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典型的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五种典型的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1、耳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隐隐耳痛,耳痛常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耳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3、耳鸣。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4、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慢性中耳炎症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5、耳流脓。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常见中耳炎有哪几种
得了中耳炎往往会有耳鸣、耳痛、听力受损等症状表现,如果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容易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甚至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中耳炎相关的什么症状变现,最好到正规的耳鼻喉专科诊查和做相关治疗。那么中耳炎有哪些种类呢:
1、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
2、单纯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
3、卡他性中耳炎: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
4、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是平时所说的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胆脂瘤性特点如下: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
警惕中耳炎的危害
“中耳炎”是常常伴随感冒的一种病症,人们往往认为它只是一个小病,吃几粒消炎药就可以治愈。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耳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所以,人们常把中耳炎和咽炎、鼻炎合称为耳鼻咽喉科“三大顽症”。
临床上一般把中耳炎大致分为三类:普通型中耳炎、溃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这三种类型的中耳炎在病理表现方面很相似,均是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症状。
在体征上三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没有臭味,而溃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带有恶臭味(类似臭鸡蛋味)以及血丝。
普通型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朝着溃疡型中耳炎发展,炎症开始慢慢破坏骨头。再到后期便会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进一步破坏骨头,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那么,该如何避免罹患中耳炎呢?
最容易得中耳炎的要数儿童,因为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咽鼓管是平的,当鼻腔内有病毒时就容易逆行到耳朵,引发中耳炎。伴随着成长,咽鼓管会渐渐长出斜度,这样就会减少耳朵感染的概率。然而,有些在发育时期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咽鼓管依然过平,从而导致耳内易受感染或是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两端管口,导致病菌无法及时排出,引发炎症。另外,外伤性原因及耳朵内长期进入脏水也会导致耳膜发炎、穿孔,都会引发中耳炎。
由于中耳炎的病理表现不太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迁延不愈,引发的实际伤害会更大。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有耳朵流脓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通过拍摄耳部CT来确诊病情。
防治中耳炎切勿走入误区
防治中耳炎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专家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 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 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黏膜容易水肿,继发咽鼓管 阻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同时,由于儿童一般不会主诉症状,故更易延误治疗。家长若发现孩子在看电视时将声音开得过响,或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求别人讲得响 一些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专家观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
专家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 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 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三: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
专家分析: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误区四: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专家观点:耳道流脓时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
专家分析: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 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若确实需要手术,必须在停止流脓半年以上才能实施,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如今,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即 使在化脓期也可以接受手术,不必顾虑流脓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这个问题。
中耳炎的危害
普通型中耳炎的危害:耳朵内容易流出粘性的脓液,但没有太多异味,虽然对听力的伤害较轻,但容易复发。
溃疡型中耳炎:其实这类中耳炎被称为骨疡型中耳炎,往往会引起组织的坏死,疾病的深度甚至会伤害骨头,如出现听小骨受损、鼓膜穿孔以及鼓膜边缘组织发生感染,听力会严重受损。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这种类型的中耳炎除了会引起鼓膜穿孔、耳朵骨质受损之外,还可能发生耳朵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并发症多,容易在耳内形成胆脂瘤。
除了这三种典型中耳炎的危害之外,中耳炎还给生活和身体造成很多的不适。
耳内分泌物增多,中耳炎常常伴随着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内流脓,长期不清洗,会有异味,给社交和生活造成影响。
耳鸣,中耳炎会使耳内受损、耳穿孔,常常便有耳鸣现象。
中耳炎严重吗
普通型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朝着溃疡型中耳炎发展,炎症开始慢慢破坏骨头。再到后期便会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进一步破坏骨头,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所以说是一种挺严重的病。
宝宝中耳炎治疗误区
1、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专家观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专家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因为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专家分析: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针对病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治疗,可选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综合治疗是主流,片面服用抗生素治疗是一种中耳炎的治疗误区。
3、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专家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4、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专家分析: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5、中耳炎屡治屡发,无法有效治疗
专家观点:部分中耳炎可被有效治疗。 专家分析: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专家提醒:临床中已经发现了很多中耳炎治疗上的误区,因此,患者在确诊为病症后,最好到正规医院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特点
小儿中耳炎可分类为:
1、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2、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是由各种因素引起咽鼓管管腔急性阻塞致中耳,中耳粘膜充圌血、水肿积液。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鸣、耳聋、鼓膜内陷。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5、急性中耳炎,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圌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小儿中耳炎包括上文提到的五种类型,但是,这五种类型并不是全部,还有一些未提到的。对于家长来说,以上五种类型以及它们的表现特征都是最常见的,家长可以多注意这五种情况,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救治,治愈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