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精与遗精和溢精的区别
滑精与遗精和溢精的区别
遗精与溢精均是在失去自控状态下精液排泄的现象。所谓的“溢精”,顾名思义,溢者“溢”也,盈满而溢出,当属生理性现象。正如《景岳全书·遗精》篇说:“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又说:“若满而溢者,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势出自然,无足为意也。”可见溢精指的是生理性,大可不足为虑。
遗精一般指病理性遗精,与肾虚精关不固或湿热、痰火等因素而致精室受扰有关。一为生理现象,一为病理表现。对待与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滑精与脓尿的区别
其一,排出物的颜色及质和量不同。脓尿呈乳白色或夹有脓、血丝,混浊,可有恶臭味,量多,可见全程脓尿;精液排出清稀呈灰白色,放置后可以液化,无特殊气味。
其二,伴随症状不同。脓尿时可伴有肾绞痛,如肾结石合并感染、肾积脓、肾脓肿、肾结核等,如伴有尿道烧灼痛常提示膀胱、尿道、前列腺炎症。遗精无特殊伴随症状,如过频遗精可伴有轻度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耳鸣腰酸等。
精满则溢遗精并非肾亏
一个青少年如果整日沉溺于黄色书刊的色情描写和看有关“性”情节的影视剧以后,性中枢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性中枢过于兴奋,到了晚上便容易做艳梦,于是出现梦遗。
梦遗次数过频,便感到心情紧张、恐惧、焦虑,就影响睡眠。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又会反过来使人觉得疲劳乏力、头景目眩、耳鸣心慌、腰酸脚软、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感到自己“肾亏”了。
古典医籍认为,“精、气、神乃人之三宝”,且把“精”放在首位。认为“精”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平时贮藏于肾。如果肾气不足,肾门便关闭不紧,精液外流,就是“肾亏”。
遗精的影响并没有男人想象中那么严重!实际上,这是古代医学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所出现的一种片面的认识。但是,由于这种看法流传太久,所以至今还影响着不少人。
还有不少人误认为精液比血液宝贵,甚至还有“一滴精液十滴血”的说法。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分析,精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以上。其它成分与血浆成分大同小异,并不是一滴精液相当于十滴血。
其实精满则溢的遗精犹如膀胱满了就得排尿一样,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何必要自寻烦恼呢?因此,要正确对待遗精症状,不看带有性刺激的杂志、书刊、影视片和录像。
如果在一段时期内遗精次数过多,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梦遗次数会减少的。因此,对于梦遗,大可不必有思想负担。
遗精的因素也很多。白天看到对自己有性刺激的事物、书画、电视节目等,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灶,使你在夜间梦遗。此外,被子太厚、裤子太紧、被窝过热、脚心受凉,都可能诱发遗精症状。
男孩子长到13-15岁以后,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加快,睾丸也不断产生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不断产生精囊液和前列腺液,当精液在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精满自溢”。
遗精与滑精鉴别诊断
滑精又称"滑泄",指夜间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动滑出的病证,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滑精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有关,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治疗滑精以温阳补肾、固精止遗为正治。
在非性交的情况下精液自泄,称之为遗精,又名遗泄、失精。在梦境中之遗精,称梦遗;无梦而自遗者,名滑精。梦遗梦遗是指睡眠过程中,有梦时遗精,醒后方知的病证。梦遗可以是性梦引发的结果,也可以是由被褥过暖,内裤过紧,衣被对阴茎刺激或阴茎受压的结果。
遗泄后一般不感觉困倦神疲,苔脉可正常。而病理性遗精则为一周二次以上,或一日数次,并伴有头昏神疲,腰腿酸软,心慌气短等症状。
青核桃分心木的功效与作用 涩精缩尿
青核桃分心木味苦、涩,入脾、肾二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提到分心木有“补肾涩精,主治肾虚遗精、滑精、遗尿”的功效,其苦、涩的药性对于遗精遗尿症状,能起到一定的固精缩尿功效。
遗精的医书记载
1、本病首见于《内经》,该书称遗精病为“精自下”,并对起病原因、兼见证候,均有阐述。 《灵枢。本神》篇说:“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叙述了遗精与情志内伤有密切关系。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称本病为“失精”,认为本病是由虚劳所致。
3、《诸病源候论·虚劳溢精见闻精出候》:“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巢氏之说为后世肾虚遗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4、《普济本事方》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
5、金元时期,朱丹溪除将遗精分为“梦遗”与“滑精”外,还倡相火导致遗精理论。
6、《医林绳墨·梦遗精滑》中认为:“梦遗精滑,湿热之承”,进一步充实了遗精的病机理论。
滑精和遗精有什么不同
在医学领域,很多研究者普遍认为滑精又称“滑泄”,指夜间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动滑出的病证。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那么滑精和遗精有什么不同?
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指出:“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认为精液滑泄是由肾虚精关不固所致。至元代朱丹溪,除继承前人主虚之说外,认为滑精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有关。在《丹溪心法·遗精》篇中说:“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指出了滑精又有实证的一面。证之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
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指出:“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认为精液滑泄是由肾虚精关不固所致。至元代朱丹溪,除继承前人主虚之说外,认为滑精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有关。在《丹溪心法·遗精》篇中说:“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指出了滑精又有实证的一面。证之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治疗滑精以温阳补肾、固精止遗为正治。
总之,做为男性朋友,要及时注意自己的各种生理现在,对自己的遗精和滑精都要有理想的把握,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为自己的身体造成麻烦,希望男性朋友要注意这些问题。
滑精和遗精的区别
1、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
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西医可见于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起阶段,梦遗,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
2、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
滑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西医可见于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起阶段,梦遗,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
3、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西医可见于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起阶段,梦遗,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
4、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指出:"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认为精液滑泄是由肾虚精关不固所致.至元代朱丹溪,除继承前人主虚之说外,认为滑精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有关.在《丹溪心法·遗精》篇中说:"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指出了滑精又有实证的一面.证之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治疗滑精以温阳补肾,固精止遗为正治.
遗精滑精的治疗偏方
1、法制黑豆,熟地、山萸肉、补骨脂、当归、茯苓、枸杞子、旱莲草、五味子、桑椹子、黑芝麻、菟丝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四次去渣,药汁混合,加入黑豆500克,食盐100克,浸泡至黑豆发胀,然后小火熬至药汁干涸,晒干黑豆装瓶备用,每次服食10-15克。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功效,适用于身体瘦弱,神经衰弱,尿频遗精,腰酸腿疼,筋骨无力等症。
2、薏米、淮山、莲子、大枣各40克,百合、沙参、茨实、玉竹各20克,共煮汤,加糖,连汤带渣服食,是夏热天及体虚火旺不受温补之人的清凉补品。名曰:“八宝清补凉”。有健脾止泻,滋阴润肺,除烦安神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慢性腹泻,体虚多汗,夜间口干失眠,梦多,男子遗精梦泄,妇女白带淋漓等症。
遗精与滑精的区别 遗精和滑精的关系
准确来讲,滑精是遗精的一种类型,中医将精液自遗的现象称之为遗精,有梦而遗的情况称之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是清醒状态时,精液自我流出称之为“滑精”,这种现象多由肾虚精关不固、心肾不交、湿热下注所致。有梦而遗往往是滑精的初期阶段,梦遗和滑精其实是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已经发展到较重的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