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的病因
脑挫裂伤的病因
交通事故、摔伤、跌伤、打击伤、火器伤、爆炸伤等各种颅脑创伤均可造成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常发生于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部位,尤其是后者,多见于额、颞的前端和脑底部,这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滑动及碰撞所引起的;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常因脑组织变形和剪应力损伤引起,以挫伤和点状出血为主。
对冲性脑挫裂伤以枕顶部受力时产生对侧或双侧额底、额极、颞底和颞极的广泛性损伤最为常见,这主要与前颅底和蝶骨嵴表面粗糙不平,在外力作用使对侧额底、额极、颞底和颞极的撞击于其,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损伤所致。
脑震荡的诊断与鉴别
一、脑震荡的实验室检查:
如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尔有弥散性δ波和θ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Ⅴ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现有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学者报道用放射性核素131I-IMP和99mTc-HM-PAO施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脑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叶血流降低。
二、脑震荡与脑挫伤的诊断鉴别:
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害,称脑挫裂伤。其临床表现与脑震荡相似而程度较为严重,可出现脑损伤的局部症状,并常伴有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有与脑震荡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脑挫裂伤因有脑器质性损害,故可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脑脊液血性,有别于脑震荡。
脑挫伤的临床特点: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程度是衡量脑损伤轻重的客观指标,其昏迷时间可由半小时至数天,甚至数月,严重者可持续数年直至死亡。
2.头痛
清醒后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严重者似裂开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其症状较脑震荡持续时间长且重。
3.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根据脑挫裂伤部位的不同,可在伤后立即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及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失用、偏旨,小脑及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亦可出现癫痫发作。若脑挫裂伤发生在非重要功能区,或损伤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亦可无局灶症状及体征出现。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数病人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此时病人头痛更加剧烈。伴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的表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血性。
5.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般脑挫裂伤的当时可有短暂的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利呼吸缓慢等表现,但多数迅速恢复正常。若不恢复提示有牧严重的脑干损伤,或其他合并损伤。
6.脑下损伤
脑干损伤可分为两种:1.原发性脑干损伤,即外界暴力量接造成的脑干损伤;2.继发性脑干损伤,系指脑疮或脑水肿压造所致腑干损伤。
小儿脑挫裂伤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脑挫裂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
一、检查
腰椎穿刺检查,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通常呈均匀血性,此点可与脑震荡相鉴别;腰穿还可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但对有颅高压的患者应列为禁忌。
1、颅骨X线平片 有助于发现颅骨骨折,对了解致伤机制和判断伤情也有一定作用。
2、CT 典型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内出现多发散在的斑点状高密度小的出血灶,部分可融合形成小的脑内血块,周围水肿带明显。CT不但能对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继发损伤做出精确判断,还可根据中线结构的移位及脑室的大小、形态对颅内压等高低做出间接估计,短期CT复查还有助于观察脑水肿的演变或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因此是脑挫裂伤的首选辅助检查。
3、MRI 一般不作为急性颅脑损伤首选检查,但MRI对脑干中微小的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及早期的梗死灶显示优于CT检查。
以上是对于小儿脑挫裂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脑挫裂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脑挫裂伤易混淆疾病。
小儿脑挫裂伤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与颅内血肿相鉴别,应及时做脑CT等辅助检查。
何谓脑挫裂伤
让我来告诉你,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伤及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由于CT的普及,在病人入院急症时腰椎穿刺不再使用,因为腰椎穿刺不但时间长,有一定危险,而且无法作出定位诊断。另外,对有明显颅内高压的病人,应忌腰穿检查,以免促发脑疝。腰椎穿刺仅用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的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病人。
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多数病人可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生理性钙化斑(如松果体)可出现移位。
2.CT扫描 脑挫裂伤区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区,或高密度与低密度互相混杂。同时脑室可因脑水肿受压变形。弥漫性脑肿胀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侧脑室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纵裂池呈纵形宽带状高密度影。脑挫裂伤区脑组织坏死液化后,表现为CT值近脑脊液的低密度区,可长期存在。
3.MRI 一般极少用于急性脑挫裂伤病人诊断,因为其成像较慢且急救设备不能带入机房,但MRI对小的出血灶、早期脑水肿、脑神经及颅后窝结构显示较清楚,有其独具优势。
4.脑血管造影 在缺乏CT的条件下,病情需要可行脑血管造影排除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包括什么
颅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的损伤,还有大脑的损伤,头皮损伤我们常见的就头皮血肿,头皮撕脱伤,挫裂伤,颅骨骨折的话常见的有颅底骨折、颅盖骨的性状骨折、凹陷性骨折,大脑损伤就包括有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还有弥散性轴索损伤等。
创伤性脑出血如何诊断
根据外伤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不难诊断。
急性期内脑内血肿在 CT 上显示高密度团块,周围由低密度水肿带。往往伴发颅骨骨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等;2~4 周后 CT 为等密度表现,4 周以上成低密度表现。
脑挫裂伤的症状体征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多立即昏迷,由于伤情不同,昏迷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数月乃至迁延性昏迷不等。长期昏迷者多有广泛脑皮质损害或脑干损伤存在。一般常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min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
2.生命体征改变 多有明显改变,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浅快,这是因为受伤后脑功能抑制所致,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果持续低血压,应注意有无复合损伤。反之,若生命征短期内迅即自行恢复且血压继续升高,脉压差加大、脉搏洪大有力、脉率变缓、呼吸亦加深变慢,则应警惕颅内血肿和(或)脑水肿、肿胀。脑挫裂伤病人体温,亦可轻度升高,一般约38℃,若持续高热则多伴有下丘脑损伤。
3.头痛、呕吐 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应究其原因,必要时可行辅助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血肿。对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呕吐时可能误吸,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4.癫痫 早期性癫痫多见于儿童,表现形式为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发生率约5%~6%。
5.神经系统体征 依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如果仅伤及额、颞叶前端等所谓“哑区”,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若是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脑挫裂伤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时,即应考虑到颅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时进行检查。
6.脑膜刺激症 脑挫裂伤后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有脑膜激惹征象,表现为闭目畏光,蜷屈而卧,早期的低烧和恶心呕吐亦与此有关。颈项抵抗力约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如果持续不见好转,应注意有无颅颈交界处损伤或颅内继发感染。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的损伤,还有大脑的损伤,头皮损伤常见的就头皮血肿,头皮撕脱伤,挫裂伤;颅骨骨折的话常见的有颅底骨折、颅盖骨的性状骨折、凹陷性骨折;大脑损伤包括有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还有弥散性轴索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