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推拿承泪穴在哪
小孩推拿承泪穴在哪
1、小孩推拿承泪穴在哪里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承泣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承泣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小孩推拿承泪穴在哪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配。
2、什么是承泪穴
承泪穴也称承泣穴,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白内障的中医保健按摩法有哪些
1、按揉承泣、四白穴:用两手食指分按两侧承泣穴在瞳孔直下七分,眼眶边缘陷中取穴,两中指分按两侧四白穴在承泣下三分,两手食、中两指并拢横按,同时用力旋转揉摩50下。
2、捏拿按揉睛明穴在眼内角内侧一分,鼻边缘偏中微闭眼睛,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剪去指甲,分按两侧睛明穴,捏拿按揉50下。然后仰头滴入白内停眼药水,再用左手拇、食指岔开捏拿两睛明穴50下;用八指罗纹面横抹眉额部50下;用两中指罗纹面上下抹擦两泪水沟50下。以利眼药水渗透和吸收。
3、按揉瞳子醪、丝竹空、太阳穴:用两手中指分按两侧瞳子穴在眼眶骨外侧,距眼角五分,两无名指分按两侧丝竹空穴在眉后陷中,两食指分按两侧太阳穴在眉梢与眼角梢中间,瞳子醪上五分。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中指微屈,同时用力先向前揉转50下,再向后揉转50下。
4、双掌横抹眼:睁开眼中间印堂分手慢慢横抹擦青,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挟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浪眶,两掌同时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5、双掌竖摩面:闭上眼睛,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抉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眼眶,两掌同时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治好白内障可以通过按摩治疗
(1)双掌横抹眼:睁开眼中间(印堂)分手慢慢横抹擦青,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挟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浪眶,两掌同时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2)双掌竖摩面:闭上眼睛,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抉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眼眶,两掌同时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3)捏拿按揉睛明穴(在眼内角内侧一分,鼻边缘偏中):微闭眼睛,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剪去指甲),分按两侧睛明穴,捏拿按揉50下。然后仰头滴入白内停眼药水,再用左手拇、食指岔开捏拿两睛明穴50下;用八指罗纹面横抹眉额部50下;用两中指罗纹面上下抹擦两泪水沟50下。以利眼药水渗透和吸收。
(4)按揉瞳子醪、丝竹空、太阳穴:用两手中指分按两侧瞳子穴在眼眶骨外侧,距眼角五分),两无名指分按两侧丝竹空穴(在眉后陷中),两食指分按两侧太阳穴(在眉梢与眼角梢中间,瞳子醪上五分)。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中指微屈),同时用力先向前揉转50下,再向后揉转50下。
(5)按揉承泣、四白穴:用两手食指分按两侧承泣穴(在瞳孔直下七分,眼眶边缘陷中取穴),两中指分按两侧四白穴(在承泣下三分),两手食、中两指并拢横按,同时用力旋转揉摩50下。
以上方法,每天睡前、起床后各按摩一遍,各滴一次眼药水,需坚持锻炼,祝您早日康复!
小儿惊厥推拿
惊风又称惊厥,以抽搐、痉挛、神志不清为特征,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急惊风多突然发生,出现神志昏迷,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脊背强直,四肢抽搐、颤动等症状。慢惊风多发生较缓,出现面色苍白,嗜睡神昏,两手握拳,抽搐无力,四肢厥冷等症状。
对于惊风,特别是急惊风的治疗,强调一个“快”字。家庭中遇到孩子发生惊风时,应马上送医院急诊。但在孩子危重的时候,还应先采取推拿急救手法,以赢得去诊治的时间。
一、急惊风:
推拿治疗原则是开窍镇惊。手法操作可以:
1.掐人中、承浆、老龙、威灵、十王等穴。
2.拿肩井、委中穴。按揉百会穴。
3.发热者加推泻肝经、心经、天河水、推退下六腑、推脊等。
4.痰闭加按揉天突-、膻中、丰隆,小天心穴。
二、慢惊风:
推拿治疗原则是培元安神。手法操作除可同于急惊风手法外,还可加:
1.揉中脘、丹田、脾俞、胃俞穴。
2.推补脾经,按足三里,捏脊。(捏脊法参见疳积的治疗)
宝宝咳嗽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对于肺系疾病,对于小孩咳嗽、痰多或者是有咳喘,发热,小孩推拿具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小儿推拿它是需要选穴位,还有经络的,力度也是需要适当的,一般小儿推拿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孩的一些症状决定具体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推拿,家长不要自己给小孩子做推拿治疗,因为小孩子他的身体是比较娇嫩,如果力度没有控制好,有可能对小孩会有一定的损伤,家长要做推拿还是及时去医院。
小儿推拿安全吗 给宝宝推拿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儿童身体抵抗力弱,病情发展迅速、病症诱因复杂,寒、热、积、滞,不同成因,区别疗法。家长最好在专业推拿师的指导下给孩子做推拿。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根据孩子的症状,在手、小臂、躯干、头部特定穴位,轻柔地用不同的手法按摩推拿。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无论用推拿来进行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宝宝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每次推拿以10-20分钟为宜。在施以推拿术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给宝宝推拿。
面瘫按摩手法图 面瘫治疗辩证施治
主证:起病急,初期有耳后乳突部,耳内及面部疼痛,感觉异常,继之大仙两侧面部表情肌不对称,患侧额纹消失,不能蹙额,闭眼,露齿,鼓腮,吹气等,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对侧偏斜,常有流泪,流涎等,进食时食物常被嵌留在患侧颊与齿之间,两侧舌前2/3部味减退,听觉过敏,患侧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按摩手法:摩法,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拿法。
取穴与部位:太阳,承浆,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合谷,肩井,风池,翳风,太冲穴及头面部。
按摩步骤:
1.患者取坐位,按摩着立于其身侧,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手用指掌摩揉法揉颜面部,反复1-3遍,然后以拇指的掌面和鱼际肌从额正中线开始,向外至双太阳穴,再向前下至颊部,掌揉至下颌,手法轻,放松与耳部,按揉2分钟,再用中指指腹点按太阳,阳白,攒竹,四白,迎香,颊车,地仓,承浆穴,约3分钟,用拇指从鼻背向外指摸3-5次。
2.用一指禅推法推风池,翳风及项部,约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麻,痛感为度,再拿肩井穴1分钟。
3.用拿法施术健侧合谷穴约1分钟,再用拇指按,揉法施术于健侧太冲穴约1分钟。
仅限于脸下部的肌肉瘫痪,麻痹呈紧张型,皱额,蹙眉无障碍,味觉及唾液分泌不受影响,常伴随一侧肢体的偏瘫。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手法:摩法,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拿法,抹法,扫散法。
取穴与部位:太阳,承浆,阳白,攒竹,地仓,颊车,迎香,合谷,肩井,风池,翳风及头面部。
按摩步骤:
1.头面部,颈项操作同周围性面瘫操作法一致。
2.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抹法,从印堂至太阳,扫散头侧胆经循行部位,按揉上述诸穴,时间约4分钟。
承泣的功效和作用 按摩承泣的方法
1.取正坐位,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承泣穴,点揉时要用巧劲,指腹紧贴皮肤,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按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不能用蛮力,以免误伤,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或按揉8-10分钟,左右手交替。
2.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承泣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力度适中,长期推拿,可缓解小儿近视,目赤肿痛,夜盲,流泪等症。
腰痛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致腰痛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理筋整复,通经止痛。
取穴和部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腰骶部,臀部,下肢部。
推拿方法:
1.患者俯卧位,推拿者用㨰法,按揉法于腰臀部及患侧下肢部,反复操作3-5遍。以放松肌肉,缓解肌痉挛。
2.推拿者用双手拇指按揉患者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阿是穴,每穴半分钟。
3.推拿者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背向下按压腰部,由轻到重,逐渐加压,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5.患者侧卧,患侧在上,推拿者面对患者站立,一手按肩前,另一手或肘部压在臀部后上方,两手同时用力,做腰部斜板。
5.最后推拿者用㨰法或按揉法在患侧腰及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