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适应症有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适应症有
(1)有症状的骨转移灶,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2)选择性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放疗缓解骨痛的显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在放射治疗明显显效前的病人以及放射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疼痛的病人,仍然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以及必要的双膦酸盐治疗,可以使用负荷剂量。
(3)骨转移外科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技术的进步能够使癌症骨转移患者最大限度地解决对神经的压迫、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包括骨损伤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
(4)骨转移的止痛药物治疗。止痛药是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
骨转移疼痛的止痛药治疗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即首选口服及无创给药途径,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及注意细节。
(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治疗。双膦酸盐可治疗高钙血症及骨痛,亦可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
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第一代氯屈膦酸盐、第二代帕米膦酸盐和第三代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盐都具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会不会转移
1、乳腺癌的骨转移症状:也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症状,乳腺癌极易出现骨转移,过去甚至有患者主要是以病理性的骨折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临床上多发性骨转移较常见,有60%未治愈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胸腰段椎骨和骨盆是乳腺癌骨转移最易发生的部位,其发生率约占 64.7%和41.2%,其次为肋骨(与癌灶邻近部位多见)肤骨、股骨、颅骨,此外胸骨的转移率为最低,约为3.5%。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表现,骨转移的早期会出现轻度的、间歇性的骨痛,逐渐发展成持续性的骨痛,进行性加剧,有压痛。如是椎体受累,就会出现脊椎棘突的压痛和叩痛;疼痛部位可以是固定的或不固定的,夜间特殊严重,痛性多种多样,疼痛所造成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而使患者出现被动体位;如果骨的转移灶的位置比较表浅,或转移日久骨膨胀变形时,就会出现局部的肿胀。
2、乳腺癌胸膜转移症状:乳腺癌通过血行或局部侵犯可以发生胸膜转移,或肺转移穿溃到胸膜腔后引起胸膜转移。乳腺癌患者发生胸膜转移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可进行穿刺抽出血性胸水时可明确诊断,积极的治疗是关键。
3、乳腺癌的脑转移症状:虽然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在未治愈的乳腺癌患者中仅为15,但脑转移是乳腺癌致命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是患者加快死亡的原因之一,乳腺癌的脑转移主要是通过血道转移发生。
乳腺癌脑转移常为多灶性,转移部位常位于额叶、顶叶等重要功能区,主要临床表现有引起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昏迷,和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引出。
4、乳腺癌的肝转移症状:肝脏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有60%的未治愈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肝转移,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难度,往往是乳腺癌晚期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肝转移主要是血行的转移和淋巴道的转移为主,尤其是血行转移。
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表现和原发性肝癌非常相似的,应加以区分,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警惕乳腺癌肝转移的可能,乳腺癌肝转移的早期则无任何明显的症状,后来则会逐步出现上腹部或肝区的胀痛不适,然后腹胀、黄疽、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肝区剧烈疼痛、发热等。
骨转移能活多久
许多癌症晚期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细胞转移,骨转移是最为常见的。不同癌症的骨转移有不一样的症状和生存期。1、乳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有报告说乳腺癌病人骨转移的发生率(87%)远远高于肺转移(27%)及肝转移(27%)(Bri J Cancer 1987)。乳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近端。
乳腺癌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几率较高,除了乳腺癌骨转移之外,某些乳腺癌激素治疗方案导致病人骨丢失以及女性病人正处于骨质疏松好发期也是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及减少乳腺癌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几率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乳腺癌病人发生骨转移后,仅有20%在五年后仍然存活。2、前列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前列腺癌病人发生骨转移在临床很常见,中晚期病人骨转移可达65-75%。一项尸体解剖研究显示,因前列腺癌死亡的病人中伴骨转移者达90%。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局限性无转移的前列腺癌病人90%可生存超过10年,但发生骨转移后,病人平均生存期仅为3年。
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在脊椎,胸骨,骨盆和肋骨,由于Batson’s 静脉丛的解剖特性使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血行途径易于到达脊椎。前列腺恶性肿瘤中以腺癌占绝大多数,其中造成成骨性转移的主要是腺癌,而来自前列腺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恶性肿瘤则引起溶骨性转移。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PSA一方面可以降解PTHrP,减少骨吸收,另一方面可以降解IGF结合蛋白,使IGF 活性增强,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活性。初期雄激素剥夺治疗可增加病人骨折发生率。3、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临床肺癌骨转移可达27%,肺癌病人一旦发生骨转移,其平均生存期仅为6个月。
小细胞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几率仅次于肝转移。
骨转移的治疗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患者的最佳治愈时间是癌症的早期,对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极大的意义。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发现骨转移后应该怎么治疗
(1)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作为复发转移乳癌的基本药物治疗;双膦酸盐类可以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症状,其中手术是治疗单发骨转移病灶的积极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2)疾病进展缓慢、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如果ER和PR阴性、术后无病间隔期短、疾病进展迅速、合并内脏转移、对内分泌治疗无反应者应首选化疗。
(3)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用或联合使用曲妥株单抗治疗。
(4)放射治疗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作用是缓解骨疼痛,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如何查乳腺癌有没有转移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是最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异常骨代谢灶、全身成像等优点。但也存在特异性较低、不能提示病变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病变、不能显示骨破坏程度的缺点。一般应用于乳腺癌出现骨痛、发生病理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诊断检查,也可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T3N1M0 以上)和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要想进一步明确到底有没有转移,需要进一步行骨 X 线、CT 扫描、磁共振扫描(MRI)等检查。其中X 线平片是骨转移诊断的基本方法,具有直观、诊断特异性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而骨 CT 扫描是诊断骨转移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对于骨皮质破坏的诊断更灵敏,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可以区分溶骨或成骨改变。X 线和 CT 可以用作骨转移治疗的疗效评价。至于磁共振扫描(MRI)特异性低于 CT,不过脊柱 MRI 检查对了解脊髓是否受压及脊柱稳定性,了解骨转移的手术和放疗适应证很重要。但 MRI 特殊的成像原理使得诊断可能存在假阳性,因此单纯 MRI 异常不能诊断骨转移。骨活检是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针对临床可疑骨转移灶,尤其是那些不含软组织转移或内脏转移的单发骨病灶,应争取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总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ECT 可以作为初筛检查,X 线、CT 可以明确有无骨质破坏,MRI 有助于了解骨转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尤其是脊柱稳定性,临床上各种诊断方法应该合理应用,必要时应通过骨活检取得病理诊断。
乳腺癌骨转移的表现
转移是乳腺癌患者们都非常恐惧的问题,而在乳腺癌治疗中,骨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一定要得到足够的重视,选择多细胞生物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止转移的发生,对已经产生的转移也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骨转移在乳腺癌患者中非常常见,进入进展期的患者65%以上会发生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虽然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那么,
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可以是深层钝痛、间歇性痛,与活动无关。初起在卧床休息后得到缓解,以后随着转移灶的增大,一般到了骨转移后期,疼痛会更加严重,呈持续性疼痛的症状。往往在出现病变区疼痛几个月以后,乳腺癌患者才出现骨质破坏。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病理性骨折
有10%左右的乳腺癌骨转移会并发病理性骨折。长骨转移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肿瘤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压迫脊髓造成截瘫。同时,当肿瘤细胞广泛转移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溶骨性病变
乳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的溶骨性病变为多见,有些患者在溶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表现为过度钙化而被诊断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其首诊时的X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 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躯体疼痛时,即使X线摄片阴性,也不可轻易否定骨转移的存在。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
最早就是疼痛,发展到后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患者一定要重视骨转移,及早治疗,及早控制
乳腺癌骨转移的症状有哪些
任何一种癌症,初期都是局限性开始生长的,如果早期不加以控制,都会发生转移,乳腺癌骨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并在骨骼局部生长,造成骨破坏.肿瘤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症状。
骨转移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在骨转移晚期,当癌细胞较大面积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骨转移的疼痛常表现为部位固定、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长骨转移时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癌肿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都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乳腺癌骨转移使病情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发生骨转移后患者常感到疼痛,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其原因有:
1、骨质破坏,骨膜伸展,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
2、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神经,产生压迫和破坏,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骨、关节、软组织时,均会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疼痛感受器。
3、骨病灶周围的肌肉紧张,体位改变时使疼痛加剧。
4、骨转移瘤本身可分泌前列腺素类致痛物质。
乳腺癌骨转移一般会出现什么症状,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信心去面对。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尽快得到康复。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获得健康。
如何尽快的发现乳腺癌疾病
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很多办法,骨扫描只能作为骨转移的初筛,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最终要依靠其他的方法,X光是最常见的方法,核磁共振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PET在骨转移确诊中的价值还在研究中。
具体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如下:
1、骨ECT是骨转移的初步筛选手段。
2、X光片是骨转移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3、CT扫描也是骨转移的主要诊断手段,较X光片更早更清楚显示骨转移情况。
4、MRI可发现早期的骨转移灶,并可清楚显示骨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这一点要优于CT。*PET可发现早期的骨转移灶,有待进一步研究。
5、骨活检是骨转移确诊手段,但在我国不常用。
骨转移治疗
易形成骨转移的肿瘤主要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鼻咽癌等,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对患有这些肿瘤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骨转移的治疗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
肺部骨转移表明已经是肺癌晚期了,肺癌骨转移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对肺癌晚期的治疗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肺癌骨转移一般治疗方法是:
1、化学治疗:全身化学治疗在治疗肺部原发病灶的同时亦能起到控制骨转移的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灭癌细胞,控制其生长。尤其是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著。由于肺癌病例在出现骨转移时,体内其他脏器可能亦存在潜在的微转移灶,因此全身联合化学治疗在治疗骨转移灶的同时对其他可能存在的潜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这是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中最为常用的。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分为60钴照射、深部x线机及直线加速器等几种方法。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肺部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控制病灶发展的作用。
灰树花D阻分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治疗的的肿瘤药物,联合化疗,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会引起白细胞的降低,而且会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联合放疗 ,既能减少放疗的副作用,使病人能接受较大剂量的有效治疗,同时能保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继续监视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