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与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
猩红热与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诊断鉴别方法: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肾肿瘤与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
1.良性肿瘤:注意有无血尿,并行B超或CT检查。
2.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注意发病年龄及有无下述表现:①间歇性无痛性血尿、肾区钝痛,并可出现全身症状,包括低热、贫血、红细胞增多、高血压、高钙血症等。②肾区叩击痛,肾肿大,症状性精索静脉曲张及腹部肿物。③泌尿系X线平片及尿路造影:患肾影增大,肾盂、肾盏受压变形。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开口喷血。④放射性核素肾扫描:癌肿>3cm者出现放射性稀疏区。⑤肾动脉造影(对早期癌更具有诊断价值):显示出癌瘤的病理血管像,如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后再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则病理血管像显示更为清晰;⑥B超和CT检查:对肾癌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3.肾盂癌:注意发病年龄及有无下列临床表现:①早期即出现眼观血尿,肾绞痛及肾积水。②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盂不规则充盈缺损,肾盏、肾盂积水,输尿管种植癌,必要时行肾动脉造影以助诊断。③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口喷血,或见种植癌。④尿内可查到癌细胞;⑤B超和CT检查。
4.肾母细胞瘤(胚胎瘤):注意发病年龄(大多发生在幼儿,偶见于中青年)及有无下述表现:①以腹部肿物为第一症状,贫血、低热、高血压常见,但血尿少见。②尿路造影不显影或显示肾盂、肾盏变形移位,肾影增大,肿瘤区可见钙化影,输尿管可被肿瘤推向中线。③放射性核素肾扫描,显示患肾放射性缺损及稀疏。④肺、骨骼可有早期转移。⑤B 超、CT或MRI检查。
诊断鼻炎的方法
鼻炎基本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X线鼻泪管造影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
鼻炎进一步检查:
1、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测致病菌。
2、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3、必要时病毒检查,需特殊培养、分离与鉴定。
鼻炎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
鼻炎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流感、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白喉等相鉴别。
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部症状较轻。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因这些病的开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应予注意。在这些疾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心脏病导致的胸痛有其规律,应注意与呼吸系统的胸痛鉴别。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因此要与正常运动后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要与一些骨疾病导致的不能平卧相鉴别。
风疹的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小儿感冒检查诊断
如果小儿反复感冒,家长除总结经验,加强生活护理,免受感染之外,还应带小儿去医院检查体液免疫功能IgA、IgG、IgM,细胞免疫功能E、玫瑰花结及化验查血锌、铜等微量元素。
诊断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1、流行情况
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
2、体格检查
仔细做全身格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观察全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粘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作培养。如急性咽炎的同时,还有出血性皮疹,则必须排除败血症及脑膜炎。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宝宝全身红点治疗方法
一)伴有发烧的发疹
伴有发烧的发疹是麻疹,麻疹对孩子来说是重病,与麻疹相似的发疹疾病还有好几种。
麻疹的皮疹形状很复杂,一开始是红色,有时是紫红色,渐渐变成褐色,幼儿急疹和风疹也会出现这种皮疹,怎样鉴别这些疾病,我们将在后面讲到。猩红热也是一种伴有发疹疾病,与麻疹一样,对婴儿来说是可怕的疾病。
麻疹的皮疹一个一个呈复杂的形状,猩红热的皮疹呈单纯的小点状。在麻疹的皮疹之间,可以看到相当程度的健康皮肤,而猩红热的皮疹由于非常集中,乍看,见不到健康的皮肤,使人感到像涂了红墨水似的。
(二)麻疹
从皮疹出现前2—3天就持续出现38。C左右的热度,在刚刚觉得热度下降的时候,出现皮疹,热度此时再升高,这就是麻疹。
麻疹患儿从初次发热开始,就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即严重的卡他状(粘膜的表层炎症)。如果不清楚受感染的时间,在皮疹出现以前很难诊断(潜伏期约11天左右)。
如果自发热2。3天起,颊粘膜上出现白色小斑点(费科氏斑),这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麻疹的皮疹自耳下的脖筋开始出现,扩展至全身,在出现皮疹的时候,常有眼睛充血,流鼻涕等现象发生,使人感到孩子脸上不干净。
麻疹的发烧一般在5~6天后开始下降,皮疹逐渐消失,留下暗褐色的斑痕,并可有糠状脱皮。
现在因为有了胎盘球蛋白,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可怕的并发症,也可以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所以麻疹并不是那么可怕了。
风疹如何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
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急性咽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发病急,咽部疼痛,咽粘膜弥漫性充血,本病诊断不难。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和百日咳等)的前驱期有类似急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应注意鉴别。对儿童病人应注意口颊部粘膜及全身皮肤等,以防误诊。
鉴别诊断
(1)与扁桃体炎鉴别:急性扁桃体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状均比急性咽炎严重,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化脓,咽部粘膜虽受影响,但淋巴滤泡无化脓表现。
(2)与咽白喉相鉴别: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精神萎靡,咽部可见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猩红热要做哪些检查
患儿出现猩红热症状后,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一般会先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判断病情。猩红热可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用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5、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6、X线、心电图等检查。
猩红热是由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需要马上对患儿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也需要咨询医生后遵照医嘱进行。
小儿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一)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风疹
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
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A群(组)P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患儿多为3岁以上小儿,6个月以下极为少见。少数患儿病后I—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本病属中医学“喉痧、烂喉痧、丹痧、疫喉”等范畴。
咽炎咋得的 咽炎如何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本病诊断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咽炎需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鉴别;慢性咽炎需注意排除早期恶性肿瘤。
药疹临床表现
(一)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皮肤损害与麻疹酷似,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后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发展,于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3、鉴别诊断 应与麻疹、猩红热相鉴别。可依据药疹的发热与发疹间无传染病性规律,无扁桃体化脓性炎症、杨莓舌、卡他症状及全身严重性中毒症状几点而与之鉴别。
(二)固定性红斑型药疹或称固定性药疹,属轻型药疹,较常见。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解热止痛类,催眠镇静类,四环素,酚酞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1~4cm直径大小,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皮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
面部药疹部位。位于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时,患者常来急诊。皮损历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再服该药时,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在原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致使表现为中央色素加深而边缘潮红的损害。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
(三)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2、临床表现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血清病样综合征样表现,并可累及内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四)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多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等合并症,病死率5%~10%。
小儿感冒的诊断鉴别
诊断
1、流行情况: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
2、体格检查:仔细做全身格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观察全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粘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作培养,如急性咽炎的同时,还有出血性皮疹,则必须排除败血症及脑膜炎,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鉴别诊断
1、与流感鉴别: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此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4、从血象鉴别: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高达15×109L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则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则须排除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何对猩红热进行鉴别诊断
风疹该病前驱期短,发病第1天出现皮疹,皮瘆形态与猩红热不同,无黏膜瘆,皮瘆散在,色稍淡,1-2天即消退,无杨梅舌,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药物疹可呈猩红热样皮瘆,伴有荨麻疹样皮瘆,疹前有服药史,出疹无顺序,不伴有杨梅舌及咽峡炎症状。麻疹病初期有明显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发热4天左右出皮疹,皮疹形态与猩红热不同,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口腔黏膜疹与猩红热不同,皮疼消退后有色素沉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一般情况较重,高热不退、休克,从临床上不易与重型猩红热鉴别。但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区别,后期抗链“0”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