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隐血检查前注意事项
大便隐血检查前注意事项
1、越新鲜的大便送检结果越准确。一般腹泻病人的大便应在1-2小时内检查完,怀疑有阿米巴痢疾时应该在大便后立即送检,否则病原体会死亡而查不到。
2、送检大便的容器要干燥、干净,如果要做细菌检查,盛大便的容器还需要做消毒处理。
大便出血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大便出血。
1、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2、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3、随症状
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上消化道疾病: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直肠癌和痔疮的区别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直肠癌和痔疮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直肠癌和痔疮的区别
很多患者误把直肠癌当痔疮,直肠癌症状与痔疮极为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曾经就有一位直肠癌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是痔疮而延误了病情。
直肠癌初期症状
1.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2.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3.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4.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5.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6.突发的体重减轻。
7.原因不明的贫血。
8.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9.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10.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直肠癌晚期症状
1、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
2、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3、肠道粘膜受剌激分泌物增加,而有小量的黏液分泌随大便排出。癌瘤继续发展,对直肠黏膜剌激更大,病人始感到直肠内有轻度的不适,或经常有一种虚无的便意感,同时黏液分泌增加,大便表面上常可见有条状黏液。有时也可出现便秘症状,但并非是肠腔狭窄所致。在癌瘤形成溃疡之前期病人常有腹泻,并且大便含较多黏液。当癌瘤表面溃烂时,大便则更加稀薄,可如水样而混有黏液和血液。
4、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
5、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6、直肠癌晚期癌肿进一步扩大时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使患者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直肠癌晚期侵及骶前神经丛,会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状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症状。
直肠癌的检查方式
1、便隐血检测:又称便潜血检测:,用于各种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尤其是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便隐血检测是:
国际通用的大肠癌普查方法;
美国癌症协会(ACS)广泛推荐的“健康人群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
中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特别指出的“最有价值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指标”;
目前便隐血检测已不拘泥于以往的传统检测,国内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在家即可轻松自检。
2、 直肠指检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3、 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 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5、B型超声扫描、CT扫描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
6、 血清癌胚抗原:对结肠癌无特异性,其阳性率不肯定。值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月余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故对判定预后意义较大。
哪些疾病需做直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低位肠梗阻;疑大肠或回肠末端肿瘤;大肠息肉、肿瘤出血等病变需做肠镜下治疗;结肠术后及结肠镜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者。
大肠癌普查:大肠癌普查,还可先期进行便隐血检测(又称:便潜血检测),可自行在家用便隐血检测试纸检测,或去医院进行化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检查前三天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不吃蔬菜、水果。若疑为肠息肉,准备做电切术者禁食牛奶及乳制品。
检查当天早晨6点30分口服蓖麻油25ml,禁食早餐。上午9点30分开始服洗肠液,每包冲开水1000ml,要在1个半小时内共饮3000ml洗肠液。如排便中仍然有粪渣,则需再饮1000ml洗肠液,直到排出物为清水为止。如出现恶心、呕吐,应告诉医生或护士,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便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1.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2.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3.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胃溃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出血
出血是溃疡发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对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受到损伤的血管的大小,当溃疡损伤的为毛细血管时,一般对病人危害较小,也不容易被发现,仅仅在大便隐血检查时才被发现;而较大血管受损时,可能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鲜红。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但当出血停止后上腹部疼痛反而减轻甚至消失。
为什么要做多次大便隐血试验
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为黑色(柏油色),但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颜色可无变化。这种肉眼和显微镜不能证明的出血称为隐血。这时医生会建议您做大便隐血试验(OB)。
大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常常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应强调反复多次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的检查,因多次测定可使结果更为可靠,而且粪便隐血持续阳性与偶尔一两次阳性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消化道出血时(如溃疡病、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等),本试验为阳性。消化道出现恶性肿瘤时,粪便隐血可持续阳性,应引起您的警惕。溃疡病时为间断阳性。
此试验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均有重要价值,但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由于家族性息肉或直肠癌可以不出血,或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匀,都可造成阴性结果;如食物中含有动物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或其他酶,也可使隐血试验结果持续4天呈阳性;食用某些蔬菜或药物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要多次检测。
化验大便潜血阴性 大便潜血化验的重要性
1、大便隐血除化验既可以用来排除消化道疾病,也可以用来诊断消化道是否出血。
2、在消化性溃疡时大便潜血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时(如胃癌)大便潜血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其他各种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均可呈阳性反应。
3、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出现微量出血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因此便隐血检测是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
缺铁性贫血能喝酸奶吗
可以喝牛奶的。你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还要多吃牛奶,蛋,瘦肉等。贫血,可以用硫酸亚铁口服液口服补血,平时多吃蛋,牛奶,猪肝等补血。用药半个月再复查一下,有效要连用半年。贫血严重可以输血治疗的,还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做大便隐血检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必要时做骨髓检查。
胃溃疡症状表现有哪些 出血
出血是溃疡发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对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受到损伤的血管的大小,当溃疡损伤的为毛细血管时,一般对病人危害较小,也不容易被发现,仅仅在大便隐血检查时才被发现;
而较大血管受损时,可能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鲜红。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但当出血停止后上腹部疼痛反而减轻甚至消失。
肿瘤7项能检查大肠癌吗
1.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手段之一。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据统计,大肠癌患者中百分之50到60、大肠息肉患者中百分之30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粪便隐血试验系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任何情况引起消化道出血时均可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但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中检出可疑大肠肿瘤的患者,为进一步检查提供高危靶人群,因此粪隐血试验仍是目前大肠肿瘤普查和筛检的最常用的方法。结肠癌表面易出血。一般的大便隐血试验只要消化道内有2ml左右的出血就可出现“阳性”。Hardcastle报道用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方法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普查大肠癌,阳性者再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在普查组中发现的大肠癌病人2/3系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检出,但有1/3的病例因隐血检查阴性而漏诊,在日后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发现。文献中肠镜检出的腺瘤中大便隐血试验百分之65到70呈阴性,检出的大肠癌中大便隐血试验百分之38到50呈阴性。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阴性不能除外大肠腺瘤或癌的可能。Hardcastle在无症状的人群中以大便隐血试验筛查时,有百分之2的人隐血阳性,阳性者中进一步肠镜等检查,其中百分之10发现患大肠癌。可见欧美国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中大肠癌检出率颇高。因此欧美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很重视而作肠镜检查。我国多数地区因胃癌远比大肠癌多见(约为3∶1),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往往可反复做胃镜或GI检查,却忽视了肠镜检查的必要,因此常导致大肠癌诊断的延误。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普查结果显示,采用粪便隐血试验的普查筛检可使大肠癌死亡率下降百分之15到43。
2.癌胚抗原(CEA)检查CEA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既有假阳性又有假阴性。早期病人阳性率较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百分之50其CEA高于正常。因此不适宜做普查或早期诊断用。但对估计大肠癌的预后和诊断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美国纽约纪念医院Zeng等报道,114例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病人术前血清CEA<5ng/ml,根治性切除后有32例复发,其中百分之44的病人在复发时CEA升高至5ng/ml以上。有远处转移者血清CEA升高远比局部复发时为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显示,虽然有相当的病人(包括Ⅲ期、甚至部分Ⅳ期的病人)术前CEA检查均属正常,但一旦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CEA持续性升高,则百分之90以上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有时CEA升高可在临床症状发生前5~7个月即出现,故此随访时的CEA检测十分必要。类似的检测指标还包括CA50、CA19-9、CA72-4、CA242等。一般这些指标应同时检查,因为病人可几项同时出现异常,也可仅一项出现异常。为此,有人主张在随访中如发现CEA等持续升高即可争取行开腹探查,以提高复发灶的切除率与治愈率。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百分之19到40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上述的几种检查方案只是所有检查的最主要的两种,所有说在平时的检查中如果这两种检查不准确的话是需要进行其他更精密的检查的。当然也不要觉得自己一定患有大肠癌的,这种属于心理的疾病了。
呕血 黑粪或隐血阳性者要警惕胃癌
胃癌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为30%,在胃癌早期即可发生。除浸润型胃癌外,其他类型的胃癌一般在肿瘤表面都会形成明显的溃疡,因而易发生出血。其中大多数为慢性小量出血,而且仅表现为大便隐血的持续阳性。当肿瘤侵犯了胃黏膜下较大血管引起破溃时,才有较大量的出血,此时血液经胃酸的作用成为咖啡渣样血液或黑粪。大出血的发生率为7~9%。有大出血的患者并不意味着肿瘤已属晚期,因为胃壁的黏膜下层具有丰富的血管,当侵及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如病灶范围较大而使黏膜下层的血管受到较多的破坏时也可发生大出血。有的患者甚至以往无任何腹部症状,而第一个症状表现为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黑粪即柏油样便。若上消化道出血未经口腔呕吐出来,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称为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采用大便隐血试验可资鉴别。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的疾病有胃溃疡、胃癌。黑粪或大便隐血阳性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有的胃癌早期就可引起出血,特别是位于胃大弯以上部位的胃癌,可能早期无其他不适症状,而出血是惟一的症状。有人对早期胃癌患者的胃液进行过隐血检查,发现有65%隐血阳性,由此可见出血对胃癌诊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现黑粪或大便隐血阳性一定要查清出血的原因,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一旦发现黑粪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如何治疗
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和结肠炎病史,现在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黑,考虑为;上消化道慢性出血(黑便),血液刺激肠腔所引起的排便次数增多,也不排除直肠肿瘤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经医生肛门指检,和查大便隐血检查,必要时,还是要做直肠镜检查,别耽误病情.
脑梗塞是指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这种疾病如果纯靠药物是很难根治的而如果一旦长期服用药物药效越来越差不说还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毒副作用所以推荐 物理加 中医治疗配合做好日常的康复护理措施
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X线检查。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和钡灌肠检查。一般而言,结肠癌患者选择后者较好。发现较小病灶后还可对肠腔注气作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对于有结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则不宜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因为钡剂在结肠内干结后较难排出,可能会加重患者梗阻的情况。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分为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两种。乙状结肠镜检查方便,可在直视下活检,适合检查乙状结肠以下的病变情况。而纤维结肠镜可以弯曲,方便检查全结肠,能作电切、电凝和活检,可帮助发现早期病变。假如其他检查难以确诊时,可以选择做此项检查。
3、B超检查和CT扫描。这两项检查都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的具体情况,但是能辅助判断癌肿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淋巴和肝转移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
4、便隐血检测。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消化道的出血情况,特别是肠道的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