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成长的规律

宝宝成长的规律

宝宝的成长经历(一)

宝宝每天总在哭,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

在宝宝出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哭泣都会伴随着他每天的成长。2-3周大时,哭泣的情况会开始增加,到6-8周大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少,到4个月时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比较多,因为过了漫长的一天,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

当宝宝哭泣时,爸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满足(如尿了、饿了等)。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为宝宝觉得孤单了,用他喜欢的方式安抚他一下就可以了。

宝宝什么时候会笑?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会在长到6周时出现,12周时这种微笑会常见起来,等到宝宝6个月,他就会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了。如果宝宝3个月还不会微笑,爸妈最好向儿保科医生咨询一下。因为大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对熟悉和喜欢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宝宝5个月时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平时生活中,和宝宝多多说话,并重复他的名字会对他的理解有帮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当你叫他时,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哦。

宝宝总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时候能够说话?

许多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一个词。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要比会说的多。如果你的宝宝咿呀作语,模仿各种声音,其实他就是在回应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说话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的宝宝刚出生,到多大时我能让家里来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对着宝宝咳嗽和打喷嚏,就没什么问题。但注意不要让太多人抱宝宝太久,新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宝宝长到1-2个月时,就没必要对外面的细菌这么敏感和警惕了。

宝宝的成长经历(二)

什么时候宝宝会开始长头发?

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宝宝的“尖”头什么时候能够变圆?

不用担心,长长就会好。顺产宝宝的脑袋“尖”或者说呈锥形,是因为经过产道时被挤压所致,他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头型会自然回复。爸妈可以通过经常让宝宝变换睡觉姿势的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10-12个月后,宝宝的头型就会完全固定。

宝宝爱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抚奶嘴比较好?什么时候他才能不吃?

宝宝通过吮吸来使自己平静,在胎儿时期,宝宝就用这种办法有效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大约在4-5岁,当宝宝找到其他方法安抚自己时,就不会再吃手指了。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当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宝宝也会偶尔吃吃手指。

不要强迫宝宝戒除吃手指的习惯,除非他自己准备好放弃了,因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给宝宝和你自己带来困扰。

宝宝成长需要的营养

1.DHA/ω-3脂肪酸

益处:有助于宝宝大脑和眼睛的发育,以及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

富含DHA/ω-3脂肪酸的食物:鲑鱼、鳄梨、母乳。

2.铁

益处: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特别是运动技能和记忆,有助于形成血红蛋白,为机体输送氧气。

富含铁的食物:肉、鸡、鱼、鸡蛋、菠菜、花椰菜、鳄梨。

3.锌

益处:提高宝宝免疫功能,帮助大脑发育,通常和铁一起起作用。

富含锌的食物:肉和深色的禽肉。

4.维生素D

益处:有助于宝宝骨骼生长。

富含维生素D食物:蛋黄、鱼和酸奶。

5.钙

益处:促进骨骼生长,以及神经和心脏功能的发育。

富含钙的食物:橙汁、蔬菜、酸奶及其他奶制品。

6.胆碱

益处:促进大脑发育。

富含胆碱的食物:鸡蛋和猪肉。

7.维生素A

益处: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组织,膜、皮肤、牙齿和眼睛。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肝脏、牛奶、哈密瓜。

8.维生素K

益处:调节凝血功能。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绿叶蔬菜、花椰菜、发酵奶制品(最受欢迎的是酸奶),有的宝宝在出生时会注射维生素K。

9.维生素C

益处: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保护红细胞和血管的健康。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柑橘类水果、番茄、菠菜、花椰菜等。

10.维生素B

益处:将食物转换成能量(营养代谢)。

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豆类、水果以及强化谷类的婴儿食品。

两岁五个月宝宝体格标准和发育规律

一、2岁5个月体格标准

男童:体重10.4-16.6kg,身长84.5-97.9cm,头围48.2cm ,胸围49.4cm。

女童:体重9.8-16.2kg,身长82.9-96.9cm,头围47.1cm ,胸围48.2cm。

每天看着宝宝成长,很难明确地表达出宝宝究竟长大了多少,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进步。但当你回头看前几个月宝宝的照片时,你会发现宝宝确实长大了,宝宝成长速度之快,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二、2岁5个月发育规律:

语言能力:

1、使用介词、形容词。宝宝开始在句子中使用介词,常用的有:里面、上面、下面、外面、前面、后面。

2、理解物品单位。如果宝宝哪天突然说:“妈妈给我一块饼干”,“给我两个苹果”,那么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宝宝对数的理解,还有对物品“单位”的理解。但2岁半的宝宝,大多还是说“一个”饼干,而不是说“一块”饼干。

宝宝流口水的规律

宝宝从出生开始,口水就在酝酿期,随着成长,口水从很少,到增多,再到更多.大多数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到2岁左右,牙齿基本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

1、新生儿期:

新生儿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流口水.由于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口水流出;再加上此时宝宝只吃奶或流质食品,这些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所以新生儿很少流口水.

2、35个月:

宝宝3个月左右,口水的分泌量才会增加.等到宝宝45个月大,辅食添加对宝宝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糊状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协调口水,所以当唾液分泌稍多或是宝宝高兴、嬉笑时,可能就会因无法将分泌出来的口水全部咽下去,而漫过大堤,流出口腔.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手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3、6 7个月:

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加上宝宝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蓄后会自然流出.

宝宝易受惊吓怎么办

婴儿受到了惊吓,大哭不止的时候,切记不要更加严厉的训斥宝宝,适当的安抚也好,小噪音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也好,慢慢将孩子内心的恐惧驱逐,避免孩子因为长时间啼哭造成的嗓子嘶哑,让婴儿安稳入眠。

妈妈们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慢慢地会更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了解孩子对外界的接受能力,从而让宝宝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长大。婴儿易受惊吓怎么办,很多妈妈们无法解答,希望上面的建议能对您的宝宝有益处,当面对易受惊吓的孩子也不会手无举措。

宝宝走路早好还是晚好 注意事项

不能单纯地说早走好还是晚走好,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那么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影响。而如果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但爸妈希望宝宝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较迫切,很早就训练宝宝学步,那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不要让孩子太早就学走了,要顺着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想走时,再让孩子练习。

宝宝如何长高,长高的科学方法 宝宝生长规律

以下是宝宝各个生长阶段身高范围:

足月产新生儿:身高49~51厘米;

1岁内:全年身高增长24~25厘米;

2岁以后~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5~6厘米。

如果0~2岁身高增长每年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每年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那么这样身高增长就出现了问题,最好到医院检查。

宝宝心脏发育规律

胚胎期

母体受孕以后形成胚胎,胚胎形成的第一个月,心脏就开始了有节奏的跳动。只是这个时候心脏还只是一个雏形,内部的结构也没有分化清楚,随着胚胎的发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心脏渐渐分化出内部的四个腔,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功能。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后28天内属新生儿,此时心脏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各项结构和功能。只是还比较稚嫩,脆弱,需要更多的时间继续生长发育成熟。由于胎儿娩出后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胎儿期心腔间的通道)功能闭合,使得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走路早的孩子聪明吗 孩子走路早好是晚好

不能单纯地说早走好还是晚走好。

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那么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影响。而如果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但爸妈希望宝宝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较迫切,很早就训练宝宝学步,那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不要让孩子太早就学走了,最好1岁之后再学走路,要顺着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想走时,再让孩子练习。

宝宝成长过程

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双拳紧握,如果妈妈爸爸把手指或者一个玩具放到他胖乎乎的拳头里,他会使劲地握住。在这一阶段,这种抓握还只是一种无意的反射行为。3 个月大的宝宝想去抓妈妈手里的拨浪鼓,但却很难控制手的力量和方向。但是到了5~8 个月大,他的小手将能陆续拿下一系列技艺:捡起一个物品,抓紧它,把它放到自己的嘴巴里,或者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里,甚至两只手各抓一块积木对敲几下。

为什么很重要: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 不要把小手包裹起来, 给宝宝抓握的机会。在5~8 个月的常规检查中,医生会帮他测查抓物、倒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宝宝成长要的营养

1、维生素A

维生素A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营养问题,不仅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存在于发达国家。维生素A缺乏多见于0-6岁儿童,少见于成人。儿童在断乳或无条件乳类喂养时,由于普通的面粉中不含维生素A,极其容易造成维生素A缺乏,缺乏维生素A会使小儿抵抗病毒能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萝卜和动物肝脏、维生素AD滴剂

2、维生素B

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们,好动,活动量增加,要及时增加与热量代谢相关的维生素B族,其中维生素B1被称为大脑及肌肉的维生素,维生素B2在食物加工时极其容易损失。

B族维生素的食物来源:肉类

B族维生素富含于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它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

3、维生素C

维生素C影响儿童牙齿、骨胳的形成,缺乏后可使牙齿、骨胳变得脆弱,容易发生损伤和折断。因此儿童缺乏维生素C可以影响牙齿的生长和骨胳的形成。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水果和蔬菜

4、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特殊的维生素,它不但能帮助钙的吸收,有效地促进骨钙化,促进成骨,医学研究还发现了维生素越来越多的作用,如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率等。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而合成,但因为宝宝不宜长时间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因此父母亲应及时地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让孩子骨骼健康生长。

婴儿宝宝长牙的时间与规律

婴儿出牙顺序

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相继萌发出来,但也可能提早到3、4个月,或延后到11、12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6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1年。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长满完整的20颗乳牙。

婴儿出牙顺序表 宝宝年龄 出牙顺序

5~1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中切牙

6~14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侧切牙

10~17个月 上个各长两颗第一乳磨牙

18~24个月 上下乳尖牙各长两颗

20~3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第二乳磨牙

婴儿长牙特点

孩子出生时,乳牙长在牙床内,已经做好了长牙的准备。但开始长牙的时期和牙齿长全之前的速度各人差异很大。

曾有统计,平均起来,出生后5个月前开始长牙的占10%、7个月前长牙的占50%、10个月前长牙的占90%。另外,还有俗称“魔牙”的,即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长牙的婴儿,也有生后10个月还未长出牙的婴儿,后者约占1成。

宝宝长牙一般都是门牙或者下面中间的两颗先萌发出来的,但有些宝宝的长牙顺序可能有点不一样。宝宝牙齿的生长次序一般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孩子发育、发展正常,没有特别的疾病,即使开始长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担心,方便的时候可以去接受一下体检。

相关推荐

100天宝宝发育指标规律

1、视觉: 3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发展,第三个月的婴儿能看4~7米远,注视、追视(眼睛追着一个物体看)、移视(眼睛由一个转向另一个物体)都已经较完善地发展起来。开始对颜色产生了分辨能力,对黄色最为敏感,其次是红色,橙色也很敏感,见到这两种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反应要慢一些。视觉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视线转移,这时孩子的眼睛更加协调,两只眼睛可以同时运动并聚焦。这么大的宝宝已经认识奶瓶了,一看到家人拿着它,就知道要给自己吃饭或喝水,会非常安静地等待着。? 2、听觉: 在听觉上发展向较快,己具有一

细数宝宝出牙规律与护理

看看出牙规律 小儿正常出牙顺序是这样的,先出下面的二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大约在2-2.5岁。 如果小儿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可能会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也会出牙迟缓。 如何护理婴儿的乳牙呢?

宝宝成长必需的营养素

钙:骨骼、牙齿发育的幕后功臣 婴幼儿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量应为300-500mg,对于宝宝来说,钙可以促进宝宝骨骼和牙齿发育,缺钙则影响宝宝身高发育,容易得佝偻病,还会使宝宝牙釉质发育不良导致龋齿。给宝宝补钙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补钙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选择钙剂要遵从“五高一低”原则:含钙量高、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肠道吸收度高、安全性高,钙源无污染,不应含蔗糖成份,且剂型应适合婴幼儿服用,说明书中应包含不同年龄宝宝的推荐剂量。在这里小编推荐经过多年临床验证,与伊可新同属达因

孕育天才宝宝的4大规律

1.天才儿童的98.8%是男性。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1901-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三种自然科学奖得主。总人数共330名。(人次大于此数。因有同一人两次获得者。如居里夫人,曾获得物理和化学奖各一次)获奖的330人中,男性326,女性4。男性为总数的98.8%。 2.天才儿童的93.3%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33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有308位出生于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家庭,为总数的93.3%。 3.天才儿童孕育时,其父亲年龄较大。 调查发现:孕育天才儿童的父亲年龄

白莲生长规律

白莲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经过萌芽、抽鞭、展叶、开花、结果、长藕和休眠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白莲的这些生长发育阶段所处的各个时期,称为生物学物候期,简称物候期。白莲与大多数先叶后花或先花后叶的植物有所不同,在生长发育初期是先叶后花,到了出现2-3片立叶以后则是叶花同出,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蕾、花、果和叶并存于同一植株,终花后进入莲子的生长发育后期才结藕。 因此,它与其它植物的差别表现在,并不是先进行营养生长,后进行生殖生长,而是营养生长贯穿于它的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莲在4月上旬萌发,4月中旬长

宝宝胎动有什么规律

宝宝胎动有什么规律?妊娠12周,胎儿多数器官形成,并有生理功能,四肢功能也开始完善,已有微弱的活动,只不过孕妇还未感觉到;到16周时,胎儿身长达14厘米左右,四肢运动范围稍大,部分孕妇可感到胎动;至孕20周,胎儿身长约23厘米,四肢活动明显增加,这时大多数孕妇可感到胎动,夜间更为明显;孕29~38周为胎动最频繁的时期;接近足月,胎动略为减少。如妊娠过期,胎动次数减少。 胎儿活动的方式有4种:蠕动、踢撞、搅动和呃逆运动。一般每小时胎动3~5次,12小时内胎动次数为30~40次。怀孕6个月开始,胎儿有剧烈的踢

健康检查利于宝宝成长

“你的宝宝多重了,能抬头了吗?”“我孩子刚上幼儿园,经常吃不好,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年轻妈妈和等待宝宝到来的准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每一对夫妻早早就开始做准备,从怀孕到养育过程中的每一天。产前检查、疾病筛查……一个也不能少。 体格检查:保健指导来护航 “小胖墩多,豆芽菜多”是幼儿园和小学中很普遍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各个阶段的发育情况,等到发现时,有些营养已经难以补充。婴幼儿、儿童的健康状况极不稳定,喂养情况、疾病发作、生活环境变化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所以在孩子发育的不同

如厕训练的注意事项

1、要让宝宝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你不能加速这个进程,只能观察和诱导。 2、让宝宝自己决定是否需要排便,你可以给他提醒和建议,但决不能强迫。 3、用自然而豁达的态度对待宝宝不能自控大小便,这是每一个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由阶段,更不要流露出厌恶的态度。 4、一旦发现宝宝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不能拖延,因为宝宝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时间。 5、每当宝宝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时,应及时表扬,让他产生一种自豪感。 以上就是对宝宝如厕训练的注意事项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宝宝成长发育也是要知道的,希

宝宝进行如厕训练的注意事项

1)要让宝宝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你不能加速这个进程,只能观察和诱导。 2)让宝宝自己决定是否需要排便,你可以给他提醒和建议,但决不能强迫。 3)用自然而豁达的态度对待宝宝不能自控大小便,这是每一个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由阶段,更不要流露出厌恶的态度。 4)一旦发现宝宝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不能拖延,因为宝宝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时间。 5)每当宝宝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时,应及时表扬,让他产生一种自豪感。

宝宝成长需均衡营养

看来,宝宝的胃口好,吃得多、睡得香,也不代表宝宝有着健康的机体,这个,就是营养均衡的问题。 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膳食纤维可归于碳水化合物一类中,也可单独列为第七类。 蛋白质主要来自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对宝宝来说,每天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2g的蛋白质;婴幼儿需要各种脂肪酸和脂类,初生时脂肪占总热的45%,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占总热的30-40%,脂肪酸参与过少,会影响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碳水化合物来自包括淀粉、抗性淀粉、纤维素、果胶和低