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的症状表现
体温过低的症状表现
体温过低可导致所有生理功能的加速,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神经传导,精神的敏锐性,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幼儿时,将全身浸泡在接近结冰的水中所致的低温过低,可保护低氧时的大脑。
核心体温降低可导致冷漠嗜睡,手脚笨拙,精神错乱,易激动,虚幻,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但只要病人当未温暖,不应认为病人已死,直肠温度<34℃有助于与因心脏病,糖尿病昏迷,胰岛素过量,脑血管意外或滥用药物所致的类似症状相区别,普通的临床体温表不能测量体温过低时很低的体温,必须用特殊的低体温测量仪,若只有标准的临床体温表,汞柱不能升至34℃以上表明有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如何治疗
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体温过低治疗方法:
当发抖停止而嗜睡和精神错乱加重时,这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急诊。在评估病情时首先要防止进一步散热,若病人无呼吸,无脉搏并且看上去已死时,必须决定是否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若病人能快速到达医院,应开始心肺复苏并维持之。若离权威性医疗单位有数小时之远,则对心肺复苏有争论。
长时间的循环缺乏可引起永久性脑损害,即使处于深低温情况下也可发生脑损害;但若存在未被发觉的心跳时开始心肺复苏则可引起室性纤维颤动,后者若不能恢复到正常心律则可致死。因此少数专家认为若医院就在附近,可将心肺复苏推迟到在医院内获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后再开始。
在转运途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护理好病人,因刺耳的或突然的摆动可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纤维震颤,寒冷的心脏特别容易发生。失去知觉的体温过低的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必须用特殊的技术从体外和体内给予保暖。
在医院应立即采血分析血气和电解质而没有必要纠正血液温度;pH和PO2 应恢复到正常。若心脏复苏是必须的而且是能维持的,应立即将病人浸入含有45~48℃水的大浴盆中,使之迅速暖和过来。
在冰水内浸泡1小时或更长的病人,有可能复温成功而不留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核心体温到达26℃的病人也可获得恢复。因此在恢复温暖前,不要过早地宣布病人已经死亡。儿童的恢复较常见;而成人则较少见。在复温过程中,要特别当心,因为血pH,钾和钠可迅速发生变化。
宝宝体温过低该如何急救:
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6度视为体温过低。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因此很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现象。体温过低的幼儿一般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往往哭声低微,不肯吃奶,皮肤冰凉,血糖含量过低,皮下脂肪往往出现肿块等。体温过低的幼儿如得不到及时的料理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体温过低,一定要采取措施来提高体温或寻求医生的帮助。一般来说,提高体温有两种方法,我们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1、注意保暖:室温不应该低于20度,一定要给宝宝穿厚暖的衣服,应有棉斗笠,最好再在棉斗笠外放置一个或数个热水袋进行保暖.在给宝宝换衣服时更要特别注意。
2、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补充葡萄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有利于体温的回升。
体温过低不能吃哪些食物
很多疾病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不良习惯引起的,尤其是饮食上的不当,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加重疾病,因此,我们身体不适时,一定要都注意护理。当我们体温过低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下食物是不能吃的。
1、冰激凌:属于寒凉性的食物,可降低机体的体温水平,不利于机体产热。应该避免食用。宜吃温热性以及高脂肪寒凉的食物。
2、啤酒:能够增加肾脏的代谢能力,从而促进尿液的分泌,造成体温代谢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本病的恢复。宜吃温热的水果如南瓜。
3、冬瓜:具有很强的利尿特性,可刺激机体造成尿液的分泌增加,从而造成热量低 丢失,不利于体温水平的恢复。宜吃南瓜等行为温和一些的食物。
温馨提示:除了以上几种食物外,所有的寒凉性的食物、吃冰冻性的食物以及发物性的食物我们都要注意不能吃。
体温过低怎么办
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因此,在寒冷的地方,穿着保暖是很重要的。
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体外加热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体温过低是什么原因
寒冷季节(30%):
因长期暴露于任何温度,人体散热大于产热时,可引起体温过低,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
女性的激素分泌失调(30%):
女性体温过低是由于女性的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血管收缩扩张异常,血液循环机能下降,当血液循环不能正常得进行体温调节的时候,人体就开始发冷。
严重外伤(30%):
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
人体标准体温是怎样的
1、人体腋下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体内测量到的温度简称体温。人体腋下正常体温是36.5度,只要体温在36度—37度范围之内,都属正常。如果超出了这个温度范围,那么就是发热。一般认为,体温在38度以下的为低热,体温在39度以上的为高热。体温常常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年龄、运动、性别、昼夜、情绪等,都能影响到体温值,只要不超过正常的体温值的范围,都是正常的。
2、体温过低还可以用消炎药吗
一般来讲人体正常的体温应当维持在37度左右,如果是发炎引起的发烧在使用消炎药后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应当不再使用消炎药物。造成体温过低的原因很可能是消炎药物剂量过高所引起的,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引起的体温过低也可能不是其他的药物所引起的,如果其他药物的剂量过高也可能会引起身体发凉或者低温。一旦出现低温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3、体温过低的原因
体温过低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时也并不是病理性的因素,第一点就是运动量过少。对于正常的人来说,如果不参加任何的运动身体的细胞组织和其他器官都不会进行正常的代谢,体内的血液循环,也不会畅通。所以血液流通不畅了,体温也就下来了。压力过大也是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一旦压力过大肾上腺素分泌就会过于旺盛,血管就开始收缩起来,体温也会下降。
4、孕妇体温高
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的血管会稍微扩张,所以体温会比平常的时候略高一些,但有的时候也是由于一些疾病或者外在因素所引起的。例如洗澡水的温度过高也会引起体温升高,对子宫中的内环境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另一种就是由于生病所引起的体温升高,在怀孕的早期女性的免疫能力很容易出现下降,所以引起伤风感冒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时就应当注意及时的治疗,以免感冒病毒危害宝宝的健康。
5、体温高四肢关节疼
体温过高,而且四肢关节疼痛是由于一些炎症所造成的。特别是在高烧期间体内的炎症因子就会进一步扩散到关节等部位,引起酸痛的症状。当下引起高烧浑身酸痛最主要的原因是感冒所造成的。一般感冒后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而一些病毒支原体等其他的病菌入侵机体引起肌肉关节等部位酸痛。一旦发现体温过高四肢关节疼痛,应当及时的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
人的体温偏低的病理病因
因长期暴露于任何温度,人体散热大于产热时,可引起体温过低,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
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
体温过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当体温低于35 ℃时称体温不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发现自身患上了体温过低此病,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之外,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的日常饮食。这就需要我们对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解了。
1、大肥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且含有丰富的果糖成分,在体内分解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在体内代谢后也可以作为重要的供给能量来源给患者提供。500g直接咀嚼食用,也可以吃白砂糖。
3、黑米粥: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具有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机体热量的生成。200g直接食用。
温馨提示:对于体温过低的人来说,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吃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新生儿体温过低怎么办
新生宝宝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低于35℃,会出现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特征。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宝宝体温过低时,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2、新生儿的衣服、包被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
3、爸妈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明保暖不够,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热水袋保暖。
4、保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以自己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5、如果在采取了一定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很低,爸妈要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诊治
体温过低时怎么提升体温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我们体温过低时,需要做好护理工作。
体温过低时怎么提升体温分述如下:
多摄取能提高体温的食物,积极活动身体,如步行、保健操、体育运动等来加强肌肉的活动;积极浸泡热水浴等来提高体温,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体温升高的结果,肌肉、大脑、肝脏、以及全身细胞的代谢大大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胰脏的血液循环也变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血液中含有细胞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氧气、水、白血球、免疫物质等。血液循环差的部位(内脏)温度过低,容易生病,如果设法提高它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病就容易治好。
体温过低症及其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度)是由于核心体温的降低而导致肌肉和大脑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虽然对体温过低症伤员进行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使用鼓膜温度传感器或直肠温度计来测定其核心体温,但对于在营救现场的救治人员仍有必要对不同程度低温患者的低温症状进行细致的了解。
32~35度 轻度低温
无生气,思维混乱,颤抖,肌体协调能力丧失。当体温在34~35度之间时,大多数病人会剧烈颤抖。当体温下降到34度时,病人会出现健忘、发声障碍、呼吸频率升高。33度时的典型症状是运动性失调。一般来讲,轻度低温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正常,能够在复温后完全消除低温症状。
29~32度 中度低温
精神错乱,反射活动减慢。耗氧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大多数32度或更低体温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核心体温降到31度以下时,肌体不再能够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体温降至30度,病人可能发生心律不齐,会出现房颤。脉搏减慢,心输出量降低。体温降到29~30度时,瞳孔明显扩大,对光线的反应下降到最低,出现类似脑死亡状况。
低于29度 重度低温
皮肤寒冷,反应消失。28度时,肌体特别容易受室颤和心肌收缩的影响。躯体僵硬,呼吸停止,无脉搏,无反射,无反应,瞳孔固定。
当伤员被从低温海水里捞救上来后,救护人员能够观察测量到病人以下体征:脉搏缓慢甚至消失;呼吸缓慢甚至消失;胡言乱语、对疼痛或口头刺激无反应、步履蹒跚、意识不清;冰冷的皮肤;较低的直肠温度。严重体温过低症伤员可能还有救护人员不宜轻易发觉的问题,但它们对伤员能否生存下来有重要的影响。包括: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改变;不规则的心跳;脱水;身体深层组织和体表组织的温度差。
为了实施对体温过低症伤员的有效复温,普通的救护人员应该经过一定的低温复温培训,了解低温伤员伤情严重程度的辩别和诊断,了解复温的正确步骤和方法,了解现场复温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对于低温伤员的复温救治有时会受现场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实施最有效的复温。但无论怎样,救护人员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持伤员生存状态;采用隔冷保温措施,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复温治疗,避免伤员体温继续下降;并将伤员运送到有完善救护条件的医疗机构中。
对低温病人的营救,关键在于能否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复温措施,能否在伤员获救的30分钟内即实施复温救治,只有将科学的低温救治方法、先进的低温急救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救治人员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