猪肝、猪腰、螺旋藻等。还可以熬些汤喝如田基黄煮猪肝、茅根茵陈肉汤、莲子汤、瓜蒌藕粉羹、金针芦笋、绿豆粥等,这些食物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消除肝胆湿热炎症,帮助身体的恢复。

以上就是有关肝胆湿热的一些相关内容了,肝胆湿热的治疗原则是清利肝胆,所以在饮食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少吃一些肥甘油腻的食物,这样对调理肝胆湿热也是有帮助的哦。

肝胆湿热不能吃什么 肝胆湿热具体不能吃哪些食物

肝胆湿热最常见的需要忌食的几种食物如下:

胡椒是湿热型人群都要忌食的,《本草纲目》有记载:“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肝胆湿热者食用胡椒会加剧病情,助长湿热之邪,不易退去,影响恢复。

龙眼肉是甘温食物,会滋腻助热,不利湿热之邪的排泄,所以肝胆湿热者不宜食用。

人参性温味甘,是温热性补气强壮食物,是会助长上火动血的。肝胆湿热者应吃清淡利湿的食物,忌吃温热补益植物,特别是人参,甘温助火,应忌食。

鸡肉性温、味甘,多属肝胆湿热内蒸,饮食宜清淡补益温补,《医林纂要》认为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羊肉味甘性温,《金匮要略》中有记载:“有宿热者不可食之”,所以有肝胆湿热的人群最好也不要吃鸡肉。

相关推荐

肝胆湿热不能吃这些东西

1.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2.治疗肝胆湿热吃什么好?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3.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4.治疗肝胆湿热

嘴巴苦是怎么回事 早晨起来嘴巴苦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早晨起床后会出现嘴巴苦的情况,中医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湿热引起,其中又有肝胆湿热和胃热之分。肝胆湿热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胃热导致嘴巴苦,是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了过多辛辣食物所导致;此外,一些患有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也会出现嘴巴苦的情况。

肝胆湿热食疗

1、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3、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5、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肝胆湿热怎么办

第一:吃什么食谱 1、五汁饮:将马蹄、血蹄、莲藕、芦根、麦冬准备好,然后将所有的食材洗干净去皮;最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服用。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解毒以及生津止泻的作用,适合那些患有慢性肝胆湿热的患者服用。 2、板蓝根菊饮:将板蓝根还有菊花晶准备好,然后将板蓝根煎汤,最后放入菊花晶搅拌均匀之后一起服用,每天吃一次就可以了。具有很好的明目解毒还有清热疏风的作用,服用之后对于肝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患有慢性肝炎或者是肝胆湿热的患者都可以服用,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黄花菜粥:将黄花菜、糯米、瘦肉末还

为什么吃东西嘴巴会苦 湿热

中医论证认为,吃东西后产生嘴巴苦的现象,多与湿热有关系,其中包括肝胆湿热,胃热两种。 肝胆湿热口苦,多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所致。 胃热产生的口苦,是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过多辛辣食物,食道存在炎症,会因为胆汁返流回胃部,引起口苦。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斟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

肝胆湿热病因

机体因素(65%):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外界因素(25%): 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

什么是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

肝胆湿热的治疗用药

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