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护理宝宝容易犯的4大误区
春季护理宝宝容易犯的4大误区
误区一:春捂秋冻,得给宝宝多穿些
易犯指数:★★★★
不知道有多少爸爸妈妈懂得“捂”这个概念呢?其实“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室外的温度来给宝宝增减衣服,要改变一下穿得越多越暖就会越好。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宝宝在户外活动的量相对就会加大,如果给宝宝穿得太多就会很容易出汗,如果没有及时擦干,一遇冷风就会容易导致感冒。
温馨小提示: 春季 ,给宝宝穿衣应该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妈妈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衣的训练,这样可以增强宝宝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肌体免疫力。
一般来说,宝宝比成人穿一件衣为宜,也可以通过摸宝宝的小手心,如果是温热的,证明宝宝够暖和。
误区二:春天乍暖还寒,最好少开窗
易犯指数:★★★★
春天的时候,还偶尔有点冷空气补充,爸爸妈妈会担心宝宝会着凉感冒,再加上春季外部的环境质量比较差,所以在家里都选择少开窗。
其实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即使春季还有点寒,外部环境质量不怎么高,爸爸妈妈仍然必须保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可以加上空气流通。
为了更好的增强宝宝的体质,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开窗睡觉,锻炼宝宝用冷水洗脸、洗脚等等。
温馨小提示:春天空气干燥,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必要时可以用加湿器,如果是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可以在室内搭湿毛巾或使开水不断沸腾用来制造水蒸气,适时妈妈可以熬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另外,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宝宝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应注意的是,宝宝房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不要在室内养花。
误区三:春季易感染,宝宝在家更安全
易犯指数:★★★
不少爸爸妈妈都觉得,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里,外面的空气中都夹杂着不少的花粉或者是细菌等等的物质,尤其是花粉,容易让宝宝产生过敏反应,都觉得留在家里最适合不过了。这么想就错了。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而且活动的时候,也尽量不要让宝宝带帽子、手套等,要让宝宝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
温馨小提示:当然如果爸爸妈妈还是不太放心的话,就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例如商场、电影院等等,而且让宝宝远离传染病患者。同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养成回家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好习惯。
误区四:宝宝爱吃什么,尽量让他吃
易犯指数:★★★★
宝宝的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妈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科学安排宝宝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而且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上火。在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多让宝宝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千万不要宝宝喜欢吃什么,就让他大吃特吃。
温馨小提示:宝宝的饮食最好都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而且生的食物都要彻底加热,以免引起消化道的疾病。而且,碳酸饮料最要不要喝太多,一定要注意多喝水,要记住水才是生命之源哦!而且平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写微量的食盐。
新妈妈护理宝宝容易犯的错
错误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俯卧时要千万注意不要造成宝宝窒息。
错误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错误3:培养小夜猫
正确做法:让宝宝长高的生长激素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宝宝来说,身高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要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即宝宝睡觉最迟不超过21时,一般以20时前睡觉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错误4:开灯睡觉
正确做法: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 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 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怀孕的最佳时期不是春季
春季万物生长,春暖花开,应该是怀孕的最佳季节,其实这是年轻父母的常见误区。从医学角度来说,春季并非怀孕的最佳时机,反而是很不提倡受孕的季节。
为什么春季不适合怀孕?
1、春季(尤其是早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春季空气湿度大,温度升高,有利于各类病毒的生长,病毒性疾病在人群中迅速流行,尤其是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活动最为猖獗。
此时怀孕,将导致孕妇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使孕妇的感染几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后患无穷,很容易诱发成年后的可怕的精神分裂症。
2、春季怀孕,最容易发生早产。
调查发现,在春天受孕的女性较在其它季节受孕的女性更容易在妊娠时间不足37周时就生下早产儿。可能是因为随季节不同,人们的饮食、日照、锻炼习惯都会发生变化,影响到人体免疫系统,从而给怀孕带来潜在影响。
3、春季情绪波动大,会影响受孕宝宝。
人和动物一样,一般在春季会情绪变化大,容易烦躁容易生气,心情不易平静。这可能是季节变化带来的波动,或是正常的生理周期起伏的关系。
因此选择在这个季节怀孕,情绪的变化很容易影响腹中正形成的胎儿,尤其是孕早期的胎儿,生气、烦恼、焦躁会影响宝宝健康,甚至导致缺陷儿的形成,比如有些唇腭裂的胎宝宝,就跟孕早期准妈妈的心情、情绪密切相关。
当然,春季怀孕并非一无是处。春季是男女生育力最强的季节,也最易受孕,不过专家建议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早孕期最好避免早春,选择在5-10月这段时间内怀孕为好。
春季宝宝护理误区
有时关爱宝宝呵护宝宝也会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困扰,我们来看一下,春季宝宝护理误区有哪些?
1、春捂秋冻,得给孩子多穿些。
专家:“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着衣应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孩子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肌体免疫力。
2、春天乍暖还寒,最好少开窗。
专家:春季虽然外部环境质量低,但父母仍须保证每天开窗半小时以上,加强室内空气对流。现在国外流行儿童开窗睡眠,锻炼孩子用冷水洗脸、洗脚,然后坚持洗冷水浴,这都属于增强儿童体质的锻炼。与此同时,春天空气干燥,父母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加湿器,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可以在室内搭湿毛巾或使开水不断沸腾用来制造水蒸气,适时熬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孩子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应注意的是,孩子房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不要在室内养花。
3、春季易感染,孩子在家更安全
专家: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当然,春季父母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及时对儿童和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
冬季宝宝看护的八项贴心提示
大多数浴霸的4个灯泡加起来大约是1200瓦,强光很容易造成光污染,耀眼的灯光会干扰人体大脑中枢神经功能,让人头晕目眩,强光很容易灼伤婴幼儿眼睛及皮肤。
【误区1:宝宝洗澡开浴霸取暖】
冬季,有的妈妈给宝宝洗澡,生怕宝宝冻着,每次洗澡时将浴霸所有的灯都打开,这样浴室会很暖和,不用担心宝宝感冒。
专家纠误:虽然浴霸使用方便,但长时间使用要当心辐射。浴霸升温迅速,大多数浴霸的4个灯泡加起来大约是1200瓦,强光很容易造成光污染,耀眼的灯光会干扰人体大脑中枢神经功能,让人头晕目眩,强光很容易灼伤婴幼儿眼睛及皮肤,使用浴霸时,不要让强光直射宝宝,出现不适要及时停用。
【误区2:洗澡水温过高】
冬季,妈妈会觉得给宝宝洗热水澡宝宝会更干净更舒服,最重要的是,宝宝不会因为水凉了感冒。
专家纠误:医学研究证明,宝宝洗澡时室温应在24-30℃,水温在38-40℃,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程度。
【误区3:天冷了,宝宝穿得越多越好】
专家纠误:常言道:“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宝宝的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一些,运动量大,易出汗,而严实的衣服使宝宝体内冷热交换遭到破坏,结果会导致“热过了头”,出更多的汗,以至于稍稍受点风寒就会感冒。
【误区4:一天到晚门窗紧闭】
冬季,有的妈妈生怕开窗进来冷空气将宝宝冻着而感冒。所以只要宝宝在家,妈妈肯定把家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
专家纠误:长时间不开窗,室内空气浑浊,室内外温差过大,紧闭门窗虽能保暖,但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所以,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应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误区5: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
南方多数家庭没有暖气,为了保暖,有些妈妈有时会一整天开空调取暖,可殊不知这样对宝宝的皮肤是一大伤害。
专家纠误:要防止肌肤干燥,居室内最忌干燥,湿度应保持在50%至60%,所以空调要间断使用,使用时最好开启空气加湿器或存宝宝身边放一盆水。
【误区6:长期给宝宝戴口罩】
冬季,外出时妈妈常常给宝宝戴上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但其实这样并不科学。
专家纠误:因为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宝宝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生理功能的锻炼来增强。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宝宝反而变得娇气,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误区7:宝宝吃了鱼肝油、含钙药物就不用外出晒太阳了】
冬季,很多妈妈为宝宝晒太阳的事犯愁,既担心宝宝不晒太阳不健康,又怕离开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户外晒太阳容易造成宝宝感冒。所以就安慰自己说宝宝吃了鱼肝油、含钙药物就不用外出晒太阳了。
【误区8:维生素A补充得越多越好】
有的宝宝抵抗力很弱,一入冬后就经常感冒发烧,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诊为体内缺乏维生素A。并建议妈妈可以为宝宝补充一些。妈妈心想,既然维生素A这么重要,干脆多补充一些。
专家纠误: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但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服用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引起中毒,尤其是可能出现肝脾肿大。 如果宝宝出现维生素A缺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补充维生素A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应该注意在饮食中安排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蛋类、黄色水果、青椒、动物肝脏、牛奶及奶制品、鱼肝油。
宝宝夏季护理的3大误区
误区1:夏天尽量别剃光头
夏天宝宝的头发不宜留得过长,因为除了通过呼吸排出人体部分热量外;皮肤排汗是排出热量的主要途径,但给宝宝剃太短的头发或剃光头并不可取。
误区2:夏天不宜给宝宝断奶
夏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导致婴儿食欲减退,而且会使食物中的细菌相应增多,出现消化道感染。另外,高温有利于苍蝇的繁衍,这增加了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机会,容易出现腹泻,因而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夏季不宜断奶。
误区3:夏天不能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现在天气炎热,宝宝出汗较多,真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家长三天两头给孩子掏耳朵,容易造成细菌侵入,感染外耳道炎。建议每半年给孩子耳朵清洁一次。
分清宝宝的上火症状
日常生活中,0-6岁的小儿上火三大特点就是“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常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还有眼红、眼屎多、嘴唇干裂、嗓子干涩、口臭、腹胀、腹痛,因此小儿烦躁易怒、易哭。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妈通常不会对这些由于“上火”而引发的症状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和认识,未能及时做好宝宝“烈火炎炎”的消防员。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体内产生“内火”。
误区3:一发现皮疹,就用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4:不懂听宝宝哭闹“童言”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表达,哭闹经常就是向妈妈倾诉的“童言”。宝宝上火后最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疼痛,或者宝宝便秘,排便疼痛而哭闹。因此宝宝哭闹不停,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是否有上火的“难言之隐”。
小儿上火的“火苗”,一年四季无处不在,需要妈妈细心呵护,捕捉 “火气冲天”症状,当好贴身“消防员”,随时准备扑灭宝宝“大火”。另外“扑火”同时,还要注重对宝宝肠道、脾胃综合调理。
秋季护理宝宝注意事项
控制室温和湿度
在秋季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室内温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宝宝在秋季出现了感冒或者是着凉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抵抗能力低,对于夏季和秋季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也是比较大的。
孩子们没有适应这样的天气变化,导致了着凉的问题。秋季孩子着凉之后,就会出现感冒问题。在秋季护理中,爸爸妈妈们要学会控制室内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5度左右最为适宜。除了温度的控制,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也可能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感染问题。
在宝宝所处环境中,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要是室内的湿度不足,还是可以选择用空气加湿器,让室内的湿度增加,提高房间的舒适度。
宝宝衣着准备和被盖的更换
秋季在护理宝宝的问题上,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为宝宝增减衣物。温度逐渐降低,秋季还多风。为了防止宝宝出现着凉感冒的问题,家长要为宝宝准备长袖衣服和裤子。材质选择透气且柔软的布料,穿起来更为舒适。
除了衣服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进行增减,在被盖的准备方面,妈妈们也要收起空调被,为宝宝准备被子。特别是半夜会更凉一些,半夜要防止宝宝踢被子。
宝宝的腹部护理
孩子的秋季护理问题包括了腹部的护理。孩子的脾胃健康护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消化问题以及营养的吸收问题。要是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存在消化不良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很可能是脾胃损伤存在关系。
在秋季护理宝宝注意事项中,要注意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宝宝的腹部,要是孩子存在腹痛的情况,要通过饮食调节和保暖,缓解孩子的痛苦。父母做好孩子腹部保暖,比如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为孩子的腹部围上肚兜,能够做好孩子的腹部保暖。
春季如何护理容易过敏宝宝
1、要鼓励母亲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对宝宝来说母乳是低敏的、营养的、最理想的食物。在宝宝患湿疹期间,母亲尽量的少食或不食易过敏的食物,观察母亲吃鱼、虾、肉、蛋等食物后,湿疹会不会加重,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母亲可以适量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如果采取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低敏配方奶粉,如水解蛋白奶粉,经过水解的奶粉可以将原来大分子的牛奶蛋白转变成小分子,降低了致敏性,尤其是父母过敏体质的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选择这种奶粉。
3、添加辅食的时间应在宝宝6个月以后,并且添加的速度要慢,选择一些低敏的食物,如米粉、白萝卜、胡萝卜等等,从一种、从少量开始,循序渐进,每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应观察一周的时间,如果没有皮疹的加重,可再添加另一种,不要多种食物一起添加,分不清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肉等应较正常孩子晚添加1-2个月。
4、较大的婴儿发生湿疹可在日常饮食中选择一些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芹菜、茭白、丝瓜、冬瓜等。
5、干性湿疹的宝宝要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食物。
6、清淡少盐的食物可以减少湿疹的渗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