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如何预防
心慌如何预防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旨、低眼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心慌时人莫慌
很多人有过心慌经历,有的人是一阵阵的,有的人是偶尔一次,有的人感觉心慌不能控制,还伴有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有的人只是感觉心脏好像漏跳了一下。那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慌张,要及时到附近医院做心电图。若发作时间短,就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它会准确记录心慌时心电图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分析判断是不是出现了心律失常,是哪种类型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及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发生心律失常是不是都需要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人身上,要看有无原发病、心律失常频率、自觉症状轻重、心电图具体情况等方面来决定。对一些功能性心律失常者来说,经过休息、精神安慰和消除各种诱因就可消除。对器质性心律失常者来说,就要进一步治疗了。
心律失常治疗可分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两种。器械治疗因治疗后仍有部分复发,加之有创性和高额治疗费用,使很多患者望而生畏,所以,平时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根据不同心律失常选择不同药物。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成功开发了如:黄连素、参松养心胶囊等治疗心律失常药物。
最后提醒老年朋友,出现心慌时也不能随便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链接:
总是心慌慌 如何安睡?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心脏节律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患者会有胸闷、心悸、头晕、心跳停顿感等不适症状。
心律失常往往发生在各种心脏病的基础上。普通人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都是其诱发因素。因此,一旦发生心律失常不必过于紧张,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有无基础性疾病。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保证睡眠的质量很重要。如果休息不好,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急性心梗、急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情况。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在睡前不宜看令人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也不宜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减慢,对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的患者来说,可遵医嘱服用适当的药物以控制病情。睡前把应急药品放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以便伸手就可拿到,防患于未然。
心慌与心悸的区别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随访,严重的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指导意见:增加营养。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与高血压的人相反,低血压的人需要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多喝水,以增加血容量,建议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自己不要随便用药,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所以不仅仅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作为患者,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能给网友们带来帮助。
孕期要如何预防心慌的出现
孕期心慌怎么办
一般而言,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到了妊娠晚期,多数孕妇都会感觉或轻或重的心慌,或稍微活动之后,就会感觉心慌气短,气喘吁吁。
孕妇到了妊娠晚期,其心脏的工作量要比没有怀孕之前变大了许多,心律一般每分钟增加10次以上,因此有的孕妇反应会比较敏感,出现心慌的表现。另外,到了妊娠晚期,孕妇的子宫明显增大,腹中的胎儿发育也逐渐加快,为了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为了给腹中胎儿提供足够的养分,孕妇往往需要通过加快呼吸来获得更充足的氧气,从而导致心律加速。一般来说,这都是正常的妊娠反应,无需紧张。
预防孕期心慌的方法
日常生活多注意
为防出现心慌现象,日常生活中孕妇应尽量不要勉强干费力气的活,多卧床休息,上下楼梯时需慢走;若在走路途中出现心悸症状和 呼吸困难,应站立不动或做下休息。
饮食合理
易出现心慌的孕妇,在日常饮食中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及低盐为宜,在孕晚期食盐量不宜超过5克。孕妇可多吃桑葚、松子仁、枸杞子、葡萄等,忌吃胡椒、辣椒、花椒、肉桂、紫苏、茴香、烧酒、丁香、葱、姜、蒜等 辛辣香燥食物。此外也应适当控制体重,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心慌与心悸的区别
心慌与心悸的意思相近,但略有区别:
心慌——是人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或心前区慌乱、悸动、不安的感觉,多是一种俗称,也是包括心悸在内的一种统称。
心悸——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病人自觉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感觉,病人则常描述为心跳、心慌、心累等感觉。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见于心搏增强,心动过速、早搏等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等。
我们在了解了心慌与心悸的区别后,一定要对于这两种疾病来进行区分,不能盲目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心理的调理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治疗疾病期间也需要多注意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
心慌怎么办
心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紧张的时候会经常的出现。但如果只是心慌,则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会让我们长时间的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的匮乏。那么心慌应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心慌是我们常有的一种心理反应,或在紧张、心虚等等状况下。
如果是单纯的心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但是在平时经常出现过度的心慌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引发一些疾病了。出现的单纯心慌,一般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对于心慌的一些常识,以及心慌怎么办,来看看下面介绍。
能够引起心慌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心脏活动的节律,频率而导致,有的心慌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例如我们在剧烈的运动后,大量的抽烟喝酒以后都会出现心慌,那么心慌怎么办呢?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
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
心慌如何预防
一是要保持乐观心态。心慌患者要正确对待自身的疾患,要心胸开阔,心态平和,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因为患了心率失常而整天坐卧不安,要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不要过度紧张,一旦精神过于紧张,往往会诱发心慌。
二是要注意规律生活。对于心率失常的患者而言,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熬夜,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适当的进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要戒烟戒酒,少喝浓咖啡、浓茶,饮食要注意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
三是要坚持科学用药。对于心慌的病人来说,服用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心慌患者服用药物一定要在大夫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自行更改剂量,不能自行更换药物,要知道,自行服用药物,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导致心率失常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必须要按照大夫的医嘱服药,并要注意观察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
四是要尽量避免诱因。要更好的预防心率失常的反复发作,避免诱因是根本,对于情绪易激动的患者,家人要注意避免惹其生气、上火;对于因各种疾病引发的心慌,要注意及时的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因服用药物不当引发心慌的,要注意科学合理服用药物;对于因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引发的心慌,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
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
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婴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心烦心慌怎么办呢
更年期的女人们因为年龄处于中老年之中,这个时候的生活和家庭压力都会比较大,所以经常出现心烦意乱。这就需要我们的妈妈们把心态调整好,凡事放宽心,不要过于忧虑,让自己保持一种温和宽容的心态,每天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就会少去很多烦恼。
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有的妈妈们已经退休,有的接近退休,所以会觉得自己没事可做,整天便会变得“找事”,所以就希望妈妈们可以真正的找一些事情来做。每天早起锻炼锻炼身体,跟朋友出去逛逛街,跳跳舞、唱唱歌,都是很不错的业余消遣活动,既能舒缓心情,又能让自己有事可做。
更年期还会导致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等,所以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平时可以买一些菊花、枸杞、等泡茶喝,可以补血并且有助睡眠。这个时期的肝火比较旺盛,所以会出现心慌、心情烦躁等,平时可多吃一些芹菜、苦瓜、莲藕、西瓜、薄荷等清肝去火的食物。
心慌心悸按摩哪里 心悸心慌局部按摩
被按摩者俯卧,全身放松,按摩者用双掌掌根或与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至足尖。
心慌怎么办
心慌这样的心理反应是很正常的,在临床上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是单纯的心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但是在平时经常出现过度的心慌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引发一些疾病了。出现的单纯心慌,一般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对于心慌的一些常识,以及心慌怎么办,来看看下面介绍。
能够引起心慌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心脏活动的节律,频率而导致,有的心慌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例如我们在剧烈的运动后,大量的抽烟喝酒以后都会出现心慌,那么心慌怎么办呢?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大家对于心慌怎么办是不是都已经了解了,能够引起心慌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的是一些疾病引起的,也就是病理的因素,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脏病,还有就是我们在平时的一些情绪,例如过度的悲伤,忧虑,心里的承受能力很差等,都会引起心慌。
心慌的解释
1、心急慌张。
《水浒传》第四十回:“小人一时心慌,要赶程途,因此不曾看得分晓。”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思想丈夫临行之约,愈加心慌,一日几遍,向外探望。”
2、惊慌,害怕。
《水浒传》第三九回:“主人心慌,便叫酒保、过卖都向前来救他。”《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孔父嘉心慌,却待转步。华督早已登堂,大叫:‘害民贼在此,何不动手?’嘉未及开言,头已落地。”茅盾《子夜》四:“ 何营长 亲口告诉我的。他也刚得了密报,而且--好像 何营长 也有点心慌。”
3、一种病态。发病时心中颤抖不能自持。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我这病一发了,不晓得怎的,就这样心慌。”
心慌怎么办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
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胸闷心慌是不是心脏病 胸闷心慌怎么缓解
胸闷、心慌,有可能是属于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在急性期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是消本地平片。也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或者是稳心颗粒等药物缓解胸闷、心慌的症状。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可以确诊是否有冠心病,还是单纯性的心脏神经官能征导致的这些症状。平时应该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定期进行身体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