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如何能在早期发现肝癌
高危人群如何能在早期发现肝癌
对于上述有慢性乙肝或者丙肝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做好以下几件事情就极有可能在早期发现肝癌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肝炎患者,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后发生肝癌的风险逐年增加。 因此每年至少做1-2次甲胎蛋白AFP和彩超检查。这里需要强调2点:一是甲胎蛋白AFP阴性不代表不会生肝癌;二是彩超检查要在有经验的肝癌诊治中心进行,否则容易漏诊。
(2)定期检查要持之以恒。肝癌发生总体来说是一个慢性过程,因此对于检查了3-5年仍然没有发现的不要掉以轻心。坚持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3)要重视早期肝癌的一些临床症状。不要自以为是胃病、没休息好,或者工作太累等,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适当的检查,尤其是症状持续或者经常反复时。
半夜老醒是肝癌先兆吗
目前我国肝癌多数由肝炎、肝硬化引起
我国85%的肝癌患者都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转变来的。肝癌的发展一般经过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研究数据表明,15%-20%的肝炎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至肝硬化,10%-15%肝硬化患者会演变成肝癌。而发展到肝癌之后,患者往往还伴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性肝病,这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除了乙肝导致肝硬化而引起肝癌外,黄曲霉素、亚硝酸盐、饮用水污染、寄生虫感染和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肝癌的发生。据《广州社区人群肝癌高危因素调查》显示,肝炎病毒、黄曲霉素污染、酗酒、饮用水污染和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肝癌的五大高危因素。
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彩超监测
肝癌在发现时大多数患者都已经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很差。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张英才医生表示,肝癌的早期发现其实并不难,对于高危人群只需抽血行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行肝脏彩超检测即可早期诊断肝癌。
哪些是高危人群?张英才指出,有肝癌家族病史者、乙型/丙型病毒感染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5-8年以上酗酒史以及确诊肝硬化患者均为肝癌的高危患者。这类患者最好每3-6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每半年做一个肝脏超声检查,有怀疑肝癌者还要加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否则,等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再检查时,绝大部分患者已经是肿瘤的中晚期了。”
张英才强调,筛查肝癌应查甲胎蛋白,这是目前肝癌最敏感、特异性最强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在肝细胞癌中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大于其正常上限值(20ng/mL)。
10大肝癌高危人群
10大肝癌高危人群
1、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5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3、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
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的扶绥、隆安,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等,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死于肝癌。另外,肝癌发病率,沿海高于内地,东南、东北高于西南、西北地区。
4、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 当然,除了上述饮食因素外,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当上述两种因素起作用时,肝癌更易发生,如乙型肝炎与黄曲霉素的暴露则发病会更快。
酒精中毒还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5、生活条件艰苦的人群
肝癌的发生有个职业特点,农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有人说,在中国肝癌和胃癌是穷出来的病,经济条件差的人易患“肝癌”,有一定的道理。
6、基因突变
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7、饮水不健康
水是维持人类有机体正常生存的重要物质。水本身当然不会引起肿瘤,但流行病学调查却证明,饮水污染的程度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无疑提示水源中存在有致癌物质,还可能是多种致癌物质的共同作用,譬如腐植酸、蓝绿藻毒素等。
8、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
30多年前,英国有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在那些粮油、食品受黄曲霉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较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如果人类在夏天长期食用了一些发霉谷物的话,就会染上黄曲霉毒素,肝癌就会出现。
9、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10、摄入过少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肝癌的预防
1、首先把家里霉变的食物坚决扔掉,污染这些食物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癌的。吴孟超院士指出,肝癌高发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要多吃新鲜食物。
2、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不要过瘦也别肥胖,以防止营养不良或脂肪性肝炎。
3、遇事心态要调整好。叶永安指出,有家族史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又不好好控制的话,转肝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20倍,如果再加上心态不好,这个几率就更高了。
4、此外,定期查体是肝癌早发现的最简单方法,三位专家都建议大家要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肝癌筛查,到大医院或体检机构做就可以,只需查两项,一项是甲胎蛋白,一项是做B超。
5、常按摩这五大穴位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这样吃姜极易导致肝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150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生姜中含有黄樟素,若过量食用生姜容易加大患肝癌的风险,此外,腐烂生姜产生毒素亦可致癌,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因此,凡事都应适度,就如生姜一样,少吃补身强体,多吃就易患肝癌。
我国超8成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为何产生肝癌?人体内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毒素越来越多,有的肝细胞就有可能产生基因突变,当控制生长的基因被破坏后,这个原本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又会重新分裂,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表现出来,形成肝肿瘤,在肝肿瘤中有些细胞因为病毒、外力反复破坏发生变异,不断分裂增生,侵蚀正常细胞,就变成了肝癌。
为何肝癌发病率如此高?专家表示,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乙肝病毒,80%~90%的肝癌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在中国乙肝携带者占全部人口的10%左右,基数非常大,所以发病率看起来很高。据统计,中国内地去年新发肝癌41.8万例,死亡38万例;其中超8成是由于乙型肝炎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情恶化造成。另外,每年约有5%的肝硬化患者转变成肝癌。
专家提醒,除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外,丙肝病毒携带者、嗜酒、有家族史的人也不可轻视。
肝癌出现症状时已到中晚期
早期肝癌并没有症状,直到肝癌中期了,才会有一系列的特征反映在患者身上,比如腹大、腹痛、黄疸、人消瘦、胃口差,等等。虽然早期肝癌没有症状,但我们仍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只需抽血查肝功能、肝脏彩超、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即可。
哪些是高危人群?专家指出,一般为有肝癌家族病史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5-8年以上酗酒史以及确诊肝硬化患者。这类患者最好最好每3-6个月验血查一次甲胎蛋白,每半年做一个超声检查,有怀疑时还要加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否则,等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再来看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如何发现小肝癌
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亦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环节。
临床上由于小肝癌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早期更是难以发现。肝癌发展速度快,且治疗上比较棘手,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小肝癌是防止小肝癌向恶性肝癌纵向发展的关键环节。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小肝癌如何早期发现。
专家介绍,首先对于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应做到定期复查并详细了解及提高小肝癌症状的警觉意识,应注意年龄在40岁以上,有5年以上的肝炎病史或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或是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表现者及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若患者出现无诱因肝区疼痛、体重及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其次,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患者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若检查发现AFP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时,再结合其他相关检查辅助诊断,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若未发现肝癌建议此类人群应每半月复查1次甲胎蛋白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对肝癌早期发现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小肝癌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手段,有条件者可以B超与甲胎蛋白同步检查,互补检查不足与误差,有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
专家介绍,认真做好肝癌的定期检查及对肝癌早期症状的警惕意识,对于早期发现小肝癌,改善肝癌患者预后有很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临床上,对于小肝癌的治疗,常采用手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一般小肝癌早期手术治疗可使一部分肝癌患者获得长久生存率,但还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复发转移,这往往是导致小肝癌术后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因此专家建议术后联合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提高自身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联合生物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防止小肝癌术后复发转移,还能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能力,增强患者术后体质,促进术后尽快恢复,提高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最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肝癌的早期症状b超检查得出吗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肝癌的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后生存期不超过半年,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威胁非常之大,如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肝癌对患者的危害。那么,怎样可以知道是否患早期肝癌呢?肝病专家说:肝癌的早期发现并不难,只需做个B超查个血(血清甲胎蛋白(AFP))就能让隐藏在体内的肝癌‘显出原形’。
◆检查肝癌要查血,这是辅助诊断的一种方式:
(一)甲胎蛋白测定: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原,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专一性。对无肝癌其它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二)血液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查找肝癌,别忘作B超
体检该作哪些检查呢?这点至关重要。除了大家熟知的抽血查肝癌标志物——甲胎蛋(AFP)外,更重要的是肝脏B超检查。
肝病专家指点:虽然AFP是一?痔匾煨越细叩母伟┍曛疚铮涿舾行圆还桓撸挥?39%~64%的肝癌病人会出现AFP升高。也就是说,假如只依赖AFP来判断,可能有将近50%的肝癌病人会被漏诊。
另外,其他一些情况也可使AFP升高,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妊娠(如上述故事中产妇的情况)及一些胚胎源性肿瘤(精原细胞瘤)等。
对普通人群来说,AFP大于200纳克/毫升并持续一个月以上,排除了其它原因以后,就要考虑肝癌。若是高危人群出现AFP升高,就要首先考虑肝癌,不能轻易将其归结为其它原因所致(故事中的医生正是忽略了这一点)。
而肝脏B超检查是肝癌高危人群体检必不可少的项目,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筛查手段。B超能发现1厘米以上的肝脏肿块。总体来讲,B超发现早期肝癌的敏感性超过70%。
所以,对肝癌的高危人群来讲,每次体检最好同时查AFP和肝脏B超。
B超发现肿块,还要继续深究
虽然B超能较好地发现肝脏肿块,但单纯B超检查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因此,当B超发现肝脏肿块后,还应做以下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良、恶性:
①超声造影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检查技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进行超声检查,能显示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从而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②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通过观察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两者在肝癌诊断上的准确性相近,对2厘米以上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90%。
医生综合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AFP水平、超声检查、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的结果,可确定大多数肝癌的诊断;少数诊断困难者,可能需要作穿刺,取少量肿瘤组织作病理检查。
查血做B超可以发现早期肝癌,肝病患者应做好相关的检查项目,早发现,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危机患者生命。
警惕乙肝是导致肝癌的元凶
80%肝癌患者都发于乙肝:
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最大隐患,几乎有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而来。在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占全中国人口的10%,按全国现有的十三亿人口总数乘以这个百分比,潜在的肝癌患者就有一亿三千万之多。如此看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世界肝癌患者总数55%的数据统计也就不足为奇了。
乙肝病毒是如何破坏肝脏并使之逐步恶化成肝癌的:
乙肝病毒侵入肝脏后,在肝细胞内不断地大量自我复制并破坏肝细胞,肝脏的再生能力同样很强,但是被乙肝病毒破坏后再生的组织就已经跟原来的肝脏组织不一样了。皮肤被划开后再生的是疤痕,而肝脏被破坏后再生的就是一些肝硬化结节。越来越多的结节最终使肝脏形态发生了改变也就变成了肝硬化。如果其中的一个肝硬化结节发生了突变,那么就有可能形成肝癌。肝癌组织的生长是不受机体控制的,往往是疯长的过程或者发生转移,等到出现症状并被确诊时,往往到了让医生束手无策的晚期。
据介绍说广东的顺德和南海等地,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在这些地区家里常常有兄弟先后患上肝癌,其实这种现象多与乙肝病毒家族内传染以及肿瘤的家族遗传性有关。家里有一人被发现肝癌,如果对全家进行一次乙肝病毒DNA检查,就会发现家里其他成员也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这一部分人也有可能成为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固定的高危人群,肝癌也不例外。肝癌的高危人群,即是患肝癌可能性最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当中,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曾经有过肝癌病史的人群,他们曾经患过肝癌,因此肿瘤复发和再发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健康群体。除此之外,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也当列入肝癌高危人群的范围,因为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常见的原因。如果患有肝炎或者肝硬化,同样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之一。如果长期携带乙肝病毒,而且还长期大量饮酒,则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
肝癌疾病的主要两种患病人群
1、中老年。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是中老年,所以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在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中,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一点要注意。
2、男性。在肝癌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对这种情况男性要重视起来,这也是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为男性的原因,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也可以是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如何确诊
确诊的方式有:(1)实验室检查①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做肝功能检查,多数患者正 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损害,部分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升高,肝癌造成肝损害仅见于晚期肝癌患者。②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 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 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诊断标准 为: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以上;AFP在200微克/升以 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但临床中亦常常遇到这样的肝硬化患者,他们已经连续数年 AFP阳性,却没有出现“肝癌”的症状,所以,并不能说AFP 阳性就一定是肝癌。不过,这样的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随 对都有恶化的可能。同时也发现,不少晚期肝癌患者AFP 仍为阴性,所以,也不能说AFP阴性就不是肝癌。目前,AFP 仅作为诊断的参考。血清铁蛋白CSF)。是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 物,由于肝癌在生长过程中肝组织变性坏死,贮存于肝脏中 的铁蛋白大量流人血循环中。它取决于肝脏损...
肝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据调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亦与饮水污染、粮食密切相关,肝癌高发区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水源及食物中铜、铁、锌、镍的含量较高,而钼、锰、锌的含量低,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饮水及粮食中导致微量元素的不协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亦有一定关系。
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引发肝癌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各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可列为之首,因此乙肝患者尤其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要引起这方面的警觉意识并能够定期检查,对肝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是很有意义的。
肝硬化:在肝癌的演变过程中,多认为肝硬化可谓是肝癌的前凑,不管是酒精、药物还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肝细胞的反复损害与再生过程中可能发生间变和癌变,因此说肝硬化亦是引起肝癌的一大病因。
黄曲霉素:经研究证实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其达到肝脏后代谢物:环氧化物,可干扰DNA的正常转录;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因此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有助于肝癌的预防。
什么样的人会得肝癌
由于肝癌早期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大约七成左右没有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察觉。因此,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健康体检,40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要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AFP)检查。对我国约有六成肝癌高危人群来说,甲胎蛋白是十分实用的检查,可以在肝癌症状出现前半年到一年作出肝癌早期诊断。对于没有什么症状的早期肝癌来说,通过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能够筛查出大部分“小肝癌”。解放军第309医院放疗科匡山
有以下特征的人都属于肝癌高危人群,要做好肝癌预防工作:
一、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其中乙肝患者得肝癌的几率最高;相关推荐:乙肝可以治好吗
二、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三、长期酗酒者;
四、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五、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精神压抑者等都是肝癌高危人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