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3、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5、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哪些人不能艾灸
一、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二、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艾灸的禁忌症,大家在选择艾灸前要先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艾灸这种方法,到正规的地方艾灸。
中医艾灸的10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减肥的注意事项
艾条悬灸法较隔姜灸法更为安全简便,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施灸,但是起效较慢,须坚持长时间治疗。
艾灸禁忌
1.空腹,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防止晕灸。
2.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禁止艾灸。
艾灸事项
1. 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
2. 艾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3. 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 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5. 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6. 施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消下去后,再出门。春夏艾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7. 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中医艾灸养生的手法与禁忌
1.艾灸的作用
艾叶辛温、味苦,无毒,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络,活血止血的作用。以陈旧艾叶为佳,可主灸百病。点燃艾绒后,置于施灸穴位上,热力持久而深入,可直透肌肉深层。
艾灸的主要作用,正是艾叶的散寒、温通、活血作用与经络穴位的特殊作用密切结合的结果。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充分证实了艾灸可补火助阳,健脾温中,培补肾元,升提阳气,温通经络,调和营卫。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如果经常灸治,肯定能起到抵御外邪,防病治病,强身抗老的明显效果。
2.艾灸的手法分类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种。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烧,施灸后,不化脓形成疤痕者,称无疤痕灸;局部化脓形成疤痕者,称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一壮。实际应用时,艾炷大小可根据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壮、病情重者,可选大艾炷;体质虚弱、病情轻者,可选小艾炷。施灸壮数多少与时间长短,可因人、因时、因部位、因病情而异,总之,因具体情况而定。如健身预防灸,时间可短,康复治疗灸,时间可长。春夏两季,时间可短;秋冬两季,时间宜长。四肢、胸部,时间宜短;背部、腹部,时间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时间宜短;青壮年,时间宜长。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衬垫物,使艾绒燃烧的热力与所衬垫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称间接灸。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用于养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饼灸为多。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肚脐
1、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脐部有损伤或发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2、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的不能使用。
3、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7、有传染病的人是不适合艾灸。
神阙关元不能轻易艾灸吗
是的,艾灸神阙和关元有一定的禁忌,如果属于禁忌人群,那么不宜进行艾灸。
有些人艾灸神阙、关元之后会出现双目红肿、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这可能就是盲目艾灸的后果。
因为艾灸关元、神阙虽可强身益阳,但也能伤阴。因此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症,要慎用灸法,否则易使邪热内郁。比如说两眼干涩、面部烘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以及便秘的人就不适合艾灸关元、神阙。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在有一些禁忌症的情况下,是不能够艾灸的。
但如果宝宝没有这些禁忌症,只是拉肚子,那么是可以艾灸的。一般宝宝出生后3至6个月时就可以开始施灸,但如果是宝宝腹泻、拉稀,一出生后就可以开始艾灸的。
建议最好咨询相关医师后,再给宝宝进行艾灸,以免对宝宝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艾灸在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使用方法: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以上介绍的相对比较详细了,关于艾灸条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当然,也有部分人群并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在这里,也想说,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最关键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里,艾灸条的使用方法就简单介绍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