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6个动不得
新生儿6个动不得
马牙挑不得。有时,宝宝口腔上面的硬腭会冒出黄白色小颗粒,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可能会存在较长时间。一般不影响吃奶,切勿挑破,以免感染。
乳腺挤不得。新生儿常见乳腺增大,有时会有泌乳,这是母亲体内激素影响导致,会自然消退,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
鼻子、耳朵掏不得。宝宝的鼻腔和耳道娇嫩,人为去掏,很容易受伤,引发炎症。其实,耳屎、鼻屎都是起保护作用的,而且,都可以自行排出。长期掏耳朵或鼻子,还可能使鼻腔和耳朵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呼吸道炎症或中耳炎。
脑袋晃不得。宝宝哭了,爸爸妈妈就会抱起来摇啊摇,但摇晃过猛可能伤了孩子。小脑袋因为发育不足尚未稳固,其重量在全身所占比例较大,颈部肌肉相对柔软。当受到震动时,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会使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碰撞和挤压,从而造成脑损伤或颅内血管破裂,也被称作“婴儿摇晃症候群”。症状可表现为拒食、嗜睡、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捂不得。大人总怕宝宝冷,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健全,产热量大,而出汗散热相对缓慢。过度保暖会让宝宝处于高热状态,发生“捂热综合征”,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哭声低弱、不吃奶,严重者会发生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猝死。
平躺喂奶要不得。平躺喂奶很容易发生呛奶,甚至使奶液误吸入肺部,引起炎症;躺着吃奶要求下颌前伸,长期这样的姿势,会使下颌前突畸形,形成“地包天”的面相;由于宝宝的耳咽管发育尚未成熟,耳咽管是连接鼻咽管和中耳的管道,当宝宝吞咽奶水时会打开,平躺吃奶还会增加中耳压力异常的概率,久而久之也容易导致中耳积水,并发中耳炎症,甚者影响听力发育。
过早喂婴儿土豆泥致肠胃负担
研究分析了3名不满4个月婴儿肠阻塞案例,发现他们在病发前都被喂食过马铃薯泥。
一名刚开始吃副食品的3个月大女婴,看到祖父吃快餐,女婴一副嘴馋模样,祖父顺手剥了薯条外皮,抓了剩下马铃薯泥给宝宝吃,不久女婴就呕吐、腹胀并哭闹。三日后情况仍未改善,就医照X光才发现,女婴胃中有类似结石的物质。医师用内视镜帮她移除后,住院两日才出院。
成人食用的马铃薯泥,对婴儿而言,可能都不够软烂、磨成泥状颗粒也不够细。4个月以下婴儿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难以消化颗粒太大的马铃薯泥,就易产生类似结石沉积,这些块状物体会阻塞肠道、胃。他建议家长在新生儿6个月后再喂食马铃薯。
最好不要喂食4个月内的新生儿副食品,4个月以上婴儿吃副食品应单纯化,就是一次只食用一种食物,待无异状后,下次进食再给予另一种食物。
此外毛心洁也建议,一岁前的新生儿应避免碰触蜂蜜、牛乳及蛋白等易出现过敏反应的食物。
新生儿听觉发育指标
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刚生下来都是耳聋的。但是事实上宝宝在胎儿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胎儿听觉感受器在胎儿6-7个月时就已经基本成熟,超声显像可以观察到胎儿对外界声音刺激会有眨眼的反应。那么,新生儿听觉发育指标是什么呢?
5-6个月的婴儿由于言语声的刺激,开始进入牙牙学语的初期,可以反复无意识地重复言语声对各种声音都感兴趣,会转头主动寻找声源。
7-9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头颈部活动。在安静的环境中,当有人呼唤他时,会把头转向说话的人,也会直接去探寻发出声音的物体。
9-1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自己的名字和其他感兴趣的声音作出反应,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言语声,学习简单的言语,开始学叫“爸爸”“妈妈”这样简单地词语。
1-2岁的幼儿听觉能力已经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言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有的已经学会了简短的句子,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想法。
新生儿喝几段奶粉
其实现在在市场上很多奶粉品牌的一段奶粉是可以给0-6个月大新生儿喝的。这已经是奶粉行业内一般性规则了,给新生儿给一段的奶粉是最适合的。
每个阶段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一段奶粉是专门针对新生儿而设计的。非常适合新生儿营养的补充,接近母乳的配方。
在奶粉中有适当的DHA、ARA成分,还有核苷酸、各种微量元素、矿物质,能补充钙。宝宝吃了之后能快速的补充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是非常适合的奶粉。
在市场上一段奶粉的品牌就有很多了,比如雅培金装一段奶粉,多美滋金盾一段奶粉,安婴儿A+1段奶粉,贝因美宝贝1阶段奶粉、美素佳儿金装1段奶粉等等,这些奶粉都是大品牌给新生儿服用不用担心,具体的选择就根据宝宝的体质来吧,最适合新生儿的奶粉才是最好的。
新生儿喝几段奶粉好,答案就是一段的奶粉。最让结果如此,但真正对宝宝来说最营养最健康的奶水,还是母亲的母乳,这才是首要的选择,其次才是给新生儿选择一段奶粉。
关于宝宝多大可以换奶粉的问题,专家为我们做了以上的介绍。希望现在正在喂宝宝奶粉的妈妈们就要注意了,换奶粉是不可以立即更换的。不过提醒妈妈们的是,能用母乳喂养的尽量用母乳,迫不得以再用奶粉喂养。
小儿湿疹的主要症状表现
新生儿湿疹出现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米粒样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炎症反应明显,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和痒感。
通常在宝宝的头、面颊、外耳部,甚至可以遍及整个颜面部和颈部,严重的手、足和胸腹部都可见到。
湿疹起初为鲜红色,略带水肿,边界清楚,表面湿润,继而转成主要症状。
婴儿湿疹也就是常说的奶癣,是由于小儿对某些物质如乳类、鸡蛋、鱼虾等敏感性比正常的婴儿高,有时吸入粉尘、花粉,吃番茄、橘子也会过敏。
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母亲进食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通过乳汁诱发患儿得湿疹。婴儿湿疹常见于1-3个月的婴儿,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后能够自愈, 初起时湿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随着病情加深,逐渐蔓延至颈、四肢甚至全身。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胎儿六个月大最怕噪音
胎儿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所有动静了,这时候妈妈应该注意到周边的环境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最怕噪音了。噪音对宝宝的影响很大。
如果生活中充满噪音就会对宝宝造成影响,例如:突然的巨大声响可能会使宝宝受到惊吓,长期的噪音会让宝宝觉得烦躁,甚至影响听觉的发育。
美国的新生儿科医师曾研究过,在机场附近地区居住的人群中,新生儿畸形率从0.8%增加到1.2%,主要症状有脊柱畸形、腹部畸形和颅脑畸形。
有研究显示,孕妇若受过85分贝以上的噪音影响,胎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灵敏度。
噪音也会使孕妈咪本身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影响睡眠,母亲没有办法好好休息,胎儿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了。
专家建议,妈妈怀孕期间尽量避开有噪音的环境,这样对出生后的宝宝有很大好处。
影响宝宝智力的疾病
可造成大脑、导致宝宝日后智力障碍的疾病有:
新生儿核黄疸: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可和脑细胞结合,从而使脑细胞功能发生故障,影响新生儿将来的智力。
新生儿脑膜炎:这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细菌及毒素直接侵犯到脑细胞组织,可使脑细胞受到严重破坏;
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由于颅内受压使脑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碍,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
新生儿轻度窒息:即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呼吸或心跳很慢,若抢救不得力,随时有可能造成死亡,若是存活了也会因为脑缺氧时间过长而损伤脑细胞,引起了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响以后的智力,甚至会出现脑瘫。
新生儿低血糖:尤其是早产儿更为多见,由于神经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几乎完全利用糖作为代谢能源,若是不能及时进行喂养,低血糖反复发生或时间过长,均可导致持久性的脑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智力发育。
新生儿营养不良:孩子出生后的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之一,若喂养不当,造成营养不良,脑细胞突触的形成和联结就会发生不可补偿的减少,同时也将影响到脑细胞的体积增大和髓鞘形成,使智力发育发生障碍。
湿疹症状
新生儿湿疹出现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米粒样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炎症反应明显,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和痒感。
通常在宝宝的头、面颊、外耳部,甚至可以遍及整个颜面部和颈部,严重的手、足和胸腹部都可见到。
湿疹起初为鲜红色,略带水肿,边界清楚,表面湿润,继而转成主要症状。
婴儿湿疹也就是常说的奶癣,是由于小儿对某些物质如乳类、鸡蛋、鱼虾等敏感性比正常的婴儿高,有时吸入粉尘、花粉,吃番茄、橘子也会过敏。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母亲进食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通过乳汁诱发患儿得湿疹。婴儿湿疹常见于1-3个月的婴儿,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后能够自愈, 初起时湿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随着病情加深,逐渐蔓延至颈、四肢甚至全身。
新生儿6种异常不用慌
1.体重下降。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肚子里胎儿最怕东西
藏在妈咪肚子里的宝宝虽然安全,但是,有些东西如果不注意还是有机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及安全喔!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腹中宝宝到底怕什么?
1.怕噪音
胎儿6个月大时,已经听得到外界的声音,因此,胎教专家多半建议妈妈从6个月起可以经常温柔地对宝宝说说话。
【影响】
*如果生活中充满噪音就会对宝宝造成影响,例如:突然的巨大声响可能会使宝宝受到惊吓,长期的噪音会让宝宝觉得烦躁,甚至影响听觉的发育。
*美国的新生儿科医师曾研究过,在机场附近地区居住的人群中,新生儿畸形率从0.8%增加到1.2%,主要症状有脊柱畸形、腹部畸形和颅脑畸形。
*有研究显示,孕妇若受过85分贝以上的噪音影响,胎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灵敏度。
*噪音也会使孕妈咪本身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影响睡眠,母亲没有办法好好休息,胎儿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了。
【对策】金纯正医师建议,怀孕期间最好离开噪音的环境,多聆听一些轻快、悦耳的音乐。
2.怕烟酒
【影响】
*过量的酒精可能造成胎儿生长迟滞、神经发生异常、畸形、智能受损的危险。
*香烟可能会造成出生婴儿体重过轻、早产、胎死腹中等危险。因此,烟酒是胎儿健康成长非常大的敌人。
【对策】孕妈咪应该严格遵守不喝酒、不抽烟、不吸二手烟的原则,使宝宝免于受到烟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