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胃下垂
通过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胃下垂
中医认为,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通过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臑俞准确位置图 臑俞疼痛的原因
1.偶感风寒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臑俞出现疼痛现象,尤其是在初春或冬季,天气寒冷的情况下,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出现穴位疼痛现象。
2.身体出现局域性劳累的时候,也会导致臑俞出现疼痛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理,疼痛感会逐步增加。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人体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出现疼痛的时候,也会引起臑俞穴疼痛,通过适当的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缓解。
胃痛怎样能快速止痛
穴位按摩缓解胃痛
按摩穴位:足三里
简便取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食指+中指宽为1.5寸)、胫骨外侧旁一个横中指位置。
按摩手法:病人取仰卧位,可以用手指指腹对足三里穴位进行重点点按,也可以通过艾炙来帮助快速缓解胃痛。手拿艾条应该离足三里穴位3厘米高,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脏腑推拿缓解胃痛
具体做法:并且仰卧,操作者用手掌或者是掌根轻按肚脐以上以及肚脐左侧部位约100次,力度不宜过大,以人觉得舒适为宜;然后在慢慢用手掌根或者是拇指自上而下分推脊柱肌肉约5分钟,可以配合使用万花油等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姜葱敷贴缓解胃痛
使用生姜和葱头一起敷贴在胃部,能够帮助理气和胃从而缓解胃痛。
做法:将连须葱头30克,生姜15克,捣烂后一起炒烫然后放入布袋中敷在胃部半小时即可。
艾叶熏洗缓解胃痛
艾叶熏洗胃部能够帮助活络气血,缓解因为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痛、呕吐等不适。
做法:将一把艾叶加水煮沸20分钟左右,取热药汁液熏洗胃部,直到疼痛缓解。
伏地挺身缓解胃痛
伏地挺身的动作能够帮助打开胸腹部,有利于消除胸腹部出现的胀气、缓解胃部疼痛。
做法:趴在地上或者是床上,双手撑地,尽可能的抬起头部和胸部。头部尽量向后仰。
简易偏方缓解胃痛
1.将一个鸡蛋壳炒黄之后研成细末,加水吞服,能帮助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2.将茄子皮晒干后切碎,模拟吸旱烟的方法烧烟吸入,能够帮助缓解胃痛;
3.将马铃薯洗净后捣烂然后用纱布绞汁1杯,每天早上空腹饮用能够帮助治疗胃痛。
要注意治疗胃痛的偏方很多,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看是否符合自身使用,切不可盲目尝试。
饭后鞠躬可有效缓解胃胀
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因为饭后胃胀来就诊的病人。这是因为人进食后,食物积存在胃底部位,如果这个人消化功能不好,胃动力差,就会出现胃痛、胃胀的症状。而此时做一做弯腰的动作,使胃部前倾,就可以使胃内食物进入胃窦,促进排空,加速消化,从而大大缓解胃胀。这个方法尤其适合通过钡餐检查确定是“瀑布型胃”的病人。
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则不宜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类病人饭后鞠躬,由于重力作用食物会向食管反流,加重食管炎症状。
除此之外,四点建议:一是饭后多运动,哪怕只是散散步,或者在房间里多走动走动,坚持一段时间,胃胀就会明显缓解;二是吃完饭别马上睡觉,建议至少45分钟之后再睡;三是每次用餐八分饱即可,以减轻胃部负担,胃胀自会减少;如果胃胀严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胃动力药,消除胃胀、胃痛的症状。
胃下垂怎么按摩好呢
胃下垂问题定要及早治疗,否则会带给人很大的痛楚。平时晚上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治疗胃下垂问题,应该及时能拿捏腹肌,胃下垂的疾病和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关系。一旦病了之后会不会导致的身体体弱,元气亏损,脾胃虚弱等多种问题,通过按摩能够缓解胃部压力。胃下垂是属于胃部并没有在正常的位置上,通过按摩的方式能够及时的调整,平时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尽量多吃点清淡的东西,按摩手法能够帮助缓解痛楚,属于中医的物理疗法。
饭后运动一般都引起胃下垂,有人吃了饭以后就感到胃里很饱,饭后于是运动的程度会大一些,如果太猛了就会感觉肚子疼,这些也就是胃溃疡的症状,饭后如果就开始运动、或者经常的暴饮暴食,如果时间长的话就会导致胃下垂。胃下垂还跟我们的体质有关,有的人体质弱,腹壁的脂肪薄,脏器韧带比较松弛的人很容易得胃下垂。一般女性发生胃下垂的几率要大于男性。
如何对症按摩缓解胃痛
1、口服药物
胃炎患者平时可以常备一些缓解疼痛或提高胃动力的药物,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服用药片来缓解胃部的疼痛。
2、热敷腹部
当胃炎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拿一个热水袋灌满热水,将其敷在腹部,肠胃暖和了也可以缓解疼痛。
3、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适当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对肠胃也有好处,不仅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还给身体补充了营养。
4、按摩穴位
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按摩一些止痛的穴位进行缓解,如虎口穴和中脘穴。
虎口穴位于双手的虎口处,使劲按压此穴位有止痛的效果。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方与肚脐连线的中央处,在胃炎疼痛难忍时用指压法使劲按压此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痛。
5、多喝温开水
胃炎发作尤其是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在温开水中加少许食盐饮用,不仅可以温暖肠胃缓解疼痛,还能补充身体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
喝冰水胃痛怎么办 喝冰水胃疼怎么办
喝冰水后胃痛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用胃部,毛巾温度在50℃左右,敷15-20分钟,凉了就换一条,热毛巾敷于胃部,可以快速温暖胃部,缓解因冷刺激所致的胃疼。
喝冰水后胃疼主要就是胃部受寒所致,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喝上一杯温热散寒的生姜水或者红糖姜水,能驱散胃部寒气,缓解胃疼症状。
喝冷水后胃疼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缓解,可以按摩的穴位有内关和足三里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都可有效缓解胃疼。
内关: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若是喝冰水之后胃疼不止,还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可能是诱发了急性肠胃炎,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开药治疗。
孕妇失眠应该怎么调理
女性怀孕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失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妊娠反应而出现失眠是一种常见现象。孕妇失眠的调理该如何做?毕竟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的话,会对自己的健康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很多孕妇都经历过失眠的阶段,有的在怀孕期间一直有断断续续的失眠症状。孕妇出现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因为身体不适而出现的恶心和呕吐现象很容易引起失眠。孕妇还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孕妇如果出现了失眠,可以多注意以下方面。
少食多餐是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孕妇如果胃中无食会感觉不舒服,因此经常在身边备些食品,在饥饿的时候吃一些以缓解身体的不适。
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能吃太油,太辣,太腻的食品。
多吃姜。姜是一种健康食品,有很好的缓解胃部不适的作用,因此孕妇服用姜饮品可以缓解症状。晚上睡觉前喝些姜饮品,可以减少不适的可能性。
多按摩。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的疲劳,让孕妇提前进入睡眠。如按压合谷,足三里,胃俞等都可以缓解胃部的不适。每晚睡觉前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延长睡眠时间,较少醒来的次数。
孕妇如果出现了失眠,要重视失眠的调理。不妨先尝试一下本文列举出来的方法,相信只要您及时从心理和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失眠一定会好起来的。重点是要从心理上重视失眠的调理。
胃痛怎么办 穴位按摩缓解胃痛
按摩穴位:足三里
简便取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食指+中指宽为1.5寸)、胫骨外侧旁一个横中指位置。
按摩手法:病人取仰卧位,可以用手指指腹对足三里穴位进行重点点按,也可以通过艾炙来帮助快速缓解胃痛。手拿艾条应该离足三里穴位3厘米高,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孕妇七个月胃疼如何治疗
除了按摩穴位可以缓解疼痛之外,还有两种简单易学的姿势可以用来缓解胃疼。这两种姿势分别是跪姿前倾和站立弯膝,具体介绍如下:
1、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2、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太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非常有帮助。
按这四个穴位可有效缓解胃胀气
1、太白穴
对于那些平时吃饭刚吃一点就觉得胃胀,甚至还伴有有打嗝和呕吐感的朋友们来说,在平时多按按叫上的太白穴会有好处。太白穴位于脚部内侧,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是脾经的原穴,按压可以调理脾气虚弱,另外对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也有帮助。
2、内关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具有益气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功能,常按对胃部胀气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内关穴具体位置在前臂上,大家可以使用右手的三个手指并拢,平放在左手前臂内测,无名指对其左手腕横纹,则食指和手臂的交叉中点即为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机体免疫力及脾胃的好处。对于缓解胃胀气来说,按揉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4、背部腧穴
腧穴是一类穴位,包括肝、胆、脾、胃腧穴等四个。均位于背部,对于缓解胃胀气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需要借助他人帮忙,如果不能很好的确定穴位,也可以握拳,在背部中间滚动,微感酸痛的力度最好,一个穴位一分钟左右即可。
流感高发 按摩穴位可有效防治
点压迎香穴
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然后用中指尖点按此养生穴位,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先用力点住迎香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揉大椎穴
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此养生穴位。该养生穴位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点揉风池穴
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此养生穴位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指宽的一凹陷处。先用力点住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按足三里穴
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此养生穴位。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反应,然后用指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拿肩井穴
用一手的拇、食、中三指,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拿住肩井穴。此养生穴位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拿肩井穴,十分酸胀,提拿数次即可。两手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擦脸: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为止。
擦颈: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而止。
搓手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经常这样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达到保健养生功效。
拍胸背:最后用两手一前一后交替轻拍胸背部数十次。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 缓解胃痛
中脘穴是胃运行的灵魂枢纽,它的主要功用为健脾和胃,艾灸此穴位可以治疗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等胃及消化系统疾病,还可有效缓解胃痛等不适症状。
女性多运动锻炼可缓解痛经
平时多运动可缓解痛经
小步快走可有效缓解痛经
在网上和生活中,不少痛经女性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工作忙起来,东跑西颠,反而痛经没有那么厉害了。”这让一些人很疑惑:痛经不是提倡休息吗?运动会不会加剧疼痛?
对此,专家说道:排除疾病导致的痛经,如果平时或经前能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的确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她表示,有痛经史的女性可以坚持每天进行小步快走运动,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
她认为,通过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可以转移不少女性对痛经的恐惧,可以尝试。
缓解痛经小贴士
热水袋敷 对于下腹隐痛,尚可忍受的痛经,可以在家用热水袋敷,或喝热水红糖水来缓解。
按摩穴位 正确的按摩可以缓解疼痛,如按摩血海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按摩方法是先搓热两手,然后按在血海穴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分钟。按摩足三里穴(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拇指反复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