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洁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方法1:认知领悟疗法。
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洁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
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昧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抒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但患者对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
方法2:厌恶疗法。
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方法3:满灌疗法。
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
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对于洁癖症的治疗,需要自己回到心理强制认同的轨道,将自己的心理认知推翻。如果自己的洁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社交,那么这时候除了咨询心理疾病医生,还需要进行必须的精神药物治疗,甚至物理治疗,我们需要正确面对洁癖,正确治疗洁癖。
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因为他们觉得即使干净的东西,也不干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清洁的维护上,活的很累。
洁癖患者更易生病。洁癖跟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70%的洁癖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产生的生理基础。而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压力过大,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外界不良刺激也会诱发洁癖。
通常,患者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通过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从原来每天洗30遍,每次洗10分钟,减少到洗20遍,每次7分钟,直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特别难受,但是需要忍受痛苦,让患者意识到,治愈不再难。
精神洁癖的治疗
精神洁癖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行式,强迫症的治疗一般主要是几种治疗方式,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最近还有研究手术治疗,但是对于这种手术治疗方式,我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强迫症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对于脑部的手术治疗,一定要慎之,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案例支持,最好是不要选择这种治疗方式。
强迫症对人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它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出现心理压力等等。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就是强迫与反强迫,所以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心理治疗,调整强迫与反强迫的心理斗争。
因为心理治疗对于强迫症是最有效果的,所以我们着重介绍的就是心理治疗,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主要是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等等。而在行为疗法中,系统脱敏与冲击疗法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所谓系统脱敏法(脱敏法),是按照系统程序,运用“对抗”原理,循序渐进地让患者逐步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冲击疗法的基本原则和脱敏法恰好相反,病人将在突然之间面对大量的自己所惧怕的情况(对象),甚至于过分地和这些惧怕情况接触。这种“冲击"而来的刺激会对患者造成猛烈冲击,使病人无法产生通常的“惧怕”的心理反映,当忍耐过短暂的紧张后,便会不再惧怕。比如,对患有强迫洗涤的人,突然让他变得浑身脏兮兮的,他也就不再担心一些细微的脏了,有可能就把怕脏的心理除去了。但是,由于这种刺激是突然间面临的,有些患者会承受不了,反而产生极度恐慌,因此,泛滥疗法在选择治疗对象时要特别注意,同时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一般是需要原因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强迫症也是一样的,很多患者的强迫症与过去的不幸遭遇和曾受到的心理创伤有关。把内心的痛苦、恐惧以及紧张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也就降低了恐惧,缓解了紧张。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行为疗法强迫症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进行一些自身性格和生活上的调节。
1、认知调整——强迫症并不可怕
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治疗强迫症就是要以个人意志战胜恐惧心理,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治疗的关键是要对强迫症有正确的认识,许多患者对强迫症状产生疑病观念和紧张情绪,这在增加了心理负担的同时又使强迫症加重。所以,患者首先要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包括产生的原因、性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这样就会消除顾虑,树立战胜强迫症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性格调整——换个角度去思考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的强迫性人格,即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此,强迫症患者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任性、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钻死理,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这种强迫性观念来源于对自己应考能力的信心不足,如果自己有自信心,何必在意别人的竞争?因此,对强迫症的治疗,需要帮助他们改变原来的不良人格,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独立、豁达、自信的良好人格。
1、不做完美主义者——相信努力就好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强迫症患者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2、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当患者反复进行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容易使自己产生强迫联想和回忆的环境中时,就开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小说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经常联想的事情。
3、调整生活状态——学会自我放松
强迫症患者应适当地的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减轻了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进而引发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也就会逐渐减轻。
同时,患者在每天晚上入睡前或出现症状时,可以深呼吸放松情绪,在缓缓地吸气和呼气的同时,在心理进行默数次数,即“数息”,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有一点需要说明,对强迫症的治疗不能采取硬性对抗措施,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比如在初级阶段,当患者强迫自己不停洗手时,不要强行阻止,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强迫症的症状严重性是和压抑度成正比的。医者要顺其自然,想洗就洗吧;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弄清楚自己症状的原因和本质以及治疗措施后,就会渐渐有意识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因此,在患者逐渐恢复自我控制能力时,再加以适当的劝导,效果会更佳。
强迫症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心理疾患,其发病时间可以长达7年左右。要避免青少年出现这类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都要注意青少年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发展情况,既要发展智力因素,也要发展非智力因素,既要注重理性思维的训练,也要注重非理性思维的培养,要使他们保持心理发展的平衡。
强迫症在心理疾病中,是比较顽固的,尤其是强迫思维的朋友,自我调整很难,如果严重,最好是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来调整!
洁癖最佳治疗方法
建议:针对洁癖最佳治疗方法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洁癖最佳治疗方法为你解答如下: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认知疗法的主要说法:
1、事实根据:①乡下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体更健康;②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见彩虹,温室的花朵更经不起考验;③ 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着疾病发作;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④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没得,但强迫正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认知领悟疗法: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洁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抒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但患者对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
厌恶疗法: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应该怎样有效地治疗洁癖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洁癖怎么办
洁癖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过度的洁癖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大损害,有很多人因为过度洁癖,在造成心理上存在疾病,所以在对洁癖治疗的时候,都是需要很好的方法,那洁癖怎么办呢,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人们自身在有洁癖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改善,这样对自身各方面,才会有很好帮助。
很多人对洁癖并不是很了解,这主要是指一些人群非常的爱干净,可以说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而且对自身的东西别也是不能碰触的,那有洁癖怎么办呢?
洁癖怎么办:
1.药物治疗
新型抗抑郁剂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
2.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3.心理治疗。
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至少有下述症状之一:
(1)强迫观念。
(2)强迫情绪。
(3)强迫意向。
(4)强迫动作。
3.患者清楚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别人或外界强加给他的;患者认为症状反复出现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病因
1.遗传
洁癖有遗传倾向。
2.不科学的教育
例如父母严厉地要求小孩子常洗手,不要弄脏衣服。
3.精神打击
例如遭遇破产、挫折。
通过以上介绍,对洁癖怎么办呢,以上都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对这些治疗方法选择,在改善这样问题上,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不过在对这些方法使用的时候,要适当进行,这样对自身健康才不会有任何的损害。
洁癖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满灌疗法: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
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认知领悟疗法: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洁癖患者亦是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则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
如何治疗性洁癖
第一步正确识别
性洁癖存在一些临床反应:如在亲吻、爱抚和性生活中是否出现异常的味觉或嗅觉,是否不由自主地联想或注意到脏的意象或清洗行为,如在性爱时总是注意到床边一小块来不及清理的角落,心理上产生厌恶行为,使性爱无法正常进行,那么这就是性洁癖的征兆了。
如果客观上双方已经足够卫生,那么,性生活中对 “ 脏 ” 的厌恶感越强,性洁癖就越重。
第二步寻根探源
初步确诊后,要敢于面对,并寻根探源,以对症下药。
1 ,及时记录性生活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
2 ,结合童年经验和青春期经历对自己做一次总结分析。
综合性洁癖的心理动因,找出线索,明确症结所在。
3 ,参照书籍,考察自己。
你可以参考一下相关的心理书籍,考察一下书中其他人性洁癖的根由,在对比中加深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实在找不到头绪,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三步最具操作性的性洁癖疗法——脱敏疗法
虽然性洁癖不过是自身经历的心理错觉与产物,但要摆脱性洁癖绝非单靠压抑就能成功。
要指望长期忍耐就能“习惯成自然”,而要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寻求心理脱敏,靠积极的、循序渐进、由弱及强的性热情来取代性洁癖。
什么叫洁癖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
患者表现为: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患者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不仅如此,患者还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可是过不久又重复,时间一长,就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洁癖症的表现 洁癖的症状表现
肉体洁癖又称为性洁癖,常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由于错误的性观念,认为月经很污秽,两性生殖器官很肮脏,从而不愿意过夫妻生活或是十分排斥夫妻生活。或是理性上认识到是清洁的,但心理上不由自主地觉得脏。
行为洁癖者主要表现为忍不住反复多遍洗澡、洗手,吃个水果要泡3个小时,书的边缘要摆放的非常整期、梳妆台、厨房灶台、地平面不能有任何杂物。总感觉外面的世界充满着细菌,不安全、不卫生。
精神洁癖有时候是以一种比喻的说法出现,并非是思想上的纯洁、干净,而是指对事情要求极度完美,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别人有任何不道德的想法,而实际上这些想法会常常冒出来;精神洁癖还可以指对不同的意见加以排斥。
洁癖的预防
“洁癖”并不是讲卫生: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但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中医帮你克服洁癖心理
洁癖患者更易生病。洁癖跟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70%的洁癖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产生的生理基础。而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压力过大,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外界不良刺激也会诱发洁癖。
系统脱敏疗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疗洁癖的手段。通常,患者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通过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从原来每天洗30遍,每次洗10分钟,减少到洗20遍,每次7分钟,直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特别难受,但是需要忍受痛苦,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或通过运动分散注意力。一般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就会感到真正轻松了。
精神洁癖是指什么 精神洁癖的治疗
精神洁癖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行式,强迫症的治疗一般主要是几种治疗方式,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洁癖强迫症这些方法可以治疗
1、满灌疗法: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
2、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3、认知领悟疗法: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4、洁癖患者亦是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则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