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通天穴的定位在哪里

通天穴的定位在哪里

通天的准确位置

通天穴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快速取穴法:正坐位,取一根标明三等分的弹性皮筋,使其两端分别对应在前,后发际的七点,从前发际向后1/3处旁开2横指,按之有痛感处,即为该穴。

按摩通天的作用

天气通于肺,鼻为肺之窍,通天有利肺通鼻,清热除湿的作用,长期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头痛,眩晕,鼻塞,鼻渊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治疗,面瘫,颈痛,三叉神经痛和支气管炎等症;配合迎香,合谷可以治疗鼻疾;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能够治疗头重眩晕;配迎香,上星,有清热通利鼻窍的作用,能够治疗流鼻涕,鼻疮;配人中,内关穴,有回阳固脱的作用,能够治疗虚脱症。

通天对症按摩疗法

1.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该穴,做环状运动,每日1-3次,每次2-3分钟,以祛除鼻渊。

2.将拇指置于通天上,用指腹按揉1-3分钟,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指腹按揉穴位,按顺时针方向揉1分钟,再按逆时针方向揉1分钟。

在家如何自己刮痧图解

头部线路

头部两侧

从两侧的太阳穴开始,往风池穴、头维穴、颔厌穴方向进行刮拭。

头顶

从百会穴开始刮拭,一直到卤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一直到临泣穴为止。

后脑勺

从百会穴开始刮拭,一直到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然后打至,就完成了后脑勺的刮痧。

按摩鼻子鼻炎 通天穴

鼻炎患者按摩通天穴能够缓解鼻炎鼻塞伴随的头疼、头重等不适。

位置:位于头顶端往左右耳方向稍微朝下方的位置。

按摩方法:以支撑侧头部的方式,用拇指指压。可缓和慢性鼻塞所引起的头痛、头重症状。从本穴位到头顶部或颈部附近加以摩擦更有效。

通天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正坐或仰卧,在头部,于前发际中点上4寸,旁开1.5寸处为通天穴。

通天穴属膀胱经,位于巅顶部,通百会而入络于脑,是人体身通于天气之穴,依据中医的观点,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故此穴有疏风清头,通利鼻窍作用,且力强功专,是治疗头部疾患和各种鼻病的要穴。

通天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通天对症针灸疗法

治疗时取坐位或仰卧位,针尖向后,平刺通天穴,进针0.3-0.5同身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3-7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活络通窍。主治头痛,半身不遂,鼻塞,鼻衄,眩晕,目赤肿痛。

注意:请专业医生操作;由于通天是头部穴位,起针后要按压片刻止血。

头部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头部可以刮拭哪些地方

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颌厌穴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通天穴,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

通天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通天的准确位置

通天穴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快速取穴法:正坐位,取一根标明三等分的弹性皮筋,使其两端分别对应在前,后发际的七点,从前发际向后1/3处旁开2横指,按之有痛感处,即为该穴。

按耳穴能祛斑

很多爱美的女性天生脸上就会长雀斑,尤其到夏季就显得更为突出。雀斑会严重影响到形象与气质,有了雀斑当然要找方法祛除。最近,日本“MSN”网站介绍了一种耳穴按压法,有助消除斑点、皱纹等皮肤问题。

应付斑点、皱纹之类皮肤问题主要用到三个穴位:内分泌穴,定位于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肾上腺穴,定位于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肺穴,定位于耳甲腔中央凹陷处。用食指和拇指沿着屏间切迹一路按压刺激内分泌穴和肾上腺穴,用拇指指甲掐压肾上腺穴效果更好;肺穴可用食指点按。坚持按摩2周左右,面部皮肤比以往白嫩,褐色斑点也会变浅。

通天的准确位置图片 通天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作用:通天穴属膀胱经,位于巅顶部,通百会而入络于脑,是人体身通于天气之穴,依据中医的观点,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故此穴有疏风清头,通利鼻窍作用,且力强功专,是治疗头部疾患和各种鼻病的要穴。

相关推荐

晚上立即止咳方法 按摩立即止咳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骨蒸潮热等。 腧穴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每次5分钟。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肩背痛、肩周炎、手臂麻木、网球肘。 腧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3分钟,每天数次。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宜。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痉挛疼痛。腧穴定位:在肘区,肘

按摩哪个部位调理月经 调理月经特效穴按摩

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是补养肾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首选要穴,也是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特效穴。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按摩手法:用手掌贴于穴位上,顺时针按揉,至发热为度,每次10分钟。 本穴位于小腹部,为胞宫所在之处,该穴具有良好的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症。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摩穴位,力度适中,至发热为度,每次5分钟。 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具有活血化瘀,

眩晕症按摩图解 眩晕症按摩特效穴位

率谷属足少阳胆经,按揉此穴有清热熄风,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呕吐等症。 腧穴定位: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稍用力按揉两侧率谷,每次3分钟。 头窍阴是胆经要穴,有理气镇痛,开窍聪耳的功效,常按此穴有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 腧穴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到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稍用力按揉两侧穴位,每次3分钟。

支气管炎推拿手法图解 支气管炎推拿特效穴位

本穴为肺经腧穴,是肺经脉气所聚之处,具有调理肺气,通络止痛的功效。 腧穴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缘凹陷中。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次2分钟。 本穴为肺经腧穴,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能有效缓解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腧穴定位:在手掌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伸出手掌,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3分钟,两手交替进行,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度。 本穴是肺经和大肠经的络穴,患有头痛,头晕,咳嗽,咽喉肿痛等颈项部位病症者,按压列缺穴都

乳腺增生怎么按摩 乳腺增生特效穴按摩

本穴为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位于两乳之间,能行气解郁,可治疗乳腺系统疾病。 腧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按摩手法:手握空气,以不感到疼痛的力度敲击膻中穴,每次2分钟,每天2次。 本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乳化瘀,宣肺理气的作用。 腧穴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每次2分钟,每天2次。 本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清热消肿,止咳平喘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等乳部疾病。 腧穴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按

妇科病按摩治疗图解 乳腺增生按摩治疗

本穴为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位于两乳中间,能行气解郁,可治疗乳腺系统疾病。主治产后少乳,乳痈,乳癖,咳嗽,气喘,胸痹心痛,心悸等症。 腧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按摩方法:手握空拳,以不感到疼痛的力度敲击膻中穴,每次2分钟,每天2次。 本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乳化瘀,宣肺理气的作用。主治乳痈,乳癖,乳汁不足,胸痛,心闷等症。 腧穴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每次2分钟,每天2次。 本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清热消肿,止咳平喘的作用,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

肩周炎推拿手法治疗 肩关节炎按摩特效穴位

肩周炎发病与阳气不足关系密切,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阳明大肠经是手三阳经中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经常刺激三间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腧穴定位: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指尖按,掐,揉三间穴。刺激该穴的同时可活动肩部,以增强疗效,每次10分钟,力度适中,至有酸胀压痛感为度。 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循行于颈肩部,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对颈肩部疼痛,上肢酸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腧穴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鼻塞 鼻塞自我按摩方法

以两手食指的侧面按压鼻翼的外上角,鼻眶骨缘间1-3分钟,直至胃酸,有欲流泪感为止,若为感冒鼻塞,除指按外,还须轻度揉动,如果鼻出血,要紧按穴位,不要移动,由轻而重的按压。 在鼻翼下外缘中部与鼻唇沟之间取穴,用双手食指之间,由轻入重按压1-3分钟。 用双手食指指腹由鼻翼的两侧推至眉心(印堂穴),然后再向左右抹眉,反复做10-20次,直至有热感时为宜。 在百会穴前1寸,旁开1.5寸处取通天穴,用双手中指之间由轻到重按压1-3分钟。 用双手拇指指腹用力反复推搓风池穴1-3分钟,至微有热感。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