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的症状 提倡母乳喂养
宝宝缺铁的症状 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铁含量高于牛奶,且铁的吸收率明显大于牛奶,母乳为50%,牛奶仅为10%。宝宝4个月后,都应按月龄逐步添加菜泥、肝泥、肉泥、鱼泥及饼干、面包、米粉等强化铁质的食品。
佝偻病预防措施 科学喂养
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中维生素D的含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母乳喂养或断奶后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多补充一些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蛋、肝类、乳类、肉类等。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
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1、母乳喂养能给宝宝最好的免疫保护。对1岁以内的宝宝,提倡母乳喂养,事实也证明,没有吃母乳的宝宝,6个月后就容易生病,而吃母乳的宝宝6个月后多数不会发生反复感染疾病。这是因为母乳中各种营养比成分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是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品,而且母乳含有许多免疫成分,因此,母乳喂养能使宝宝健康成长,提高免疫力。
2、从第6个月起,婴儿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这个阶段的宝宝容易出现感冒、贫血、高热等病症。因此,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来提高免疫力,母乳已经逐渐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添加其他辅食食品越来越重要。
3、宝宝半岁以后,除了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蛋黄泥、蔬果泥之外,还可以给宝宝添加些肉泥、肝泥、鱼泥等食物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该怎么办啊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偏低怎么办
如果儿童出现胆红素偏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般是因为缺铁性贫血或缺锌引起的,所以考虑从这两个方面予以调理。
儿童不仅要选用含铁的食物,例如:加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含铁的米片或含铁的维生素滴剂、鸡蛋黄、米粥、菜粥、猪肉、大豆、牛肉、猪肝等。同时,还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西红柿、菜泥等,这样可以帮助增加铁质的吸收。
如果宝宝缺锌症状明显,甚至出现烦躁不安或者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没有胃口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比较慢,或者出现皮肤和粘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等症状。
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想要婴儿不缺锌,提倡母乳喂养,至少也要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然后再逐渐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
宝宝到了4-6个月之后,可以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添加辅食,这个时候如果缺锌,可添加一些富含锌元素的辅食。动物性食物的含锌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从4个月起,添加容易吸收辅食,如瘦肉末、蛋黄、鱼泥、动物肝、牡蛎、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如果婴儿缺锌情况比较明显,那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锌产品。补锌可选第三代锌蛋白锌,补充的是蛋白锌,锌元素以蛋白质为载体,活性高,非常利于胃肠道的吸收,没有任何肠胃刺激。相比之下,有机锌、无机锌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因为都是化合物,不建议儿童长期服用。
从小教育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注重饮食结构合理平衡,粗细杂粮混合搭配,这样孩子一般是不会缺锌的。平时还应注意吃过多的甜食,以免影响锌的吸收。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新生儿眼屎怎么清理 注意事项
新生儿眼屎多时,注意及时用棉签蘸取温水,擦拭干净。要注意眼部卫生,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症状会慢慢改善。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定期预防接种。注意眼部卫生,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产后子宫下垂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能够给宝宝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的体质相对来说要强的。另外,对产后妈妈来说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韧带。
不要长时间站立。
产后不要吃冰凉食物和碰冷水,不要过早提重物。不能长时间的站着,吃东西不要站着吃,多吃点有助消化的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每天适当做些提肛运动。这个运动简单方便,而且对产后的盆底肌恢复非常有帮助。
预防产后子宫下垂,妈妈不如就试试以上方法吧。
宝宝缺锌缺铁怎么补呢
宝宝缺锌
小儿缺锌的主要表现是厌食或食欲不好,嗜食异物,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如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去诊治。
在家庭饮食中,如果能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会导致缺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补锌。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海产品中牡蛎、鱼类含锌量较高;动物性食物中瘦肉、猪肝、鸡肉、牛肉等也含一定量的锌。另外,豆类、坚果等都是补锌的好食品。如果能经常给小儿增加含锌量高的食品,一般不会发生缺锌。如缺锌的话,可服用新稀宝片等。
宝宝缺铁
儿童缺铁是不会很快表现出贫血症状,刚开始多不被家长注意,当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为中度贫血。缺铁性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初期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面色、唇、甲床及手掌苍白,并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口腔炎、舌炎、胃炎、腹泻等。部分宝贝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反复感染疾病等。
6个月以内的宝宝,提倡母乳喂养,且鼓励妈妈们正常摄入各种红色肉类,避免素食。4-6个月开始尝试添加蛋黄、婴儿速溶蛋黄粉,健力鸡子黄速溶纯蛋黄粉中富含磷脂型DHA,胆碱,铁元素,这种辅食中强化了铁元素和维生素,是安全有效的早期补铁辅食。从宝宝6个月开始,妈妈要及时按照添加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食,如动物肝肾、血豆腐、瘦肉、鱼、红豆泥、木耳碎、红枣肉、紫米等。6个月以上的儿童,定期查血常规。
什么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概念:
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喂其他食品及饮料,包括水。但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除外。
几乎纯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乳喂养孩子,但也喂养少量水或以水为挤出的饮料,如水果汁。
全母乳喂养:是指纯母乳喂养或几乎纯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是指有时给孩子喂养母乳,有时人工喂养,如用奶、粥或其他食品。
目前全球都在提倡母乳喂养,但随着新生儿的发育,还应在新生儿出生4~6月后适时的添加辅食。
过敏性体质应该怎么治疗
第一,父母脱敏
遗传是小儿有过敏性体质的一大重要原因,所以父母若有过敏性体质,一定要积极采取脱敏治疗,减少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
第二,母乳喂养
奶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和高蛋白质都可能成为宝宝的过敏源,而母乳却有助于增进宝宝的抗感染能力,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所以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提倡母乳喂养。
第三,锻炼身体
家长们多带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做些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提高其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怎样预防宝宝肚子着凉
1.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粮,比奶粉更加适合宝宝的消化能力,能最大程度避免消化功能紊乱。
2.注意食具卫生
被污染的食具很容易引起小儿腹泻。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应注意食品和食具的卫生和清洁,奶瓶奶嘴应每天消毒。
3.正确喂养
宝宝的肠胃相对柔弱,添加辅食应慎重。首先不宜添加过早,其次,每让宝宝尝试一种新的食品,都应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宜多种辅食同时添加。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所含有的成分价值很高,对宝宝和妈妈的健康都百利而无一害。那么,母乳喂养多久最好?有宝妈抱怨道,母乳喂养时间过长,现在宝宝很难戒奶,而且自己的身材恢复也受到了影响。究竟母乳喂养多长时间为宜呢,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都建议母乳喂养可以持续到两周岁,当然这期间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宝宝到6个月可以添加辅食,混合喂养或纯人工喂养(如配方奶粉)的孩子,可在4-6个月添加辅食。不过,考虑到孕妈们法定产假只有只有3个月左右,不少职业女性很难坚持长期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因此,有相关专家表示,母乳喂养最好到宝宝8个月到1岁左右。
如果想要在8个月断奶,那么宝妈们最好是从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宝宝食物代替。另外还要注意断奶的季节,妈妈最好选择春秋两季,这时候气温不高不低,比较适合给宝宝断奶,宝宝也容易适应。不过,如果宝宝身体状况较差或容易生病的,尤其有过敏体质或肠道有问题的宝宝,则建议宝妈哺乳推迟至1岁,最长也可以推迟到2岁,这样有利于宝宝身体恢复。
宝宝缺锌补什么最好呢
宝宝缺锌吃什么好:
选择合锌量高的食物,配制成营养平衡又色、香、味、美、形多样化的平衡膳食。食物含锌量最高的是动物性食物,肉类、鱼类、动物的肝脏和肾脏、蛋类和水产类,如蛤、蚌、牡蛎等,带壳的干果类如胡桃、栗子、揍于、花生米、芝麻等合量也较多。根据这种食物的含锌情况,注意在一日三餐膳食中合理搭配。
宝宝缺锌怎么补: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锌,尤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锌,人工喂养的孩子则需要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同时注意补充含锌丰富的食品。
2、适量摄入含锌丰富的食物也是最有效的补锌方法。例如粗制完整的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海产品含有丰富的锌,绿色蔬菜也含有丰富的锌。
3、食物过度加工,会使锌遭受破坏,因此,烹调食物时要控制好火候,以减少锌的流失。
如何预防夏季宝宝腹泻
1、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营养丰富,易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能阻止细菌侵入肠粘膜,具有抗感染能力。另外,母乳喂养也较卫生,不易受到细菌污染。
2、混合专业的防腹泻奶粉。如果平时不吃母乳的宝宝,一定要混合专业的防腹泻奶粉使用,以抵抗季节性的腹泻。
3、每天煮沸消毒食具,消毒好的奶具要加罩。最好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彻底洗清消毒,特别是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