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

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

1.急性肝炎

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的胆汁酸几科与ASAT同时恢复于正常水平。但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呈渐进状态。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对于跟踪检测病毒肝炎病情汁有价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如果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并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2.慢性肝炎

由于常规肝脏检查对慢性肝炎论断的相对不敏感性,要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持续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就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中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活检实验。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贮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胆汁酸的排出量出随之升高。严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胆汁酸贮存量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胆汁酸合成调控发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胆汁酸水平仍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门静脉系统分流等因素有关。

肝硬化各个不同时期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但以肝硬化后期最为明显。

有些肝硬化病人,尽管胆红素、转氨酸、碱性磷酸酶水平保持正常,但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

当肝硬化活动性减至最低,且其他常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血清胆汁酸浓度常常仍然保持升高状态,因而可将血清胆汁酸水平用于低活性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测。

4.酒精性肝脏疾病

通常情况下,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与形态学损伤较轻的中度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相比,发生严重肝脏损伤的患者,如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更为明显。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检测方法如酶检测、并乳糖减少试验、BSP检测法相比,血清胆糖酸测定所得到的关于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肝损伤程度方面的信息更为灵敏和可靠。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现以被建议作为有价值的评价酒精性肝疾病的检测方法。

5.胆汁郁积

已经发现,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大多数肝内胆汁郁积患者,如急性肝炎、初级胆汁肝硬化、婴儿胆汁郁积、妊娠性胆汁郁积、肝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郁积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

发生胆汁阻塞时,胆汁分泌下降,并迅速改变胆汁酸贮存量的分布,使得血清和尿液中的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

现已发现,大多数胆汁郁积患者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5i-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也明显升高。胆汁阻塞时上述酶活性升高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最可能的机理是:胆汁郁积发生时,肝脏中的这类膜结合酶产生诱导作用,随后在胆汁酸的作用下滤过微管膜。

血清胆汁酸水平在发生胆汁阻塞后迅速达到峰值,并在此后长期的阻塞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与此相反,胆红素水平则在胆汁阻塞过程中缓慢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则呈不规则性,个体间差异性较大。

通过引流法解除肝外胆汁酸阻塞后,血清胆汁酸水平迅速降低。而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的活性则在外部引流过程中慢慢恢复至正常。

但是,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似乎在监别诊断肝内胆汁郁积和肝外胆汁郁积方面作用不大。

6.初期胆汁肝硬化

初期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胆汁郁积性疾病,这时的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最小的,常规肝功能检测仅能发现轻微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患者来说,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可将其用作评价此症的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早期阶段,尽管空腹血清胆汁酸可能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餐后胆汁酸水平却异常升高,说明胆汁肝硬化确已发生。

7.妊娠性胆汁郁积

无并发症妊娠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尽管随着孕期的推移,经常会发生CDCA水平升高的现象。

但发生妊娠性胆汁郁积时,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胆汁酸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胆汁郁积性瘙痒和非胆汁郁积性瘙痒。

其他一些检测指标,如γ-GT、胆经素、碱性磷酸酶等,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经常呈波动状态,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血清胆汁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8.儿科肝脏疾病

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科并不足以鉴别诊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各个胆汁酸组分的测定,则不仅可为新生儿肝炎及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科胆汁郁积症提供病因学指征,而且政治家 助于对此类病症病情进展、病理活性、治疗反应跟踪监测。

9.中毒性肝脏疾病

现已证实,经常接触肝细胞毒性物质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某些工业用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对肝细胞均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由于环境中潜在的肝细胞毒性物质种类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临床检验界迫切需要灵敏的筛选方法,对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脏脏疾病进行早期检测。

大多数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如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对中毒性肝脏疾病早期诊断极不敏感。但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肝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的轻度肝脏疾病的检测筛选颇有价值。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检的23名职业性接触聚笨乙烯的工人中,11名工人的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仅3名工人的肝脏酶指标升高比较明显。对接触氯乙烯的职业工人的检测结果出表明,空腹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早期肝损伤的一项敏感的检测指标。

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肝损伤,以及跟踪检测此类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剂量效应方面,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

什么食物降低胆固醇 燕麦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推动肠蠕动,减少胆固醇在大肠,小肠中被吸收的机会,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与胆汁酸,胆固醇结合,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有效降低血脂。

熊胆汁的作用

熊胆汁的作用

熊胆曾是是极为珍贵的药材,熊胆汁的作用主要是清毒保肝,利胆溶石,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和降血清,胆固醇等极高的药用价值。

熊胆主含胆汁酸,氨基酸,胆色素等,并含脂肪,磷脂微量元素。

胆汁酸为主要有效成份,主要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它们是一对双向异构体,为熊胆区别于其它胆的特征成份。

在熊胆粉的水解液中,检出了胆酸,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及鹅去氧胆酸。

目前,胆汁酸成分的主要临床药物以及功效如下

黑宝熊胆痔灵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痒,止血。

用于内外痔,或伴 少量出血。

熊胆痔疮膏: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用于痔疮痛痒、肛门破裂、红肿流水。

黑宝熊胆粉:清热,平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熊胆茵陈口服液:清热解毒,护肝利胆、抑菌抗炎、降酶退黄、利湿通便,用于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

黑宝熊胆胶囊:清热,平肝,明目。

用于凉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在临床上甘胆酸有什么重要意义

(1)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

(2)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引起血清CG显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甘胆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胆汁酸组分。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CG水平随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较非孕时增加30 %~60 % 。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由于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降低了平滑肌的张力,导致妊娠期间胆囊张力降低和排空抑制,使肝脏对胆汁的摄取及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胆汁不同程度的淤积。因此,部分妊娠妇女血清CG值可出现生理性升高,但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ICP症状。随着CG值的升高程度不同,对母婴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且CG值越高危害越大。

大量研究显示,孕妇血清CG 水平由于妊娠期胎盘合成和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以及代谢负荷增大,可能诱发肝胆系统的变化,使孕妇易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ICP 患者血清CG水平较正常孕妇显著增高, 甚至可达10 ~100倍,随ICP患者血清CG增高使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剖宫产率增高,甘胆酸增高10 倍以上,这些危险进一步增加。

当孕妇有ICP时,肝小叶中央区和毛细血管内有胆汁淤积及胆栓存在、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酸在外周循环中的堆积,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并产生皮肤瘙痒等症状。由于孕妇血液及羊水中胆汁酸均升高,使胎盘绒毛静脉腔内外均处于高浓度胆汁酸刺激之中,引起血管收缩,胎盘绒毛表面血管痉挛,氧合血流量减少,导致胎儿缺氧,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等。国内报道,早产率为13%~42. 4% ,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44%~60. 6% 。

ICP 对围产儿预后影响较大,主要引起早产及胎儿宫内窘迫。国外报道其早产发生率为20 %~60 % ,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0 %~30 % ,围产儿病死率1 %~3 % 。

有研究认为 ,血清胆汁酸增高,刺激及增强了平滑肌的蠕动性,使自然早产的发生率显著增加。ICP 已成为剖宫产率及早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认为 ,母体血中高浓度的胆汁酸、胆红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通过其细胞毒作用破坏线粒体膜,产生氧自由基,直接损害胎儿细胞及组织,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和胎儿氧的利用障碍。

胆红素还可增加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 , 使胆汁酸毒性增加,而胆红素本身又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使ATP 产生减少。随着血清甘胆酸及胆红素水平增高,围产儿预后更加不良。

对ICP 孕妇适时终止妊娠,仍是妇产科医生所关注而棘手的问题,过早终止妊娠则会因为早产而增加围产儿患病率和病死率,但如果未及时终止妊娠,则又有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的危险。首先是要及早发现ICP ,其次是了解ICP 的严重程度,以便对处理方法作出正确抉择。

现多数学者认为对ICP 进行产时监护和适时干预可大大降低不良围产儿结局。根据CG 和TBIL 值升高情况,将ICP 患者分成轻型组和重型组,更有利于临床监和处理。对在高危门诊随访的、已达37 周孕妇应主动干预,尽早终止妊娠,原则上不超过40 孕周。对那些复发性ICP 或有新生儿死亡史者,在妊娠35周时可考虑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4)胆石症,黄疸,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

血清CG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对早期诊断这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5)酒精性肝损坏

酗酒病人CG变阳性,CG是肝损坏的早期预测指标。

胆汁酸高的原因有哪些

胆汁酸高的原因1、正常的生理代谢

在胆囊中,胆汁酸被高度浓缩,人在进餐后,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这是引起胆汁酸高的原因之一,属于正常的生理代谢。

胆汁酸高的原因2、胃肠疾病引起

胃溃疡和小肠炎疾病和结肠疾病均会引起胆汁酸升高,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当肝内、肝外的胆管梗阻时就会出现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另外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表现为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

胆汁酸高的原因3、肝胆疾病引起

如果存在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等都会引起胆汁酸升高。急性肝炎时期,血液中的胆汁酸升高明显,而对于慢性肝炎胆汁酸的水平可以区分活动性肝炎与非活动性肝炎,并监控治疗效果。肝硬化不同时期的胆汁酸浓度也不同,其肝硬化后期升高最为明显。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酒精肝的检测,胆汁酸含量比其他检测指标更为灵敏,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被作为最有价值的酒精肝检测方法。

清楚了胆汁酸高的原因,肝病专家另外提醒,胆汁酸检查在肝病检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出现胆汁酸高时,一定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确诊。临床实践证明,胆汁酸转化肝硬化的几率为88%,胆道疾病至少占到65%。因而胆汁酸偏高时,一定要到正规大型医院进行积极的诊治,以免发生恶性疾病。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汁酸高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做抗病毒治疗,以免病毒长期损害肝脏。导致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发生。

甲肝化验单怎么看呢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40U/L。增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石症引起的胆道梗阻等。其它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某些药物造成的肝脏损伤也可引起ALT增高。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40U/L。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及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血清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TBLL)2-1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0-6.84mmol/L。增高多见于黄疸型肝炎或其他疾病造成的黄疸症状。

甲型肝炎抗原(HAAg)及甲型肝炎抗体lgM(HAV-lgM)正常值:阴性(-)。以上二项阳性(+)者,可确诊为甲型肝炎。

什么病可以出现身体痒的症状 肝胆疾病

在患上肝胆疾病时,由于患者的肝胆功能无法正常运行,身体无法正常分泌胆汁,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胆色素增加,从而刺激皮肤上的神经细胞,造成瘙痒的症状。

由于这种皮肤瘙痒是肝胆疾病造成的,必须将肝胆疾病治愈后,才能缓解瘙痒的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甘胆酸偏高怎么办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酶系使用下,由胆固醇转化生成,其中大部分是胆酸,血清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简称GCA)是主要的结合胆酸之一。甘胆酸的测定在检测肝损害上比ALT和AST更灵敏。本文测定了妊高症孕妇的血清GCA含量,以了解妊高症对肝脏的损害。

1、材料与方法

①正常孕妇系我院接受围产期检查的常规肝功能包括胆红素检查正常与HBsAg阴性者111例;妊高症28例系我院确诊的住院孕妇。

②正常新生儿为在我院分娩、无肝胆疾病征象者9例;母亲为妊高症之婴儿5例。

③GCA药由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进行,并做室内质量控制。

④GCA检测结果以升高有意义,故参考值以+2s表示。统计学方法为单侧t′检验。

2、结果

①测得正常妊娠组(孕期36——43周)111例,GCA含量(+s,下同)为221.97+42.89μg/dl,各孕周间差别无显着性(P>0.05);妊高症组28例GCA含量340.9+43.25μg/d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症组比较,后者明显增高。(P<0.05)。

相关推荐

治疗胆固醇高的食物

1、苹果:因富含果胶、纤维素和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 2、胡萝卜:富含果胶酸钙它与胆汁酸发生化学反应后从大便中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3、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4、牡蛎:富含锌及牛黄酸等尤其是牛黄酸可促进胆固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5、杏仁: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6、海带:含丰富的牛黄酸可降低血压及胆汁中的

胆汁、胆汁酸和胆酸的区分

胆酸是一种初级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

瓜子油的功效与作用 降低胆固醇

瓜子油是天然油脂,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还含少量植物醇和磷脂,植物醇和磷脂对于防止血清胆固醇升高有帮助作用,食用瓜子油后其中的亚油酸可以将人体内的胆固醇分解成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α1球蛋白偏高的原因:α1球蛋白的检查有利于判断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及治疗后的效果具有参考意义,肝脏出现炎症时,α1球蛋白明显偏高,α1球蛋白与病情呈相反表现,α1球蛋白偏高表明病情减轻,如果α1球蛋白减少反而病情偏重。 α2球蛋白偏高的原因:α2球蛋白临床主要用来判断肝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讲,在肝病初期,α2球蛋白的值并无明显变化,当病情加重时,α2球蛋白会明显偏高。这是因为α2球蛋白含脂蛋白,胆汁郁积时,血脂增加时,导致α2球蛋白偏高。 β球蛋白偏高的原因:临床β球蛋白主要用于检查胆汁郁积性肝

女性私处瘙痒是什么原因 原因三:并发症

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下身瘙痒是一种。多女性糖友,特别是老年人,都以外阴瘙痒为首发症状,且夜间越发严重。由于羞于求医,结果通常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糖尿病致使外阴瘙痒,是因为血糖的变化会引起血浆和组织渗透压的变化,并刺激神经末梢,令其兴奋,产生瘙痒感觉。 2、肝胆疾病 瘙痒是各种胆汁淤积和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患肝胆疾病,容易长出黄疸,导致血液内胆红质增高,皮肤受胆盐刺激可能发生外阴瘙痒症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查

1.血清胆酸(胆汁酸)测定 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甘胆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为3:1,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 2.肝功能测定 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ALT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 3.病理检查 产后胎盘病理检查可见胎盘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黄色和灰色斑块,绒毛膜板和羊膜有胆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查

1.SGPT和SGOT 大多数ICP患者SGPT和SGOT均有轻度升高,吴味辛的134例中测定SGPT者111例,异常值81例,均值为121U;戴钟英报告的250例中均作SGPT检查,升高者216例(86.4%),均值为101.6U,其中超过200U者较少;Riszkowiski报告的43例中单纯ICP 29例,其SGPT及SGOT均值各为141U及69U,根据多数学者意见,SGPT较SGOT更为敏感。 2.胆红素 在早期文献中,ICP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者较多,如Haemmerli(1966)报告

皮肤瘙痒是怎么回事

机体因素(35%): 包括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类癌综合征等),肝胆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等),肾脏疾病(慢性肾衰,慢性血液透析病),血液病(缺铁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神经性疾病(脊髓病,麻痹性痴呆等),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丝虫病等)等。 理化因素(30%): 与物理(发热,寒冷等),机械(摩擦等),化学刺激(酸碱等),食物(辛辣性食物),药物(颠茄,甲氰咪呱,氯喹等)因素有关。 其他因素(35%): 自体免疫力缺陷,导致抵抗力低

a2球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1、α1球蛋白偏高 α1球蛋白的测定对判断肝炎患者的严重和预后有参考价值。当肝脏发生炎症时,α1球蛋白就会偏高。α1球蛋白偏高表明病情较轻,如果减少,说明病情偏重。 2、α2球蛋白偏高 α2球蛋白主要反映肝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初期,α2球蛋白的值没有什么变化。当是肝癌时,α2球蛋白就会偏高。这是因为a2含脂蛋白,胆汁郁积时,特别是慢性病例,血脂增加时,a2球蛋白就会随之升高。 3、γ球蛋白偏高 γ球蛋白在所有的肝胆疾病时都偏高,偏高的程度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当是病毒性肝炎时,γ球蛋白会中度增高

血脂正常胆固醇偏高该怎么办

香菇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经常食用香菇可使身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相对增加。 胡萝卜富含果胶酸钙,能与胆汁酸结合从大便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就要动用血中胆固醇,从而使血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葡萄葡萄汁与葡萄酒一样含有一种白黎芦醇,动物实验证明,它能使胆固醇降低,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韭菜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纤维素,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排除肠道中过多的营养和脂肪。 洋葱含前列腺素A,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能;还含有烯丙基三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除了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