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现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监测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监测一两次,没有症状时干脆就不监测,这类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实,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仅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还要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一:不上医院、无症状就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数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误区三: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教“糖友”几个小窍门
医生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自己备个血糖仪,这样就能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养成做日记的好习惯,备个血糖值记录本,记下每次测量血糖的数值,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更有利于调整用药;最后就是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测量,每三个月都要监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自己这个阶段血糖的控制情况。
尿频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吗
了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及早确诊糖尿病有很大帮助。那就看看关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短期内出现体重减轻或身体消瘦而又无明显原因者,尤其是身体肥胖而近期体重明显减轻者,应立即检测血糖或做糖耐量试验以判定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
2.肢体出现溃疡或皮肤反复出现疮疗痈肿,经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检测血糖,以确定是否为由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变。
3.在餐前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如乏力、心慌、颤抖、多汗、饥饿感等,且无明显原因者,应注意检测血糖,以诊断是否为高血搪后的低血糖反应。
4.在无明显原因情况下,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双目干涩者,应积极检查眼底和血糖,以明确是否为搪尿病性眼底病变。
5.外阴部皮肤瘤痒且反复发作,或尿频、尿急、尿疼,经妇科治疗或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也应检测血糖,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阴道炎或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
6.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男子阳痉、性欲减退,女子闭经或月经紊乱是经治疗效果不佳音,应注意检查血糖,以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所致。
7.对于有以下病史、症状、体征者,也应考虑搪尿病的可能性,并要检测血糖或糖耐量,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①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已超过40岁,身体又呈中度以上肥胖者;②有分娩巨大婴儿(婴儿体重超过4000克)病史者;③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胎死宫内,特别是先天性畸形以及胎儿尸检时发现有胰岛增生或胰岛炎症者;④有胰腺手术或外伤史,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及肝炎、肝硬化者;⑤有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⑥有长期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高糖饮食史,体形又偏于肥胖者。
7条保健小常识防治糖尿病
1、注意节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冬季食欲旺盛,应合理控制主食,忌食甜糕点,饥饿时可摄入豆制品、乳类、肉类等食品。
2、保持皮肤清洁:冬季皮肤易干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出现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
3、积极治疗伴随疾病: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时应及时治疗,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4、注意足部保护:糖尿病患者应穿宽松的鞋袜,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洗脚15分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足部的皮肤破损或足癣感染等积极治疗。
5、及时增加衣物:寒冷刺激可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增加衣服。
6、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患者可适当参加运动,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保持平稳。
7、定期监测血糖:经常监测血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半个月检测1次,病情较重者可3-5天或每天检测1次。
出现哪些情况必须检测血糖
突然感到饥饿时。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胰岛素抵抗,在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可突然出现明显的饥饿感。一般来说,该病患者的血糖值越高,饥饿感就会越强烈。此外,糖尿病患者若服用了过量的降糖药,也可因血糖水平下降而突然感到饥饿。因此,患者在突然感到饥饿时一定要检测血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感到口渴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较高时,经常会感到十分口渴,此时,应及时检测血糖,弄清楚口渴的原因是血糖升高还是体内缺水。
感到疲劳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发生波动时可出现明显的疲劳感和全身乏力的症状,此时,应立即测一下血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脾气变大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情绪往往会变得很糟糕。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也可出现易怒、焦虑、心慌等症状。因此专家指出,如果情绪突然变得很差,糖尿病患者就要及时检测一下血糖,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工作忙碌时。忙碌的工作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而且还可能让其忘记测血糖。因此,患者在工作忙碌时应使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生活压力骤增时。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家庭变故或工作压力骤增时,其血糖水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此类患者若无法在短期内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就需频繁地检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来指导临床用药。
开车出行之前。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较大时开车是很危险的。因此,此类患者在开车前应先测血糖,如果测出来的血糖过低,应先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并在15分钟后再次检测血糖,确认血糖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的血糖过高,最好不要开车。
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有哪些
1、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注意节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冬季食欲旺盛,应合理控制主食,忌食甜糕点,饥饿时可摄入豆制品、乳类、肉类等食品。
2、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保持皮肤清洁:冬季皮肤易干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出现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
3、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积极治疗伴随疾病: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时应及时治疗,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4、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注意足部保护:糖尿病患者应穿宽松的鞋袜,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洗脚15分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足部的皮肤破损或足癣感染等积极治疗。
5、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及时增加衣物:寒冷刺激可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增加衣服。
6、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患者可适当参加运动,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保持平稳。
7、冬季防住糖尿病的常识之定期监测血糖:经常监测血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半个月检测1次,病情较重者可3-5天或每天检测1次。
血糖值多少是糖尿病 平时应该测多少次血糖呢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的实际水平来推荐适合您的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通常推荐的监测频率如下: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1-4次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的血糖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有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忘记吃饭
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很多人都会因为工作太忙而忘记吃饭。而每一餐之间相隔的时间过长时,由于药物作用,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如果无法及时接受治疗,那么低血糖会导致患者昏厥、癫痫发作,甚至是死亡。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血糖,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患者,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果汁,以免血糖水平过低引起并发症。
糖尿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高血糖是典型糖尿病症状,如果持续不下,有可能加重糖尿病病情,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到来要及时的预防才好。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1、尿液异常:当发现尿中泡沫较多且难以消散;比较粘稠、有蚂蚁舔食尿液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测血糖。
2、生活习惯改变:当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或口中有甜味时应检测血糖。
3、伤口愈合慢: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出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4、无原因倦怠:无故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疲倦。
5、视物模糊:当没有原因出现眼睛视物模糊等异常现象时。
6、手指发麻发凉: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病变。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老年糖尿病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