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儿童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有些病不能“夏治”

儿童高发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但是,一些正在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应先接受药物控制。此外,患有严重皮肤过敏、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患儿,也不适合进行“冬病夏治”。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

成人每次敷贴时间约6~8小时。但是对于皮肤稚嫩的孩子来说,每次敷贴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否则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

治疗期间有禁忌

由于是中医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期间讲究“忌口”,一般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孩子在夏天喜爱吃冷饮,如经常食用难免影响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湿呢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顺应三伏天的时间即可。

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身体理疗,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

三伏天是一段高温炎热的日子,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质,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冬病夏治一般是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进行的,围绕这个日期进行养生理疗即可。

三伏贴的禁忌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灶,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按惯例,小孩、老人和年轻白领是伏贴的三大主要人群。其中孩子最多,绝大多数是患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老年人,以老慢支、哮喘为主。最近两年,年轻白领逐渐增多。这些白领大多坐办公室、吹空调、少运动,以患过敏性疾病为主,比如过敏性鼻炎、反复咳嗽、慢性咽炎等。附儿院儿科医生说,不仅小儿哮喘、呼吸道反复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可采用“冬病夏治”方法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和部分骨关节病也适用。

据悉,三伏贴的药性温热,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很适合慢慢调理体质。方便快捷无痛,价格便宜且疗效不错更是三伏贴备受市民青睐的原因。然而“三伏贴”热潮背后也有隐忧。中医专家说,“三伏贴”仅仅是疾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冬病夏治有讲究,贴贴应理性,而不要想当然是药到百病除。记者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误区供读者辨别。

人人都可以“冬病夏治”?

实则不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有一定的禁忌症,不能乱用、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主要的禁忌症有———各种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正处于感冒及发热期等;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者对敷贴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孕妇、2岁以下的婴幼儿;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

只有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

许多人以为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因此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头一天,医院里都挤满来贴敷的人。医生表示,三伏天里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前后贴敷时间间隔在7天至10天,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市民大可不必“扎堆”。今年有两个中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贴“3+1”次。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调治原则

冬病夏治根据《内经》“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春夏宜养阳以防阳气易损”的调治原则,进行反季节调治,也就是选择在疾病不易发作的相对缓解季节进行防治。一般从每年七月份(农历三伏天前后)开始冬病夏治,主要采取培本扶正的防治方法来顾护阳气,阳气盛则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增强。同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疾病类型不一,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三伏天如何调理祛除体内寒气

令人“憎恨”的桑拿天,其实“稍加利用”,便能成为改善身体状况的好时机,比如祛除体内的“寒气”。

随着小暑到来,传统的“冬病夏治”在各中医院或中医门诊火爆升温,不少白领也赶“晚场”去医院贴敷。其实除常见的呼吸科疾病治疗外,这也是个改善身体状况的好时机,可借助高温天除去体内因风寒导致的“寒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人们对“冬病夏治”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误区。一是,随着气温转暖,像风湿、骨关节病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病症,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就开始“轻敌”,不再医治及预防。中医专家提醒,这类病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治,有利于达到减轻病症、恢复健康的目的。贴敷于经络上的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哮喘、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哮喘、咽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

而另一误区则是奉“冬病夏治”为治百病的宝贝。有些医院也应运而生各种贴敷或推拿门诊,推出针对许多疾病的“贴敷”活动。中医专家指出,贴敷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不能夸大其作用。除哮喘等常见的“冬病夏治”贴敷外,夏天更需要从预防着手,让冻疮或宫寒等毛病,通过专家建议的保养方案“诊治”。(陶春)

不少年轻女性,总是喜欢薄露透,但一摸手儿,三伏天还冷冰冰的。中医专家说,这是体内寒气太胜。盛夏来临,哮喘、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手脚冰凉、颈椎不适等很多由风寒引起的病症有所减轻,若此时放松治疗,冬季仍会继续发作,并会越来越严重。趁着高温天,从治疗到生活护理“全面出击”,祛除寒气,三伏天也不会那么“讨厌”了。

冬病夏治有科学依据吗

有理论依据,很简单,就8个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中医看来冬季治疗哮喘以治标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或少有发作,但其病根子往往集聚在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的季节,采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夏天的话,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阳药,可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我们自然不容易被严寒所伤了,酱紫就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三伏天敷贴有什么作用

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

冬病夏治有哪些食疗方法

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黄豆花椒汤: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体育疗法

体育疗法主要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比如体操、五禽戏、太极拳、球类、跑步、武术器械运动等,来锻炼身心健康,有利于加强心肺肾等脏器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精神愉快。

相关推荐

三伏贴贴几年才效果 三伏贴能去体内湿气吗

三伏贴一定去湿气的功效。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贴上会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直接贴敷到特定的穴位上,而中药对穴位会产生热性刺激,进而帮助调节人体身体功能,部分穴位贴的好的话也是去湿气的功效的。

骨关节病最适宜冬病夏治

中医一直冬病夏治”的说法。专家提醒,“冬病夏治”尤其适合颈椎病、风湿类风湿等骨关节病,患者除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灸疗等方式治疗。从源头改善中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这相对其他季节治疗骨关节具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这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这一类疾病在中医辨证中都属于阴寒性质的疾病,夏季采取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远期疗效。

什么人可以贴三伏贴 慢性疾病人群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疗法,冬病夏治和治未病的作用,三伏贴时身体中的阳气大盛,是为身体排出寒湿伏邪的最好时机,此时使用特制、具温热性的中药材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起到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 三伏贴过了时间贴还管用吗

用了。 三伏贴主要利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中药贴敷在一些特定部位,进而到达冬病夏治的效果,而过了三伏这个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能叫做三伏贴了,只能算是中药敷贴,并且也没冬病夏治的效果。 所以过了三伏贴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管用了,建议贴三伏贴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三伏天为什么要贴三伏贴

冬病夏治 三伏天贴三伏贴最主要的作用是冬病夏治,三伏天是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的统称,此时气候最为炎热,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 温阳祛湿 三伏贴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材,还都是热性材料,活络经脉的作用,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预防疾病的作用。

2018冬病夏治的时间

冬病夏治是针对三伏天而定的,除了三个伏天外,伏前和伏后都很适合做养生保健项目,所以,2018年的7月7日、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8月26日是很适合做冬病夏治的时间。 附: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天老年人冬病夏治迎佳期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体质和各项机能变弱,机体更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患上关节疾病、胃肠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类的诸多慢性病,也称为虚弱型疾病。由于冬季寒邪旺盛,此类虚弱型疾病极易在冬天发生或加重,致使很多老年人只在冬季才重视此类疾病的防护和治疗。其实不然,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时期,此时通过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治疗方式,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不仅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又助于祛除入侵体内的风寒湿邪,增加机体阳气,调整机体

拔火罐什么季节拔最好

按照中医“冬病夏治”的说法,拔火罐夏天拔最好。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对冬天的寒湿病症疗效显著,而依据中医上“冬病夏治”的说法,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此时进行拔火罐能最佳的达到排湿、排寒,调理身体的效果。

三伏天小孩贴三伏贴什么作用

冬病夏治。 俗话说“冬病夏治”,因为三伏天是全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段气候炎热,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在三伏天使用中药贴对身体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一些小孩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经常身边,冬天温度低,状况不断,这样的小孩子就可以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敷贴来养护身体。

冬病夏治三伏天怎样调理身体

常见的调理方法: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冬病夏治的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中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来源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