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
1.表面上的乖孩子
有些孩子在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真的很乖、很听话,他们对人很有礼貌,可是他们却总是在人后做这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比如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欺负同学。在老师眼里他是那么的听话,表现得很乖,可是老师一旦走开,他们马上就变了一个样子。这样的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他们能够依据打人的神色和心情判断他们的想法,从而去做一些讨好大人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人情世故,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危险的。这些会直接让孩子与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越走越远,甚至因此而变成一个坏孩子。一个表面上乖的孩子,会比一个表面上坏的孩子还要可怕。而作爸爸妈妈的不要被孩子的表面所迷惑了双眼。
2.有问题的乖孩子
父母都觉得孩子什么都挺大人的话,让孩子按照大人的理想的方式而生活,大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很听话,也从不跟大人提要求,也从不调皮捣蛋,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先不要过于高兴,而是先要担心,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至少能跟上有问题,从而到医院检查,因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它并不是一条小狗,她有着自己的思维,不什么都听大人的安排,他们也会调皮,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除非他们有问题。父母一定要知道该如何去判断孩子是不是有一场,而不要一味的当做那是因为孩子很乖巧。
3.乖孩子标贴不好
当一个孩子被认为很乖的时候,那么他就被贴上乖孩子的标签,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大人会对他们另眼相待,就像一个习惯以好人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人,突然做了一件令人不满意的事情一样,他们马上会变成坏人。而经常做坏事的人,那也就很正常,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家长随便给孩子贴上乖孩子的标签之后,回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思维的发育,那样会将它们禁锢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中,这毒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什么好处。
4.关键在父母怎么看待
什么是好孩子,而什么是坏孩子?鬼孩子如何,而不乖的孩子又会如何?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父母是怎样看待,坏孩子只要他们聪明可爱、机灵可爱,那就已经很好了,调皮又呢过怎么样呢,做错事又怎么啦,只要他们能够承认自己做错了,并且还会改正这个错误,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孩子。定义好孩子和坏孩子,乖孩子这没有什么实在性的意义,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是看父母怎么教育和引导,如果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那么,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爱顶嘴的不一定是“坏孩子”
对待孩子的顶嘴,不少家长采取了专制的作风。这样下去,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首先,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其次,形成认识障碍。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再次,扼杀新思想。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呢?总的来说,家长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导,三要注意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宽容对待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二、耐心倾听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三、营造辩论氛围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区分开来吧。
好孩子VS坏孩子
“宝宝真乖,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哎呀,谁家的坏孩子又闯祸了?”你家宝宝究竟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您是如何看的呢?是不是听话的孩子就人见人爱?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就会让大人觉得头疼呢?
PART 1
《为了孩子》与新浪网亲子中心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数据
1.您觉得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A.不一定77.54%
B.是 17.71%
C. 否 4.75%
2.您觉得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吗?
A.不一定80.71%
B.否 16.77%
C.是 2.52%
3.如果你家“乖宝宝”跟“皮宝宝”一起玩,你会怎么做?
A.让他们一起玩,提醒孩子小心别学坏61.48%
B. 无所谓27.65%
C. 阻止他们一起玩 10.87%
4.您认为,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评判标准是——
A.品德上——比如有无礼貌等73.39%
B. 行为上——比如乖(听话),皮(捣蛋)11.88%
C.智力上——比如聪明,笨6.27%
C. 性格上——比如大大咧咧,斤斤计较5.53%
D.其他2.93%
5.如果别人说你家宝宝是坏孩子,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欺负别人44.78%
B.没有礼貌39.02%
C.违反纪律36.5%
D.性格孤僻10.37%
E.反应迟钝2.02%
6.您认为社会上所应提倡的好孩子应该具备哪方面特质?
A.正义和宽容 52.27%
B.以上都可 49.68%
C.勇敢和挑战 47.44%
D.独特和创造 43.05%
E.公正和质疑 27.93%
F.认真和服从18%
宝宝上早教坐不住的原因
1-3岁宝宝上早教坐不住的原因
幼儿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容易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或者变幻的外界刺激所影响,所分心。一般而言,孩子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也就越短,小班大约在10-15分钟;中班大约在15-20分钟;大班大约在20-25分钟左右。因此,当一节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时,幼儿的大脑神经就会出现疲劳,从而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
有些父母和老师会说,同样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四十分钟,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坐定,有些孩子却很容易走神呢?这就涉及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从孩子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孩子应对环境的差异。因此在这里要求家长和老师首先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好孩子、坏孩子,较好的心态是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别,因材施教。
如果宝宝在上早教的时候坐不住的话很有可能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关于宝宝上早教总是做不住的现象其实是可以改善的,首先要给孩子培养长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进行训练,期间不能太过于着急了,这样对孩子的训练反而不好,当孩子在早教的时候坐不住的时候必须要培养好孩子的耐心。
孩子恐惧症症状是什么 过度的担心
有一些刚做父母的年轻人还缺少应有的经验,自己的内心还不够稳定,就要照顾自己的小宝贝了。于是他们会过度的担心自己是不是没有照顾好孩子,孩子是不是没吃好,没睡好,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还没有照顾好孩子。面对挫败也容易产生恐惧孩子的心理。
忍让不是好孩子标准
晚上去幼儿园接4岁的儿子回家,他在路上告诉我幼儿园里的一个小朋友打了他,他没有还手,老师夸他是个好孩子。我听后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子受了委屈,老师还以是个“好孩子”作为鼓励,学会“忍让”。难道才是正确处理两个孩子打架的最好方法吗?
同样是在美国芝加哥,一个美丽开朗的女孩四岁时,常被社区里一个霸道无理的女孩欺负,因为那个女孩的父亲有些来头,她也很惧怕。有一次,她被那个女孩抢走了玩具后,哭着跑回家向母亲诉说原委,母亲告诉她:“哭,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家没有胆小鬼,唯有用自己的拳头还击回去,才能证明你是最棒的,以后才能不会被别人欺负。”她檫檫脸上的泪水,第二天就找机会和那个蛮横女孩打了一架,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了。
这个女孩长大后,在耶鲁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时,参加各类社团参与各类演讲,反思各种社会现象,有着傲人的政治抱负。她就是希拉里·克林顿,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虽然打人的是个孩子,挨打更需要用“还击”来证明自己,才是个独立的好孩子。
育儿父母最容易忽视的几点
一、说他们是坏孩子
当孩子不小心将牛奶打翻在地时,父母往往会说:“你真是个坏孩子,这已经是这星期第四次了。 ”孩子们会因此产生这样的想法:当我笨手笨脚的时候,我就是个坏孩子。
二、无休止地提及孩子做过的错事
这样的父母总是寻找孩子的错误,然后不断提醒他们。这对孩子建立自信心没有半点好处。
三、给孩子起外号
叫孩子“小矮子”、“大耳朵”或者“小胖子”,这样不但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心,且不利于树立家长的正面形象。
四、认为他们永远是孩子
“有一天,你会如何如何”或者“你还小,照我说的做肯定没错”是这样的父母经常说的话。这种语言会让孩子们无法全面地看待自己。
五、一味地批评孩子
孩子们听到的批评越多,他们避免去尝试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在运动方面根本就不行”,“这是你第三次犯这种错误了,我怀疑你永远不会有责任心”,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六、为孩子代言,而不是让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
这只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自信。父母替孩子表达,等于向他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可以比你说得准确,因为你还太小,不知道如何表达。
七、当着孩子的面随便议论他们
孩子们会想:“天哪,他们竟然当着我的面随便跟别人议论我,好像我不在这里,什么都不是。”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无关紧要,他们自己也会越来越这样认为。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父母无意为之的,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过,一旦父母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很快恢复。
多动症都有哪些误区
一、不在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倾向
有些家长认为,既然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只是所谓的“多动症倾向”,那就不必过分关注。事实上,如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了这种“倾向”又未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在进入学龄期后便很可能发展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显示,对“多动症倾向”纠正得越早、方法越科学,恢复正常的时间往往越短,康复的可能就越大。
二、多动症是顽皮所致
家长应明白: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孩子的“多动”并非出于顽皮,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三、孩子只不过是好动
活泼好动而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孩子的“多动”与正常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多动”完全是盲目的,时时、处处都在胡闹捣乱,不分场合;后者的“活泼好动”却可能是有目的性的,换在另一些场合就会安静下来。
四、多动症孩子是坏孩子
由于多动症孩子往往“劣迹斑斑”,常常会被成人社会视作“问题少年”。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坏,只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五、多动症与食物无关
研究已显示,某些食物确实会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包括含水杨酸盐类丰富的食物(如苹果、西红柿、橘子等),含铅较多的食物(如贝类、甘蓝、皮蛋、爆米花、葵花子、虾类等),以及胡椒等调味晶。因此,如果孩子已出现多动症症状,就应少吃或不吃这类食物。
六、多动症的儿童的症状最终会在长大后消失
70%的童年时有多动症的人在青少年时代继续有多动症的症状,而超过一半的人在成年后仍然有多动症。虽然据估计有6%的成年人患多动症,但是大多数的成年人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每四人当中只有一人接受训练。如果不接受专业训练,患多动症的成年人很容易变得忧郁、焦虑,喜欢糟蹋东西,他们经常在职业上碰到困难,法律问题、财务问题麻烦不断。此外,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这个年龄一般来说是最讨气的时候,就像年龄18岁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样,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的事和人都一些认知,当然这个是初级价段的~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年龄和知识的问题,他们更缺少自制力所以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想做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是不对的、不好的,家长就要去租止他们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推庞打孩子教育的方式。但是不应该经常打,也不应该太严重。让孩子畏惧痛疼,对以后的生活及心理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5岁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
网友建议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你觉得孩子和你唱反调,孩子也会这么想的。所以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经常的沟通是不可少的。
不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也不是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方式,运用一些方法才行。
我们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下他的问题吧,有时候他的不听话可能是想引起你的关注呢。平时多多关心下孩子,这样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容易的。
应该是你们做过让他不开心的事了吧好好解释下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再好好跟他讲不能唱反调。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步骤一
1、首先将好孩子推车推把上面的保险扣推至右边,是好孩子推车处于折叠状态;
2、一手用力捏住捏手,然后将推车向上提并且用力向后拉推把,这样就可以打开好孩子推车车架了;
3、将好孩子推车车架打开之后,就将保险扣推至左边,使车架处于锁定状态;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步骤二
4、将前轱辘的部分套入前轱辘的支架上,如果支架部位的按钮凸现出来,则表明前轮安装到位。需拆卸时,按进按钮向外拔前轮就可以了;
5、安装后轮的方法与前轮安装方法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具体讲解了;
6、将推车的前轱辘支架部位的卡销向上抬起来,让它脱离前轱辘上的卡扣,这样前轮就可以随意的转动了;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步骤三
7、拉动好孩子推车的篷撑杆,然后再压下车篷两侧的篷搭扣,这样就可以撑开、绷紧车篷了;
8、再向上抬起好孩子推车两侧的篷搭扣,拉动篷杆,这样就可收拢车篷 ;
9、把保险扣部位的插头与保险插座连接好,听到“咔嗒”一声则表明安全带已经锁好了;相反,若是向内侧按下保险扣插头,再向外拉即可打开安全带;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步骤四
10、拉长顶环带、锁紧就可缩短安全带;相反就可以调长安全带;
11、about靠背的调节,推车上的靠背地区有两个档位可以调节,扣好推车靠背后边的保险搭扣可调高靠背,相反则可以将靠背调矮;
12、拆掉车篷的方法是解开推车车篷后面的刺毛搭扣,unpin 篷插头即可,若是想要安装车篷,反之即可;
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步骤五
13、折叠好孩子推车的步骤是,先将靠背调高,将车篷收拢,将推把上面的保险扣推至最右端,这样推车就处于折叠状态了,之后再用手用力捏进捏手;
14、好孩子推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折叠之后可以立起来放置。折叠完成后,把前轮上有卡口的一面转向后边,使车能站稳。
以上就是“好孩子推车怎么折叠”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想获得这方面更多的资源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长俱乐部。
孩子爱吃糖是好还是坏
一、吃糖的坏处
糖隐身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深受宝宝们喜爱的各种零食,比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果汁、冰淇淋、蛋糕、饼干、果脯、膨化食品等等,这些零食中添加了大量糖,这些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直接威胁着孩子的健康,主要表现为:
1.龋齿
龋齿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食物残渣残留和糖摄入过多。口腔中残留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因此,糖摄入过量会使龋齿发生的机会增加。
2.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改变
食物中淀粉的分解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使得血糖的上升和下降以及胰岛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也缓慢而稳定。单糖、双糖、糖醇则不然,分解吸收较淀粉明显加快,这样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迅速下降,随之引发胰岛素、肾上腺素水平像荡秋千般大起大落,从而产生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行为改变。
3.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糖的代谢过程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参与,如果糖摄入过量,大量的糖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l)和微量元素;同时糖含量高的食物往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少。因此,糖过量摄入会使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足。
4.营养不良和肥胖
经常吃糖和甜点会降低味觉的灵敏度,对食欲也有抑制作用,加上其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常吃甜食的孩子易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发生营养不良。有些宝宝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甜食对食欲的抑制程度,而出现食欲大增,甜食中往往有很高的脂肪含量,易引发肥胖。
二、吃糖的好处
难道糖就完全一无是处,我们对它应该避之不及,完全不给宝宝添加么?其实糖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它对人体的作用还不小呢。
1.婴幼儿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三大来源,缺一不可,任何一种成分的缺失或不足均会导致婴幼儿的发育障碍。且由于婴幼儿时期消化和代谢功能尚未健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应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婴幼儿主要的辅食,其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应在20%以上。
对于某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组织、红细胞来说,糖几乎是唯一的能量来源。每餐都要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会消耗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但对蛋白质的消耗大于脂肪,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等低血糖反应。
2.糖参与宝宝身体的构建和各种代谢
糖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
糖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糖脂、糖蛋白以及蛋白多糖,参与组织细胞(神经组织、软骨、骨等)以及激素、酶、免疫因子等的构成。
糖几乎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大脑能持续、稳定地工作多亏有它提供能源。适当地给宝宝吃些糖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宝宝情绪激动时给他吃点糖也可以发挥改善情绪的作用。
3.健康糖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虽不提供能量,但是在通便,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疝、痔疮、肠憩室病等的发生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宝宝健康的卫士。
三、多大宝宝可以吃糖
知道了糖的好处和坏处,那么究竟多大的宝宝可以吃糖呢?
在正常情况下,日常饮食中的糖和淀粉已基本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现代饮食环境下,父母无法保证宝宝没有额外糖的摄入,应该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和量。
0~6个月
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6~12个月
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因而4~6个月时,父母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父母要尽量为宝宝自制辅食,尽量少让宝宝吃成品食物。在购买成品辅食时,应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1~3岁
这一年龄段的宝贝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
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四、宝宝很爱吃糖怎么办
宝宝喜欢吃糖,父母不妨跟宝宝做个约定,规定每周可以吃的量,以及吃糖的时间。比如春节期间,家里备有丰富年货,走亲访友时也免不了被请吃糖果。可以提前跟宝宝约好,一天只能吃一颗糖,两块饼干。
1.不要把糖作为特殊优待
宝宝生病时,不要为了改善口味,让宝宝吃一些甜食,这样做很不利于病儿的康复。
2.注意隐形的糖
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垃圾食品,还有一些糖藏在大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比如果汁和过甜的水果。
果汁中富含维生素,对宝宝身体有益。但需要注意有些果汁中添加的糖分含量很高,所以,给孩子喝果汁时,要控制好量,每天不要超过150毫升,而且最好选用纯果汁。尽量让宝宝养成多吃水果、少喝果汁饮料的健康习惯。如果是过甜的水果,也不要过量食用。
3.加强对牙齿的保护
吃糖容易导致蛀牙,可是又做不到完全不吃,如果可以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么宝宝患蛀牙的机率就可以降低许多。另外,定期带孩子去口腔科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也可以使孩子牙齿免受糖的侵害。
14个月大的男孩喝了一大口啤酒会有事吗
没有什么事的,啤酒的酒精含量很低,而且宝宝喝的量不会很多。建议您看好孩子,让宝宝远离危险物质,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观察孩子,以防有不正常的反应对孩子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