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卵巢癌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卵巢癌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0克,苍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陈皮6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12克,土茯苓18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8克,生地黄15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砂仁6克(后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服药7剂,腹胀略缓,能进少许稀粥,乏力减轻,稍心悸气短,仍怕冷,口腔黏膜部分愈合,淋巴结肿大无变化,大便通畅,尿略黄,舌脉同前,上方有效,继进7剂。

三诊:腹胀大减,饮食继续进步,稍感乏力,心悸气短基本消失,已不怕冷,口腔黏膜完全愈合,肿大之淋巴结减小,大小便正常,舌淡红略胖大,舌边齿痕不明显,苔微腻,脉稍细涩,上方去黄柏、砂仁,加莪术10克,石见穿30克,以增强抗癌散结之力,14剂。

四诊:腹胀消失,饮食基本正常,仍稍感乏力,肿大之淋巴结基本消退,舌脉基本正常。B超检查示双侧附件包块减小、腹水消退。后均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随症加减,长期坚持服用,每15~30日复诊1次,随访至今,患者仍然健在。

按:癌症一类,是为痼疾、恶疾,然治之得法,亦可却病延年及提高生活质量者。本案以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以扶正,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石见穿等平缓之抗癌散结药以祛邪,随症加减,有方有守,处处以固护胃气为念,俾脾气不败,正气不衰,邪气得以抑制。前贤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份胃气,便得一份生机”,洵为至理。

治疗输卵管堵塞哪些中药方能见效

少腹逐淤汤加减治输卵管堵塞

有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塭将减,白雄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黠淡,苔白腻,脉沉紧等寒湿凝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少腹逐淤汤加减来治疗输卵管堵塞。此方能够起到散寒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非常适合寒湿凝滞的患者。

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输卵管堵塞

有少腹疼痛,喜按,月经失调,白带量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弱等气虚血瘀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来治疗输卵管堵塞。治疗输卵管堵塞哪些中药方能见效?此方能够起到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功效,非常适合气虚血瘀的患者。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输卵管堵塞

有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疼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等肝气郁结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来治疗输卵管堵塞。此方能够起到疏肝解郁、养血通络的功效,非常适合肝气郁结的患者。

血府逐淤汤加减治输卵管堵塞

有少腹疼痛,位置固定,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有血块,舌质暗紫或有淤点、淤斑。脉弦细或细涩等瘀血阻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来治疗输卵管堵塞。此方能够起到活血化淤、散结通络的功效,非常适合有外伤、手术、刮宫、引产等病史的瘀血阻滞型患者。

夜里睡觉出汗吃什么好

建议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是知柏地黄丸,效果也是不错的,药物服用最好是见效后再巩固一段时间,多运动,在饮食上多吃点甲鱼、枸杞子、木耳等来食补。: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 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产后脱肛怎么办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陷固脱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枳壳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炙甘草5克大红枣9枚。加减:便秘者,加柏子仁9克全瓜萎10克(切)。脘闷纳少者,加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枳壳9克。伴腰酸者,加菟丝子12克。

2、肾虚治法:补肾益气固脱

方剂:益肾固脱汤(经验方)

组成:熟地12克山莱莫12克杜仲12克淮山药15克生黄芪20克制首乌12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五味子5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防脱

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12克黄芩12克黄连3克凤尾草15克槟榔9克白头翁10克升麻9克地榆12克焦山楂10克炙甘草3克

乙状结肠炎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腹痛、腹泻、肠鸣加剧,大便每日5~6次,便中带不消化食物及伴大量赤白黏液,自觉腹内烧灼及胀坠感。诊见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形瘦神疲,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无力。大便检查:脓血便,红细胞(+),白细胞 (+++),培养致病性杆菌阴性。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湿热内蕴大肠所致。治宜补脾益气升阳,清热解毒除湿。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黄芪、苦参、败酱草各30克,白术20 克,升麻、陈皮、黄连各10克,柴胡、枳实各12克,当归15 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 剂。

用药3剂,泻出大量残渣及黏液便,腹痛、腹泻、肠鸣减轻,食欲渐进。药证相符,按原方剂量减半,连进20剂,诸症悉除,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继服补中益气丸善后。随访年余,病未复发。

中医怎么治疗前列腺炎

1、属于阴虚火旺的前列腺炎患者,主要的表现就是手淫过频或者是性生活过多,腰酸腿软、周身乏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这种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可以选择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前列腺炎属于湿热壅滞型的多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原因,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利湿渗浊为原则。

3、肾阳虚损型的前列腺炎的表现为尿频,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中气不足的类型的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但是不会痛,会阴胀痛,神疲乏力、没有食欲。治疗的方法主要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5、气滞瘀阻型的前列腺主要是患病的时间比较长,比较难治愈,症状就是小腹或者是会阴感觉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狼疮性肾炎

1、热毒炽盛:症见高热不退,出血倾向明显,烦渴饮冷,甚则昏谵抽搐,或见关节红肿疼痛,舌红绛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见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抽搐加羚羊粉、钩藤、全蝎;关节红肿疼痛者可用宣痹汤加味。

2、肝肾阴虚: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发脱齿摇,腰膝酸痛,大便干结,或低热盗汗,尿赤灼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此类狼疮性肾炎宜滋养肝肾,方如归芍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加减。若尿热尿血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马鞭草、侧柏叶、大小蓟;若头晕耳鸣,加僵蚕、菊花、磁石。

3、脾肾阳虚: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狼疮性肾炎?症见全身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足跟疼痛,纳少腹胀,尿清便溏,或水肿明显,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脾肾,若无明显水肿,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等;若水肿明显,偏脾阳虚者以实脾饮加减,偏肾阳虚者以真武汤加牛膝、车前子等。若偏于脾肾气虚时,则以健脾益肾为主,脾气虚明显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用补中益气汤或异功散加金樱子、菟丝子、补骨脂;水肿重者,用防己黄芪汤或春泽汤;若肾气虚明显者,可用五子衍宗丸加党参、黄芪。

4、气阴两虚: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畏风,易感冒,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淡红或偏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细数。治疗此类狼疮性肾炎宜益气养阴,用参芪地黄汤或大补元煎加减。若见阴阳两虚者可用地黄饮子或参芪桂附地黄汤加减。

治疗痔漏的偏方

清热凉血

适用于因血热肠燥而引起的便血,或内痔出血和血栓外痔初起的病人。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等治疗。

清热利湿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肛窦炎和炎性外痔等病人。选方常用萆藓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清热解毒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和内外痔感染的病人。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泻热通腑

适用于因热结肠燥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大承气汤等加减治疗。

养阴润燥

适用于因血虚津乏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润肠汤、五仁汤或增液汤加减治疗。

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的病人。选方常用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减治疗。

补中益气

适用于小儿、年老体衰或经产妇,因气虚下陷而引起的直肠脱垂或内痔脱出不收的病人。选方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滋阴清热

适用于肛瘘痔疮等阴虚有热的病人。选方常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

活血祛瘀

适用于气滞血瘀,经络瘀阻的病人。选方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温阳健脾

适用于因脾弱阳虚或脾肾阳虚而引起便血的病人。选方常用黄土汤加减治疗。

身体盗汗怎么办

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虚劳中医治疗方法

一种治疗虚劳药物组合物:它采用纯中药配制而成,它主要是由炮制附子20-50g,太子参5-20g,川芎10-25g,茯苓10-20g,肉桂8-15g,大黄10-30g,枳实10-25g,山楂5-10g,黄芪10-30g,厚朴10-20g,干姜5-10g,甘草7-15g,白术10-20g,西洋参1-5g,成都方建曲15-30g组成。

肺气虚:治则:补肺益气。方药:补肺汤加减;如气阴两虚,可用黄芪鳖甲散加减。

脾气虚:治则: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如清气下陷,便泻不止,可用补中益气汤。

心血虚:治则:养血安神。方药:养心汤或炙甘草汤加减。

肝血虚:治则:补血养肝。方药:四物汤加味。

心阳虚:治则:温通心阳。方药:桂枝甘草汤加味。

脾阳虚:治则:温中健脾。方药: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金贵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味。

肺阴虚:治则:养阴润肺。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心阴虚:治则:滋阴养心。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脾阴虚(胃阴虚):治则:养阴和胃。方药:益胃汤加味。

肝阴虚:治则:滋阴养肝。方药:补肝汤加减。

肾阴虚:治则:滋补肾阴。方药:左归丸。

夜间大量出汗是肾病引起的吗

夜间盗汗多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建议就诊中医鉴别诊断后,再对症用药.

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失眠,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可以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方。

遗精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一)君相火旺证

治法清心安神,滋阴降火。方药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方中黄连清泻心火,生地滋阴清热;当归养阴润燥,酸枣仁、远志、茯苓宁心安神,莲子、天冬、熟地滋水养阴,人参、甘草宁心益气;黄柏坚阴泻火,从而使心火得清,相火得降,阴虚得润,遗精自止。若遗精频繁,心神不宁者,可加龙骨、牡蛎,既可宁心定志,又可收敛涩精。也可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若以阴虚火旺为主者,可改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

(二)肝火偏旺证

治法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或化肝煎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火,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生地滋养肝血,泽泻、车前草、木通引火下行兼泻肝经湿热。

(三)湿热下注证

治则清热化湿。方药八正散加减。泽泻通利湿热,黄柏清热澡湿,三药善走下焦,以清下焦湿热为主,茯苓、白术健脾燥湿,以杜生湿之源。若偏于肝胆湿热也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此型遗精忌用补涩之品。

(四)脾虚不摄证

治则益气健脾,摄精止遗。方药妙香散合水陆二仙丹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健脾生精,山药、茯苓健脾补中,兼以安神;远志、辰砂清心调神;木香调气;桔梗升清;芡实、金樱子摄精止遗。若以中气下陷为主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五)肾虚不固证

治法温肾益精,固涩止遗。方药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方中鹿角胶、肉桂、附子温肾补阳;熟地、山药、山萸、枸杞子、当归补肾益精血;菟丝子、杜仲补肾壮腰摄精;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固肾涩精止遗。若虚寒症状不明显,可用斑龙丸或秘精丸。若以肾阴虚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

(六)瘀血阻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生地、桃仁、红花、赤芍、牛膝活血化瘀;枳壳、柴胡、川芎、桔梗行气疏肝、散瘀。可酌加三棱、莪术等破瘀之品。

尿液浑浊中医辩治

一、辨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小便灼热疼痛,身热烦躁,口干不欲多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渗湿。萆薢分清饮加减。

2.脾虚气陷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或有内脏下垂,舌淡,脉弱。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加减。

3.肾阴虚证:小便混浊或有涩痛,心烦不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滋补肾阴。知柏地黄汤加减。

4.肾阳虚证:小便清长,时有尿浊,头昏无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温肾固涩。右归丸加桑螵蛸。五味子、龙骨等。

二、对症处理:

常用去尿浊中药:沙蒺藜、益智仁、桑螵蛸、芡实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治疗痔疮偏方

治疗痔疮偏方

1、气滞血瘀

治则

活血化瘀、理气通便。

方药

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川芎,赤芍,丹皮,枳壳,瓜蒌,槟榔,黄连,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加开水熏洗肛门。

2、湿热下注

治则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

防风秦艽汤加减。防风,秦艽,当归,川芎,连翘,槟榔,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3、脾虚下陷

治则

调理脾胃、升阳固脱。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相关推荐

中医论治外伤性运动神经元疾病

运动神经元疾病提倡以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本病以虚证多见,或虚实夹杂,一般的治疗原则为补脾益损,温养肾阳,滋补肝血,养阴祛湿,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辨证分型治疗 按照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本病可以分为以下证型。 脾胃虚损 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或有肌肉颤动,少气懒言,语音低弱,咀嚼无力,吞咽不顺利,口张流涎,食少,便溏,腹胀,面色淡白无华。舌体胖嫩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 治法:补脾益损,强肌健力。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肾虚损 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肌肉时有颤动,腰酸颈垂,畏寒肢冷

晚上睡觉出汗吃什么食物好

盗汗的表现,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肾虚引起的,这是常见的问题,及时调理,是很好恢复的。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是知柏地黄丸,效果也是不错的,药物服用最好是见效后再巩固一段时间,多运动,在饮食上多吃点甲鱼、枸杞子、木耳等来食补。 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 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

膀胱癌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证:小便频数、涩痛、灼热,尿血或尿浊,或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小蓟饮子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等。 2.阴虚湿热证:尿血,或伴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粘腻,肢体困重,消瘦,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滋阴清热化湿。知柏地黄汤加减。 3.脾肾气虚证:尿血,血色淡红,小便余沥不尽,或有涩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尿血,尿少,神疲乏力,

中药前列腺炎的药方

1、湿热壅滞型 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 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 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

盗汗吃什么药

盗汗在中医是属于阴虚引起的,多半是肾阴虚引起的,睡觉后会出汗,,出汗就会醒来,,出汗部位主要在胸口,后背,颈部,头颅,双膝内侧,大腿与臀部交接处等.有时也会自汗就是睡不着时出汗! 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 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

肛乳头肥大的偏方

1. 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7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生苡米30克,炒槟榔12克,甘草7克。若便中带血者,加赤芍、丹皮、地榆;大便次数多,泻而不畅,泻下秽臭者,加赤芍、当归、葛根、马齿苋。肛门肿痛者,加金银花、苦参;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大黄;嗜酒湿热下注者,加葛花。 2. 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当归10克,槐角10,黄连7克,天花粉12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7克。若大便带血者,加丹皮

中医怎么治疗前列腺炎

1、湿热壅滞型: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

补中益气汤用何方药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素体虚 弱,身疲无力,怀胎六月,胎仍不动,到了晚期,腹肚胀大,足肿 至腹,脸色苍白,脉象虚滑。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扶脾,补中固脱的功效。方由:党参15g,黄芪10g,当归10g,升麻10g,茯苓l0g,人参5g,陈皮6g组成。

中医如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一脾肾阳虚型:眼睑下垂或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无力,容易疲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夜尿多,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 二脾胃虚弱型: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舌体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气血两虚型:眼睑下垂或全身无力,面色萎黄或苍白,肢体瘦弱,饮食量少,声低气短,头晕乏力,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 四肝肾阴虚型:眼睑下垂,斜视或复视,下肢

​老人晚上出汗怎么办呢

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以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