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咳嗽的中药偏方
热咳嗽的中药偏方
痰多咳嗽怎么办?试试中药偏方:荸荠海蜇饮: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分服。
痰多有很多缘由:第一,体质衰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水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過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為痰。還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發,必致咳嗽痰多。
痰多咳嗽无妨试试中药偏方治疗法:
荸荠海蜇饮: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分服。
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 ,待熟時加生姜,稍煮便可。
杏仁糖:带皮苦杏仁、冰糖各等份,研碎混合,刺成杏仁糖,早服各冲服3克。
核桃+冰糖+山查水:核桃仁150克,冰糖200克,山查50克。先将核桃仁水浸糜成浆,再将山查熬成汁,去滓 ,入冰糖及核桃浆同煮熟。随便食。
pagination
冬瓜子红糖水:冬瓜子15克,加红糖少量,捣烂后開水冲服,一日2次。
中药治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于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头痛常呈持续性,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很少伴有恶心、呕吐。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本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治疗该病的中医偏方。
中药偏方1. 菊花15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酸枣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药偏方2.天麻10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羌活10克,牛膝12克,合欢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药偏方3.白芷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蔓荆子6克,酸枣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药偏方4.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牛膝10克,地龙10克,丹皮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磁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药偏方5.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夜交藤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脂肪肝的偏方
脂肪肝中药偏方一:陈皮二红饮
【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脂肪肝中药偏方二:佛手香橼汤
【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脂肪肝中药偏方三:丹参陈皮膏
【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在运用这些偏方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最好补充足够的营养,改变病人早餐少吃或不吃、中餐简单、晚餐多吃的习惯。有人主张把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五餐,这样,对于降低体重的效果较好,随之也会减弱脂肪肝的病情,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
偏方治疗脂肪肝
1.脂肪肝中药偏方1-丹参陈皮膏
【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2.脂肪肝中药偏方2-佛手香橼汤
【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3.脂肪肝中药偏方3-丹参山楂蜜饮
【药方】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毫升。
【用法】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健脾。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4.脂肪肝中药偏方4-陈皮二红饮
【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高血脂病怎么治疗比较好
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之所以会出现高血脂的情况,是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还有甘油三酯的含量不断的增高,而该病的发生和患者平时的饮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治疗,患者都要在治疗的时候注意饮食。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1
【组成】 绿茶2 克、菊花10 克、山楂片25 克。
【用法】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温饮。加开水复泡续饮,日服1 剂。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2
【组成】 绿茶6 克、大黄2 克。
【用法】 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3
【组成】 绿茶、荷叶各10 克。
【用法】 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4
【组成】 绿茶、何首乌、泽泻、丹参各10 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 剂。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5
【组成】 陈葫芦15 克、茶叶3 克。
【用法】 共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6
【组成】 荷叶、山楂、乌龙茶、六安茶。
【用法】 共研粗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 高脂血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7
【组成 】绿茶6 克、草决明20 克。
【用法】 开水冲沏,代茶饮。
【主治】 大便干燥,口舌干之高血脂症。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偏方8
【组成】 山楂片300 克,大枣、红糖各30 克,米酒1000 毫升。
【用法】 浸10 天。每天摇动1 次,以利药味浸出。每晚睡前取30~60克酒饮服。
【主治】 高脂血症。
【说明】 实热便秘者忌甩。
其实治疗高血脂的偏方是有很多的,但是毕竟每一个患者的体质和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哪种偏方适合自己您也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如果是想要彻底的摆脱高血脂的烦恼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毕竟只要是降低了血脂这种疾病就不会有什么危害了。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偏方
中药偏方一
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中药偏方二
川乌粥原料:制川乌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烹制方法:将川乌研末,粳米洗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沸后加入川乌,用文火煮2~3小时,待米熟烂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中药偏方三
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泽兰15克。共三味药。用一斤黄酒煎,用小火。大火煎开,用小小火煎15-20分种。放少许红糖,去渣喝酒,视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坚持。
中药讲究疗程并且要长时间的服用,平时更要注意多出去运动,多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骨汤,如果病情发作频繁的话还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孕妇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偏方一:砂仁蒸鲫鱼】
原料:鲜鲫鱼250克,砂仁5克。
制法:砂仁研成细末。鲜鲫鱼去鳞和内脏将酱油、食盐、砂仁末搅匀,放入鲫鱼腹中,用淀粉封住刀口,放入盘中盖严,上笼蒸熟。
用法:佐餐食。
功效:利湿止呕。适用于妊娠呕吐。
【偏方二:姜汁牛奶】
原料:鲜牛奶200克,生姜汁10克,白糖20克。
制法:将鲜牛奶、生姜汁、白糖混匀,煮沸后即可。
用法:温热服,每日2次。
功效:益胃,降逆,止呕。适用于妊娠呕吐。
中药偏方:2种中药偏方治妊娠呕吐
对咳嗽认知方面六大误区的澄清
1、咳嗽是种病
部分人知道咳嗽是人体的防卫反应,但调查发现,41.1%的人仍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仅40.8%的人知道有痰咳嗽的病因在痰液。专家澄清,咳嗽可分为干咳、湿咳。干咳大多因突然闻到强烈气味,或吸入异物引发咳嗽,湿咳即咳嗽带痰。咳嗽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东西”,体现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算是一桩好事。
2、偏方最有效
近八成人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如盐蒸橙子、冰糖雪梨等,24.8%的人认为偏方温和且安全。专家解释,有些止咳偏方的确有一定基础原理与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偏方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市面上偏方鱼龙混杂,有的反会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
3、滥用抗生素
80.2%的人会在咳嗽时选择抗生素,72.5%的人认为咳嗽是炎症,需要消炎药。专家纠正,事实上,不少急性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没有疗效,反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止咳不吃药
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40.7%的人咳嗽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20.2%的人不吃药,等待自愈。专家说,尽管咳嗽症状本身不是一种疾病,但咳嗽了说明有内在病因,既不看病也不服药,导致久咳不愈,很可能发展成为慢性咳嗽甚至更严重疾病。科学做法是,在有痰咳嗽早期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减少呼吸道所受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发展。
5、先吃镇咳药
64.1%的人知道咳嗽需要祛痰,但仅有5.1%的人知道镇咳药、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专家解释,如咳嗽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可能导致痰液无法及时排出,滞留体内,导致肺炎等更严重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此,病人应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使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有效帮助疾病痊愈。
6、中药赛西药
38%的人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28.4%会优先选择西药,超半数人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专家表示,中医治疗理念讲求辨证施治,中医将咳嗽分为寒咳与热咳,用药也有区别。如本身对中药或病因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适得其反。此外,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 “尚不明确”,是由于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并不代表没有副作用。
温馨提示: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中就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疏风散寒、疏风清热、润燥止咳化痰止咳之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止咳的疗效。
股骨头坏死的偏方
中药偏方一:左归丸:大熟地24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12克,川牛膝9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根据病情随症加减。
中药偏方二:上药研末,用蜂蜜为丸,每丸重log,每日早饭空腹,温黄酒引服每次2丸。透入法用法:上药用水浸泡3小时,煎成汤剂,使其成为约30%左右药液,装瓶放入冰箱备用。用时可取适量加热40摄氏度,这样就可以配置出股骨头坏死中药的药方。
中药偏方三:六味地黄汤治疗治疗股骨头坏死: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
中药偏方四:拔骨膏药,以鬼见愁为主药,以川穹、蜈蚣、麝香、山木鳖、穿山头等药为臣佐。鬼见愁性味甘平,有小毒。药效强于南边奇药拔毒草,渗透吸拔力较强。
警惕咳嗽五大误区
误区一:咳嗽是种病
部分人知道咳嗽是人体的防卫反应,但调查发现,41.1%的人仍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 仅40.8%的人知道有痰咳嗽的病因在痰液。专家澄清,咳嗽可分为干咳、湿咳。干咳大多因突然闻到强烈气味,或吸入异物引发咳嗽,湿咳即咳嗽带痰。咳嗽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东西”,体现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算是一桩好事。
误区二 :咳嗽能抗就扛
这是另一个极端,近年来,雾霾等大气污染,过敏源增多等因素都使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问题是司空见惯的症状,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甚至继发细菌感染等更复杂的疾病,最好的方法是咨询医生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
80.2%的人会在咳嗽时选择抗生素,72.5%的人认为咳嗽是炎,需要消炎药。专家纠正,事实上,不少急性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没有疗效,反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先吃镇咳药
64.1%的人知道咳嗽需要祛痰,但仅有5.1%的人知道镇咳药、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专家解释,如咳嗽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可能导致痰液无法及时排出,滞留体内,导致肺炎等更严重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此,病人应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使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有效帮助疾病痊愈。
误区五:开中药大处方
孩子一咳嗽,家长很着急,医生也很着急,结果开的方子很大,二三十味药一个方子,每味药还都用到成人的量,希望能快点好!其实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用药也有温、凉、寒、热之分。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即便是在治疗成人咳嗽的时候,走肺经的药也是要轻的,因为轻则药性向上,那么对于小孩就更要轻了,有的用网络流行的止咳中药偏方,但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