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轮状病毒肠炎吃什么好

轮状病毒肠炎吃什么好

遵循半流甚至无渣全流饮食原则,随病情好转逐渐添加不同的食物。开始时应先进食能耐受的流质饮食,然后为半流饮食,再固体食物。每数天可尝试添加一或两种食物,但该食物应能避免引起任何症状的发生和加重。若能耐受含纤维素饮食时,可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嫩的、煮熟的蔬菜,罐头水果或煮熟的水果,淀粉类如煮熟的麦片粥、全麦面和玉米饼等。在疾病的缓解期,只要机体能耐受则可食用多种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多种谷物、瘦肉和低脂或无脂的奶制品。在疾病活动期,由于腹痛、腹泻和纳呆均会导致营养摄取的障碍,且常用于活动期治疗的激素也会增加蛋白的消耗,故在此时期应增加能量和蛋白的摄入。

在疾病活动受到控制后,可建议食用以下食物:淡果汁、苹果酱、罐装水果、燕麦片、白切鸡、鱼、煮熟的蛋、薯泥、米饭或面条、面包等。避开过敏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每次吃过某种食物就有类似反应,就要提防是否对此过敏,可以选择其他食物代替。

宝宝秋冬季腹泻的原因

秋冬季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目前,由于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细菌感染的腹泻疾病已有所减少,而由病毒所引起的腹泻就显得颇为突出。6个月-3岁的宝宝往往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的“受害者”,入秋之后幼儿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腹泻呢?

常见的邱冬季腹泻有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肠腺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等,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最为典型。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故又称秋季腹泻。

因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途径主要是胃肠道,所以只要幼儿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就很容易被感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很多医生认为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引起腹泻的患者的轮状病毒有A、B、C、D四个血清型,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可以重复感染。

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可由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等原因成为主要的易感人群,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少数也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轮状病毒肠炎几天能好

此疾病一般病程为3~5天,即可痊愈,但也有些人可持续1周左右,然后慢慢自行痊愈,很少有后遗症发生,但有些病童会因脱水过度或酸中毒,没有适时治疗而造成生命危险。

轮状病毒肠炎日常护理

第一!轮状病毒性肠胃炎典型症状就是呕吐,然后高烧和拉肚子。体内的病毒必须通过拉肚子排出,家里处理宝宝大便一定要干净,处完也得洗干净手。大便里全是病毒!这种病毒是口粪感染。

第二,发现发烧后要及时物理降温,不能像我一样干等,我也不知道咋的抽了,出疹子时候高烧三天,我每晚给他物理降温这次居然大意了差点出问题,想想都后怕。物理降温让温度升不高,到38.5以上再考虑吃退烧药。四个小时药效过期,要及时测量体温。物理降温的话,半拉多小时测一次。

第三 物理降温用温水毛巾擦腋窝,脖子后,耳朵后,大腿根,腿弯等不易散热的地方,宝宝太小皮肤嫩用毛巾会搓的他红和痛,可以用温酒,把酒放在杯子里隔着杯子用热水温乎,摸在腋窝腿弯等那些地方,直接涂抹行了,不用搓。还得注意测量温度。

第四,宝宝醒了一定要多给他喝水,如果醒了不爱喝水,你可以像我一样,等他睡着,给他放嘴边试试他喝不喝。如果宝宝吃母乳,一定别断,吐也得给吃,少吃。等慢慢不吐,你慢慢加多。吃小米粥养胃,烂面条,我还烫了菠菜叶给他剁碎加上。让宝宝少吃。

引起秋季腹泻的原因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在很多缺医少药的贫穷地区,不用药物治疗,只是靠口服补液,绝大多数的患儿也能痊愈。问题在于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秋季呕吐腹泻的多发季节。专家介绍:这个时期的腹泻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最多见,这也是造成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

秋季呕吐腹泻腹泻的原因一般分内因和外因

内因: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所以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相对不够成熟,婴幼儿更容易患肠炎。

外因: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这种腹泻多发生在8至12月份这4个月当中。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感染轮状病毒

【病原学】

轮状病毒于1973年最早由Bishop从澳大利亚腹泻儿童肠活检上皮细胞内发现,形成如轮状,故命为“ 轮状病毒”。病毒颗粒含双股RNA,直径70nm,也有呈直径为55nm的缺损病毒,电泳法分型为7组,即A~G组,最近又发现副轮状病毒,首先发现的是A组,B组轮状病毒在中国发现,C组首先于1988年在日本发现。A、B、G三组能引起人畜共患病,其他组主要引起动物腹泻,少数感染人群。

【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小肠上皮细胞,绒毛变短及脱落,导致小肠功能丧失,粘膜双糖酶活性降低、肠腔内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碍,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致使肠内渗透压增加,大量水及电解质进入肠腔,肠吸收减少。

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医生可根据大便性状、粪便镜检、发病年龄及流行季节估计最可能的病原、水样便,小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最大。国内外对轮状病毒肠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电镜法、放免法、酶标法、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轮状病毒性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粪便呈水样,偶有少些白细胞、无血、粪便电镜检查易见到特殊轮形的病毒,已用ELISA法药盒测粪便中病毒抗原。正确性同电镜检查,也有用乳胶凝集法及PCR测粪便抗原,并可在带粪便的尿布上或肛拭测抗原,若收集粪便不能立即检测,则需置-70℃保存待测。

感染后5d能测得血清特异性IgM抗体,2~4周出现IgG抗体,咽部分泌物中能测得特异性IgA。

轮状病毒性肠炎应该如何治疗?

本病主要对症及支持疗法,轻度失水予以口服补液,中、重度失水伴电解质紊乱则静脉补液。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服每一立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近年来有用口服轮状病毒抗体治疗,在少数免疫缺陷病人伴慢性轮状病毒性肠炎者用后能减轻症状,促使恢复,但对正常儿童及婴儿患病后口服未见效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已有二种疫苗广泛用于临床,一种是牛轮状病毒NCDV株,称RIT4237;另一种是非洲绿猴轮状病毒株RRV-1,称MMY-18006,经培养减毒制成口服疫苗,有一定效果。且观察到母乳喂养不干扰口服疫苗的作用,但受保护的情况可能与型别有关。日本提出疫苗中必需有A组轮状病毒的4种血清才能保护免疫得A组轮状病毒感染。

母乳中存在特异性轮状病毒IgA,母乳喂养婴儿少得或不得轮状病毒性肠炎,故提倡母乳喂养。

小儿腹泻吃有哪些呢

1.粪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患者们都对小儿腹泻这种疾病检查的办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生活中患者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尽量不要让小儿腹泻这种疾病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在生活中家属对孩子的护理非常重要,尽量让孩子吃温性的食物,不要吃凉性的食物。

婴幼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母乳喂养预防轮状病毒

对于婴幼儿来说,轮状病毒肠炎是每年秋季好发病的季节。该病发病急、伴有发热、潜伏期1-3天,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轮状病毒肠炎一般预后良好,但是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合并症。

新生儿和婴幼儿容易发生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新生儿及小婴儿因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是发病的内因。同时菌群也受食物成分影响,人工喂养的宝宝轮状病毒肠炎较之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病率高。

其二,轮状病毒传染性很强,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播,是造成婴幼儿易患肠道病毒感染的外因。成年人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可能是一名带毒者,并通过不清洁的护理传染给孩子,如冲奶时不洗手,外出回来不换外衣直接给孩子喂奶,孩子所用饮食餐具没有很好地消毒,都可能引发轮状病毒肠炎。另外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去玩,也是造成孩子容易感染的原因。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人工喂养建议选择富含α-乳清蛋白和寡聚糖的配方奶粉。做到科学护理,孩子的玩具、食具要定期消毒干净。讲究个人卫生,包括护理人员和婴幼儿,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减少感染机会。

相关推荐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

病毒性胃肠炎的原因有什么

一种因感染各种病毒而引起的综合征,特征有呕吐,水样腹泻和腹痛。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在美国,病毒性胃肠炎是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原因。已知有四类病毒可引起胃肠炎:轮状病毒,萼状病毒(包括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血清40和41型)和星状病毒。病毒通过感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疾病。这层细胞的破坏,引起液体和盐分渗入肠腔。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导致渗透性腹泻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轮状病毒是引起年幼儿童(发病高峰年龄3~15个月)严重,脱水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轮状病毒有很高的传染性,多数经粪-口途径传染。成人可

轮状病毒的预防保健

1、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直径60~80nm,核心为双股RNA,由11个节段组成,外有双层衣壳,内层壳粒呈放射状排列,与薄而光滑的外层衣壳形成轮状,故名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暴露于胰蛋白酶后,其感染力可增强100倍以上,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达到高峰。 轮状病毒按习惯分为小儿轮状病毒、成人轮状病毒和非典型轮状病毒,又按其抗原特性和核酸电泳图形分为A~F6个组。小儿轮状病毒也称普通轮状病毒,属于A组;成人轮状病毒又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属B组。 小儿轮状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能耐乙醚、弱酸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

此病的潜伏期约2天,即可发病。 主要出现的症状为呕吐,轻度发烧,合并腹痛,接着发生腹泻。 通常是水样状的粪便,如果严重可以发生脱水现象。 有时病童也会出现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水等。

得过秋季腹泻今年还得吗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道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引起腹泻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夏季腹泻细菌感染相对多见,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痢疾杆菌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因此秋季腹泻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与地域无关,与卫生无关,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并无明显差距。轮状病毒型别多,各型别之间交叉免

小儿腹泻具有季节性吗

由于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突然变化,因此很容易患病,常见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手足口病、腹泻、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如何让孩子安度秋季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秋季要注意小儿保健,防患于未然。秋季常见病、多发病中秋季腹泻是发病率最高的。 秋季腹泻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道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引起腹泻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夏季

轮状病毒肠炎几天能好 轮状病毒为什么会引起肠炎

轮状病毒可在侵犯感染小肠的绒毛,造成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甚至使细胞分解死亡,严重时可使小肠的绒毛屑变平消失,如果绒毛消失便会使肠道无法吸收养分及水分,而使身体内的水分及电解质由肠道中消失造成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会有什么症状

这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甲组轮状病毒引发婴幼儿感染,其发 病高峰多在秋季,也俗称“秋季腹泻”;乙组轮状病毒容易引起成 人腹泻,以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极频,每日可达10~20 次,同时伴有发热、呕吐,并易于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平 衡失调,整个病程5~7天。轮状病毒感染后,容易发生病毒性心 肌炎等。中医学称为“泄泻”、“暴泻”等,多因为感受湿热外邪、 脾失健运所致,治宜清热解毒、行气利水、健脾利湿、和胃行 气等。

与小儿腹泻病相鉴别的疾病有哪些

(1)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好发于秋冬季,呈散发或小流行,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以及呼吸道传播。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1~3天,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化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数次至10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病程1~3天内大量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3周后上升,病毒较难分离,免疫电镜、ELISA或核酸电泳等均有助于诊断。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分类

为了便于防治、教学和科研工作地进行,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会议提出将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和鼠伤寒地原有固定诊断名称继续延用外,其他细菌性如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病毒性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真菌及一些原因不明地感染性腹泻,一律称为小儿肠炎。对病原明确者要加以说明,如轮状病毒引起地小儿肠炎称为轮状病毒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地肠炎称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腹泻病因分类 1 肠道内感染: (1)病毒性: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