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的中药治疗
慢性腹痛的中药治疗
1、熟地15克,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吴茱萸6克,炒白术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党参12克,焦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炒防风9克,陈皮9克,白芍15克,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秦皮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3、党参15克,熟附片6克,苦参6克,乌梅10克,焦白术10克,干姜6克,白芍10克,木香6克,焦山楂15克,煅牡蛎15克,茯苓12克,车前子(布包)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腹痛中医治疗
1、寒滞胃肠证
【证候】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
【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
【证候】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弦紧
【治则】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
【证候】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
【治则】清热泻火、攻下里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
【证候】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化湿行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证
【证候】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证
【证候】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
【治则】理气止痛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证
【证候】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证
【证候】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化瘀清热止痛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偏头痛中药治疗
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作用。
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宝宝频繁腹痛须警惕
腹痛是宝宝较常见的病症,这让家长很难判断病因。当孩子频繁腹痛时,则有可能是患了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又叫复发性腹痛,是指儿童在3个月以内至少有3次的腹痛发作,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
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特点如下:
(1)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男女之比为3:5,此类患儿性格忧虑,情绪紧张、压抑、渴望被爱护;
(2)腹痛反复发作可每周、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发作超过两小时,可自行缓解,腹痛发作以晨起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
(3)疼痛部位主要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他部位,腹痛为痉挛性或绞痛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常影响小儿正常活动,在发作间隙期则表现正常;
(4)体检腹部压痛多在中腹部或不固定,左下腹可摸到条索状腊肠管或粪块,无腹膜刺激征;
(5)化验血、尿、粪及肝功能等均无异常;
(6)常规解痉止痛治疗得不到理想疗效。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病主要与儿童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有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时间较长,呈绞痛发作,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解痉止痛药如颠茄合剂、维生素k及促进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再发性腹痛中约有10%属于器质性再发性腹痛,常见的疾病有慢性便秘、肠道寄生虫病、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和慢性肠炎等,这类患儿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
中药治疗:
1、寒湿泄泻
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疼,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主方:平胃散
2、湿热泄泻
证候: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偏湿重者加苡仁、厚朴;挟食滞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如有风热表证,上方加银花 、连翘、薄荷;如在夏暑间,暑湿入侵,表里同病,加新加香濡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3、食滞胃肠
证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 纳呆。苔垢浊厚腻,脉滑。
4、肝脾不和
证候: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5、 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肾虚泄泻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泄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主方: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加减: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15g,诃子肉9g,赤石脂15g益气升阳及止涩之品,桃花以固涩止泻。
7、水饮留肠
证候: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脉象 濡滑,舌质淡,苔白滑。
治法: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主方: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汤同用,以合营止痛。
8、 瘀阻肠络
证候: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脉弦小涩。
治法:化瘀通络,合营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夹有赤白粘冻,加白头翁同用,以清热凉血。
慢性腹泻西医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
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宝宝频繁腹痛须警惕
腹痛是宝宝较常见的病症,这让家长很难判断病因。当孩子频繁腹痛时,则有可能是患了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又叫复发性腹痛,是指儿童在3个月以内至少有3次的腹痛发作,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
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特点如下:
(1)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男女之比为3:5,此类患儿性格忧虑,情绪紧张、压抑、渴望被爱护;
(2)腹痛反复发作可每周、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发作超过两小时,可自行缓解,腹痛发作以晨起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
(3)疼痛部位主要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他部位,腹痛为痉挛性或绞痛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常影响小儿正常活动,在发作间隙期则表现正常;
(4)体检腹部压痛多在中腹部或不固定,左下腹可摸到条索状腊肠管或粪块,无腹膜刺激征;
(5)化验血、尿、粪及肝功能等均无异常;
(6)常规解痉止痛治疗得不到理想疗效。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病主要与儿童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有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时间较长,呈绞痛发作,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解痉止痛药如颠茄合剂、维生素k及促进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再发性腹痛中约有10%属于器质性再发性腹痛,常见的疾病有慢性便秘、肠道寄生虫病、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和慢性肠炎等,这类患儿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中药治慢性腹泻
处方:党参15克,茯苓、苍术各12 克,干姜、炒山楂、陈皮、炙甘草各8克, 黄连4克。
加减:水泻频作者,茯苓用至15克, 加炒升麻8克;腹胀食少者,陈皮用至15 克,加神曲12克;大便失禁者,干姜用至 12克,加乌梅炭12克;肛门脱出者,党参 用至加克,加黄芪3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温服,10 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 失,大便成形,每日1次,大便镜检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偶尔复 发但症状轻微。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但易 复发,复发症状也较前减轻。21nx.com无效:经治1 个疗程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疗效:45例患者中,服药时间最长 30天,最短5天,平均17天。获痊愈22 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 效率95.6%。
女性痛经中药治疗效果好吗?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痛经的困扰,每次都坐立不安,十分难受,又不敢乱吃西药治疗,怕有太多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也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么,女孩痛经吃中药能治好吗?
痛经的相关知识: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症,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可以治疗痛经的中药:
1、当归
当归具有补气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可用开水冲泡,每天适量饮用,可缓解痛经。
2、金边玫瑰
金边玫瑰可以调经止痛、保护经期。金边玫瑰坚持服用,对于身体产生的痛经、经期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并且嫩巩固促进人体排毒,塑造良好体型。可与菊花、枸杞等冲泡代茶。
除了以上的中药治疗外,痛经患者平时应注意作息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切忌使用生冷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经期期间还应多喝温水。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有何区别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有何区别呢?腹痛我们从小到大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可能有些人都不把这些放在眼里面, 认为都是个不是疾病,但是腹痛反映出我们身体其它器官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腹痛的常识。
急性腹痛: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梗阻等。3、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肠绞扎、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4、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5、腹腔内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肠病、夹层主动脉瘤等。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带疱疹。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如炎、肺阻、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过敏性紫癜、 尿毒症、铅中毒、血卜啉病等。
慢性腹痛: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Crohn)病等。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如胃肠痉挛或胃肠、胆道运动障碍等。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如慢性胃扭转。 5、脏器包膜的牵张 实质性器官因病变肿 胀,导致包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腹痛,如肝 淤血、肝炎、肝脓肿、肝癌等。 6、中毒与代谢障碍 如铅中毒、尿毒症等。 7、肿瘤压迫及浸润 以恶性肿瘤居多 ,可能 与肿瘤不断长大,压迫与浸润感觉神经有关。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如胃肠神经症。
腹泻引起头晕怎么办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二、急性菌痢的诊断依据
1.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2.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
3.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4.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6.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三、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选用氟啶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等)。
2.中毒型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十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治疗。
3.慢性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存症治疗。
4.中药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四、用药原则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专家提示 菌痢主要是通过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经口进入人体感染,引起结肠化脓性炎症,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因此,预防菌痢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
以上就是腹泻引起头晕的处理,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我们大家的健康。急性菌痢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发展为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急骤起病,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菌痢症状很不典型。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切忽贻误病情。是值得医、患家属切记。
长期慢性腹泻如何治疗呢
预防:
1、对于急性腹泻,应彻底治疗,以防转为慢性。饮食避免过于寒凉,以防伤脾肾阳气,使病迁延不愈。
2、饮食应有节制,忌食肥甘厚味,过于油腻饮食往往使腹泻加重。忌生冷瓜果。
3、注意保暖,慎起居,护腰腹,避免受寒。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物。
5、注意观察病情,寻找引起腹泻或加重病情的有关因素,注意调摄。
慢性腹泻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1、寒湿泄泻
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疼,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主方:平胃散
2、湿热泄泻
证候: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偏湿重者加苡仁、厚朴;挟食滞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如有风热表证,上方加银花 、连翘、薄荷;如在夏暑间,暑湿入侵,表里同病,加新加香濡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附件炎怎么治疗
近年来,附件炎发病率增高,主要原因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施行小手术时无菌操作、性生活不节、过早、过频或经期性交。附件炎分为急性附件炎和慢性附件炎,急性附件炎的临床表现为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发热、腹痛,慢性附件炎的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失调、腹部坠胀、腰骶酸痛、腰疼等。附件炎怎么治疗,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附件炎的治疗
急性附件炎的治疗可选用抗生素,治疗时需注意两点,第一点是药量要足,第二点是时间要用够。不要症状缓解后就不再用药,不要见好就好,这样只会使疾病反复发作,不能彻底治愈。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比较麻烦,患者可用西药治疗法,也可用中药治疗法,也可用中西药结合法。西药治疗用抗生素,中药治疗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用药须按照中药师的方法按时按量服用,中西药结合法为配合抗炎和消除黏连的药物。
肠系膜淋巴结炎应该注意什么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于小儿,以不明原因的肚脐周围阵发性腹痛及发烧为特征。
淋巴结规律: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这个做为病因的炎症好了之后,但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好。做为免疫系统的淋巴结的病治起来难度大,有的慢性淋巴结炎能持续几年十几年。
淋巴结肿大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淋巴方面的疾病,看似是不大的病,但至今医院中及药厂生产的药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经期头痛是怎么回事 经期头痛的危害
经期头痛不可小觑,如果不能提早治疗,可能会引起神经性的血管痉挛,甚至造成脑血管阻塞。所以除了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治疗经期头痛,中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使用治疗气滞血等类型中药,持续调理3-6个月能够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