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有哪些
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有哪些
第一,速效胰岛素,作用迅速,起效快,一般用于抢救糖尿病急症或快速降低餐后血糖。
第二,预混胰岛素,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相似,用于1型、2型糖尿病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而且个人使用最多的一种,但价格较贵。
第三,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可以与短效胰岛素合用,降糖效果也不错,相当来说价格较便宜。
第四,甘精胰岛素,一般晚上九点左右注射效果较好,可以阿卡波糖合用,降糖效果好,餐后血糖也较平稳。但价格较贵。
总体来说,在平时使用时,第二和第四种胰岛素副作用相对较小,易于控制。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注射部位萎缩、疤痕形成、感染等。要注意不断摸索,克服其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胰岛素的不同种类,他真力与我们人体的不同机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胰岛素还作用于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对身体的一些血糖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治愈作用,了解了以上的胰岛素种类之后,希望在以后的选择当中能够给你有所帮助。
打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注射胰岛素可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实施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血糖长期严格控达标,使其糖、蛋白质、脂肪、水、盐及酸碱代谢平衡维持正常,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最好的控制。
六种常见的胰岛素:
1、普通胰岛素:由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引起过敏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不宜长期使用。
2、基因工程胰岛素: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营养不良。
3、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制剂。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4、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又称中性人短效胰岛素,结构与天然的人胰岛素相同,可减少过敏反应,避免脂肪萎缩及避免产生抗胰岛素作用。血液中胰岛素的t1/2 仅几分钟,因此胰岛素制剂的时间作用曲线完全由其吸收特性决定。
5、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30R):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以诺和灵30R为例,含30%可溶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6、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为一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其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阻断了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六聚体和二聚体能迅速地解离为单体而有效地吸收,迅速发挥降糖作用,不需在之前很久就注射,提高了治疗的灵活性。
打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可以增加肌肉、脂肪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容易进入细胞内,促进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促进糖氧化,促进糖变成脂肪,抑制糖异生,而起到调控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并使之转运到脂肪细胞内储藏起来,同样也可以直接促使脂肪细胞合成少量的脂肪酸,并且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来抑制脂肪分解。如果胰岛素不足,由于糖代谢提供能量不足,导致大量脂肪分级,则会形成大量的酮体而形成酮症,严重可致酮中毒。
胰岛素可以通过抑制肝的糖异生等多个环节来促使蛋白质的合成。正常情况,全身组织必须有胰岛素才能合成蛋白质,而且胰岛素可以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不足则会使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
胰岛素可以促进钾离子进入肌肉和肝细胞,降低血钾含量,若胰岛素不足,可以饮多尿使钠、钾氯、钙等排出量增加,可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射前的准备
1、准备酒精棉球、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和胰岛素,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在针筒上直接标有胰岛素的计量单位(u)。胰岛素的温度应当达到室温。胰岛素如果被冷藏保存,应当提前取出,放在室温下;
2、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
3、核对胰岛素的种类: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4、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若有沉淀、变色时不要使用;中效、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浊悬液,若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液体内有小块状悬浮物,瓶壁有冰霜样的物体黏附时不要使用,药瓶有破损不要使用;
5、明确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注射前一定要明确应该注射多少单位胰岛素,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6、洗净双手;
7、中、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当将药物在手掌上轻轻滚动数次,使药物混合均匀。
二、注射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必须注意,一定要在准备好食物之后再注射胰岛素,避免因进食不及时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注射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
上臂前外侧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和腹部(离脐2cm外的区域)。胰岛素注入的部位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局部运动可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活动肢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洗热水澡或按摩可以使胰岛素在注射后很快起效。如果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可选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以免因胰岛素不易通过变厚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四、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轮换有助于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沉积,可避免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增厚,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把每个注射部位分为面积2cm×2cm的注射区,每次注射选择一个注射区,两次注射点间隔2cm。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连续几次注射。注射部位的轮换可按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待轮完,换另外一个左右对称的部位。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五、胰岛素的抽取用酒精棉球消毒胰岛素瓶的橡皮塞,如果启用新瓶,将橡皮塞上的保护层去掉,但千万不可将橡皮塞打开。
去掉注射器针头的针帽,轻拉针芯,让针芯的黑标志达所需注射的胰岛素的刻度,使空气抽吸入针筒。针头插入胰岛素瓶内并确定针头在瓶内,轻压针芯将空气推进瓶内。这样可以避免药瓶中出现真空。
将瓶底向上针筒在下,针头在瓶内胰岛素液面下,左手拿瓶右手拿注射器,轻拉针芯,抽取比所需剂量多2单位的胰岛素。检查注射器中有无气泡,如果没有,将针芯上推至所需剂量即可。如果注射器中有气泡,应将针管直立(针头朝上),用食指轻轻弹注射器上端使气泡升至最顶部,并上推针芯至所需刻度的位置,将气泡和多余的胰岛素一起排出。
六、胰岛素的混合有时需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从而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性质发生改变。步骤是先将针头插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内,注入相当于所需胰岛素用量的空气后拔针,注意此时针头不能接触胰岛素药液。然后按上述胰岛素抽取的步骤抽取准确量的短效胰岛素,拔除针头。轻晃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将其混匀,瓶口向下,插入已抽取短效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轻拉针芯,即可见胰岛素进入针管内,直至所需刻度后,拔出注射器。
七、注射方法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体瘦者和儿童以45°角进针注射,体胖者以90°角注射。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拔针时不能改变方向,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5~8秒,但不要揉。整个注射过程,保持肌肉放松。
八、注射器的重复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出现毛刺、倒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所以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经济条件差可重复使用,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只能本人重复使用。②注射器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③除了干净的皮肤及胰岛素瓶塞外,不要让针头接触任何其他物品,否则需更换。④针头弯了或钝了后不应再用。⑤不要用酒精擦拭针头。⑥尽量减少重复使用次数,反复使用不要超过10次或3天。
九、减轻注射时疼痛的技巧
1、胰岛素需放至室温下;
2、待消毒皮肤的酒精挥发;
3、注射器中无气泡;
4、进针要快;
胰岛素注射位置能随便选吗
正确方法要知道
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 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根据种类选部位
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即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定期检查注射部位
即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判断并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淤斑、感染的部位。如果发现皮肤硬结,请确认出现硬结的部位及硬结大小,避开硬结注射。
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即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例如: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应该一直选择在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换到其他部位)。每周按左右轮换注射部位(例如:大腿注射可以一周打左边,一周打右边)。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不要立即拔针
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注射完毕后立即拔出针头可能会发生漏液的现象,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从而影响降糖效果。对此,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应置留至少10秒钟再拔出。注射后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头均属于医疗污染锐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会伤及他人,还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糖尿病用胰岛素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岛素和30%正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有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
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基础量胰岛素的补充。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例如德谷胰岛素。
2.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围手术期,感染,妊娠
3.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可用于静脉滴注治疗酮症酸中毒等重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目前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有下述几步方案。
①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监测血糖,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U-4U。
②每日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优点是方便,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
③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④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种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应该不会很陌生。糖尿病人通过胰岛素来治疗,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对于疾病不要太过悲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疾病治愈的保障。
短效避孕药的种类用法
短效口服避孕药分为单相片、双相片、三相片,主要成分均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以28天为一个完整周期进行服用。单相复方口服避孕药每一片的剂量是相同的,常见单相口服避孕药为每盒21片,每天服用1片,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接着服用下一盒。
双相片和三相片又称多相片,双相片一盒中有两种剂型,三相片一盒中有三种剂型,需要按照包装指示顺序服用。我国市面上的短效口服避孕药以单相片为主,常见品牌包括优思明、妈富隆、达英35等等。
虽然部分短效口服避孕药为非处方类药品,可以在药店直接购买,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最适合的成分与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在医师或药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胰岛素的品种
来源: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在β细胞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45343345)。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75、55、6075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未经过蛋白酶水解的胰岛素原,一小部分随着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胰岛素原的生物活性仅有胰岛素的5%。
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皮下)。(例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皮下、肌内、静注)。(如普通胰 岛素、正规胰岛素)
3、中效: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皮下)。(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4、长效: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75527两种。(精蛋白锌胰岛素)
5、超长效:注射后3-6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6-24小时(皮下)。(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6、预混:注射后0.5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24小时(皮下)。(双时相胰岛素)
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胰岛素泵模拟人体胰岛β细胞的生理分泌功能,24小时连续动态补充胰岛素。输注方式分为基础量和餐前量。
基础量:指模拟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规律,24小时持续微量输注的胰岛素量。其主要用于控制夜间、空腹及餐前血糖。
餐前量:指模拟人体用餐后快速分泌的胰岛素量。其主要用于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
胰岛素泵的适用范围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脆性、难治性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生活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
围产期的糖尿病患者
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的比较
初用胰岛素患者的剂量估计
病情轻,血糖基本保持正常,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2-0.4单位/ kg/日。
病情稍重,血糖较高,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5-0.8单位/ kg/日。
病情严重,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8单位/ kg/日以上。
以上就是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才能够治疗疾病,错误的使用方法,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何胰岛素高还注射胰岛素
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9年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发现,胰岛素和C肽一直比较高,血糖不稳定,餐前约8mmol/L左右,餐后一般为11~12mmol/L左右。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配合使用迪氏糖锭(二甲双胍类)。我疑惑的是,我体内胰岛素已经过高,为什么还需要补充胰岛素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莉军:您患糖尿病的病史较长,因此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胰腺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体内仍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二甲双胍类药物具有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的作用。因此医生开出的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类药物是正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当空腹胰岛素值高于15mIu/ml时,提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此时需使用胰岛素类药物以助于胰腺β细胞的修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胰腺β细胞的修复程度酌情减量,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不再服用胰岛素类药物。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偶尔可以一起拿周围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糖尿病吃药降不下来怎么办 按时吃药为什么血糖还高
如果糖友发现自己血糖升高或波动大时,不妨先问自己7个问题。
1
最近有没有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烦恼、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都会引起糖友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
有没有出现应激情况?
感冒发烧、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梗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都可以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3
睡眠好不好?
糖友每天需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时间失眠或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如果发现血糖有较大的波动,可以先试着睡前1小时内不要看电视、不做运动不喝浓茶咖啡等,也可以咨询睡眠门诊医生积极治疗失眠,当失眠、熬夜的情况得到改善了,再测测血糖。
4
药物用法是否准确?
降糖药的种类很多,用法也不同,若使用不当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用药,糖友千万不可以自行更改药物的种类、用量以及用药时间。
5
有没有控制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它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及控制体重。但饮食控制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严重偏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者饥饿性酮症。
6
有没有坚持运动?
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运动贵在坚持,断断续续的锻炼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想要控糖好,长期坚持运动少不了。
7
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难以维持血糖稳定的现象。
胰岛素抵抗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这种情况的患者与胰岛素分泌量不足的患者治疗方法不一样,应咨询专业医生,明确情况再对症治疗。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不得不知的副作用
疼痛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皮肤感染
严重感染少见,但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皮下淤血
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脂肪垫
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体重增加
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降糖药,可减轻肥胖。
胰岛素抗药性
常见于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外溢
当胰岛素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用量不准。使用诺和笔注射时,此种情况较常见。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拨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