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简介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几种血液细胞。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
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人体异性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着,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疾病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什么是单核细胞比率偏高?单核细胞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等.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正常参考值】
成人:0.02~0.05(2%~5%),绝对数:(0.12~0.8)×109/L;
儿童: 0.03~0.08(3%~8%),绝对数:(0.12~0.8)×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检查
检查
1、视诊扁桃体。
2、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
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是什么情况
异型淋巴细胞镜下异性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 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
以上就是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所带来的一些状况,当然在很严重的状况下也会导致淋巴细胞的白血病,这对我们身体是十分不利的,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严重的状况下还会危害我们的生命,所以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御各种病毒的入侵。
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
现如今,人们由于工作量太大,很多人都出现了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各种疾病,淋巴肿大就是其中的一种,淋巴肿大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很大的疼痛感,让我们身心俱疲,很多人由于淋巴肿大的问题常常夜里睡不好觉,很多人就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来进行医治,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一味的吃药会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不好,可能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方法:
1.如果是感冒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主要是病毒性感染导致,如果不严重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痊愈,如果严重可以口服一些中药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还有大便出血现象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的,如果经常性的你先查一下大便情况,一般有痔疮也会导致大便出血,要经常保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提示有过敏或蛔虫感染等情况,要找出病因彻底治愈病根才能改善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如果有的话,可以用抗过敏的药物调节如扑尔敏,或赛庚啶等;或化验大便看是否存在蛔虫感染,有的话打虫治疗如,安乐士,肠虫清等,治愈好原发病的话,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会降至正常。
3治疗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钙剂,激素等外,平时的生活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饮食,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还应忌酸辣。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相关治疗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所收获,当我们自身也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自身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自己多按摩按摩,防微杜渐嘛!
分分钟掌握异常淋巴细胞形态
I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最多见。胞体稍大于正常淋巴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嗜碱性强,呈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无颗粒或有少数颗粒。胞核偏位,呈椭圆形,肾形或分叶形,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成堆排列。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II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浅灰蓝或灰蓝色,边缘深染,一般无空泡,偶见天青胺蓝颗粒,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均匀或粗疏。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III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
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质呈蓝色,偶见空泡,一般无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1个~2个核仁,染色质粗颗粒状,核大,较规则。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异型淋巴细胞III型
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的重要特点,通常可作为诊断依据,但必须注意与病期的关系,异型淋巴细胞于疾病第4、5天开始出现,第7天~10天达高峰,大多超过20%。一般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即具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