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好处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好处
专家告诉我们,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中药活性物质可通过扩血管增加受损病变组织的有效血流灌注,来改善局部病损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从而阻断胰岛素抵抗状态。中药活性物质可通过抗炎症的功能来阻断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代谢紊乱。
中药活性物质可通过抗凝血,防血栓形成来阻断因纤溶活性降低导致的胰岛素受体后抵抗,通过纠正代谢紊乱来阻断受体与受体后胰岛素抵抗。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内促凝与促血液粘稠系列因子的释放来阻断控制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中药活性物质可通过去除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中的脂质包膜功能,来阻断脂质包膜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对靶细胞的脂毒性损伤,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阻断LDL,尤其是阻断OX-LDL对靶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性反应来防止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活性物质可通过降糖,调脂,降血压等系列抗氧化功能来防止心,脑血管系列并发症发生。通过抑制糖毒性,脂毒性所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胰岛炎症性反应来阻断胰岛纤维化过程,增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代谢紊乱所带来的系列并发症。
患者要注意糖尿病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所以为了使糖尿病这种疾病降低,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预防方法,祝您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偏方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一
木耳、扁豆各60克。将黑木耳,扁豆共研成细面粉,每服9克,1日2--3次。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二
大田螺20个,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黄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三
灰兜巴 (又名闭口袋)是一种山蜘蛛寄生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峨眉山老茶树头部生长出来的菌科植物。 适用于T型E型糖尿病,当血糖下降到正常值时,应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使其控制血糖稳定,不需依赖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四
猪胰1条,淡菜45--80克。先将淡菜(干品)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然后放入煲汤,待煮开10分钟后加入猪胰同煲。熟透后调味进服,亦可佐餐。本方为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五
菠菜梗100克,玉米须扣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常服。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六
海小蚌取肉,捣烂炖熟,每日数次温服。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七
将半斤绿豆或豌豆等豆类煮八成熟,再加入1250克玉米面或荞麦面和两杯半生水,做成30个等大的窝头,蒸20分钟。每日分5次,共食4~5个。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八
冷毛巾包脚解除糖尿病口渴用冷毛巾包住整个脚板,约三五分钟即可解除口渴。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九
饭前饭后散步,每日三餐六次散步,120步、500步和1000步各占三分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性阳痿的治疗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并辅以心理治疗之外,还应该给予改善症状的特殊治疗。西医给予α2肾上腺素能阻滞剂(育亨宾碱)、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异克舒令),以及一些体外辅助方法,如真空负压勃起系统、复方罂粟碱海绵体内注射法。此外,尚有阴茎假体植入以及手术等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阳痿属于中医的“阳痿”范畴,与心、脾、肾脏腑有关。根据临床症状,可将阳痿分为两型:①中气不足,心脾两虚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或举而不坚,伴有性欲减退、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口淡无味、食欲减退、胃肠不耐生冷,易肠鸣腹泻、全身乏力、舌质淡、脉沉细。可给予归脾汤合八珍汤加减;伴有气短脱肛、内脏下垂等中气下陷表现者,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滑精、早泄、射精无力、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面色白白、四肢欠温、小便清长,伴有黎明泄泻、头晕目眩、多梦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可给予斑龙丸加味。
中药调理糖尿病到底行不行
糖尿病患者可适当用中药调养身体:
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西药降低血糖常常起效快速,中医治疗糖尿病则不是直接去“降”血糖,而重在“养”身体,虽然现有试验结果尚无法准确测量中药降低血糖的力度或幅度,但是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在减轻糖尿病症状,辅助降糖,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中西药搭配能够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共性是热与虚,尤以肾阴虚多见。阴虚则生内热,燥热则伤阴津,所以患者常有津液不足的表现,如见口干、舌燥、喜饮、盗汗等,同时因肝阴、心阴、脾阴、肺阴和胃阴的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到了晚期,阴虚日久,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又出现了虚寒之证。
糖尿病的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则多属于气滞血瘀之证。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治则包括清热润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选用寒凉滋润之品,如具有甘寒润肺作用的银耳、百合、荸荠、梨;具有滋肾健脾作用的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等;若火气重的患者也可选用绿豆以清热解毒祛暑;丝瓜、冬瓜、荸荠、枸杞子、芹菜、海带、马齿苋等清热泻火滋阴。
平时,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具有降糖、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两用的食物,如苦瓜、木耳、葱头、香菇、山楂、绿茶等食用,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有较好作用。如果各位糖友身体处于口干舌燥等燥热明显时期,应忌食助热生火、燥热伤阴的食品,如蔬菜中的韭菜、蒜苗、辣椒、姜、胡椒、茴香、芹菜等;肉类中的狗肉、驴肉、羊肉、鹿肉等;海鲜中的带鱼、螃蟹等。
但要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些药物名字虽像中药,但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如许多老年患者长期服用的消渴丸,该药就是在古方玉泉散和消渴方的组方中配伍了化学药格列本脲(每10粒含优降糖1片),因此,在使用中切莫误认为是纯中药而盲目调整剂量,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奇方
糖尿病对于大家来说非常熟悉,生活中这样的患者非常多,现在的医学还不能够治愈此病,因此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严重的患者甚至每天都需要打胰岛素。你知道吗,其实糖尿病可能还和睡眠有一定的联系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糖尿病可能由睡眠障碍引起的以及治疗糖尿病的偏方有哪些。
睡眠不好的话,对我们第二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都深有感受吧,很多时候还会导致身体出现别的问题,其中现在比较引人注意的就是糖尿病和睡觉直接的关系。
糖尿病可能由睡眠障碍引起
慢性睡眠障碍由于对身体的影响潜移默化,和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蛛丝马迹的联系。因为一旦睡眠不足的状况进化为慢性睡眠障碍,体内自律神经与激素分泌等调节机制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旦睡眠不足的情况超过一周,即使是健康人也会难以受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导致血糖不断升高,而就算是健康人,熬夜一晚以后血压也会上升约10毫米汞柱。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剂
对于糖尿病,中医认为属于三消汤的治疗范围,与消渴和三消都有症状上的重叠。三消根据成因与病机的差别可以分为内伤三消、外感三消、精虚三消以及积热三消。而糖尿病就类似于积热三消——因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热熏于肺为上消,证见烦渴引饮,治宜清肺养阴。热积于胃为中消,证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治宜清胃养阴。热流于下为下消,证见小便频数,如膏如油,足心常热。热在膀胱者,治宜清热祛湿。热在肾者,滋阴泻火。”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奇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剂
对于糖尿病,中医认为属于三消汤的治疗范围,与消渴和三消都有症状上的重叠。三消根据成因与病机的差别可以分为内伤三消、外感三消、精虚三消以及积热三消。而糖尿病就类似于积热三消——因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热熏于肺为上消,证见烦渴引饮,治宜清肺养阴。热积于胃为中消,证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治宜清胃养阴。热流于下为下消,证见小便频数,如膏如油,足心常热。热在膀胱者,治宜清热祛湿。热在肾者,滋阴泻火。”
而现在一般将《验方新编》中的三消汤配方做为加减化裁的基础,指导临床治疗。
三消汤
具体处方:为党参、白术、当归、茯苓、生地黄各一钱,黄柏、知母、黄连、麦门冬、天花粉、黄芩各七分,甘草五分。治疗时每日煎服,待药汤温凉后饮用。
主治:三消。即口渴饮水不止,或饮水多而作泻,或多食而易饥。
糖尿病被我们称为富贵病,一般和不健康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在恢复的时候我也更加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两方面,以防影响治疗。
预防糖尿病从改善睡眠开始
由上文可知,想要预防糖尿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善睡眠。实际上,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除睡眠时的声音、光线等睡眠环境因素外,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的摄取、药物的副作用等对生活习惯的影响也很大。
另外,压力也很容易造成失眠,除家人生病去世或家庭重组等明确的原因之外,职场中日益积累的不满和压力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隐形杀手。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更应该放松自己,保证睡眠。适当改变作息时间,比如晚饭应当在睡前2~3小时结束,可以泡一个温水澡舒缓身心,临睡前放一些节奏单调、舒缓的音乐,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状,睡觉之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很重要。有些人认为睡前喝点酒能够让自己睡得更好,但酒精的利尿效果可能让人半夜不断起夜,反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发现睡眠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这时候应当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就医,寻求医学干预。
吃黄芪能降血糖吗
黄芪降血糖作用: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依据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古今中医治疗本病,大多以黄芪为君药。
有人对古今治疗糖尿病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黄芪的应用频率非常高。例如,有专家统计黄芪治疗消渴的古方200个、现代方500个,发现200首古方中,使用黄芪者41个,占20。5%;500个现代方中,用黄芪者318个,占63。8%。
在中成药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黄芪,高达76。9%。这既与黄芪重在益气补虚生津的中医功用密切相关,也和黄芪卓越的降血糖效果密不可分。这些是挖掘黄芪治疗糖尿病的宝贵线索,因而成为现代医学的研究热点。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老年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足
中医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应重视局部辨证,兼顾全身辨证。局部辨证主要从皮肤温度、皮肤颜色和溃疡的情况来综合分析:
1、肤温降低,这类属于阳气不足或是气血瘀滞。
2、肤温升高属热邪为患,但有实、虚之分,实者多为湿热下注所致,其虚者则是阴虚所生。
3、皮肤苍白无力,多属血虚,发红则属热证,可分为实热和虚热。
4、皮色紫红或青紫为瘀血,压之褪色者多为瘀在脉管,压之不褪色者多为瘀在脉外。
5、黑色多为死肌之色。创面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脓水恶臭,灼痛剧烈,夜间尤甚,多属热毒伤阴证。
6、创面污浊不清,脓液伴有臭味,并易出血,创周紫暗,多为湿热瘀滞,其中热盛者,脓液稠厚,湿盛者,创面渗液较多,肉芽水肿。
7、溃疡久而不愈合,脓液少而清稀,多为气血两虚,肉芽呈灰白色。
二、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
内治法
1、血瘀阻络型
证候:多见于坏疽前期。下肢无力、怕凉,间歇跛行。皮肤瘙痒、干而无汗,双足皮肤干燥、龟裂、骈胝形成,足部皮色苍白或发暗有瘀斑,毫毛脱落,趾甲增厚。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或异物感。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证候分析:素患消渴,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运行,阴虚血燥,气血不畅、血脉瘀阻,经络不利,肌肤筋骨失养,故出现以上诸症。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弦为气虚血瘀之象。
处方:黄芪60g,桑桂枝各l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30g,生地15g,川牛膝15g,生地龙15g,鸡血藤30g,白僵蚕l0g。加减:若麻木较重者,可加丝瓜络、络石藤等通络之品,若肢体无力感突出可加重健脾强肾之品,如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5g、桑寄生25g。方剂:补阳还元汤加味。
治法:益气通脉,活血化瘀。
2、阳虚阴寒型
证候:肢体发凉,足趾麻木疼痛,喜温恶寒,遇寒加重。局部皮肤苍白或瘀紫,行走后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沉细。
证候分析: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阳虚生内寒,不能温煦四末,故见肢体发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局部皮肤苍白或瘀紫,行走后症状加重,肢体麻木疼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见喜温恶寒、遇寒加重。舌质淡、舌苔薄、脉沉迟或沉细均为阳虚阴寒内盛之征。
处方:熟地30g,鹿角胶10g,肉桂3g,姜炭3g,白芥子10g,麻黄3g,甘草3g。加减:气血瘀阻可加鸡血藤、鬼箭羽。如局部有脓肿形成可加生黄芪、皂角、穿山甲益气脱脓。方剂:温阳汤。
治法:温阳散寒,兼以通脉。
3、瘀毒阻络型
证候:多见于缺血性坏疽期。肢端坏疽,多有疼痛,色暗不鲜,坏死组织色黑,界限不清,有少量脓腐,舌质暗红或绛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脉络瘀热,结聚不散,经络闭塞,肌肤筋骨失于濡养,热盛肉腐,溃败成毒,故见坏疽疼痛,脓腐乃气血化生,局部气虚血少,热毒轻微局限,故脓腐少量,正气不足,瘀毒阻络,正邪交争未见分晓,故坏死组织界限不清。舌质暗红或绛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血瘀蕴热之象。
处方:当归20g,赤芍15g,丹参30g,牛膝15g,双花藤30g,玄参15g,花粉15g,虎杖15g,红藤15g,生甘草6g,穿山甲15g,制乳没各10g,生黄芪30g。方剂:四妙活血汤加减。
治法:化瘀解毒,通络止痛。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
糖尿病在当前社会中发病率极高,很多患者不重视早期治疗,拖延等待,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此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诊治不及时足部容易发生溃烂,严重者需要截肢,因此需要大家足够重视。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较多,但临床中医药效果不错,深受大家青睐。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显着的疗效,逐渐被国内外医学专家认可并广泛应用。基于中医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足溃疡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2012年,“糖尿病足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这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地位及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有很多,中医药对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已有数千年的宝贵经验,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的“痈疽篇“就有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数千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经后人不断化裁、归结、优化,才形成今天的药方,具有整药使用、全面调治、复方配伍、君臣佐使、加快愈合、减少截肢等显着优势。
糖尿病足是开放性创伤的“重症病”,祖国传统中药对糖尿病足有显着疗效。中药治愈伤口(包括糖尿病足),无论针对大小伤、新旧伤、皮肤外伤、皮肤疮脓,均有其独特且显着的优势。
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拖延越难治疗,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不要光脚走路,避免外伤引发足部感染,另外在修脚脚趾甲时要小心,不要伤到皮肤。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确实很显著,建议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