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术是什么
血浆置换术是什么
血浆置换主要是先分离出血浆,再从其中清除某些疾病的相关致病因子,这些因子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IgG、IgM等)、沉积于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异型抗原和异常增多
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一些副蛋白,如冷凝球蛋白及游离的轻链和重链,有时还包括一些同蛋白结合的毒素。由于血浆置换能直接和快速地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子,所以通过它的治疗常常收到意外的疗效,后者是用一些口服或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所不能达到的。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为好。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血浆置换治疗示意图图册其特点为:①可以清除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特别对与蛋白结合的毒素有显著的作用。②对肝功能衰竭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远不及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③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血浆,能补充人体必要的大量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但多次大量输入血浆等血制品,有感染各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可能。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患者。⑤置换以新鲜冷冻血浆(FFP)为主,可加部分代替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一般而言,抗体就是IgG,其分子量为150×103左右;而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多为100×103左右。换言之,由于它们全部被包含在丢弃血浆之中,因此丢弃血浆(血浆置换)也就等于清除了致病因子。
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还有非特异性的一面,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血浆置换的治疗作用不可能与减少了非特异性的炎性介质有关,如补体和纤维蛋白原,甚至它的一些疗效可能与尚不清楚因子的减少有关。有一项实验报道证明,在血浆置换后脾对自体热变性细胞的清除能力有增加,说明这种疗法能改善一些疾病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人工肝血浆置换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85例重型肝炎病人,共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212例次,人均2.5次。其中男68例,女17例,年龄16岁-82岁,平均年龄41.5岁。每次置换血浆量约2000ml-3000ml,治疗时间为3.5h-4.0h。其中急性重症肝炎5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6例,淤胆型肝炎5例,肝癌2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
1.2方法 对85例212例次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病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1d-2d)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 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3.1 过敏反应
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浆,易造成过敏反应。故治疗中、治疗后均须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发热、皮肤瘙痒及皮疹等情况,并告诉病人出现上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当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现将血流速暂时调慢,并及时予抗过敏药或对症处理,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避免发生意外。
3.2 低血压
本组中有10例次在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10例次出现心率增快,造成低血压及心率增快的原因是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输出速度过快或输出量过多,而静脉端补充不及时或由于重症肝炎病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原因所致血容量低,静脉的等量回流不足以纠正低血容量所造成。
护理措施:①密切监测血压情况,除常规监测动脉血压外,还应监测静脉压,如静脉压、收缩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则说明是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血压降低,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如静脉压高,则需注意是否有静脉回路的阻塞,如凝血、破膜、穿刺针不在静脉内等,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整个通路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②心率的检测:治疗前测定基础心率,治疗中连续动态监测心率,并根据情况补充晶体和胶体液体。
3.3 电解质紊乱
3.3.1 低血钙
由于置换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枸橼酸钠,使血中的钙离子降低,因此病人出现低血钙表现,本组中有11例次出现口麻、腿麻及小腿肌肉抽搐等低血钙症状,10例次治疗后发生低血钙血症。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钙症状及血液生化改变,如出现腿麻、小腿肌肉抽搐等可给予热敷、按摩及补充钙剂等对症处理。
3.3.2 低钾、低钠血症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摄入减少、呕吐等原因可造成电解质紊乱。经本科检测证实:血浆置换所用血浆的电解质略低于生理水平,故同时大量置换血浆也可造成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本组中有9例次出现腹胀、头晕、恶心、呕吐等低钾、低钠症状,28例次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未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 小结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疗法,它是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效果理想、可靠的辅助治疗方法。我们所治疗的85例病人均系急症或重症肝炎病人,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缩短了疗程,降低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安全有效。但部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其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上的透析是什么意思
其实,透析这个词只是一般的叫法,专业名词叫血液净化。血液净化的涵义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应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腹膜透析虽然没有将血液引出体外,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血液透析只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方法之一。另外还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只是由于平时大家接触的不多,所以大家都不太熟悉。其基本原理相似,都是利用半透膜只能通过小分子物质而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的原理。达到对代谢产物及致病物质的清除。下面,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不同的透析方法。
⑴血液透析:历史最久、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其人工肾的替代功能:通过半透膜的弥散作用清除代谢产物;利用超滤压及渗透压将水分从血液排除。由于该方法安全、易行,可应用于绝大部分的肾衰患者。
⑵血液滤过:在血液透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透析方法。基本原理为:通过增加透析器内血液的压力,使血浆中的水分、小分子物质及部分中分子物质排除,再输入置换液。由于这种方法更接近肾脏功能,透析效果也比单纯血液透析要好。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为血液滤过的一种类型,模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利用患者的动静脉血流压力差和重力作用进行体外持续超滤,在低血压、低血流量和低滤过压的情况下使水分从体内排出。适用于心衰、低血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创伤后及严重高分解代谢需全静脉营养的急性肾衰患者。
⑶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将人体血液引出体外,将血浆分离,再将血细胞和相应置换液混合后回输体内。
免疫吸附:由血浆置换发展来的一种技术,是通过吸附原理去除血循环中的致病物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过程是使血浆通过一根含有配体的吸附柱,吸附掉致病物质。
血液灌流:与免疫吸附相似,通过吸附罐内的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上几种方法较少用于慢性肾衰病人,大家有所了解也就可以了。
⑷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差和渗透压差,通过弥散及渗透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随着腹膜透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慢性肾衰病人采取腹膜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治疗
处理时期的早晚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应尽可能早期行肝穿刺确诊。到脏器衰竭后有出血倾向时做肝穿刺危险不宜进行确诊后应迅速分娩和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保证足够热卡,静滴葡萄糖纠正低血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2.换血或血浆置换国外使用3倍于血容量的血换血,配以血液透析,对1例AFLP多脏器衰竭患者治疗获得成功。血浆置换治疗可清除血液内的激惹因子,增补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此治疗方法国外多用,并取得较好疗效。
3.成分输血大量冰冻新鲜血浆治疗可获得血浆置换疗法类似效果可根据情况给予红细胞、血小板、人血白蛋白、新鲜血等。
4.保肝治疗维生素C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5.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使用以保护肾小管上皮宜用氢化可的松每天200~300mg静滴。
rh阴性血怀孕需要注意些什么
1、定期对孕妇进行免疫血液学产前检查(血型抗体检测)。
一旦证实有抗体存在,应立即到对稀有血型生育有专业研究的先进医院进行治疗,这个很重要。如果有在孕中就发现产生抗体的情况,必须2周检查一次,观察抗体是否升高。如有升高情况当抗体效价大于1:16时则对胎儿有影响,可以结合B超检查胎儿有无水肿、积液和动脉贫血现象。当抗体升高到1:64以上时则可做羊水检查:测定450nm波长密度光密度值高,脐静脉穿刺,查胎儿血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水平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如果抗体效价>128时,可视情况进行血浆置换术。胎儿严重贫血时可行胎儿宫内输血及考虑产后换血治疗。
2、胎儿宫内输血,少数rh系统不合的胎儿过早发生溶血,为了纠正胎儿的严重贫血,挽救胎儿,应除了孕妇血浆置换外,结合及早进行胎儿宫内输血。这些都需要到有具备这些硬件设施条件和相关操作经验的先进医院进行,一家专业又负责的医院相当重要。
血浆置换术常见问题及处理
1.血浆过敏反应
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除各种过敏源外,与供血血浆中抗白细胞抗体有关。防止血浆过敏反应的发生,在术前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了解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操作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非乃根25mg肌肉注射,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2.血压下降
多为一过性血压下降,于治疗初出现,主要与体内约200mL血液进入治疗管路致使外周血容量减少及体内缩血管反应有关,故在开始时血流量不宜过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约在70mL左右,然后缓慢阶梯性增加至目标流量,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部分患者过于紧张、疼痛刺激也可造成血压一过性下降,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穿刺时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术中每15分钟监测血压1次,发现血压偏低及时报告医生。
3.低钙血症
血浆中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致使血钙浓度降低,尤其肝功能衰竭时,枸橼酸代谢迟缓更易发生枸橼酸中毒。有的患者出现口周、舌、手足麻木及针刺感,重者出现手足抽搐,遵医嘱术前补给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推注,能够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4.出血倾向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本身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再经过肝素化过程及大剂量血浆置换,常引起血浆中大量凝血物质及血小板丢失,使患者出现出血或原有出血症状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保证管路畅通情况下尽量减少肝素用量,治疗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5.感染重型肝炎及肝衰竭
患者白蛋白及白细胞均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丢失大量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进一步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极易使患者在置换过程中及术后并发感染。因此,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治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环境严格消毒。
内风湿关节炎怎么治
1.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2.免疫净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3.功能锻炼
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4.外科治疗
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溶血症如何避免
抵御新生儿溶血症的威胁,防大于治,做好以下5点,能够很好的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1、产前检查:产妇抗体测定妊娠周作第一次测定,作为基础值以后,定期测定。如效价上升,提示胎儿可能受累;羊水胆红素测定;B超声,检查胎儿有没有水肿腹水等。
2、产前治疗目的是纠正贫血,减轻病情。血浆置换术用新鲜冷冻血浆或白蛋白作置换剂,常需多次置换;宫内输血用Rh阴性O”型血输入胎儿腹腔,输血量视孕周而定;提前分娩,防止胎儿病情加重。
3、Rh阴性妇女娩出Rh阳性婴儿后天内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毫克,能破坏体内有抗原性的胎儿红细胞,抑制母体抗体产生,但对已致敏者无效。
4、产前治疗
(1)提前分娩: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本次妊娠Rh抗体效价逐渐升至1:32或1:64以上,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胆红素增高,且羊水L/S>2者,提示胎肺已成熟,可提前分娩。
(2)血浆置换:对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可对孕妇进行血浆置换,以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但该资料临床极少应用。
(3)宫内输血:对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下脐血管或胎儿腹腔内,以纠正贫血。
(4)苯巴比妥:孕妇于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可诱导胎儿UDPGT活性增加,已减轻新生儿黄疸。
类风湿的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对待这种疾病的正确态度是:在早期积极的接受医生的治疗,不侥幸,不要拖延,积极的面对这种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让疾病尽快的康复。
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药物疗效不佳时选用。适应症:
①病人的一般情况良好,病情比较稳定,病人无发热、贫血和心、肺、肾功能障碍。
②病变关节不太广泛,局限于四肢少数关节。
③病变关节在一年以上,虽经充分中西药物及其他疗法治疗,关节肿胀和疼痛仍比较严重,但尚无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关节病变尚处在早期。
④关节肿胀主要因滑膜肥厚,而非因关节积液,关节肿胀持续不消。
⑤关节炎症在一个关节反复多次发作。
(2)关节成形术:适用于关节破坏严重或已僵直而关节周围肌力较好的肘、膝、髋等关节。
(3)人工关节置换术:类风湿病情已经控制,关节骨性强直,病变关节严重影响生活时。
(4)另外可以根据情况行关节清理术、肌腱延长术、关节融合术。
(5)血浆置换术:重症RA如有严重血管炎等,或药物疗效欠佳,可辅以血浆置换术。
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免疫净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治疗
一、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外伤。
1.皮质类固醇激素 为首选药物。泼尼松,1mg/(kg·d),可减少发病初期和晚期脑出血的危险,有效后逐渐减量。病情危重者可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1g/d,3天后改为常规疗法。
2.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100~200mg/d,硫唑嘌呤100~200mg/d。
3.人血丙种球蛋白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
4.输浓缩血小板,也可试用血浆置换术。
5.脾切除术 适于脾脏肿大明显者。
二、预后
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类风湿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药物疗效不佳时选用。适应症:
①病人的一般情况良好,病情比较稳定,病人无发热、贫血和心、肺、肾功能障碍。
②病变关节不太广泛,局限于四肢少数关节。
③病变关节在一年以上,虽经充分中西药物及其他疗法治疗,关节肿胀和疼痛仍比较严重,但尚无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关节病变尚处在早期。
④关节肿胀主要因滑膜肥厚,而非因关节积液,关节肿胀持续不消。
⑤关节炎症在一个关节反复多次发作。
(2)关节成形术:适用于关节破坏严重或已僵直而关节周围肌力较好的肘、膝、髋等关节。
(3)人工关节置换术:类风湿病情已经控制,关节骨性强直,病变关节严重影响生活时。
(4)另外可以根据情况行关节清理术、肌腱延长术、关节融合术。
(5)血浆置换术:重症RA如有严重血管炎等,或药物疗效欠佳,可辅以血浆置换术。
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免疫净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功能锻炼
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