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揉按脾俞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婴儿湿疹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小儿湿疹可以推拿以下穴位
按揉曲池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板门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按揉血海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按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推按脾俞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穴位解析:曲池解表退热,宣肺止咳;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风市祛风化湿;血海调经同学,健脾化湿;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之一;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六穴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湿疹。
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实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身热面赤,烦渴口臭,胸胁痞满,饮食减少,腹部胀满作痛,噫气频作,小便短赤,苔黄燥,脉弦滑,指纹色紫。
治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处方: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加减:邪热壅结重者加清天河水。
小儿虚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气祛,虽有便意,面努挣乏力难下,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指纹色淡。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推拿可以调理小儿脾胃虚吗
可以。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补脾经
定位:拇指的螺纹面。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推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食指推到小指部位,或用拇指指甲分别掐四个指间关节横纹处,推100-200次,掐5-10次。
揉板门
定位:手掌面大鱼际部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在手掌面拇指后边的大鱼际处按揉100次。
逆运内八卦
定位: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做的圆。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在孩子手掌的内八卦上按逆时针方向做环形运动100次。
摩腹部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方法:小儿仰卧,以掌心置于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腹100次,再做逆时针方向摩腹100次。
揉足三里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指端着力,在小儿外膝眼下方的足三里处按揉300次。
捏脊
定位: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先用食指,中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暴露脊背,先做常规捏3遍,第4.5遍在肾俞,胃俞,肺俞处各重提一下,最后用双手拇指按揉以上俞穴3-5次结束。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揉脐(神阙)
定位:肚脐。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长期腹泻的推拿疗法
(一)腹泻的病因病机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二)腹泻基本处方、加减运用
基本处方: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捏脊。
伤食泻加:揉板门,清大肠。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
风寒泻加: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
湿热泻加:清大肠、清小肠、
脾虚泻加:推三关、补大肠,重按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
(三)泄泻推拿基本手法
1.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患儿腹部,并作逆时针环行移动摩擦3 ~ 5分钟。
2.揉脐:患儿仰卧位。推拿者以中指指端或掌根着力,逆时针揉患儿脐部3 ~ 5分钟,约300 ~ 500次。
3.揉龟尾:患儿俯卧位。推拿者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揉患儿尾椎骨端约300次。
4.推上七节骨:患儿俯卧位。推拿者以拇指桡侧面着力,从患儿尾椎骨端向第二腰椎作直线推动约300次。
5.补脾经:患儿仰卧位。推拿者将患儿掌心向上,并将患儿拇指屈曲,用拇指桡侧面着力,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约300次。
6.捏脊:患儿俯卧位。推拿者用拇指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从患儿尾椎骨端开始,捏至第一胸椎为止,反复提捏3 ~5遍,并在后两捏至脾俞、胃俞穴时用力向上提拉1次。
7.推三关:患儿仰卧,展平小臂。推拿者以一手拇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从前臂桡侧,自腕直线推向肘100~300次。
8.揉外劳宫:患儿仰卧位。推拿者一手握住患儿手,使其掌心向下,以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着力,揉患儿手背正对手心处约300次。
9.补大肠:患儿仰卧位。推拿者一手拿住患儿手掌并使其侧掌,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着力,从患儿食指尖向食指桡侧直线推至食指根部100次。
10.清大肠:患儿仰卧位。推拿者一手拿住患儿手掌并使其侧掌,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着力,从患儿食指根部沿食指桡侧直线推至食指尖100次。
11.清小肠: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推拿者一手使患儿掌心朝上,另一手手以拇指桡侧着力,从患儿小指根处沿小指尺侧缘直线推至小指尖100次。通常以向上推为补、向下推为清。
12.揉板门: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推拿者一手拿住患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以拇指指端着力,揉患儿大鱼际处200次。
小儿食积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食积呕吐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推拿方解: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揉按脾俞
推拿者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小儿急惊风怎么推拿
小儿急惊风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外感惊风者,主以疏风清热,熄风镇惊;痰湿惊风者,主以消食导滞,涤痰镇惊;惊恐痉厥者,主以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
开窍醒神:掐人中,拿合谷,掐五指节,端正,老龙,十宣,威宁,拿肩井,仆参。
止惊定搐:揉小天心,总筋,拿合谷,曲池,肩井,百虫,承山,委中。
熄风揉筋:清肝经,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捏脊,按揉阳陵泉,拿承山。
导痰化痰: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按摩肺俞,猿猴摘果法,按弦搓摩法。
消食导积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摩腹,脾俞,胃俞,丰隆。
清热泻火:清肝经,心经,肺经,清天河水,退六腑,捏脊,掐揉二扇门。
推拿方解:
急惊风有清热,熄风,化痰,镇惊四法。
其治:清热宣肺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心经,捏脊,掐揉二扇门;
平肝息风有清肝经,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捏脊,按阳陵泉,拿承山;
化痰导致,有清肺经,摩肺俞,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按弦搓摩,猿猴摘果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脾俞,胃俞。
镇惊定搐,有清心经,肝经,揉小天心,总筋,拿曲池,肩井,阳陵泉,承山,天柱骨,捏脊。
开窍醒神,有掐人中,拿合谷,掐五指节,端正,老龙,十宣,百虫,承山,委中。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伤食型拉肚子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脾虚型拉肚子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2)湿热泄:补脾土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兼表证发热者加开天门50次,推坎宫100次,运太阳100次;拿揉风池5~10次,拿肩井8~10次。
(3)伤食泄:揉板门100次,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中脘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2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4)脾虚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100次,板门推向横纹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三指揉脐、气海和关元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5)脾肾阳虚泄:补脾土300次,补肾水5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按揉百会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捏脊3~5遍,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命门、八髎,以透热为度。
适宜技术
揉腹:患儿仰卧。术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术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揉背俞穴:患儿俯卧。术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患儿俯卧。术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临床治疗泄泻,健脾和胃是关键,揉腹(揉中脘、揉神阙、揉天枢)、揉脾俞、揉胃俞、揉足三里,能使脾胃等消化器官的兴奋性提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该疗法大优势是不用针药,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儿依从性良好,便于实施。
推拿主要用于轻型腹泻和慢性腹泻,对于重型腹泻、严重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者应行综合治疗。推拿手法要柔和,不要损伤患儿皮肤,可用葱姜水(葱姜各半)作为介质。注意小儿饮食卫生,合理喂养。腹泻期间,应控制饮食。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应采取逐渐过渡方式,注意合理喂养。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利用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推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气;大便稀加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鸡胸,脊柱畸形可在局部加按法、拿法,以疏理筋脉。
3、肾气不足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百会。取俯卧位,揉肾俞、脾俞,捏脊。
②方解:补肺经、推三关益气补肺;补脾经、摩腹、按揉脾俞补脾和胃;补脾经、揉肾俞、捏脊补肾培元;揉百会升提阳气以助诸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拿法对治疗佝偻病的操作方法。其实对于这种推拿法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推拿中心进行,因为家中可能掌握的穴位不是很准确。
小儿脾俞推拿手法 小儿脾俞特效推拿
用拇指指腹先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50-100次,每天坚持推拿,可有效缓解呕吐,腹泻,疳积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