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吴芋的注意事项 降逆止呕

吴芋的注意事项 降逆止呕

吴茱萸是性热的中药,入脾经,对于因腹部受寒导致的腹部冷痛、呕吐泛酸的情况,在《伤寒论》记载用吴茱萸配伍生姜、人参等药的方剂吴茱萸汤,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用吴茱萸还是建议在医生的医嘱下合理用药。

枇杷叶煮水的功效 降逆止呕

枇杷叶煮水有泄热苦降,下气降逆之功,对恶心呕吐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出现恶心或呕吐,取适量枇杷叶加清水煮制,取汁液饮用,能很快缓解呕吐的症状。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陈皮泡水喝降火吗 陈皮泡水喝的功效

陈皮泡水喝有助消化,理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首先有助消化的作用,陈皮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可以促进人的食欲。其次,陈皮有理气健脾的作用,陈皮性温,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如果是有胃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情况都可以用陈皮来泡水喝,另外一个方面,陈皮有燥湿化痰的这种功效,陈皮所含的有效成分是柠檬烯,柠檬烯可以刺激和扩张支气管,很容易使痰液容易咳出来。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木耳鸽子汤的做法 功效

润肺止咳、补气止血、降逆止呕、化痰止咳、散寒解表。

姜汤对咳嗽有效果吗

可以的。煮生姜汤时加入橘皮效果会更好。

方中,橘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可理气和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古籍《泊宅编》曾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橘皮含挥发油、橙皮甙、川陈皮素、甲氧基黄酮等成分。挥发油有轻度刺激性祛痰作用;川陈皮素能扩张支气管,起平喘作用。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可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两者合用,有降逆止呕、行气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适合喉中有痰的寒咳患者佐餐服用。

中医治疗呕吐方法大全

偏方治疗

1、饮羊奶治反胃干呕

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2、醋矾糊外敷止呕

方剂: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

功效: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3、萝卜蜂蜜止恶心呕吐

方剂:萝卜1个,蜂蜜5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恶心呕吐。

4、白胡椒半夏治呕吐

方剂:白胡椒、制半夏、鲜姜等份。

制用法:前两味共研细末。鲜姜煎汤。以姜汤和面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调匀并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汤送下,每日2次。

功效:暖肠胃。用治呕吐(包括胃炎,幽门肥厚、狭窄,胃癌初期等的呕吐)。

5、甘蔗姜汁治吐食干呕

方剂: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

制用法:甘蔗汁是将甘蔗剥去皮,捣烂取的汁液。姜汁制法与此同。将两汁和匀稍温服饮,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止呕。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相关推荐

宝宝吐推拿手法图 热吐推拿手法

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

耗油白灵菇的做法 功效

降逆、杀虫消积、增强免疫力、降血脂、促进肠胃蠕动、补充营养。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

法半夏具有降逆的功效,可用于各种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吐,应配清热泻火药。所以法半夏也是一味吐良药。

血橙山药的做法 功效

健脾养胃、降逆、化痰咳、宽肠通便、降血脂、保护血管、抗衰老、抗癌

宝宝咽炎按摩什么位置 小儿咽炎按摩取穴解析

天突降逆,理气平喘;缺盆调理气血,清咽咳;合谷镇静痛,通经活络;大鱼际消炎痛;少商宣肺解郁,清热;风府散热除湿,通关开窍。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咽炎。

萝卜丝鲫鱼汤的做法 功效

健脾和胃、降逆、利水除湿、通经消肿、滋补益气、降低血脂、美容养颜。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推拿 揉天突:1分钟

位置:宝宝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手法:拇指轻揉天突即可。 作用:理气化痰,咳平喘,降逆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

中医认为丁香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它可暖脾胃而行气滞,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用丁香叶内服或制成稠膏外敷脐部,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吐尤其是孕妇害喜症状。

和胃降逆的中药有哪些 旋覆花降逆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经。 药性特点:旋覆花苦辛入肺,宣肺气以消痰行水,性温入胃,化痰湿以降逆噫,饭痰壅气逆,痰多咳喘及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所致的吐噫气,皆常应用。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 应用:1.咳嗽气逆,配半夏,前胡,苏子,生姜;2.痰饮阻于胸膈,吐不,或有噫气,配半夏,茯苓,青皮;3.风痰逆,饮食不下,配枇杷叶,细辛,茯苓。 用法:煎服3-9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干撒或调敷。 注意:阴虚痨嗽,风热燥咳者禁服。

竹茹的鉴别应用

竹茹的鉴别应用 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吐者,用之最佳。 竹茹的配伍应用 1.配半夏: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性偏于凉,长于清利热痰而;半夏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