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的功能主治
海龙的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散结消肿。主阳痿;遗精;不育;肾虚作喘;症瘕积聚;瘰疬瘿瘤;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①《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血气痛。"
③《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
玄参的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啤酒功能主治
1.啤酒以大米、麦芽为原料,加入少量酒花,经糖化、低温发酵制成,有健脾开胃等功效,素有“液体面包”之称。
啤酒2.啤酒特别是黑啤酒可使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降低,并对心脏病有抵抗作用。经常饮用啤酒,可以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
3.啤酒中的B族维生素及啤酒花浸出物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和利尿消肿。
4.啤酒中的菸酸则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
5.啤酒中所含的糖分能提供大量热能;二氧化碳则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天麻功能主治
天麻-中药材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天麻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龙鹿丸的成分
成份
人参、鹿茸、淫羊藿、驴鞭、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酒蒸)、海龙、附子(制)、补骨脂(盐水炙)、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枸杞子、麦冬、山药(麸炒)、当归、黄芪、白术(土炒)、茯苓、菟丝子、覆盆子、牡丹皮、杜仲、断续。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浓缩水丸;气微腥。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益气滋肾。用于元气亏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男子阳衰,精寒无子,遗精阳痿,举而不坚;女子宫寒,久不孕育。
藿香的功能主治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石菖蒲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 ,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 转筋。治客风疮疥,
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用法用量:3 ~9克。
药材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山药的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沙姜的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藿香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郁金的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⑿《要药分剂》:"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