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冬天脚凉怎么回事 衣服不够保暖

小孩冬天脚凉怎么回事 衣服不够保暖

部分孩子脚冰凉与保暖措施不到位有关,如长时间在室外玩耍,身体受到外界寒气的侵袭,就必然会阻碍了气血的运行,引起手脚冰凉。

降温天气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1.给孩子穿贴身的内衣裤:有的父母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孩子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孩子不容易受凉感冒。

2.棉服要轻薄: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重的羽绒服才最保暖。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3.干爽透气的小袜子:孩子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让孩子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很多父母还错误地认为孩子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袜子厚而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就会使孩子的脚底发凉。因此,要给孩子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4.判断情况再加衣:许多爸爸妈妈总是怕孩子冻着,所以一出门就给孩子穿得很多,使得孩子一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这样反而更容易着凉,并且会降低孩子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致使抗病能力下降。所以如果孩子是外出运动,便可适当减少些衣服。另外,判断孩子穿得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秋季宝宝穿衣原则

1、小肚子需要小肚兜的保护

夏末秋初,宝宝很容易腹泻,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中医认为,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等于保护了脾胃。平时脾胃不好的宝宝,当冷空气直接刺激到腹部,就容易出肚子痛,甚至是拉肚子,从而操作了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进一步影响生长发育。

给宝宝养成穿肚兜的习惯,护好小肚子,这样无论穿多穿少,肚子都不会露出来而着凉。另外,还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长形对折几层,盖在宝宝的腹部,把他的手脚露在外面,当宝宝睡着或者翻身时,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

如果宝宝盖的是小棉被,就不应该太厚,也不能捂得太紧,否则宝宝更会踢掉棉被而受凉。妈妈还可以拿件连体睡衣给宝宝穿,不管宝宝怎么踢,睡衣都在脚上,而且衣服的部分还能盖住小肚子。

2、小儿穿衣要适量,宜少不宜多

俗话说:“欲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儿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而小儿又多喜欢活动。小儿衣服穿的少一些,适合于小儿好动及代谢旺盛的特点。这不仅不会冻着小孩,还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锻炼,也会少患感冒。相反,如果穿的过多,平时稍一活动就感到热的难受,因此,大大限制了小儿的活动。此外,衣服穿的过多,小儿出汗多,这不仅丧失体液,而且也会使“毛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易受风寒侵袭,极易受凉感冒。

3、增减衣服要及时和适量

随着气候的变化,给小儿的増减衣服要及时适量。宝宝舒适的外在温度是26℃,我们把衣服的类型和保暖温度做个大致归类,根据“穿衣温度=26℃-室温”的公式,妈妈就可以随时掌握宝宝的穿衣法则了。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是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如今天的温度为22℃,则穿衣温度=26-22=4=1+3=2+2,那么给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1℃)+一件抓绒衣服或薄外套(3℃)就可以即可。或者两件厚棉毛衫即可。

4、“三暖一凉”穿秋衣

秋季宝宝穿衣法则:给宝宝穿衣服,要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查看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只要保证“三暖一凉”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

手暖:抚摩宝宝手心,如果是温热而无汗,证明穿衣是得当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更不可捂住头部。

5、出门要注意多带一件,随时调节宝宝穿着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的温度总是难以预料,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一会很冷一会很热,有时候妈妈们还没来得及感受宝宝温度,还没来得及给宝宝添衣,宝宝已经冻着了。特别是出门在外,尤其需要多带一件衣服,以防天气突然转冷。此外妈妈们要注意的减衣服也门大学问。特别是出门回家后,不能看到宝宝出汗就立刻脱外套。秋天的天气常常是外面闷热而室内凉爽,而宝宝适应温差能力还比较弱,还不能很快的适应室内的温度,这样就很容易着凉,导致感冒。

此外还可以帮宝宝准备一定帽子。但记住帽子不能太厚,不能完全包住宝宝头部。帽子的选择只需满足不让头顶着风就好。厚薄的选择上,妈妈们自己根据气温和宝宝的体质选择。

6、加双小袜子,秋季足部够暖和

相信我们到了冬天都有这样的体验:身体上除了暴露在空气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体温最低的部位。对于宝宝来说,从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走路。腿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别让宝宝再光着脚了。婴儿脚部幼小,可以穿脚套;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可以根据脚长选择袜子。

判断宝宝冷热摸哪里 判断宝宝冷不冷到底该摸哪里

判断宝宝冷不冷,该不该添加衣物,许多家长的习惯是摸手。其实,这样的判断方法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婴幼儿的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有时候衣服虽然穿了很多,身体都冒汗了,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

冬天给宝宝穿好多衣服怎么手还是冰的,是穿不够还是什么?

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每次泵血后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我们就会感觉孩子的手脚比较冷。只要家长摸着孩子的颈部温暖,就不用担心。

孩子冷不冷不以手脚凉为标准,因为小儿心臓博出的力量较弱,未稍血循环较差,所以手脚发凉,其实中心温度并不低,家长盲目给孩子多穿衣服反而不利于孩子自身调节体温反而容易生病。

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摸颈背部。

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

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皮肤发烫有湿润感,那么表示穿多了;皮肤发凉,那么表示要加衣了!

冬季宝宝如何保暖

冬季保暖看手脚

当我们想要确定宝宝是否穿的暖和,我们就需要看下宝宝的手脚。当宝宝的手脚是暖和的,那么就说明宝宝已经觉得很暖和了,不用再为宝宝添衣了。要是宝宝的手脚冰凉,那么就说明宝宝衣服的保暖度不够,需要多穿一些。

准备帽子和围巾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们在为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帽子和围巾的问题。其实帽子和围巾在保暖上也是能够做出很大的贡献。为了能够让宝宝全方位得到保暖,我们还是不能够忘记为宝宝准备一个帽子和围巾。防止宝宝的耳朵以及脖子受冻。

衣服比多人多穿一件

当我们无法确定宝宝穿衣服的件数时,我们就按照宝宝穿衣件数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则,为宝宝准备衣服。虽然孩子的活动量可能会比大人的小一些,但是孩子正处于生长阶段,自身的代谢能力还是比较快的,孩子衣服件数比大人多一件即可。宝宝穿衣也是需要适度的,要防止孩子后背出汗,否则容易出现感冒问题。

在穿衣服方面,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温度变化而孔子。有些地方,中午的时候温度比较高,建议中午时可以适当为宝宝减衣。

洗澡水温控制

在洗澡方面,我们还需要学会控制好水的温度。为了宝宝的保暖问题,冬季宝宝洗澡需要先保证宝宝不要受凉,因此为宝宝穿衣服以及脱衣服的速度要够快,这就要看爸爸妈妈们的熟练程度了。我们还需要看下水温,一般40度左右即可,太高的温度会使宝宝的肌肤受到刺激,当宝宝的身体温度和洗澡水的温度差别比较大,宝宝也是比较难以适应的。

冬季温度低,洗澡的时间要控制好,一般不多于十分钟。在为宝宝穿衣服的时候,需要将需要穿的衣服都放在自己的手边,按顺序放好,我们可以先用暖手袋将这些衣服弄得暖一些,之后宝宝穿着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舒服。

宝宝睡觉衣服不宜多

孩子的睡眠时间长度比较长,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最大的保暖物品就是棉被。然而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控制好宝宝睡眠时穿的衣服。睡觉时,建议宝宝只穿棉衣和棉裤就好,这样保暖度会更高一些。为了防止宝宝踢被子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宝宝睡在睡袋里面。

为了宝宝睡觉时,肚子没有盖紧而着凉,我们也是建议宝宝可以选择用毛巾盖着自己的肚子。被子要轻一些,被子的透气性要好一些。

室内温度控制

在冬季保暖问题上,我们需要学会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最为适宜。要是室内的温度过高,孩子外出时,就难以适应外面的温度,容易出现感冒的问题。

相信以上的对于秋冬季宝宝保暖的相关介绍,能够为爸爸妈妈们提供小小的参考,赶紧为宝宝准备保暖物品吧。

宝宝冬天怎么穿衣

小孩子的肌肤柔软,哪怕是小小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所以在冬天为孩子选择毛衣时,不要选择含马海毛、兔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吸入到孩子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

毛衣不要贴身穿,不要穿高领毛衣,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和荨麻疹。冬天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冬天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而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感。

保暖内衣看似不如外衣选择那么重要,其实和皮肤最接触的内衣更能决定孩子的舒适和温暖程度。现在家里都比较暖和,一般在家孩子都穿一件保暖内衣就可以,所以保暖内衣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款式的选择就更加重要。

质地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了体热丢失,孩子不容易生病。

我们都知道,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所以,冬天给孩子保暖,让孩子的双脚感觉暖和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是不吸汗的话,就会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就会挤掉袜子里的空气。

要知道,空气的保暖性要比水分高很多。袜子潮湿,孩子的脚底就会发凉,整个身体的温度额也会受影响。所以,给孩子选择袜子的标准是纯棉质地,透气性好。

孩子头部的血管比较丰富,大约有30%的身体热量都是由头部散发的,所以头部就成为寒气侵袭孩子的窗口。如果头部受凉,孩子身体的热量就会散发得较快,很容易着凉感冒。

选择帽子时,一定要选择保暖、御寒性能好、手感柔软的帽子。市面上有些带帽檐和毛边的帽子,建议不要购买,有帽檐帽子的会影响宝宝的视线,而有毛的帽子则会刺激宝宝娇嫩的肌肤,如果掉毛的话还会被宝宝吸进呼吸系统,造成疾病的发生。

宝宝冬天保暖要怎么穿衣

1.衣服不是越多越好,比大人多一件为宜

应对寒冷,加衣服是最基本的,但专家提醒,冬天给孩子保暖不能一味加衣或提高室内温度。实际上,孩子被包得多紧过暖时,因为很难自己摆脱闷热的不利环境,一旦环境温度超过34℃,就会引起高热,大量出汗,造成脱水等后果。

正确的穿衣方法是根据气候、室内温度及孩子情况随时增减,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宜。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个月大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注意别受风即可。 最简单的添衣准则

在美国,有个最基本的添加衣服的准则就是看月龄、看体重。一般而言,3 个月之前的小月龄宝宝穿衣比大人多一件,3个月后的宝宝穿衣比大人少一件。这是根据月龄划分,但同时需要参考体重,有的宝宝体重偏低,身体上没有太多体脂 肪来保暖,这时就需要父母摸宝宝颈后判断冷暖,来灵活调整。

2.注意脚部保暖

寒冷的冬季,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脚部保暖,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尤其是儿童的黏膜柔嫩,纤毛和鼻毛尚未长成,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这个季节,不论木地板还是地砖都很凉,因此一定要给孩子穿上厚袜子,最好袜底有加厚层,外出时可以给孩子穿上有绒里的棉鞋。小孩一般好动,脚易出汗,所以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晚上要坚持给孩子用温热水洗脚,睡觉时可在孩子脚下放个热水袋。

3.穿高腰裤,护好肚子

宝宝的腹泻、消化不良、感冒发烧,很多都是由腹部受凉引起的,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

孩子白天穿的衣服,最好上衣长一些,可以完全盖住腹部,裤腰要高一些,能盖到肚脐以上,最好是活裆,便于换尿布。如果外出,最好将孩子的衣服塞到裤子里,以免因为抱孩子或孩子自己玩耍时抻拉衣服,露出肚子导致着凉。

睡觉时,较小的孩子最好穿上一个小肚兜,再使用睡袋,这样可以免除家长半夜起床为孩子盖被的麻烦。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穿上连体服或背带裤,或用毛巾将腹部裹起来,自己睡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样。

夏季宝宝穿衣的七大原则

一、夏天宝宝穿衣最好是棉的

很多新晋级的爸爸妈妈对如何给宝宝选择衣服一知半解,有很多困惑,给宝宝选择衣服要考虑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舒适度,穿着不舒适的衣服绝对不是好选择。舒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材质,另一方面是衣服的版型,这两方面都是反映宝宝服装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需要。

夏天,天气炎热,宝宝的衣服一定要透气,否则容易闷气而使宝宝身上长痱子。一般,宝宝的活动量比较大,这要求爸爸妈妈给宝宝选择衣服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有弹性的、吸汗的、透气性强的衣料。另外,宝宝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要尽量选择比较宽松自如的服装,让宝宝可以自如地活动手脚。

二、宝宝穿衣,比大人少一件

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呢?日本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应比大人少穿一件。例如,大人穿一件外套加一件衬衣,孩子则只需穿一件;大人只穿一件时,孩子同样穿一件,但要薄一点。具体来讲,春夏季,衣物逐渐减少,以孩子面色正常、四肢温暖、适量运动不出汗为宜。如孩子行为异常或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就表明保暖过度,应适当减少衣物。秋冬季节,衣物逐渐增加,以孩子适量运动而不觉得冷为原则,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

三、做到“三暖二凉”,孩子健康有保障

所谓的三暖,是指宝宝背部暖、肚脐窝暖和脚心暖。背部的温度可以直接反应孩子身体的温度,如果妈妈摸到孩子的背部有点发凉或者冒冷汗,一定要及时加衣服。肚脐着凉会影响孩子消化道的健康,导致肠胃功能受到影响,对健康有害。而脚则是最容易让寒气入侵的部位,就算是夏天,父母也尽量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地上玩,所谓寒从脚入,就是这个道理。

四、应勤换衣物

宝宝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再加上喜欢运动的特点,碰上夏天宝宝更容易出汗,如果汗湿的衣服没有及时更换,则会引起感冒。如果将新生儿捂着,宝宝极易中暑和腹泻。因此,宝宝衣物、被单和枕巾要勤洗勤换,只要被汗渍弄脏了,就应该换掉,避免因此而患皮炎等皮肤性疾病。另外,很多宝宝容易流口水,因此也要多注意勤换衣服。

五、最好别给宝宝穿开裆裤

根据月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婴儿未满1岁,可以垫尿布;婴儿满1周岁,就可穿满裆裤了。当然,考虑到宝宝的大小便,可以在开裆裤外面罩一条满裆裤,既卫生美观,又方便宝宝大小便时穿脱。

六、避免太暴露

皮肤娇嫩的宝宝,最好不要穿着太暴露的衣服暴露在阳光下,因为他们皮肤里用来遮挡紫外线的黑色素细胞发育还不够成熟。外出的时候,孩子如果长时间穿着过于暴露的服装,可能会使皮肤晒黑、晒伤,因而变得粗糙,甚至出现红、痛、肿以及光过敏等皮肤性疾病。碰上难以忍受的高温天气,宝宝也最好穿一件肚兜。

七、衣服颜色越浅,越不防晒

夏天阳光大,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白色、米色等浅色服饰防紫外线,其实效果并不好。家有年幼宝宝,户外活动时可尽量着鲜艳、深色的服装,可有效防止紫外线灼伤皮肤。

如何预防宝宝冬季感冒

1. 给孩子穿贴身的内衣裤:有的父母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孩子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孩子不容易受凉感冒。

2. 棉服要轻薄: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重的羽绒服才最保暖。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3. 干爽透气的小袜子:孩子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让孩子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很多父母还错误地认为孩子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袜子厚而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就会使孩子的脚底发凉。因此,要给孩子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4. 判断情况再加衣:许多爸爸妈妈总是怕孩子冻着,所以一出门就给孩子穿得很多,使得孩子一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这样反而更容易着凉,并且会降低孩子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致使抗病能力下降。所以如果孩子是外出运动,便可适当减少些衣服。另外,判断孩子穿得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小孩冬天手冷要怎么取暖

1、舒适薄帽 出门必备的温暖 半岁到1岁左右的宝宝,头发长得不是太多,所以带宝宝出去外面散步时,头部温度很容易被大风带走,以至于着凉生病。所以,冬天外出,要为宝宝常备一顶小帽子,保持头部的温度。毕竟头部是宝宝智慧之门,妈妈们一定要好好保护。 给宝宝准备一顶温暖、舒适的帽子,但是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宝宝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更因为宝宝头部比较大, 有很大一部分热量是经由头部发散,头热则会心烦头晕而神昏,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宝宝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所以,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的。

2、色彩围巾 冬日保暖潮流品 在冬天,会为宝宝选购许多款式漂亮又保暖的小围巾。因为围巾围在宝宝的脖子上,可以防止宝宝体温向外流失,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而且,妈妈们可以按照宝宝的冬季服饰和气候进行配搭,好看又实用。 围巾几乎是直接贴着皮肤的,宝宝颈部的皮肤很敏感、很脆弱,所以给宝宝选围巾时,一定要选毛线质量好的,否则容易刺激皮肤过敏。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北方,不少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宝宝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这样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

3、穿衣法则 多一件快一点 宝宝不要穿太多,捂得太厚反倒不好。正确的穿衣方法是根据气候、室内温度及孩子情况随时增减,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宜。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个月大时,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注意别受风即可。 另外,在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可以事先把衣服一件一件全套好,内衣扑上爽身粉。这样穿起衣服来特别快,宝宝不容易着凉。

4、穿衣效果鉴定 摸摸手摸摸脚 气温变化非常大,对于自身调节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宝宝来说,合适的衣服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过多或过少都不行。气温稍有改变而添衣保暖,只能使人的热适应能力下降。家长在决定给孩子增减衣服前,应先摸摸孩子的手脚、后颈以及脊背。如果摸起来感觉暖和而不出汗,则表示宝宝对现在的温度是感觉舒服的。如果宝宝的小脸红红的,脊背出汗了,那表示宝宝的衣服已经穿多了,可适当减一些。而若宝宝的四肢摸起来凉凉的,那就是宝宝在对家长发出加衣信号:“我冷了,该给我加衣服啦。”

5、小脚保暖 袜子每天多换几次 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宝宝保暖,让宝宝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但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每天多换几次袜子对保暖挺好的。宝宝爱动,脚容易出汗,出了汗就容易生冻疮,所以每天给宝宝多换几次袜子或鞋子。实在不行,换鞋垫也可以。

6、在家走路不忘穿鞋 1岁的宝宝正处于学步阶段,非常喜欢小脚接触地板的感觉,走起来特别有成就感。可是,冬季地板温度下降,冷得刺骨的触感让宝宝对下地板走路的兴趣大减,甚至有点害怕触碰寒冷的地板的感觉,不敢走路了。 因此,妈妈们最好给正处于学步阶段的宝宝准备一双胶粒防滑鞋,在家中学走路时使用。如果是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动范围不大,也可以在比较温暖的房间中铺设塑胶地板,让宝宝在塑胶地板的范围内学习走路。这样的话,就保暖学步两不误了。

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宝宝穿衣法则要记牢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1:做到“三暖二凉”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那什么是“三暖二凉”呢?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妈妈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有点湿湿热热的,那就适当给宝宝减点衣服,如果有点凉,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哦!

二是肚暖。有些好动宝宝喜欢跑跑跳跳,衣服如果没有束好,大动作时很容易露出小肚肚。腹部保暖,最好给宝宝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宝宝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是脚暖。俗话说“凉从脚上起”,这是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再加上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一旦脚部受凉就易引发感冒。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光脚在地上跑。给宝宝穿上小棉袜,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2: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春天时节容易乍暖乍寒,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孩子的抵抗力没有大人的强,因而妈妈应该及时留意气温变化,为宝宝保暖做好周全的准备工作。老话说春天要“捂”,这个“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所以春天宝宝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1、“春捂”有讲究。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早晚温差大,增减衣服要及时。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

3、宝宝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4、宝宝活动量大,注意出汗处理。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5、尿布使用注意透气。宝宝的屁屁经常接触粪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风”,春天里容易细菌繁殖,引起湿疹等皮肤病。因此尿布要换得特别勤快,不要让宝宝的屁屁闷得太久,防止宝宝得“红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时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宝宝的屁股干净。干净清洁的旧棉布在尿布外层包垫,以免影响透气、散热,引发婴儿尿布疹。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3:分年龄保暖更明智

新生儿活动量少,因而外出时穿衣应该多加一件;而1岁以上的宝宝经常跑跑跳跳,容易出汗,穿衣不宜过多过厚。所以宝宝保暖不应是一味地多穿一点,分年龄保暖更科学明智哦!

专家表示,宝宝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因年龄而异,具体来看,对于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要注意保暖,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6个月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在室外则多穿一件,棉布帽子也可以选择使用,调节保暖;6至12个月的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穿衣;更大的孩子,和成人完全一样即可。

宝宝冬天衣服怎么穿

1、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不要急于加衣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降温。此时父母不要急于给宝宝加衣服,衣服加得过急,宝宝会捂出汗,出汗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是没有及时更换衣物,等到汗被皮肤吸干,孩子不知不觉就感冒了,一开始让宝宝适当冻一冻有好处。

注意:孩子天生好动,他们动来动去,比大人活动量要大,如果衣服加得过早,反而容易导致孩子感冒。

2、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保持头部散热

父母给宝宝穿衣要注意不要捂住宝宝的头部和脖子太高,这些会引起宝宝不适,导致头晕多汗,引起宝宝不适。宝宝穿衣最好是棉制品,温和不刺激皮肤,且吸汗。

注意:有些妈咪怕宝宝冷,经常给宝宝买高领衣服,宝宝穿着很不舒服,用手不断地去扯和抓,把脖子都弄伤了。宝宝穿的衣服尽量少要高领,宝宝活动多,出汗也多,需要散热,高领紧紧包裹脖子,透气都觉得累。

3、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摸后勃颈

给新生儿加衣时,可以先摸摸孩子的后勃颈,如果温暖,就不用加衣,说明宝宝不冷。如果摸宝宝的背,背上有汗,说明穿多了,就要减衣,孩子出汗了要及时更换内衣。

建议:家长可以在宝宝背后放一块干净的手帕吸汗。

4、新生儿冬天穿衣诀窍:遵循“三暖”

新生儿在冬季怎么穿衣,如果新手妈咪们没有什么经验的话,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三暖是指宝宝的三个身体部位做到保暖“背要保暖、肚要保暖、足要保暖”。

注意:有些妈妈给宝宝身上穿得严实,脚却不给孩子穿鞋,只让孩子穿一双袜子乱跑,这样一不小心宝宝就感冒了。有些妈咪给孩子穿较短的衣服,孩子一伸腰肚子就露在外面,凉风一吹孩子就有可能腹泄。

小儿穿衣应“三暖一凉”是指什么?

穿衣法则一:颈背温暖无汗刚刚好

很多家长都是根据宝宝的手脚冷暖来决定孩子的穿着,实际上,手脚是神经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如果宝宝的手脚冰冷,不一定表示不够暖和。

确定宝宝是冷是暖,可以摸宝宝的后颈和背心。如果感觉皮肤温度干燥,就表示宝宝穿的合适;如果潮湿有汗,就说明穿多了,要减衣服;如果感觉寒凉,就要加衣服。

具体怎么穿:

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

1-2岁的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

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能自己表达冷暖了,可以根据孩子的感觉意愿来穿。

穿衣法则二:穿太多也容易生病

俗话说:“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但不少家长似乎对孩子穿衣服有强迫症,总是担心孩子冻着,把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实际上,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生病。

其实,宝宝就是“小暖炉”,他们的新陈代谢比大人的快,又好动。穿得太多,宝宝动一动就会热的难受,出汗受风后就更容易着凉。

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穿的太多,还容易发生捂热综合征。孩子的身体被限制在厚厚的衣服里,热量不能散发出来,衣被里的温度越来越高,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穿衣法则三:头凉、心胸凉、脚暖、肚暖、背暖

头凉:宝宝身上散发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头部散发,如果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心烦。不太冷的时候,不需要给宝宝戴帽子,这样更有利于宝宝保持神清气爽。如果天气较冷,给宝宝戴上一顶帽子就可以,不用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

心胸凉:宝宝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免得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脏功能。

脚暖:“寒从脚起”,较低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在夏天,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但天气渐凉的秋冬,就要注意宝宝足部的保暖,给宝宝穿上小棉袜、棉鞋。

肚暖:如果宝宝腹部受寒,就容易肚子痛,甚至是腹泻。妈妈可以给宝宝穿个小肚兜,也可以选择宽松稍长的上衣,把它扎进裤子里,护住宝宝的肚脐。背暖:可以给宝宝穿上马甲、小背心,时尚又保暖。

穿衣法则四:洋葱式穿衣法,宝宝更舒适

给宝宝穿衣服也可以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最里层穿亲肤透气的内衣,中间衣服保暖,最外面的衣服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变化,而且也方便穿脱。

宝宝冬季穿衣的安全细节

2014年出了好几起因围巾导致的安全事故,前几天又出了一起“女童玩滑梯围巾被挂致死”的事故。这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冬季给宝宝穿衣服,除了保暖,还应该注意一些安全细节。

1.上衣

别带绳子:最好不要给孩子选择领口和连衣帽处有绳带的衣服,以防勒住孩子。如果已经买了这样的衣服,要把绳子绕好系上结,不要让绳子长长地垂下来。

拉链:冬天的很多外套、棉衣都是带拉链的,在给孩子选择这类衣服时,最好选择拉链不是一直拉到衣服顶部的,这样的容易夹到孩子的下巴。而且拉链顶到下巴,金属在冬天很凉,碰到皮肤会让宝宝觉得不舒服,有的拉链还可能划伤孩子下巴。

纽扣、装饰扣:带纽扣和装饰扣的衣服,买回来后要重新钉紧,以防扣子脱落被孩子误服。

袖口:衣服的袖口有松紧带保暖效果比较好,但是要注意松紧带不能过紧,否则会勒住宝宝的手腕,影响血液循环。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带袖套,也应该注意松紧带问题。

衣服长度:如果担心宝宝受冻,可以给他穿上棉衣和棉裤,而不要指望用一件长长的棉衣来为下身保暖。如果衣服太长,宝宝活动不方便,容易被衣服绊着而摔倒。

2.裤子

裤子长度:裤子长度不要盖过脚面,否则宝宝踩到会被绊住而摔跤。

拉链:男宝宝的裤子最好不要选择带拉链的,因为不小心的话可能会夹住宝宝的小鸡鸡。

3.鞋袜

鞋子大小:不要给宝宝穿太小的鞋,鞋子太小太窄,紧紧包住宝宝的小脚丫,会使小脚丫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受凉。也不要给宝宝穿太大的鞋子,鞋子太大宝宝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对于刚学走路不久的宝宝也会影响走路姿势。

鞋底:冬天不要买底太硬的鞋,在雨天或雪天穿这样的鞋很容易滑倒。也不要买塑料底的鞋,因为塑料在冬季会因为气温低而变硬,同样也不安全。

袜子:给宝宝穿袜子时注意袜口不要过紧,过紧的袜口会勒住宝宝的脚腕,使血液不能顺畅地到达脚部,这样局部的血液循环会发生障碍,使脚部热量减少,反而更容易导致冻伤。

4.围巾

长短粗细:宝宝的围巾不要过细、过长,这样的围巾就像一根细绳,容易勒住脖子,而且宝宝的脖子比较短,太长的围巾绕的圈数多了,宝宝会不舒服。

样式:不要选择有绒球、小扣等装饰物的围巾,否则容易被宝宝拉下来,甚至误食入口。

老中医提醒家长,冬季天冷,宝宝穿的衣服较多,在给宝宝买衣服、穿衣服时一定注意这些安全细节,不要让宝宝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受到伤害。

寒冬来临家长要怎样帮宝宝保暖

1、冬天冷,需要给宝宝穿好多衣服吗?

应根据温度变化给宝宝加减衣服,通常来说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可以摸宝宝的额头或者后背,如果热会有汗的,冷了就是很冰的,晚上要多注意防止感冒。小宝宝柔弱娇嫩,妈妈们总怕给宝贝穿得太少,特别在秋冬交替的时候,很多小宝宝被层层衣服包裹,再盖上厚厚的被褥,小脸热得红通通的。判断宝宝是冷是热一来摸他的手心是否暖和二来摸他的脖子是否暖和,再摸他背心是否出汗,通常比我们大人少一点点就是够了的。

2、怎样掌握新生儿的保暖程度?

如果宝宝的胸部和背部起鸡皮疙瘩,脸上没有了红润而发青、唇发紫,而且他们还会哭闹,在排除病理情况下,用食物很难使其平静,就应考虑保暖不足。当婴儿受寒冷时,可能会出现嗜睡,活动力差,胃口不佳等兆头,这时父母要摸摸新生儿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示保暖不够,如果手心是热的,脚心要是稍凉,表示保暖还可以,不用采取保暖措施。

3、婴儿冬季外出该怎样做好保暖工作啊?

冬天宝宝外出,保暖是第一件必做的事情。衣物要以使皮肤温热而不出汗为宜,如果担心天气变化,可以再多带一件备用的衣物。除了衣服,最好再准备一顶柔软保暖的小帽子。在出门前,可以先开窗,让宝宝适应一下室外的温度,十分钟后再出门。

专家提示

一般来说,宝宝冬季所处室温最好在22℃-23℃。给孩子正常着装盖被就行,判断穿衣盖被厚度是否符合宝宝,建议父母没事就摸摸宝宝的手脚心,如果宝宝的手脚温热且无汗,就是最好的,如果手脚发热、出汗,并且额头渗汗发热,都说明给宝宝捂得过严实了,要及时进行调整。

相关推荐

宝宝春季穿3原则

原则1:做到“三暖二凉”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那什么是“三暖二凉”呢?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妈妈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有点湿湿热热的,那就适当给宝宝减点衣服,如果有点凉,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哦! 二是肚暖。有些好动宝宝喜欢跑跑跳跳,衣服如果没有束好,大动作时很容易露出小肚肚。腹部保暖,最好给宝宝戴个棉肚兜

北鼻6个月 天冷如何穿对衣

1.关注宝宝背部出汗情况 未足半岁的宝宝,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衣服穿的过多或过少都容易使宝宝生病。为了避免宝宝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身体的不适,父母要适时的给宝宝增减衣服。半岁的宝宝手的温控神经尚未发育完善,通过摸宝宝的手判断衣物够不够不恰当。应该通过摸宝宝的背部来判断,以背部暖和且干爽无汗为宜,如果背部温度低或是出汗多就要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另外,此时宝宝的控温神经发育完善,可以通过摸宝宝的手来判断衣服穿得够不够,同样以手暖和无汗为宜。 2.参照大人穿衣 半岁之前的宝宝活动量有限,在父母穿衣的基

冬天给宝宝穿衣注意些什么 怪相一:给孩子塞吸汗巾

吸汗巾一般只用于宝宝背部,但是人体出汗最多的地方并不是背部,而是手掌、掌、前额、鼻尖等,所以要是妈妈完全依赖于吸汗巾,而不是给宝宝及时擦去汗水、减少或更换衣物,宝宝出汗过多的时候没有及时擦掉,等到汗干变凉后,宝宝便会非常容易被寒气入侵,着凉受冻,引发扁桃体发炎,甚至是发烧感冒。 实际上,孩子反复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原因,除因为衣服多、外出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不够,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之外,与保暖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保暖不当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全身不适的情况,也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

教大家宝宝秋季的穿衣法则

秋季宝宝穿衣法则: 1. 给宝宝穿衣服,要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 2. 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 3. 宝宝秋季穿衣服,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即“背暖、肚暖、足暖”。 到底要选什么样的衣服,才能让宝宝在秋天保持“背暖、肚暖、足暖”呢?下面马上介绍。 时尚又实用,毛织背心暖后背 在春季和秋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打扮: 里面穿一件长袖的衬衣或者T恤,外面再穿一件针织背心,看起来时尚又保暖

靠摸手判断宝宝冷不冷是误区

“哎!我前几天总是感觉宝宝手凉凉的,所以多加了两件衣服,晚上盖得也比较多,谁知道宝宝还是感冒了,真郁闷!”市民吴女士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旁一脸后悔地对记者说,到这里我发现不少家长也是跟她一样,刚从门诊出来的那个家长说医生让他们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太多,但是怎么去判断孩子到底是冷还是热! 该院儿科专家崔倪主任医师介绍说,很多80后的年轻父母总怕孩子冻着,因而让孩子裹得像个粽子似的,家长一摸宝宝小手觉得冷就给宝宝加衣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医育儿养生经自古就有“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

冬天防手冷的方法

冬季手冰凉怎样调理吗,冬季手冰凉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冬天的时候如果有手冷凉的情况要怎样调理比较好呢,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也确实是在我们工作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不便的地方。 冬季手冰凉多是经络不通畅而至,依照年龄层次来划分。比如:老年人来讲,手冰冷的原因可能是心脏、肾脏功能衰退,造成动力不足;对年轻人来讲,压力过大、情绪不好、生活习惯不好或者是末梢循环不好,都可能造成经络不通畅,从而手冰冷。 冬季手冰冷怎样调理 1、注意保暖 冬天天气寒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各

小孩冬天凉怎么回事 末梢循环不完善

天气寒冷会造成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的能力减弱,而小孩末稍神经发育的也不是很完整,造成处于末梢部位的足部,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冰凉感,这是很正常的。

防寒保暖要学会捂

原则1、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原则2、把握好时机捂”好宝宝。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是,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

宝宝身上哪个部位最怕冷 如何针对性的给宝宝做好保暖

常言道:寒从下生。研究表明,宝宝反复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原因,与父母忽视宝宝保暖有直接关系。由于宝宝的表面脂肪很少,较成人而言保温能力要差,因此,做好宝宝双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宝宝冬季不生病。如何做好宝宝足部保暖工作呢?父母可为宝宝准备一双纯棉袜子,不一定越厚越好,要求纯棉质地且透气性佳即可;其次,为宝宝选一对合适的鞋子,可以酌情宽松一点,质地最好是全棉的,这样穿起来更柔软舒服,且具有较好的保暖性。 然后,时间允许的话,妈妈每晚睡前坚持为宝宝温水洗,这样能使足部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

宝宝冬天睡觉冷怎么办

1、宝宝冬天睡觉穿衣不宜过多 孩子睡眠时穿的衣服不要过多,一般穿一个纯棉的线衣线裤睡觉就可以了,可以防止蹬被子着凉,也可以吸汗。另外,也可让宝宝睡睡袋,这样既方便,又不会着凉,睡袋大小可随着月龄更换。 2、宝宝冬天睡觉毛巾裹肚子 睡觉时,较小的孩子最好穿上一个小肚兜,再使用睡袋,这样可以免除家长半夜起床为孩子盖被的麻烦。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穿上连体服或背带裤,或用毛巾将腹部裹起来,自己睡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样。 3、宝宝冬天睡觉选用轻而保暖的棉被 宝宝的体温本来就比大人高,如果因为担心着凉而给宝宝盖太多被子,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